在赫哲族中,因为吃都是离不开鱼,所以在鱼方面的吃法都是有着很多种,对此吃鱼的少数民族:赫哲族吃鱼方法有哪些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吃鱼的少数民族:赫哲族吃鱼方法有哪些
赫哲族教你花式吃鱼大法
生活在黑龙江下游及乌苏里江流域的赫哲族,是一个靠捕鱼和狩猎为生的民族。他们的食鱼方式非常特别,常见的鱼肴有柳蒿芽炖嘎牙子汤、炒鱼毛、烤塔拉哈、削冻鱼片儿和杀生鱼等等,其中后三种鱼肴最具代表性。现在北方一些大中城市的饭店也开始经营这些赫哲族风味的菜肴,生意十分兴隆。
赫哲族的杀生鱼一般选用四五斤重的鲤鱼——个头太小的鲤鱼肉质纤维少,比较松散,吃着懈口,没有嚼头;而那些个体太大的鲤鱼体内往往又有寄生虫。用鲤鱼做杀生鱼,不仅仅因为鲤鱼个体较大,肉质结实,口感好,更重要的是鲤鱼离水以后存活的时间较长,早晨捕到的鲤鱼往往等到傍晚扬帆归航时还能保持鲜活。
杀生鱼多是贴着鱼脊背下刀,片下鱼身体两侧的肉,在鱼皮上把鱼肉切成丝,剔下放到盆子里,然后倒醋,注意醋要没过鱼肉,此为“煞”,因此杀生鱼也叫“煞生鱼”。带鱼鳞的鱼皮也不可丢弃,赫哲人多把鱼皮架在火上烤,待到鱼皮烤得鳞片炸裂,散发出香味儿,他们就去掉鱼鳞,将鱼皮切丝拌入盆中,加入盐、葱花、香菜和辣椒油等作料拌匀,一盆杀生鱼就做好了。赫哲族的杀生鱼以鱼肉为主,很少添加其他辅料,而汉族人做杀生鱼则喜欢加入黄瓜丝、大头菜丝或是焯好的土豆丝,很像汉族人拌的家常凉菜,但味道却比家常凉菜好得多,嚼在嘴里格外爽口。
江边的渔民杀生鱼,基本都在船舱板上操作,直接从鲜活的鲤鱼身上把鱼肉片下来。我工作过的勤得利农场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渔民捕捞到一条一侧身体长满青苔、没有鱼皮和肉的鲤鱼,据分析这条鲤鱼早在几年前就被渔民捕捞上岸,不想渔民在渔船上杀生鱼时它死命挣扎,渔民一把没摁住,它便蹦到江里逃之夭夭,而且凭着半条身子侥幸活了下来,不幸的是几年后它还是在劫难逃。 夏天江水比较热,江里的食物多,鱼生长的速度比较快,肉质比较松散,不适合做杀生鱼。这时候赫哲人吃鱼,多是烤塔拉哈。
烤塔拉哈对鱼的要求不十分严格,有鳞鱼和无鳞鱼都可以,最好还是用五六公斤重的七里浮子(鲟鱼)或是鳇鱼羔子。这两种鱼刺少肉多,又特别肥嫩,味道十分鲜美。
烤塔拉哈要点火,江边不缺少柴草,到处可见冲积在岸边的倒树、枯草,随手划拉一些就可以点起一堆熊熊篝火。等到明火燃尽,只剩下火炭时,找根棍子插在鱼嘴里,把鱼挑在火上反复烧烤,烤至鱼鳞炸裂、鱼肉七八分熟的时候,把鱼肉撕下来沾着盐面食用,这就是赫哲族人最初的烤塔拉哈。不过这种食鱼方式太浪费,一条鱼吃一半扔一半,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现在北方的一些饭店也经营烤塔拉哈,一般是先去掉鱼鳞,再剔除鱼的内脏,把鱼从中间一劈两半,架在炭火上烤。等到鱼肉的两面都烤成浅黄色时,摘除鱼骨和大的鱼刺,把鱼肉放进盆里,加醋、盐、味精、葱花和辣椒油等作料拌而食之。它的特点是香而不腻,绵软爽口。
到了三伏天,捕捞到的鲜鱼存放不住,这时候赫哲人捕到鲜鱼多是炒鱼毛。
先把整条鱼收拾干净,放进锅里,不用添水,加大火烧。过一会儿,鱼肉自身含有的水分就会浸没鱼身,撇尽上面的浮沫儿,用筷子将鱼骨和鱼刺挑出来,改用小火将鱼肉炒到金黄色,就可以留着以后慢慢食用。
汉族人管鱼毛叫鱼松,不过鱼松和鱼毛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二者的味道更是不可同日而语。赫哲族炒的鱼毛不加任何作料,甚至连盐都不放,食用的时候随时拌盐或糖。鱼毛的颜色金黄,呈松散的丝状或颗粒状,散发着浓郁纯正的鱼香味儿,不像汉族人制作的鱼松,有一股浓重的作料味儿。
如果冬天到赫哲族人家做客,有两样东西是不能少的,那就是烈酒和削冻鱼片儿。
冻鱼片儿的制作过程十分简单,先剥掉鱼皮,然后把冻鱼肉削成大而薄的鱼片儿,蘸上韭菜花、醋、辣椒油调和成的作料就可以食用了。不过,你可千万别小瞧剥鱼皮和削鱼片儿这两道工序,那可是赫哲人衡量妇女烹调技艺高低的标准呢!
削冻鱼片儿时,先把“挂蜡”的冻鱼拿到屋子里缓上,缓的时间长短要恰到好处,时间短了鱼皮剥不下来,时间长了又鱼肉又会改变颜色,不那么新鲜了。最佳的时间是鱼皮化了而鱼肉又没有化冻的时候,趁着冻用锋利的刀割开鱼皮,用钳子夹住,整张薅下来。削冻鱼片儿,以大而薄者为佳,来了客人,赫哲族妇女都会使出浑身解数,尽量把鱼片儿削得又大又薄,一层层码在盘子里,笑盈盈地端给客人看,待到博得一片赞叹之声后,方才端出去放在寒冷的室外冻上。等到客人上桌喝酒时,随食随取。
削冻鱼片多用冷水鱼,最好是狗鱼和兔子鱼(乌苏里白鲑)。用这两种鱼削出来的鱼片儿,鱼肉质地洁白,透着鲜红的血丝,看起来赏心悦目,诱人食欲,用其他鱼削出来的鱼片儿是绝对没有这种效果的。
第一次吃冻鱼片儿,我踌躇了好长时间,迟迟不敢动筷,热情的主人一再劝我尝尝,我深怕拂了主人的盛情,只好夹起一片冻鱼片儿,蘸上作料放入口中。谁知,冻鱼片儿入口即化,又鲜又凉,丝毫没有鱼腥味儿,真是一道不可多得的下酒好菜!
这些年来,居住在黑龙江下游的汉族人由于受到赫哲族人的影响,也开始吃冻鱼片儿了,可是他们没有赫哲族妇女的刀工,削出来的鱼片儿特别厚,无法入口,只好改用木工的刨子推鱼片儿,名曰:刨花儿。刨出的鱼片儿薄是薄了,可是刨子毕竟是木工工具,移到厨房总显得不伦不类,好在这些都是在厨房里进行操作的,客人眼不见心不烦,也无伤大雅。
为什么汉族人把鱼做熟了吃,而赫哲人却吃生鱼或是半生半熟的鱼呢?我想,这应该和赫哲民族的生产方式有直接的关系。
过去,赫哲族是生活在船上的民族,靠一条渔船、两支船桨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而捕鱼又不是个体所能从事的劳动,它需要靠两个人共同完成:一个划船,一个撒网。所以在当时的条件下,从事这种生产劳动多是以家庭为单位,丈夫划船,妻子撒网,风里来雨里去地漂泊在江上,很难像那些从事耕种的农民一样,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生活。碰到刮大风下大雨的天气,赫哲族打鱼人无法当天划船赶回村子,只能在野外过夜,而这种天气又找不到干柴草,无法生火做饭,只能靠生鱼充饥,久而久之,便养成了食生鱼的习惯。
赫哲族“鱼餐”文化
过去的赫哲族是一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民族,冬天两块板就可以上山打猎,夏天三块板就可以下水捕鱼,丰富的鱼文化是无法复制的,最早的网是用柳树皮、椴树皮纤维纺成绳织成网,后来发展到使用线绳网。
从那时开始,在渔民地区流传这样一句俗话“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很多人都理解为渔民懒惰,不着调,不会过日子,而实际上这种线绳织的网经过野猪血煮完后有血腥味,可以吸引鱼,但在水里泡的时间长了,易腐烂和挂水草,必须打三天鱼,就得拿到岸上晒一晒、抖一抖,补一补,才可以继续使用。
所以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并不是特指渔民懒惰。渔猎民族赫哲族,由于从古到今长期过着捕鱼狩猎生活,大部分时间生活在网滩和山林中,因此,他们的饮食以生食为主。
在中国少数民族中,从饮食文化发展的历史看,还保留着比熟食习俗更加古老的生食习俗。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的赫哲族,渔业是其主要的生产方式,在那里形成了独特的“鱼餐”。推荐阅读:走进赫哲族的饮食文化:炒鱼毛
赫哲族的各种传统食物
赫哲族有吃生鱼的习惯。从鱼皮、鱼籽到鱼肉、鱼脆骨都有生吃的妙法。刹生鱼、炒鱼片、烤“塔拉哈”、炒鱼毛,刚刨花鱼片,成为食鱼的传统习俗。客人光临,渔民们为考验你是不是真正的朋友,使拔刀从活蹦乱跳的鱼身上割下一块肉,用刀挑起递给你,如果客人从刀上咬下鱼片吃下,那就会得到热情的款待;否则,就别想登家门。
赫哲族招待亲友和客人常以“刹生鱼”表示尊敬。“刹生鱼”的制作,是用鲤、鲩、鲟、鳇、鳙等鱼先将肉从鱼骨上剔下两整块,切成相互连接的鱼条,再将鱼肉从鱼皮上片下,切成鱼丝,然后拌上用开水烫过的土豆丝、绿豆芽、杨皮、韭菜、辣椒油、醋、盐等,吃起来清香鲜嫩。这种生食习俗,在许多民族中都不同程度地保存着。
赫哲族有一些独特的鱼、肉类风味食品,可以分成:生食有生鱼干、生肉干和新鲜生鱼。
新鲜鱼的吃法较多,主要是拌菜生鱼。还有一种冬季食用的冻鱼片,如果尊贵的客人来了,有一盘冻鱼片是上等的下酒佳肴,其味鲜美凉爽,现在仍然备受人们的欢迎。
熟食如加工好的鲟、鳇、鲑鱼子,其营养价值较高。也将鱼片和兽肉蒸、烤、煎、炖、煮、炒等技法加工后食用。其中鱼松每餐必不可少。
典型食品有:拌菜生鱼,赫哲人叫“他勒卡”,鱼松,赫哲人叫“它斯恨”。 推荐阅读:真正吃鱼的方法!赫哲族鱼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