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的人们因为地理上的原因,所以在饮食上他们和其他民族也是有些不同,在藏族里,他们会有干酪吃,而干酪也同时称之为“奶酪”。也可以说起司,那么关于藏族的饮食习俗上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藏族饮食习俗
藏族特色饮食
干酪
又名奶酪、乳酪,或译称芝士、起司、起士,是乳制食品的通称,有各式各样的味道、口感和形式。奶酪以奶类为原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质,乳源包括家牛、水牛、家山羊或绵羊等。制作过程中通常加入凝乳酶,造成其中的酪蛋白凝结,使乳品酸化,再将固体分离、压制为成品。大多奶酪呈乳白色到金黄色。传统的干酪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维生素A,钙和磷。现代也有用脱脂牛奶作的低脂肪干酪。而中国的奶酪品种除了西方的传统干酪制品,还有广东地区的大良牛乳少数民族的各种非乳酸菌制成的干酪。
西藏干酪也有两种,一种是乳汁提取酥油后剩下的物质,经烧煮,水分蒸发后凝结成块,然后将它压成饼状,或切成条块状晾干食用;还有一种,用酪浆烧煮,晾干后结丝状或粒状,有甜酪干、酸酪干、白酪干、青酪干等。
藏族酥酪糕是西藏自治区的著名糕点,在藏族同胞的家里常用作款待客人的美味点心。而且它本身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能够在品尝美食的同时又滋补身体。
藏族酥酪糕
食用起来奶味浓郁,十分受到不同年龄及族群的喜爱,其中还有多种对身体十分有益的材料,例如西藏人参果就是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的滋补食品。生长在海拔37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具有温胃补虚、益气生血、生津消脂、通便润肠之功效。据科研表明,人参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皂甙和黄酮,8种氨基酸,以及特殊的人参果素,能有效提高免疫力、强力健脑、抗疲劳、抗衰老,适用于孕妇、胎儿发育、产后虚弱、小儿生长发育、老人体虚、脾胃肤冷、病后贫血、营养不良者。桃仁别名桃核仁,具有活血祛瘀,痛经,癓瘕痞块,跌扑损伤,润肠通便。用于经闭,肠燥便秘的功效。
雅茶
雅茶是用茶树的粗枝大叶制成的茶,因产地在雅安点击进入雅安 目的地点击进入雅安 旅游超市地区,故称“雅茶”。明代称为“马茶”,清代以后祢为“边茶”。藏族同胞以肉食为主,蔬菜、水果很少,食物所缺的维生素多由“雅茶”来补充。制作酥油茶必须用“雅茶”,因其味道浓厚,可以压住酥油、牛奶的膻味。
糌粑
糌粑是藏族的主食,形似内地的炒面。糌粑的原料有青稞、豌豆、燕麦等。藏族无论下地劳动,上山放牧,出门旅行,都要随身携带糌杷。吃时碗里倒少许糌粑,加酥油茶调和后食用。糌杷携带方便,又是熟食,在地广人稀、燃料缺乏的牧区是一种物美价廉、方便实用的食品。
酥油茶
酥油茶的主要原料是酥油、牛奶,还可加核桃粉、花生仁、芝麻仁、鸡蛋和盐。将这些原料放入搅拌桶,再将茶水煮至呈红色后倒入,搅动片刻后一桶喷香的酥油茶就制成了。制成的酥油茶必须倒入一把大壶,并放在微火上保温。按藏家规矩,饮用酥油茶需用细瓷小碗,喝茶时手指不能浸入碗中,而且主人给你倒上的酥油茶最好喝尽,不能留一半在碗底,否则就是对热情的主人的不尊重。你不想再喝了,主人决不会勉强,只须将茶碗用手掌盖住就行了。
血肠
血肠是藏族食谱中的上等食物,贵客临门,能以血肠待之,那是主人的荣耀。血肠是由肠衣、血汁、香料及牦牛肉(或猪肉)制作而成,营养丰富,美味可口。
酸菜面块
酸菜面块是一种特色很浓的藏族传统晚餐。其主要原料是酸菜,酸菜的制作方法很简单:把菜叶煮到快熟时,取出冷却,然后装入坛子或木桶里,密封好放在阴凉处,一星期左右就成了。制作面汤时首先加酸菜,其次加本地阴干的腊肉或新鲜牦牛肉,再加进土豆,面块和盐、葱等煮熟,香喷喷的酸菜面块便做出来了。到藏胞家做客,主人一般都会请你0乞酸菜面块。
青稞酒
青稞酒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也是欢度节日和招待客人的上品。按照藏族习俗,客人来了,性格豪爽的主人要端起青稞酒壶,连斟三碗敬献客人。前两碗酒,客人按自己的酒量,可喝完也可剩一点,但不能一点也不喝,第三碗斟满后则要一饮而尽,以示尊重主人,然后宾主才开始畅饮,一醉方休。藏族同胞劝酒时,经常要唱酒歌,歌词丰富多彩,曲调优美动人,男女老少都会唱酒歌。
藏族特色传统食物
藏面
平常藏族人的饮食,多为藏面,甜茶酥油茶,糌粑。
藏面也是具有拉萨特色的食物,藏面要事先压出来煮熟,然后晾干,吃时放入滚烫的牛肉汤中即可。吃藏面最大的享受是喝汤,清清淡淡的肉汤,加上少量的盐和葱花,就成了一碗难得的美味。喝进嘴里,又热又香,令人回味无穷。
虽然被称为藏面,用的主料还是小麦面粉为主。西藏本地的小麦产量是很低的,虽然藏民在六七千年前就开始发现种植春小麦。西藏小麦做成面粉后“做馒头粘牙,做面条成段,包饺子露馅”,况且小麦种植对海拔有要求,必须在海拔3000米内的地区种植。
做法有些特别之处。藏面要事先压出来煮熟,然后晾干待用,吃时再酌量下到汤锅中煮沸,盛入碗中,加入牛肉汤料,撒点牛肉丁,矮小长桌上一放,一碟酸萝卜,随意加入辣酱。之所以被称之为藏面,是因为:
一、据说在面条里加入部分青稞粉,增加了面条的韧劲。这个我表示怀疑,劲道一点谈不上,藏面下两次水,口感类似用开水冲泡面,里面硬,外面软。
二、牦牛肉的汤锅,这个实在是要赞的,藏族人不吃葱蒜,牦牛汤锅是很实在的,有做餐饮的朋友在尝了我做的卤煮牦牛肉后,说是牦牛肉堪比神户牛肉。
三、藏式辣酱,好的藏式辣酱是水调的,加入香料盐巴,很有特色,辣酱初入口时并不觉得什么,在嘴里转几圈,辣味就一点点出来了。
在山南的农区村庄,一天能吃上一碗藏面,我深深感谢菩萨恩赐,看见孩子快速捞吃面条,喝完最后一滴汤汁,觉得幸福呀。在拉萨就没有这么幸福,甜茶馆里藏面酸萝卜和甜茶,那是日常早餐、中餐、晚餐在不想手抓糌粑的情况下,又不想自己做饭,打发了事轻松方便。也是旅行西藏,在人口聚集的小镇小城,在甜茶馆能够选择的少数主食之一,喂养我们的肚子和精神,为形而上追求生命意义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和动力推荐阅读:门巴族服饰特点
藏族特色食俗
藏族的饮食,牧区与农区稍有不同,但有共同的嗜好,都喜欢吃青棵面、酥油茶和牛肉、羊肉、奶制品。过去牧区粮食极少,肉食与奶制品又相当匾乏,糌粑也磨得粗糙,不吃蔬菜,并视蔬菜为野草,逐水而居,饮食无定顿,饥而食,竭而饮,旺季饱食饱饮,淡季节食。现在牧区生活已大有改善,看一个家庭富裕程度如何,主要是看储备粮的多少,而不是看肉和奶的储备量,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富足的,不稀罕。 大部分藏族日食三餐,但在农忙或劳动强度较大时有日食四餐、五餐、六餐的习惯。绝大部分藏族以糌粑为主食,即把青稞炒熟磨成细粉。特别是在牧区,除糌粑外,很少食用其他粮食制品。
四川一些地区的藏族还经常食用"足玛"、"炸果子"等,足玛是藏语,为青藏高原野生植物蕨麻的一种,俗成人参果,形色如花生仁,当地春秋可采挖,常用作藏族名菜点的原料。炸果子即一种面食,和面加糖,捏成圆或长条状后入酥油锅油炸而成。他们还喜食用小麦、青稞去夫和牛肉、牛骨入锅熬成的粥。
聚居于青海、甘肃的藏族群众喜爱的食品,用酥油、红糖和奶渣做成,形似大奶油蛋糕。青海藏族常吃一种藏族称"特"的水油饼。制作水油饼时将面粉揉成碗口大的面饼,放入开水锅中煮,待熟后捞出,加酥油食用。
河曲地区的藏族有制作大饼之习,一般最小的也在2.5千克以上,最大的可达100 余千克,作为馈赠亲友和长途旅行时用。云南迪庆的藏族把蒸洋芋(土豆) 、麦面粑粑、蒸馍作为主食。 藏族过去很少食用蔬菜,副食以牛、羊肉为主,猪肉次之,藏族食用牛、羊肉讲究新鲜,在牛羊宰杀之后,立即将大块带骨肉入锅,用猛火炖煮,开锅后即捞出食用,以鲜嫩可口为最佳。民间吃肉时不用筷子,而是将大块肉盛入盘中, 用刀子割食。多用胸岔肉和助条间的肉敬客。对尊贵的客人要奉敬一盘羊尾,尾捎上还要留有一塔象征吉祥的白羊毛。牛羊的头和小腿肉留作自家食用。肩呷骨处的肉是给牙齿不好的老人吃的,假如小伙子在女朋友家吃了这种肉,即表示女方已默许了他们的婚事。
牛、羊血则加碎牛羊肉灌入牛、羊的小肠中制成血肠,四川、云南等地的藏族多将猪肉用来制成猪膘,便于保存。制猪膘时去掉猪的头蹄,剔除猪骨,四川的藏族还要割下瘦肉,然后抹上花椒、香樟籽,撒上盐,缝合成方形,风干即成。云南藏族在将猪肉缝合之后,还要加一块重石板压,称"琵琶肉"。食用时一圈圈切下,蒸熟后用刀切食。其色蜡黄,香而不腻。肉类的储存多用于风干法。一般在入冬后宰杀的牛、羊一时食用不了,多切成条块,挂在通风之处,使其风干。冬季制作风干肉既可防腐,又可使肉中的血水冻附,能保持风干肉的新鲜色味。云南藏族称这种风干肉为"牛羊干巴" 。
奶类及奶制品也是藏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最常见的是从牛、羊奶中提取的酥油,除饭菜都用酥油外,还大量用于制作酥油茶。酸奶、奶酪、奶疙瘩和奶渣等也是经常制作的奶制品,作为小吃或其他食品搭配食用。 推荐阅读:赫哲族服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