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探春 贾探春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她是故事主人公贾宝玉的庶出妹妹,排行为贾府三小姐。她有才干,有眼光,敢做敢为;她是一个关注家族命运,富有忧患意识的大观园中的女“政治家”。那么你想关键是人的了解这位贾探春吗?
贾探春——红楼人物、大观园卓越的才女
红楼人物贾探春人物简介
《红楼梦》中贾府里的三小姐,生的“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
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探春是个“才自精明志自高”、有远见、有抱负、有作为的女子,她敢说敢为、办事练达。她最出色的表演是在凤姐患病期间,治理大观园,兴利除弊,富有改革精神;再是抄检大观园时,王善保家的无理取闹,要搜她的身,她无所畏惧,为维护自己的尊严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表现出决断果敢的气概。她为人处事刚强决断,颇具男人之风。同时,她对贾家这个腐败下去的家族有自己的观察和判断。在七十五回里,她说:“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像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时,她说:“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看得够明白了。探春对贾府面临的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救,但无济于事。最后贾探春远嫁他乡。
另一说法认为,探春自高自负,《红楼梦曲》里写道:(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这说明了她后来是离家远别了,后四十回续书写她嫁给镇守海门等处总制周琼之子,但据曹雪芹的初衷,她可能是嫁给了一个王子,成为王妃。在书中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探春掣签,签上写道“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众人笑道“......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这些看似是玩笑话,但也可能是条伏线。她抽到的是枝杏花签,签上写道“瑶池仙品”,并引入唐代高蟾诗句“日边红杏倚云栽”,根据封建时代的传统和习惯“日”是皇帝的象征,“日边红杏”应是指皇帝身边的贵妇人。又根据舒四爷所见《乾隆五十五,六年间钞本》说《红楼梦》里“内有皇后,外有王妃”(参阅舒批《随园诗话》),或者早期抄本确有探春嫁为王妃的情节安排。但根据刘心武先生的探轶,探春是被皇上和番,远嫁到了茜香国。(风水www.azg168.cn)
贾探春:多刺玫瑰之恨
贾探春是贾政与赵姨娘之女,是“贾府三艳”中最受贾母和王夫人喜爱的姑娘。曹公曾借小厮兴儿之口夸赞探春是朵玫瑰,“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刺戳手”。此文就将这朵多刺玫瑰细细绣画出来,以文为马,走进探春之花魂。
探春的出场也在第三回黛玉进荣府,当镜头流转,百花齐艳,探春以“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的芳容惊艳其中,使人目光不觉驻足。两千年前的才子曹子建描绘洛神之美也不过如此,玫瑰之名当之无愧。
玫瑰美如此,芳香亦不在此下。探春秉性高贵雅正,工诗善书,大气不俗。与秦可卿闺房琳琅香艳不同,探春喜欢朴实阔朗:
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
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
打通隔断、大理石大案、斗大汝窑花囊、大鼎、大盘等,皆是大手笔,只需闭目一想就觉爽利无比。而众多名人法帖、宝砚笔筒及笔密如林,无一不暗示着探春善书。若可以放肆推测,容我妄言,探春之墨宝一定字如其人,恢弘大气,又不失温婉。
善书,乃玫瑰香之一味也。
其二,探春能诗,虽诗不及钗、黛,却可以做大观园诗篇的集结号。众姐妹一呼百应,无不欢喜,而探春也甘愿作这“抛砖引玉”的垫脚石。探春借娥皇女英哭夫的典故赠黛玉雅号“潇湘妃子”,又提议因得海棠咏海棠故命诗社为“海棠诗社”。“潇湘妃子”与“海棠诗社”皆为红楼经典。
玫瑰花香有其三:探春有管理之才,且不在王熙凤之下。凤姐病后,探春、宝钗与李纨管事。先众人皆来刁难,恰逢赵姨娘兄长赵国基病亡,管家吴新登之妻便有心看探春笑话。在李纨无心犯错后,探春及时挽回并公正裁夺。此后,探春又借此机会创改革之举。第一抹去贾兰贾环等子弟重复的学业补贴;第二裁去给各个姑娘小姐多余的脂粉钱;其三,也是最得益之举,探春借鉴家仆赖家管理园子的方法,令大观园物有所属,所出有所值,既节省了公费花销,又惠及下人。探春的管理才能也由此可见一斑。
玫瑰花香之余味绕梁:探春重情。探春因是赵姨娘所生,多遭其诽谤生事,而探春因自身之才志德行并未沦为贾环一流。探春亲近宝玉,孝敬王夫人,并非世人诟病其封建等级思想浓重。恰恰相反,在探春心目中,一个“情”字就是一杆秤。在第二十七回,探春求宝玉帮忙代买些小玩意儿,作为回报,探春愿意再次亲手为宝玉缝制一双鞋。宝玉顾忌赵姨娘的醋意,提起往日赵姨娘无理的抱怨,探春回:
他只管这么想,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就是姊妹弟兄跟前,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什么偏的庶的,我也不知道。
很明白,情是相互的,嫡母生母有什么不一样呢。所以,在贾母因邢夫人之愚忠而迁怒于王夫人时,上上下下主子仆人无一不摒声静气战战兢兢,唯有探春以女儿之情、之暖、之勇,复又入室相劝,救王夫人于无助之危。
探春有心的人,想王夫人虽有委曲,如何敢辩;薛姨妈也是亲姊妹,自然也不好辩的;宝钗也不便为姨母辩;李纨、凤姐、宝玉一概不敢辩;这正用着女孩儿之时,迎春老实,惜春小,因此窗外听了一听,便走进来陪笑向贾母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小婶子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
对母如此,对姐妹、祖母亦如此。迎春因其奶母聚赌而脸上过不去,探春带众姐妹来安慰,恰又闻累丝金凤之事,迎春懦弱不能辖制,探春悄遣侍书请来平儿方才将此事摆平。在贾府最后一个中秋月圆之夜,老太太也许预感什么不祥,不舍最后静谧光阴,在满月下坚持着不肯回去休息。夜之将尽,风寒露重,守在祖母身边以尽陪伴之情的孙女唯有探春。
这朵玫瑰芬芳美丽,本是世上少有的精灵。然而她亦有恨,玫瑰之恨不在刺,恰恰是这浑身的刺保护了她的高洁,使其不至沦落于淫污之人用于赏玩。
多刺玫瑰之恨,恨在自己为何是朵女人花!
贾探春内心的自卑与挣扎
记得初一时读红楼梦,十二钗中我最喜欢贾探春。我敬佩她那份夹缝生存的勇气和她展现出的不让人轻易侵犯的自尊和气场。书中作者以刺玫瑰比她,我也把她作为我自己的楷模,那就是有着深厚的涵养,犹如玫瑰的香气;同时又有利刺保护自己,不受外界的侵害。当时,我觉得自己这个精神楷模没什么不对,甚至觉得自己这么早就开始看经典文学,而且得出自己的见解,感到沾沾自喜。
初二时,我因为喜欢红楼梦和贾探春被老师批评,以至于我几年内不敢再碰红楼梦。她说:“女孩子不要太早看红楼梦。你不是喜欢贾探春吗?你有没有觉得自己受到她的影响?贾探春就是很自卑,觉得别人都瞧不起她。”曾经让我骄傲的这件事一下子变成了一个不应该推崇的坏习惯,以及我个性不好的“祸根”。这个考语和我之前自己的理解大相径庭,我当时觉得有些冤枉,然而我还是把红楼梦暂时放下了。
又是三年过去,再次拾起红楼梦时,我开始有些理解老师当时的评价。现在,我更欣赏宝钗的端庄大气,觉得探春并不特别适合做楷模。
我看到,在贾探春精明能干的外形之下,她的内心充满着自卑和对自己身份认同的纠结和挣扎。书中有一回的回目是“辱亲女愚妾争闲气”,事出在赵姨娘的兄弟死了,而作为正在管家的女儿,探春不肯赏多余的银子。赵姨娘提醒探春这是她舅舅,探春却不同意。
探春说道:“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哪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我倒素习按理尊敬,越发敬出这些亲戚来了。既这么说,环儿出去为什么赵国基又站起来,又跟他上学?为什么不拿出舅舅的款来?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闹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地表白表白。也不知谁给谁没脸?”
探春的理由是按照儒家的礼仪,庶女应该孝敬嫡母和嫡母的亲戚,因此她认王夫人的兄弟而不是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为舅舅。同时,她又表达了她真实的意思,那就是“有奶就是娘”。她努力和赵姨娘、赵国基撇清关系的原因是她们是奴才,不能给她带来荣耀和利益。而假如赵国基能“拿出舅舅的款儿”,像王夫人的兄弟一样给她带来好处,她当然愿意认自己的亲母亲亲舅舅。同时,她是承认自己和赵姨娘分不开的联系的,因为大家都知道赵姨娘是她的母亲,她和赵姨娘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大家一起没脸的。
探春的这段话表现了她内心的挣扎和自卑。一方面,她内心的亲情和良知让她没法撇下自己的生母,她也清楚地知道赵姨娘和赵国基才是她真正的亲人。这是她真实的身份,一个庶出的女儿,并且这个不光彩的家庭背景是她如影随形的一部分,会影响她在贾府中目前的地位,以及未来嫁人的前途。书中提到了,下人们因为她是庶出,一开始总有些轻视她。凤姐也提到未来谈婚论嫁的时候,有一些婆家听说姑娘庶出就不要。另一方面,她想成为一个嫡出的女儿,或者通过靠近嫡出势力,向庶出的生母撇清关系,得到嫡出女一般的对待。从她在接到治理大观园的任务之后努力在王夫人面前表现自己,通过这件赵国基事件踩低赵姨娘,表明自己的立场,说明她在积极向王夫人靠拢。同时她更亲近嫡出的宝玉,而不是自己的亲兄弟贾环,也可以看出她的立场。亲近王夫人自然可以给她带来好处,她在同龄兄弟姐妹中的地位会提升,在下人心目中的威望会提升,有了王夫人的裨护,未来在人生大事上也会更有利。
探春在良知和利益中挣扎。她没有完全跟随良知,给自己的母亲和舅舅应有的尊重;同时她也不是唯利是图,在这个过程中她情绪崩溃,话里行间透露出自己的为难和纠结,说明她并没有完全否认这层关系。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探春这么做未必是错的,引起嫡庶之争的原因是传统社会中对人性的泯灭以及对人的不平等和不尊重。但这些证据也表达了探春对自己庶出身份的自卑痛苦纠结。
经过这个新视角来看探春,她在我心目中的形象立体了许多。她向外界展现出来亦刚亦柔的种种言语行动,无不反应着她的内心,而这是我在阅读的过程中真正想要体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