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安阁风水网
当前位置: 风水网 〉中华民俗民居工艺

纳西族民居特点

2016-02-16 13:47:44 作者:azg168 风水网

  纳西族的人们在民居中,很多都是以前后院或者是一进两院这些形式上来去布局的,对此纳西族民居特点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纳西族民居特点

纳西族民居特点

  纳西族民居有哪些特点

  纳西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

  其中,三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所谓“三房一照壁”,即指正房较高,方向朝南,面对照壁,两侧配房略低,再加一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布局协调。上端深长的“出檐”,具有一定曲度的“面坡”,避免了沉重呆板,显示了柔和优美的曲线。墙身向内作适当的倾斜,这就增强了整个建筑的稳定感。四周围墙,一律不砌筑到顶,楼层窗台以上安设“漏窗”。为保护木板不受雨淋,大多房檐外伸,并在露出山墙的横梁两端顶上裙板,当地称为“风火墙”。为了增加房屋的美观,有的还加设栏杆,做成走廊形式。最后为了减弱“悬山封檐板”的突然转换和山墙柱板外露的单调气氛,巧妙应用了“垂鱼”板的手法,既对横梁起到了保护作用,又增强了整个建筑的艺术效果。通过对主辅房屋、照壁、墙身、墙檐和“垂鱼”装饰的布局处理,使整个建筑高低参差,纵横呼应,构成了一幅既均衡对称又富于变化的外景,显示了纳西高超的建筑水平。

  此外,纳西民居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不论城乡,家家房前都有宽大的厦子(即外廊)。厦子是丽江纳西族民居最重要的组成之一,这与丽江的宜人气候分不开。因而纳西族人民把一部分房间的功能如吃饭、会客等搬到了厦子里。在建筑设计、建筑风格及艺术等方面,大研古城的纳西民居最具特色。古城地处丽江坝,选址北靠象山、景虹山,西靠狮子山,东西两面开朗辽阔。城内,从象山山麓流出的玉泉水从古城的西北湍流至玉龙桥下,并由此分成西河、中河、东河三条支流,再分成无数股支流穿流于古城内各街巷。利用这种有利的自然条件,古城街道不拘网格的工整而自由布局,主街傍河,小巷临渠,道路随着水渠的曲直而延伸,房屋就着地势的高低而组合。这些房屋中临街的房子多被辟为铺面,或主人自己经营些小商品,或转租他人经营。

  长期以来,纳西人形成了崇尚自然、崇尚文化,善于学习和吸取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特别对民居建筑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表现在:民居特色鲜明、构筑因地制宜、造型朴实生动,装修精美雅致。此外,纳西人在房屋的建筑设计上一直着重考虑抗震性能,并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三坊一照壁这从1996年“2·3”地震中,古城民居房墙大量倒塌,但主体框架仍保持完好等情况中可以看到。

  近年来,随着纳西社区的不断发展,纳西民众在民居修建时总体框架、建筑设计及风格等方面虽然仍保持传统风貌,但在房屋内部装修方面,却逐渐采用现代装饰手段和装璜材料。在这些民居里,你能真正感受古老与现代的有机、和谐的组合。  

  纳西族民居特色在哪

  纳西族民居历史沿革

  纳西族系古羌人后裔,自西北河湟地区南迁,秦汉魏晋迁徙至大渡河、雅砻江流域,以游牧、畜牧为主,居住帐篷。唐代,部分纳西先民继续南下,抵达丽江,并定居下来,进入农耕时期,以木楞房为居所。明代是纳西族最鼎盛的时期,明太祖朱元璋积极扶持边疆,亲赐“木”姓,木氏土司盛极一时。木氏时期主张拓土扩疆,移民戍边,如今在澜沧江沿岸的维西县境内、昌都地区芒康县盐井镇,甚至林芝地区察隅县等地都分布有纳西族。清代实行改土归流后,木氏家族的势力逐渐衰落,地主经济迅速发展,手工业繁荣,丽江大研古镇格局形成,当时的纳西族民居建筑以土木相结合的木板房为主。1997年12月,丽江古城(大研古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纳西族民居建筑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在高寒山区,至今保留着少量的井干式“木楞房”、“木板房”,只占少数,如在香格里拉县的三坝乡、玉龙县巨甸镇、维西县攀天阁乡、宁蒗县泸沽湖畔等地依然存留,冬暖夏凉,别具特色;而在丽江坝子的大研古镇、白沙、束河古镇和金沙江、澜沧江沿岸的河谷地区,多为土木或砖木结构的房屋,上盖青瓦,粉以白墙,雕窗镂门,自成体系。

  纳西族民居,统称为“纳西雅阁”。纳西族村落民居建筑往往依山傍水,因地制宜,半山区、坝区山脚的村落民居选址偏重于向阳之地,背面靠山,正房的入口和院落的大门都要面向开阔地带;而坐落在坝区中心的村落民居建筑则虽然不受地形限制,但引水入内,注重绿化,充分体现生态理念。推荐阅读:蒙古族民居特点   

  纳西族传统民居特点

  纳西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其中,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在结构上,一般正房一坊较高,方向朝南,面对照壁。主要供老人居住;东西厢略低,由下辈居住;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临街的房屋,居民将它作为铺面。农村的三坊一照壁民居在功能上与城镇略有不同。一般来说三坊皆两层,朝东的正房一坊及朝南的厢房一坊楼下住人,楼上作仓库,朝北的一坊楼下当畜厩,楼上贮藏草料。天井除供生活之用外,还兼供生产(如晒谷子或加工粮食)之用,故农村的天井稍大,地坪光滑,不用砖石铺成。

  此外,纳西民居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不论城乡,家家房前都有宽大的厦子(即外廊)。厦子是丽江纳西族民居最重要的组成之一,这与丽江的宜人气候分不开。因而纳西族人民把一部分房间的功能如吃饭、会客等搬到了厦子里。在建筑设计、建筑风格及艺术等方面,大研古城的纳西民居最具特色。古城地处丽江坝,选址北靠象山、景虹山,西靠狮子山,东西两面开朗辽阔。城内,从象山山麓流出的玉泉水从古城的西北湍流至玉龙桥下,并由此分成西河、中河、东河三条支流,再分成无数股支流穿流于古城内各街巷。利用这种有利的自然条件,古城街道不拘网格的工整而自由布局,主街傍河,小巷临渠,道路随着水渠的曲直而延伸,房屋就着地势的高低而组合。这些房屋中临街的房子多被辟为铺面,或主人自己经营些小商品,或转租他人经营。

  长期以来,纳西人形成了崇尚自然、崇尚文化,善于学习和吸取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特别对民居建筑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表现在:民居特色鲜明、构筑因地制宜、造型朴实生动,装修精美雅致。此外,纳西人在房屋的建筑设计上一直着重考虑抗震性能,并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这从1996年“2·3”地震中,古城民居房墙大量倒塌,但主体框架仍保持完好等情况中可以看到。

  近年来,随着纳西社区的不断发展,纳西民众在民居修建时总体框架、建筑设计及风格等方面虽然仍保持传统风貌,但在房屋内部装修方面,却逐渐采用现代装饰手段和装璜材料。在这些民居里,你能真正感受古老与现代的有机、和谐的组合。

  富有滇西北高原气息的纳西族民居建筑,常以“三房一照壁”的鲜明特点,赢得人们的赞美。所谓“三房一照壁”,即指正房较高,两侧配房略低,再加一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布局协调。上端深长的“出檐”,具有一定曲度的“面坡”,避免了沉重呆板,显示了柔和优美的曲线。墙身向内作适当的倾斜,这就增强了整个建筑的稳定感。四周围墙,一律不砌筑到顶,楼层窗台以上安设“漏窗”。为保护木板不受雨淋,大多房檐外伸,并在露出山墙的横梁两端顶上裙板,当地称为“风火墙”。为了增加房屋的美观,有的还加设栏杆,做成走廊形式。最后为了减弱“悬山封檐板”的突然转换和山墙柱板外露的单调气氛,巧妙应用了“垂鱼”板的手法,既对横梁起到了保护作用,又增强了整个建筑的艺术效果。通过对主辅房屋、照壁、墙身、墙檐和“垂鱼”装饰的布局处理,使整个建筑高低参差,纵横呼应,构成了一幅既均衡对称又富于变化的外景,显示了纳西高超的建筑水平。推荐阅读:苗族民居特点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