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安阁风水网
当前位置: 风水网 〉中华民俗奇闻异事

旅鼠集体自杀之谜 旅鼠集体跳海自杀是假的吗

2017-06-16 16:45:03 作者:azg168 风水网
  相信很多人都会听过旅鼠集体自杀,而这个到底是不是真的?还是一个美丽的谎言?而这个集体自杀的谣言是从谁开始说的?而对于专家说道,旅鼠不会集体自杀。在旅鼠数量剧增,当地的食物变得稀少时,旅鼠和其它动物一样,会向其它地方扩散。一起来看看旅鼠集体自杀之谜 旅鼠集体跳海自杀是假的吗吧。
旅鼠集体自杀之谜 旅鼠集体跳海自杀是假的吗
  旅鼠真的会跳海自杀吗
  传说,当北欧 挪威 的旅鼠数量到达一定数量时,会变得烦躁不安,开始集体迁移,日夜不停地旅行,奔赴大海、悬崖,最后溺死海中。1924年,著名的英国生态学家查尔斯·埃尔顿发表了旅鼠自杀的文章。1958年美国迪士尼拍摄了旅鼠自杀的记录片《白色荒野》,但这部影片是在加拿大的艾伯塔拍摄的。旅鼠大规模群体自杀传闻已被证明并非事实。
  而旅鼠投海也不是一次以给其他族鼠保留生产空间和食物为目的的集体自杀,而是它们的“导航系统”故障的结果——实属计算失误。每过三至四年,由于数量剧增,旅鼠便会进行一次必要的大迁移。越过河流湖泊,它们看到一片海,却误以为横在眼前阻挡住通向新家园的不过又是一条小河,或是越过不见波涛的湖畔。而当它们意识到这是个错误的判断时,大错已经铸成,为时已晚。

  旅鼠集体跳海自杀是一个美丽的谎言
  人们观察到,在挪威山区,山上的旅鼠向山谷扩散,有一部分逐渐到了湖边和海边,在那里安置下来。但有些就会试图游到对岸去,有的就被淹死了。这可能就是旅鼠集体自杀的神话的源头。
  网上流行一篇署名“桑内斯”的“美文”《浩荡祭大海―――奔赴死亡之约》,转自《读者》2005年第15期,据说是一位挪威癌症病人在追随旅鼠奔向死亡的旅途中,顿悟了生命的真谛:无须畏惧死亡,因为生和死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但从内容和文笔看,不像是翻译作品,是某个国内作家的假冒之作,里面绘声绘色地描绘自己跟踪目睹数百万只旅鼠为了物种的利益,在浩浩荡荡的长途跋涉之后集体跳海自杀的场面,其实是从国内介绍“旅鼠之谜”的科普文章改编而来。
  旅鼠是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大约20种小型草食动物的统称。人们很早就注意到,它们的数量会出现周期性的变化,有的年份数量极多,有的年份又非常少见。由此就出现了各种传说。在十六七世纪,很多欧洲学者相信旅鼠是“天上掉下来的”―――只要空气条件合适,就能自发生成旅鼠。当时丹麦博物学家奥尔·佛姆为了驳斥这种说法,首次对旅鼠做了解剖,证明旅鼠的解剖结构和其它啮齿类动物类似。
  旅鼠之所以会让人产生突然从天而降的感觉,是因为它们的繁殖力强得惊人。旅鼠出生大约一个月后就能繁殖,一只雌鼠每5周就可产下一窝大约8只小鼠。在条件适宜时,一个旅鼠种群的数量一年之内就能增长10倍。大约每4年旅鼠的数量就会出现一次顶峰,之后又锐减,少到难以寻觅。那么多的旅鼠到哪里去呢了?
  传说,当旅鼠数量达到顶峰时,它们就会自发地集体迁移,奔赴大海自杀,只留下少数同类留守并担当起传宗接代的神圣任务。迪斯尼在1958年拍摄的纪录片《白色荒野》中,就纪录了旅鼠成群结队地迁徙、最终跳海自杀的场面,配上了非常煽情的解说。这部奥斯卡获奖影片影响深远,使旅鼠奔赴死亡之约的动人传说在西方家喻户晓。
  不过那部纪录片的场面是伪造出来的。那部影片是在加拿大的阿尔伯达省拍摄的,那个地区并不产旅鼠。摄影组到北极地区向因纽特小孩买了几十只旅鼠,让它们在一个覆盖着雪的转盘上奔跑,从各个角度拍摄,剪辑后就出现了成千上万只旅鼠大迁移的情景。之后,摄影组把这些旅鼠带到悬崖上,希望拍摄它们跳下悬崖河中淹死的场面。不料旅鼠却不愿往下跳,在等了两天之后,不耐烦的摄影组把这些旅鼠赶下了悬崖,人为制造了跳海自杀。
  旅鼠的数量为什么会出现周期性的变化,是一个还没有定论的生物学课题,可能与天敌、食物、气候、季节等因素有关系。例如,一个很明显的但还未得到证实的解释是,旅鼠数量的剧增破坏了植被,出现食物匮乏,导致大批旅鼠被饿死。然后植被开始回复,出现了新一轮的循环。实际上这并非旅鼠特有的现象,在严酷条件下生存的其它一些小动物,其种群数量也会出现类似的周期性变化。
  虽然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专家们在这一点是一致的:旅鼠不会集体自杀。在旅鼠数量剧增,当地的食物变得稀少时,旅鼠和其它动物一样,会向其它地方扩散。人们观察到,在挪威山区,山上的旅鼠向山谷扩散,有一部分会逐渐到了湖边和海边,在那里安置下来。但随着后来者越来越多,有些就会试图游到对岸去,有的就被淹死了。这可能就是旅鼠集体自杀的神话的源头。
  近年来也有些专家试图从旅鼠自身的变化解释其数量减少之谜。例如,随着鼠口密度的增大,旅鼠彼此之间出现了更多的社会交流和压力,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出现变化,从而使其繁殖力下降,变得更有攻击性。在群体密度过大时,旅鼠的反应不是牺牲自己,而是更倾向于攻击其它旅鼠,乃至出现自相残杀。
  旅鼠奔赴死亡之约的神话不会像旅鼠从天而降的神话那样轻易消失。
  不管专家们如何澄清,这个神话会一直被当成一个科学事实、作为一个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奇观流传下去。毕竟,对许多人来说,一个美丽的谎言胜过冷酷的事实。

  奥斯卡级别的谎言:旅鼠跳海自杀
  旅鼠属有四个物种常年居住在北极圈内:北美棕旅鼠(Lemmus trimucronatus)、西伯利亚旅鼠(L. sibiricus)、弗兰格尔岛旅鼠(L. portenkoi),以及最著名的挪威旅鼠(L. lemmus)。这类个头只有7到15厘米的毛乎乎、圆滚滚的小家伙,大约是被人误解最多的动物吧。它们被人看作是从天而降的,被人看作是会集体跳海自杀的,被人看作“上帝的宠物鼠”,透露着上帝创造生命的某些真理……
  “天鼠”
  居住在西伯利亚的雅皮克人认为旅鼠是来自天空的动物,而斯堪的纳维亚的农民则直接称旅鼠为“天鼠”。因为它们经常会在北极地区的荒野中突然大量出现,然后又突然神秘消失。雅克皮人认为这些小毛球会随着风暴的从天上掉下来,直到春草开始生长时死亡。
  16世纪丹麦博物学家Ole Worm首次发表了挪威旅鼠的解剖结果,证实了它们和其它啮齿动物——也就是耗子——是相似的。可是这位博物学家仍然相信旅鼠从天而降,只不过是被风从别处刮来的而非天上自然发生的。
  挪威旅鼠就是普通的啮齿目动物嘛,只不过身材稍稍圆了点而已
  人们对旅鼠的神秘感来源于旅鼠的大幅种群波动。尤其是挪威旅鼠,它们有明显的3-4年的种群消长周期。尽管生活在北极圈附近,挪威旅鼠却异常活跃,从不冬眠。冬天它们刨开雪地,依靠草根或预先储备的食物度过。挪威旅鼠繁殖非常快,出生后不到一个月就达到性成熟,比大多数耗子还厉害,因此当食物丰富、冬天短暂时,它们的种群会爆发式地增长
  如今的生态学家们都还不能建立完备的预测挪威旅鼠种群数量的模型,更不用说过去的当地人看到一大群旅鼠在短时间内突然冒出时,该感到多么错愕了。不过,对于依赖旅鼠为生的北极狐、雪鸮等捕食者,突然出现的大群旅鼠,的确是天赐的礼物。甚至生活在北极的驯鹿,在极端条件下也可以吃旅鼠。捕食者也是造成旅鼠种群变动的一大原因。
  “集体赴死”
  一个纠结的设定是,这种常会发生混乱式种群波动的小动物,居然是爱好独处的。这造成旅鼠们不能忍受鼠满为患的居住条件。传言中,旅鼠们“为了保证物种延续、控制种群大小,有组织地集群跳海”,这被解读为各种关于生死的超脱与感悟。而没人能证实旅鼠是否真的组织过这样的集体行动,它们也许更愿意相互厮杀而不是自杀。最重要的是,跳海是没有用的,旅鼠会游泳……
  在种群爆发时,不能挑战原有栖息地霸主们的旅鼠们被迫流离失所,于是它们慌乱地四处寻找新的栖息地。与其说这是有组织的迁徙,不如说这是集体大混乱,放在人类社会,这就是可以发生踩踏事件的情形……
  由于旅鼠跋涉的路途中常要穿过宽阔的水面,著名的“集体赴死”场面就出现了。事实上,足够强壮的旅鼠游到了对岸,有的最终找到了新的家园,而总有些不够强壮的倒霉蛋,在游泳的过程中耗尽了体力,因此溺死、冻死。
  迪士尼,谣言煽动机?
  迪士尼工作室在1955年将旅鼠在挪威跳海自杀的场面做成了卡通,放入了史高治叔叔的冒险系列漫画中。史高治叔叔是谁?他是唐老鸭的舅舅,世界上最富有的鸭子Uncle Scrooge,又叫麦老鸭、史高治?老鸭、或守财奴麦克。就这样,“旅鼠自杀”以艺术的形象走进了大众视野,开始被包装为误导多数人的文化产品。
  迪士尼1955年的史高治叔叔冒险系列漫画:怀念家人的旅鼠(The Lemming with the Locket)。
  3年后,迪士尼拍摄的纪录片《白色荒野》(White Wilderness)上映,这部展现旅鼠跳海自杀的纪录片颇受欢迎,后来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不过,即使是迪士尼的奥斯卡获奖影片也难逃方舟子老师的眼睛,他在一篇打假文中写道:“……片中的场面是伪造出来的,那部影片是在加拿大的阿尔伯达省拍摄的,那个地区并不产旅鼠。摄影组到北极地区向因纽特小孩买了几十只旅鼠,让它们在一个覆盖着雪的转盘上奔跑,从各个角度拍摄,剪辑后就出现了成千上万只旅鼠大迁移的情景。之后,摄影组把这些旅鼠带到悬崖上,希望拍摄它们跳到悬崖下的海中淹死的场面。不料旅鼠却不愿往下跳,在等了两天之后,不耐烦的摄影组把这些旅鼠赶下了悬崖,人为制造了跳海自杀。”
  看来,为了商业和传播价值,包装和炒作一些不实传闻的做法早已有之…… 好吧,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自然控的网友也用商业的方法来纠正这些误解了: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