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安阁风水网
当前位置: 风水网 〉中华民俗民俗礼仪

锡伯族的民族风俗

2016-01-26 13:39:24 作者:azg168 风水网

  锡伯族的人们风俗仲有着也是比较多的特色,而这些在民俗的文化上也是显得比较好,对此锡伯族的民族风俗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锡伯族的民族风俗

锡伯族的民族风俗

  锡伯族有哪些民族风俗

  锡伯族的礼节讲究多

  “打千”是锡伯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行的礼节。打千礼自古一直传到今天。平时,晚辈见长辈行此礼,儿女久别父母后见到父母时要行此礼。此外,老人之间也行此礼,所不同的是,在一方向另一方打千时,对方也同时“打千”,即“答千”,而年轻人向长辈“打千”时,长辈只是吭一声就算应礼了。锡伯人的“打千”礼只限于本民族内使用,妇女间亦不行此礼,但男性长辈向同辈妇女行此礼时,对方也须作出“打千”的样式应礼。

  “打千”的姿式是立定后,左脚先迈出半步,双膝弯曲,把左手先放在左腿膝盖上,然后右手压住左手,身子往下坐曲,即刻复直。锡伯人的“打千”形式和满族的“打千”形式相似而稍有区别。

  跪礼和磕头为大礼,除在婚丧嫁娶、节庆祭祀等重大场合外,其他场合不行此礼。一般见面时,平辈之间握手,对长辈仍行打千礼。

  锡伯族最注意讲究说话音调,其谚语说:“好话坏在音调上。”应答要和气,否则会处处受到指责和议论。

  在锡伯族的传统美德中,尊敬老人,爱护幼小是最高的风尚之一。

  锡伯族是个崇尚整洁的民族,“笑破不笑补”。同时,他们非常注意保护水源。

  “尊客、好客”是锡伯族礼节中最重要的一项。客人到来,主人必须出门迎接;客人走时,要送到院门。接待客人要周到,否则人们会说这家主人不懂礼节或不尊重客人。

  锡伯族民族风俗有哪些

  锡伯族寄养的习俗

  锡伯族人"卖小孩"小孩 

  天山网讯(记者察·叶尔旦报道)记者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采访时,年近8旬的锡伯族大爷阿亚拉·久远给记者讲述了关于“卖小孩”的旧习俗。阿亚拉·久远回忆了自己小时候被“寄养”的一段回忆。

  过去,锡伯族人家里要是有小孩夭折了,之后再有小孩出生时,母亲的眼睛就会被蒙上,小孩一出生即被抱走不能被母亲看到。随后小孩将被送到村庄里另一户人家寄养,这户人家会精心照顾这个小孩7天。到第7天早晨,寄养了小孩的这户人家就要套上牛车带着小孩在村庄里转上一圈,边赶牛车边喊“卖小孩了,卖小孩了……”声音在村庄里回荡,让所有的人都能听到。

  走遍了村庄里的大街小巷之后,牛车就会赶到小孩父母家门口,又有人开始大喊“卖小孩了……”,叫过几声之后,院门开了,小孩的家人会出来询问这个小孩怎么卖,这时候母亲要待在家里还是不能见这个小孩。寄养小孩的那户人家就会出价“我们的这个小孩可是个小宝贝,你想要就拿50担谷子,50担高粱,50条金子,50锭银子,你买不买?”小孩的家人上前看看一个星期未见的宝贝孩子,当即答应买下这个小孩。

  卖小孩的牛车在门口等待,小孩的家人则回屋筹集对方开出的价码。不一会儿,小孩的家人推着板车出来了,给对方开出的钱物筹集好了,一点也不少。板车上整齐地放着谷子、高粱,50条金子,50锭银子。仔细辨认才发现车上的金条是用金黄的高粱秆截成的,银锭是用玉米面捏成的。赶牛车卖小孩的那户人清点一下会大声爽朗地说“正好啊,一点也不少,得了,小孩就归你了,抱走吧。”

  小孩总算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里,全家人喜出望外地抱着小孩去见他的母亲。此时母亲会拿出早准备好的筛子,透过筛子眼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孩子。就在小孩回到自己家里的这一天晚上,家人会给他的左耳打上耳洞,再过些天就带上耳环,开始蓄小辫子。从此这个耳环便一直伴随着小孩成长不再摘下,直到婚嫁的时候,男方耳朵上的耳环就由女方家的人取下,从此不带耳环表明已婚。

  据阿亚拉·久远大爷自己回忆,这些习俗在旧社会是很盛行的,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低下,妇女在生产过程中有小孩夭折的情况。为了表明小孩高贵的身价,就有了当时叫卖小孩的习俗,这样在心理上小孩的父母就有高价买来小孩的感觉,小孩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夭折的概率就降低了许多。而这种习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早已消失,甚至不为人知。推荐阅读:蒙古族的民族风俗   

  锡伯族传统民族风俗

  锡伯族葬礼民俗文化

  锡伯族的丧葬有许多讲究。过去火葬,后改为土葬,用木棺。特别是老年人的葬礼有许多习俗。一般老年人病危或临终时,家中的儿女不得离开。老人不能死在炕上,咽气前要抬到屋地中央临时搭的床上,由儿子给老人穿上寿衣、寿鞋。咽气时,要给死者剃头、洗脸、剪指甲、口含铜钱,手里也拿钱,然后立即打开门,意思是让老人的灵魂出去。在埋葬之前,还有许多迷信的讲究,如在死人头上蒙“蒙脸纸”,身上盖“陀罗被”,头前放“长明灯”、“倒头饭”,插“开眼光”棉球等。全家晚辈要穿白色孝袍,系白布腰带。在吊唁、小殓时,还要请喇嘛念经,同时还请吹鼓手在门前吹奏欢快的乐曲,因为这种丧事称“喜丧”。若亡者年不满60岁,则奏哀婉之曲。

  小殓后就择吉日“大殓”。“大殓”是把尸体放入棺内,停放在堂屋中央,或在正门之外,临时搭盖的丧棚里。一般停放三至七日,有时要放“七七”49天。每“七”要有喇嘛念经。丧事的繁简,根据各家的经济条件而定。有钱人还搞“过金桥、银桥”的活动。

  送葬前夕,生者要向死者告别,称“辞灵”。辞灵过程中,有吹鼓手以笙、管、笛、箫、锣、钗等乐器吹打着哀婉的乐曲。辞灵人的多少,标志着死者后代人丁多少,亲属关系如何、邻居感情深浅等。

  安葬在凌晨进行,必须在太阳出来之前安葬完毕。安葬时长子将“灵头幡”放在棺木上面,并亲手埋第一锹土,接着其他人帮助填满墓坑。并在上面凸起一个坟堆。

  在家族的坟圣地,男埋西边,女埋东边。之后送葬人还要在坟前烧纸致哀。

  死者的子女要守百日孝,妻子要守孝3年。守孝期间不参加娱乐活动,不穿鲜艳的服装,不得拜亲访友,妻子3年内不得改嫁。葬后“五七”(35日),由已婚的儿女扎盆纸花上坟前烧掉,意思是愿死者乘坐五朵莲花飞往极乐世界,儿子、儿媳及未婚儿女则在百天时去坟前脱孝。这样,整个葬礼才算结束。

  现在锡伯人的葬礼已大大简化,有的已将土葬改用火葬,用胸前戴花,臂戴青纱,送花圈等形式,表达对死者的怀念和哀思。  推荐阅读:藏族的民族风俗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