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安阁风水网
当前位置: 风水网 〉中华民俗中华民族

哈萨克族婚礼习俗有什么

2015-09-30 11:59:04 作者:azg168 风水网

  哈萨克族的婚礼一般需要举行三天,第一天做什么呢?第二天做什么呢?第三天做什么呢?下面是有关哈萨克族婚礼习俗有什么的相关文章,快来看看吧!

哈萨克族婚礼习俗有什么

哈萨克族婚礼习俗有什么

  哈萨克族的婚礼习俗

  哈萨克姑娘手下有"情"

  "姑娘追"是哈萨克姑娘小伙最喜欢的一种传统民间游戏,也是他们寻求恋人,表白爱情的特殊方式。游戏开始时,一对对男女青年并辔向指定的目标徐徐进发,途中,小伙子可以任意向姑娘表白爱慕之情,姑娘不得有任何反对的表示,只能默默倾听。但在返回的路上,姑娘可用鞭子追打小伙。如果姑娘对小伙有意,那鞭子只是在小伙头上晃几下,或是象征性地打两下。如果姑娘不中意,小伙子就难免要吃苦头.

  新郎家到新娘家提亲

  涉河定婚不反悔

  订婚时,按照习惯,由新郎的父母或嫂子前往,仪式过程很独特风趣。公婆第一次见到未来的儿媳,要由婆婆取一块白色细碎花布料送给姑娘,作为见面礼,然后,上前亲一下,把一件带有几束猫头鹰毛的白色三角巾扎在新娘头上。接着,四五个妇女围过来争抢布料,作为订亲的喜果,大家都抢一点,是为了讨个喜庆吉利。这个仪式过后,还要举行一次"踏水礼",由男方家来的人同女方的哥哥或嫂子同时涉过一条河或溪流,以示双方都不能反悔。

  骑马去新娘家提亲

  伴郎对歌接新娘

  哈萨克族婚礼一般要举行三天,第一天,新郎带领伴郎前去娶亲,女方会以哈萨克族习惯招待他们。接受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贺喜。第二天休息一天,第三天正式娶新娘。但调皮的伴娘会把新娘藏起来,伴郎要揭开毡房一角骑在马上,与伴娘逗趣对歌,蠃了方能进门接新娘。有时,其中的伴郎会乘其不备,从马背上跃进毡房,并从众伴娘围攻下夺门而出,如果跑不出来,就会招来嘲讽,没脸见人,还要向伴娘送礼。

  见面问好

  酥油烟驱鬼祝福

  新娘到男家时,几个女宾会拿红帐帏把新娘围起来,盖上一面面纱,由两个伴娘簇拥着走进毡房。新郎的父母坐在毡房的上首,前面点一堆火。新娘到火堆前,一个女宾把酥油倒进火里,并用冒起的烟烤手,在新娘脸上虚擦一下,意为替新娘驱鬼,祝她幸福。随后,一个小伙子手持系有红白布的鞭子,对着新娘逗趣,唱揭面纱歌。唱完歌,小伙子用鞭杆轻轻挑开新娘面纱,大家会一起拥上去看新娘或去抢鞭杆上的布,气氛会顿时沸腾起来。婚礼的夜晚会达到热闹的顶点,常常会一直歌舞到天亮。

  婚礼中的阿肯弹唱

  吻别

  新娘的车路经之处,常常有人用绳子拦车,以此索要喜果,图个喜庆。娶亲队伍只要给他们一块布料或者一条毛巾,一些炸果,拦车人就放行了,这也是哈萨克人一个独特的风俗习惯。

  做婚礼前的礼拜

  哈萨克族在婚姻上有许多限制,其中一条是:同一部落的青年男女不能通婚,如果通婚必须超过七辈,联姻的人家也必须相隔七条大河。这些限制防止了哈萨克人近亲结婚,使其种族兴旺昌盛。

  举行婚礼时,草原上的亲朋好友都要前来祝贺。新娘子来到男方家时,陪嫁人要拉起红色帐布,让新娘走在中间,男方家人要出来迎接,女方家人这时要将准备好的糖果、奶疙瘩等食品撒向人群,亲年男女和小孩要去拾有喜气的食品。这种形式叫“恰秀”,意为祝福。新娘和新郎来到父母的毡房正式举行婚礼,毡房中有一堆火塘,新娘和新郎来到火塘前,面对正中长辈和来宾三鞠躬。主婚人便拿着系有红绸子的马鞭子在新娘面前唱逗歌。歌词大意是:欢迎新娘的到来,祝福夫妻相敬互爱,尊敬老人,勤劳致富。唱罢,来宾们席地而坐,这时有一位在胳膊上系有各种颜色的布条,手持嫩树枝或马鞭子的男人走出来,随机应变地唱起富有风趣的“开场白歌”。新娘的婆婆便拿出“恰什吾”(即奶疙瘩、乳饼、糖果、“包儿萨克”等混合在一起的食品),一把一把撒向新娘和来宾的头上,人们欢笑祝福,小孩子们拾捡“恰什吾”。在欢笑声中那男人又唱起“揭面纱歌”,此时此刻新娘屈右膝向公公、婆婆、哥哥、嫂子等长辈施礼,人们争相观看新娘子的面容。歌中赞美新娘子如何美丽动人,祝福她幸福美满。在这天阿肯和歌手要进行赛歌对唱,一直唱到第二天红日当空。婚礼在歌声中开始,在歌声中结束。举行婚礼时,男方要宰羊煮肉,招待客人,大家边吃边唱十分热闹。

  哈萨克人的婚嫁和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不同的地方是:不用毛拉主持婚礼,而是由伴娘、伴郎和大家一起唱歌,这种婚礼的礼歌哈萨克语称为“阿吾加尔”。它没有固定的唱词,却有一定的曲调。“阿吾加尔”大致可分五个部分:一、序曲;二、劝慰;三、哭诉;四、哭别;五、揭面纱歌。这些歌并不是在一个地方唱的,有的在和父母离别时唱,有的是来到婆婆家唱。每唱完一种歌,还有一些风俗习惯,如当新娘未到公婆家门时男方就举行娶亲仪式,首先由主持迎亲仪式的小伙子唱“开场白歌”。当歌中唱到“让各种香甜的喀苏撒下吉祥”时,婆婆就拿着一大盆“包尔萨克、水果糖、奶疙瘩”朝新娘和客人的头上一把一把地撒去。老人欢笑,小伙子和小孩跑去抢着捡拾,以示吉祥和祝福。

  每种歌都反映了不同的内容,也代表了不同人的心情。姑娘在出嫁时,因要离别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心情是悲切的,歌中倾诉了对亲人和故乡的留恋,对新生活的忧虑。如歌中唱到:

  我的新房安置在什么地方,

  那里象不象这里水丰草旺?

  虽说那里也有亲人,

  却不象在妈妈跟前那样无忧无挂。

  我走了,看不见门前的青松和泉水,

  请亲人们常把我去看望。

  当姑娘来到新天地,小伙子们要唱《拜塔夏尔》,即《揭面纱歌》,使她跟亲人见面。那么亲人对她的态度如何那?歌中唱到:

  新娘是个贤淑的姑娘,

  她的心象金子一样明亮。

  她是别的部落山上翱翔的雄鹰;

  她是别的部落湖上遨游的天鹅。

  啊呜!

  天生的一对,是我们的榜样,

  阿吾勒的人会吧你请进毡房,

  你在阿吾勒就象天鹅飞翔。

  接着歌中还要唱到新娘子怎样料理家务、尊敬公婆、跟邻居和睦相处等内容,然后用马鞭将新娘头上的面纱揭去。新娘来到婆家,婚礼虽然结束了,但歌声并没有结束,在新婚的夜晚,人们还要聚集在一起,开展各种形式的赛歌会,以庆祝草原上又有一对青年人的结合。推荐阅读:傈僳族的禁忌有哪些

  

  哈萨克族婚俗

  哈萨克族的婚事从说亲到完婚要经过一系列的仪式,哈萨克族称为“托依”。主要有说亲、订婚、吉尔提斯礼、送彩礼、出嫁、迎亲等仪式,这些仪式的规模大小,主要根据双方家里的经济情况而定。哈萨克人把结婚视为人生的头等大事,因此举行婚礼非常隆重,在这期间要举行赛马、刁羊、姑娘追、阿肯弹唱等活动。伊犁哈萨克族的婚礼有其独特的情趣,婚礼是在歌海中进行。婚礼上的歌只有曲调,没有因定的歌词,即兴编唱。 

  哈萨克族十分重视女儿的出嫁。在举行出嫁仪式的前一天晚上,女方家宰杀准备好的羊只,招待宾客。然后开始对唱活动,对唱者一般是青年男女。 

  这种场面非常热闹,有时通宵达旦歌唱不停。 

  举行婚礼的第一天,新郎和伴郎们穿戴一新,骑着骏马,簇拥着向女方家娶亲,这一行娶亲队伍边走边唱“萨仁”曲子。 

  听到歌声,新娘就坐进床上的帐幔里,并搭上红色盖头,哭起嫁来。同时伴娘们也头顶盖头团团围坐在床帐下的花毡上,准备对歌。当娶亲队伍来到新娘的毡房跟前时,女方的主人们立即把新娘的毡房的一侧掀起一个口,伴郎们就在开口处对着新娘的床幔欢畅“加尔”曲调的劝嫁歌。 

  当伴郎们唱到这时,簇拥在新娘毡房前的老年长辈们就会不约而同的齐道“万福”。唱罢劝嫁歌,紧接着伴郎们和伴娘们对歌,对歌的形式多样,男女互相对唱,相互盘问,诙谐逗趣,一直到一方无歌以答,无词以对,才算对方赢了。 

  上述对歌完毕后,新娘唱“森斯玛”(辞别歌),以哭嫁的形式辞别父母、家人。 

  新娘唱罢歌曲后,由两位青年媳妇搀扶新娘去父母兄弟姐妹跟前,一一施礼哭别,同时也以哭声向送行的众亲友告别,唱完“阿吾加尔闹尔斯”(哭别歌)这支歌后,哥哥或弟弟就将新娘扶上银鞍坐骑,缓缓送往婆家。 

  当送亲队伍来到婆家,几位受尊敬的大娘把新娘搀扶下马,在亲戚、朋友、邻居的簇拥下举行结婚仪式。先是揭面纱,主持婚礼的人(一位能歌善语的年青人)腕缠五彩缤纷的布条,手执彩色马鞭,唱揭面纱仪式的开场白,歌词即兴而发,随编随唱,曲调欢快,词义含蓄、幽默、滑稽,目的是逗人发笑,造成热烈欢乐的气氛。歌词大意有: 

  百花齐放,多么芳香,百灵鸟歌唱,多么欢唱,新嫁娘来啦,多么漂亮!美丽动人的新娘啊,快把心扉敞开,让香甜的“夏什吾”为你撒下吉祥。 

  然后再唱“别它霞尔”(揭面纱歌),之后主持人用彩色马鞭挑起新娘的面纱,新娘向公婆和长辈们一一行礼。至此婚礼仪式结束,主人端上各种食品佳肴盛情款待宾客。

  

  哈萨克族婚俗 - 习俗

  婚姻家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哈萨克族家庭实行封建家庭制,父亲享有家庭中的一切权力,支配全家的牛羊财产。

  养子在哈萨克族中很普遍,按照习惯养父要给养子成家,分给遗产,任何人不得因他的养子而歧视。这是哈萨克族不同于其他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一个特点。

  定婚仪式

  哈萨克族的婚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男女方订亲以后,男方要给女方扎“持特”(三角巾、方巾)或戴“乌克”(毛头鹰羽毛),举行订婚仪式,只选择吉日交送聘礼时,女婿方可正式登女方家的门,订婚仪式在女方家举行。女方的父母在这天要给女婿吃羊胸部肉,以表示双方已正式订亲。附近的青年男女在这一天可以跟女婿打闹玩耍,如把女婿投到水池里或泼水,或者将衣服缀缝到花毡上,让女婿出丑等。订婚后,男方就可公开去女方家。  

  娶亲仪式

  婚礼一般分为两个步骤举行,即女方家送亲礼和婆家迎新礼。大部分仪式均按照伊斯兰教的教规举行,也掺杂一些本民族长期形成的古老习俗。

  典礼仪式

  举行结婚典礼时,新娘由伴娘陪同进入父母毡房,举行“拜火”仪式,即由两个妇女将新娘搀扶在火堆前,一个妇女伸出双手在火焰上烤烤,在自己脸上虚擦几下,再伸进新娘的面纱里,在新娘的脸上擦几下。这时。来参加婚礼的女人们都祝颂“新婚幸福”、“让祖先的灵魂保佑新娘”等吉利的贺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甘肃哈萨克族的婚姻风俗和习惯均有所改进。解放前,妇女受各种旧思想和封建论理道德的束缚,社会上没有地位,家庭中没有自由。解放以后,哈萨克家庭里男女平等,妇女享受着平等自由的权利,社会地位也日益提高,自己决定自己的婚姻大事,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同时一些带有封建色彩的习俗在逐步克服.推荐阅读:水族的禁忌有哪些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