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安阁风水网
当前位置: 风水网 〉中华民俗饮食服饰

蒙古族的传统饮食文化

2015-06-30 14:25:06 作者:azg168 风水网

  蒙古族,生活在草原上的一个少数民族。蒙古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徒”的生活,即使这种生活被当今生活弱化,但这仍然是属于蒙古族的一个标志。在饮食文化中,蒙古族所传统的饮食文化到底有哪些?下面一起来看下有关蒙古族的传统饮食文化到底有哪些吧。

 蒙古族的传统饮食文化

 蒙古族的传统饮食文化

  浅析蒙古族饮食文化与草原生态的关系

  据有关专家、学者介绍,蒙古民族的饮食有农业区、半农半牧区及纯牧区的差异。在纯牧区,饮食分为夏季和冬季。夏季从4月到10月,包括从母畜产犊到乳品加工结束及奶制品的冬贮,这一时期的口粮主要是奶制品,偶尔有些肉制品。冬季主要食用宰杀和贮备的家畜肉,以及夏季贮备的各类型的奶制品。清代蒙古族学者松筠在《绥服纪略》中写道:“瀚海大漠积沙缺水之地,居人凿井而饮,赖天雨以生草畜牧,为之瀚海。” 戈壁和半沙漠地理景观所特有的生态环境决定了其畜牧经济的类型及与之相适应的饮食模式,以肉制品和奶制品为主要食物成为其饮食模式的重要标志。因此,蒙古民族的饮食与草原的生态环境有关。

  蒙古族的饮食习俗具有家庭、社会、宗教信仰的多种功能。当辛苦一天的牧人冒着凛冽的寒风,回到蒙古包里与家人围坐,捧起热腾腾的奶茶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馨;蒙古族节日婚嫁的饮食习俗维系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成为联络情感、增进友谊的纽带;整羊席上的优美的祝词、热烈的氛围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图画;蒙古族的饮食模式还有信仰功能,自明代以来,喇嘛教祭火时也让火神分享各类蒙古族食品。

  自古以来,蒙古民族的饮食与汉族饮食模式相互交流与影响。蒙古民族在10世纪至12世纪初已形成了具有自己历史文化特征和经济文化传统的饮食模式和饮食制度,其饮食模式虽具有独特性,但也受到汉族、满族等民族的影响。《周礼·天宫》上记载了“八珍席”。元代著名诗人白珽在宴会上品尝蒙古八珍之后,赋诗称赞:八珍肴龙风,此出龙凤外,荔枝配江姚,徒夸有风味。吃全羊是蒙古族的传统习俗,而“全羊席”却是蒙汉文化交流的结晶,它吸取了汉族的烹调技艺,把蒙汉的饮食文化推向高峰。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所记述的近百种美味中有五分之二是游牧民族的食品,其中的驼羹、牛蹄筋、马乳等佳肴早为汉、满等民族所接受。游牧民族制做酸马奶的技术早就传至中原。《汉书·礼乐志》记载有桐马酒,《说文》云:“汉有桐马官,作马酒。”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而奶与茶的结合“奶茶”,自古以来是蒙古民族喜爱的饮品。

  蒙古族传统的饮食

  全羊汤

  所谓的全羊汤,就是将新鲜的羊肉配以羊的心、肝、肺、肚、肠等切成条状,一起放入水中煮熟,然后放上各种佐料食用。味道鲜美可口,颇受人们的喜爱。

  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之一。是将肥嫩的绵羊就地宰杀,剥皮去内脏洗净,去头蹄。再将整羊卸成若干大块,放入佐料,进行蒸煮。待水滚肉熟时取出,置于大盘中上桌,色、香、味俱佳,大家执蒙古刀大块大块地割着吃。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而得名。

  马奶酒

  蒙语叫奇格,是牧民夏季的最好饮料。把马奶倒入容器中,不断地搅拌,直至发酵变酸,提取出奶油后,纯净的乳清就浮在了上边,味道变辣时就成为马奶酒。

  奶茶

  蒙古族每天离不开茶,几乎都有饮奶茶的习惯,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煮奶茶,煮奶茶最好用新打的净水,烧开后倒入放有茶末的净壶或锅,慢火煮2-3分钟,再将鲜奶和盐对入,烧开即可。蒙古族的奶茶有时还要加黄油,或奶皮子,或炒米等,其味芳香、咸爽可口,是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滋补饮料。

  烤饼

  在新疆牧区的蒙古人家里,几乎都会制作一种烤饼,蒙古语称为“海生包尔斯克”。这种饼用发面,但不放碱,和面时放牛奶、酥油或奶皮子和少许盐。面和好后,用手压成圆形,放在尖底铁锅里用文火烤,等一面烤成焦黄色后,再扣过来烤。烤好的饼便成凹形的大圆饼,形似一个尖底的大铁锅。饼呈金黄色,充满了奶香味,吃起来非常可口。 推荐阅读:中国春节饮食文化知识

  

  蒙古族的饮食文化对北京的影响

  饮食民俗在各民族民俗文化中,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传承性、播布性。那么,自古以来,蒙古族饮食文化对北京饮食民俗有哪些影响呢?

  据我国民俗专家刘军介绍,历史上,众多蒙古民族迁居北京,带来了蒙古民族独特的饮食习惯和烹饪方法,丰富了北京人饮食结构。蒙古民族素以牛羊肉和奶食为主,他们的饮食习惯、爱好和需求,带动了北京市场和北京人的生活。清代,北京就有销售牛羊肉、奶制品的店铺,尤其羊肉店铺很多,羊肉的消费量很大。老北京卖羊肉的店铺一般都设有一个床形的大木案,以便切割和摊放羊肉,因此得名“羊肉床子”。这些店铺的羊肉主要来自蒙古族地区,俗称“西口大羊”。 羊肉床子不仅卖生羊肉,还制作烧羊肉及羊头、羊杂碎、羊肉馅包子等熟食出售。

  蒙古民族奶食品也在北京受到欢迎。据清代沈太侔《东华琐录》记载:京师筵宴,蒙回并列藩国,故筵前饮器,以牛乳为珍贵必备之品,上日御两膳,大官光禄,别以金银器蓄之。市肆亦有市牛乳者,有凝如膏,所谓酪也,或饰之以瓜子之属,谓之八宝,红白紫绿,斑斓可观。溶之如汤,则白如饧,沃如沸雪,所谓奶茶也。炙奶令热,熟卷为片,有酥皮、火皮之目,实以山楂、核桃(仁),杂以诸果,双卷两端,切为寸断,奶卷也。其余或凝而范以模,如棋子以为饼;或屑为面,实以馅而为饽,其实皆所谓酥酪而已。

  除奶食品外,北京的面茶也是蒙古族的食品。从烹饪方法看,蒙古民族的烧、烤、涮、煮、炖等烹饪方法也早传入北京,融入北京人的生活中。蒙古民族的烧、烤等烹饪方法经过不断不得改进变化,形成了具有北京风格的烧烤食品。 推荐阅读:各个地方饮食文化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