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安阁风水网
当前位置: 风水网 〉中华民俗饮食服饰

盘点满族的小吃都有哪些

2016-08-20 16:59:04 作者:azg168 风水网

  你知道在满族,有哪些最为出名的小吃吗?而在满族人眼中的干粮类型,都是称之为“饽饽”,对此盘点满族的小吃都有哪些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盘点满族的小吃都有哪些

盘点满族的小吃都有哪些

  满族的小吃你知道有哪些

  1、慈禧小窝头:当年八国联军打到北京,慈禧太后逃难时,曾吃过玉米面窝头,感觉很好吃。回到北

  京后的一天想起吃窝头的事,就叫厨房做。厨工用新鲜玉米面、豆面做成小窝头,并配上满族人爱吃的蜂

  蜜,于是小窝头就成了清朝宫廷点心。

  2、豆面卷子:满族喜食粘食、甜食,豆面卷子称豆面饽饽,多在春季食用。做法是将粘米面入锅蒸熟

  ,擀成薄片,再将炒熟的黄豆面均匀地撒在上面,也可加上芝麻盐,卷成长卷,切成一至二寸长,色泽金

  黄,粘而香。

  3、苏子叶饽饽(粘耗子):这也是满族人喜爱的粘食。夏季,将糯米浸泡后磨面,按成圆饼,内包小

  豆豆馅,外裹鲜苏子叶,蒸熟。去叶(或带叶)食用,味清香。

  4、酸汤子:这是满族人夏季爱吃的一种食品。做法是将玉米泡开,磨成面,发酵后可制作。将发酵面

  挤进“汤筒”(或凿有小洞的猪哈拉巴骨),使之成面条状漏入沸腾水锅中,煮熟加佐料即可食用,可加

  蜂蜜、芝麻做为甜食。甜中带酸,味美适口。

  5、萨其玛(又名糖缠):用水和鸡蛋或奶油把白面和好,赶成薄片,切成细条,用油炸熟。再用砂糖

  或冰糖熬成糖稀与之搅拌,倒入事前铺好芝麻、青红丝、瓜子仁的木槽内,将其压平,取出切成方块即可

  食用,其味香甜适口。清代关外三陵祭祀,也以其为供品,可见满族对其重视喜爱。现为全国各地、各民

  族人民普遍欢迎的糕点。

  6、吃包儿饭:菜包又称“吃包儿饭”、“吃乏克”、“吃菜团子”,其作法:将白菜、酸菜等叶子放

  在手掌上,再把已煮熟的米饭(过去以小米饭为主)、炒菜和小葱、大酱放在上面,用双手将菜叶合上,

  或包成长卷形,以手握而食之;或包成团型,双手捧而食之。其所用菜叶、饭及菜等常因季节变化而有选

  择。 

  满族的小吃吃菜包的传说

  美丽的传说关于吃菜包的来历有种传说是,当年老罕王努尔哈赤带八旗兵出老城去攻打抚顺,将抚顺

  围了个水泄不通,这一围就是好几天。堡子里的老百姓天天给他们做饭吃。等到打了胜仗,拿下了抚顺城

  ,老罕王没有下令休息,而是指挥八旗兵乘胜追击明军。说来也巧,大兵开拔时,老百姓刚刚做好饭。军

  令如山倒,眼看做好的饭,想吃也不敢吃,只得出发了。可是有一家媳妇看到饿着肚子的士兵就要走,急

  中生智,对住在她家的几个兵说:“有办法了,你们可以把饭带上,在路上吃”。那时候,哪有带饭的工

  具,这几个当兵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那意思是说:“你这个小媳妇尽说瞎话,这饭我们怎么带呢?”

  那家媳妇见当兵的不信,也没说话。只见她把屋外一些刚晒蔫巴的白菜叶子用水洗一下,铺平,把已经做

  熟的带有肉菜的饭盛上一勺子,用菜叶一包,做成大菜团子,交给这几个士兵每人一个。士兵们以惊喜感

  谢的目光看了一眼这位聪明的小媳妇,就匆匆忙忙上路了。

  老罕王为了追击明军,没让士兵吃饭,他自己也没吃饭。等到他领兵追出几十里路之后,又遇上了一

  场大雨。这时候,老罕王和他的队伍已是人困马乏,肚子饿得咕咕直叫。老罕王便命令休息做饭。然而大

  雨刚过,地是湿的,些是湿的,根本无法做饭。这时的老罕王是又急又饿又没有办法。那几个带着菜团子

  的士兵见到老罕王的样子,纷纷将自己怀里的菜团子献给老罕王。老罕王双手捧着菜协和子大口吃起来,

  俗话说:饥时糠如蜜,饱时蜜不甜。老罕王在饥饿难忍的时候,吃上这菜团子,别提有多香了。他吃饱以

  后,问这菜团子是哪来的。这几个士兵如实向他做了汇报。老罕王听了以后,一拍大腿说:这媳妇真聪明

  ,今后咱们打仗时就不会挨饿了。

  从那以后,凡遇行军打仗,老罕王就让老百姓做菜团子给士兵带上。这一作法慢慢变成了民间的习俗

  ,形成了满族的一种独特的食品并一直流传到今天。

  7、波罗叶饽饽:波罗又作“波勤”、“波离”,柞树亦称“橡子树”,满语“波罗”,其义为米或米

  谷。这反映出满人先祖在原始社会时,除猎取野兽充饥外,也采集橡实为食。东北山林中到处都有橡子树

  ,他们以橡实为补充食品,称之为米谷是可以理解的。后来,他们学会了农耕,自然也称真正的米谷为“

  波罗”。但他们仍把橡子树称为“波罗木”。

  波罗叶饽饽的作法:一般在农历四、五月间,上山采集嫩而大的波罗叶子,回家洗净待用。将糯米或

  黄米以水浸泡数日,磨成面,擀成薄饼煮熟,再以小豆煮烂捣成豆泥包于其中,把波罗叶内面涂一层油裹

  于其外,蒸熟后去叶食用。另一种作法是:将高梁米或苞米碴子浸泡磨面,浸干成面糊状,再把面糊抹在

  波罗叶的正面,包韭菜、豆角、豇豆之类时令鲜菜切成的馅,蒸熟后去叶食用。波罗叶饽饽略带柞叶的香,食之颇具风味。   推荐阅读:蒙古族民族在饮食上不吃哪些肉   

  关于有着典故的满族菜肴

  1、天下第一菜(萝卜汤):

  清朝乾隆皇帝南巡时,偶到一处青砖瓦房,只见门上横匾写着“天下第一家”。乾隆心想,好大的口气,想问个究竟。刚进第一道门,见到一位150岁的老人;进到第二道门,见到一位120岁的老人;进到第三道门,见到一位90岁的老人;进到第四道门,见到一位75岁的老人。奇怪的是,这些人都不是当家人,当家人是一位10岁的少年。乾隆问:何为天下第一家?小孩回答:我家五代同堂,代代高寿,可谓天下第一。乾隆点头称是。

  乾隆回宫后,心血来潮,写了一道圣旨,还赐与一个小萝卜,叫天下第一家全家,人人吃到,人人吃饱。这一难题,吓得全家人张口结舌,只见小当家的跑过来说:这好办,来人把萝卜放到大缸里,捣烂,用温水搅拌,大家喝。黄衣使者回京交旨,乾隆十分佩服:“天下第一家”做天下第一菜,不愧是个好当家的。从此,红萝卜汤才上了酒宴。

  2、乾隆豆付波菜

  乾隆四次下江南时,有一天,在乡村中走失迷路了。时值中午,肚子饿得咕咕叫。这时候,看见一位老太婆在做菜,红绿黄白的波菜豆付煞是好看。于是,叫人去要了一盘,乾隆立刻吃个精光。他连说,天下的菜肴,这是最上等的了。于是叫人问,是什么菜?老太婆笑着说:这是“金嵌玉印红嘴绿英哥”。于是,一道农家菜进了御膳房。

  3、它似蜜(蜜汁羊肉)

  这本是清宫廷的一道普通菜肴,只因一天慈禧吃的高兴,便问菜名,厨工为讨好,便说这是奴才新创造的,还不曾命名,请老佛爷赐名。慈禧很高兴,就顺口说,此菜甘甜如蜜,就叫“它似蜜”吧。

  4、努尔哈赤黄金肉

  相传努尔哈赤小时候,曾在明朝辽东总兵李成良手下当差。总兵府规矩是:每日膳桌必有八菜一汤。有一天大厨生病,七个使女各做一个菜后,再也想不出第八个菜了。努尔哈赤说第八个菜我包了,于是做了一个色、香、味俱佳的肉菜。日后,努尔哈赤做了老罕王,黄金肉便成了象征帝业成就的清宫名菜。   推荐阅读:香味扑鼻的内蒙烤羊腿美食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