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海的概念
海,是百川归聚之所,凡庞大的汇合所在均可以喻之为“海”。在经络理论中,认为十二经脉运行气血,就像大地上的水流,故被称为“十二经水”。在十二经内流行的气血就像百川最终汇归于大海,由此便形成了“海”的概念。四海是人体髓海、气海、水谷之海、血海的总称,是十二经脉气血从产生、分化到汇聚的四个部位。
(二)四海的内容
四海的部位与气街的划分有相似之处。《灵枢•海论》篇以胃、冲脉、膻中、脑四个部位,分别称为水谷之海、血海、气海、髓海,并指出了四海各有输注的腧穴。
四海部位及输注穴表
四 海 |
部 位 |
所输注腧穴 |
|
上输穴 |
下输穴 |
||
脑为髓海 |
头部 |
百会 |
风府 |
膻中为气海 |
胸部 |
大椎 |
人迎 |
胃为水谷之海 |
上腹部 |
气冲 |
足三里 |
冲脉为血海 |
下腹部 |
大杼 |
上、下巨虚 |
(三)四海理论的砭术应用
四海理论在砭术治疗中应用较多。脑被称为髓海,与“头者精明之府”及后人所称的“脑为元神之府”有相通之处。《灵枢•海论》说:“髓海有余,则轻颈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晕,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砭术治法中将砭球嵌在帽顶的百会穴和砭石珠嵌在四神聪处的守法,其中依据之一就是四海理论的脑为髓之海。
膻中被称为气海,这是指心肺之间的空隙,为宗气所聚之处,主通心肺而行呼吸,运行营卫之气于全身。砭术治疗中将砭佩戴在膻中部位的守法,也是气海所在的四海理论的应用。
胃称水谷之海,又为“五藏六府”之海。砭术使用砭锥尖部点压水谷之海的下输穴足三里穴以止胃痛及治疗胃部疾患。
冲脉称为血海和十二经之海。砭术治疗血虚、血瘀、出血之证往往使用下腹部施以振法,上输穴大杼点压或刮法。
四海是全身血气、精神的生成和汇聚所在,是十二经脉的依归,是对头,胸和上下腹功能的最大概括。十二经脉通于四海,是以四海为中心归纳各经脉的一些特点,由四海起总领的作用。四海之间又互相配合,水谷之海是化生血气的本源,其上部为气海,主一身之气;下部为血海,主一身之血;血气之精华则上聚于髓海。砭术应用四海理论的特点是:操作最直接,适应病症最广泛,疗效最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