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安阁风水网
当前位置: 风水网 〉中华民俗民俗礼仪

阿昌族民俗文化

2015-12-21 16:35:48 作者:azg168 风水网

  阿昌族的人们对于在葬礼下都会有着各种不同的葬礼,而对于在这些习俗上也是有着比较多的讲究,对此阿昌族的民俗文化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阿昌族民俗文化

阿昌族民俗文化

  阿昌族有哪些民俗的文化

  阿昌族丧葬习俗

  阿昌族的丧葬一般分为土葬和火葬两种。对非正常死亡者,如传染病死、凶死、难产死,行火葬。对正常去世者的丧葬仪式由“报丧入殓”、“停尸发送”、“祭奠出殡”、“土葬接灵”等几个部分组成。

  报丧入殓。老人去世后,马上向左邻右舍和居住在远方的亲戚报丧,闻讯赶来的人们用七粒大米、七粒银珠加少许清水,放入死者口里,然后用温水给死者洗尸,洗尸时一宁要使口、眼合上。洗完尸体后便为死者穿上丧服,稍停不久就准备入殓。入殓时,死者身上不能带金属饰物,同时不能给死者穿毛料衣物,否则认为不能转世变人。棺材选用质地坚硬的老树做成,形状与当地汉族的棺材相同,均为一头大一头小,上刷黑红漆,一般是事先做好的留着备用。入殓时,棺内放些稻草垫底,将尸体仰面放入后即刻盖上棺盖。之后,将灵柩置于正堂,头朝正门,然后在其两端点上长明灯,旁边放一碗饭,其上放一熟鸡蛋,当地称“倒头碗”,鸡蛋称为“倒头蛋”。如果谁敢吃“倒头蛋”,就会被人们认为是最胆大最活泼的人。潞西县高埂田一带的阿昌族等老人断气时,停尸地上,下铺草席,从颈项到脚跟盖上白布,并且小块白布遮脸,用泥巴做死者枕头,待尸体僵硬后才入殓。

  停尸发送。人死后,一般停尸三个白天,第一天晚上,由亲戚来守灵,唱哭灵歌,即《打孝歌》。内容都是赞扬死者功德及后人的哀悼祈求。哭依次按辈分举行,并有哀乐伴奏。孝歌哀婉凄清,时泣时诉。开始一人独唱,之后是主宾对唱,一唱一合,有衰悼之言,也有劝慰之语,此起彼伏,直唱到天明。第二天晚上,举行“发送”仪式,即请经师“活袍”来念经,指引死者之魂到祖先住地。

  阿昌族认为,人死后有三个魂灵,一个要送到祖先居住地,一个要送到家族坟地,一个要供在家里保佑子孙。送魂灵到祖先居住地的路有两条:一条是到城隍庙鬼王处,一条沿着最早祖先迁徙路线送往腾冲。认为只有经过望乡台,吃了迷湖汤,过了奈河桥,亡灵才能到鬼王那里报到,然后才能回到祖先那里。

  “发送”仪式上的祭品有猪头、猪的四脚和尾巴等。仪式开始,鞭炮齐鸣,“活袍”口念诵词,另外一人把一端包有纸钱的竹片点燃。然后从丧家大门插到村口,意为给死者照引路,为女死者插双行,男死者插单行,数量由死者的年龄决定。接着由“活袍”或佛爷敲着木鱼,孝子孝孙们绕棺三圈。之后孝子孝孙在棺旁哭灵,“活袍”便在棺前立两棵金竹,挂起一块竹笆,在上面放些纸钱,开始念经“发送”。送词大意是:有海的路是傈僳族的路,有文章纸墨的路是汉族的,有红口水的路是傣族的路,有箭和弩的路是景颇族的路,要往阿昌祖先的路向前走,祖先的路上开满着鲜花。

  唱完发送词,“活袍”又对全体听众讲,人死了就像灯里的油干了,不要悲痛,虽然离开了活人,但他回到了祖宗那里。只有知道祖先过去的事,活人才对得起死人。然后就给众人唱祖先开天辟地的史诗《遮帕麻和遮咪麻》,直到次日清晨。

  祭奠出殡。停尸到第三天,就要举行祭奠出殡仪式。届时远近的亲戚都带着祭品参加,一般亲戚的祭品是一升米,一只鸡,近亲祭品是一只羊和一些钱。均抬一面用白纸做的“秉帐”(幡旗),“秉帐”正文书写死者生平、经历和祭者的悼词,落上全部前来祭悼者的姓名。死者的外家(其妻子后家)还要扛一幅白布“秉帐”·(幡旗)来,内容款式与其他亲戚的相同。  

  阿昌族民俗文化有哪些

  阿昌族日常主活中的礼仪及禁忌

  阿昌族的居住房屋多为土木结构,一正两厢。正房中堂设火塘,会客、议事、日常多在此。中堂正墙上设家堂摆神龛、设“天地君亲师位”,用于祭祖;有“活袍”(经师)之家,旁边另设祭师处,供奉木马、雉尾扇等神物。家堂上忌乱放杂物,忌放刀放枪。正堂内起居、围桌吃饭,长者、老者多坐上方。火塘受阿昌族重视,逢年过节要烧香,舂过年粑粑首先祭祀火塘。火塘上的锅脚石或三脚架或木柴头,忌用脚踏踩或坐在上面,忌向火塘吐口水,也不能从火塘上跨过。婴儿出生后要抱着婴儿绕火塘三圈,新娘娶到男家也要由男家老年妇女牵着绕火塘三圈。阿昌族人家的门槛多为方形木料,忌站,忌坐,忌用刀砍,其观念中门槛代表门风好坏和家道人丁的兴盛。

  阿昌族的卧房分布在正堂两边,老者居左边,其他居右边。男性长者忌进已婚晚辈的卧室。未婚男子可住厢房或厢房楼上。女性忌住楼上;男子在楼下,忌妇女上楼。忌妇女跨踩农具工具。

  阿昌族群众蹬窝罗迎接客人

  阿昌族热情好客,尊老爱幼,有许多优良的传统礼仪。有客来家小憩,主人要好酒好茶招待,吃饭礼让上座,如客人年轻辈分小可推辞坐边座或下方坐;遇敬酒倒茶,忌不礼让就接受。阿昌族待客有劝饭习俗,无论会喝酒、喝茶否,忌讳客人不接受;遇劝饭时,无论已饱否都应伸双手捧碗相接;双手接递或起身行礼,视为恭敬。通常劝饭是象征性的,通过劝饭讲情说意,乃至唱功饭山歌抒情,表示欢迎客人才是真正的缘由。   推荐阅读:锡伯族民俗文化  

  阿昌族传统民俗文化

  阿昌族节日与祭祀活动中的礼仪及禁忌

  阿昌族的民族节日很多。

  窝罗节是阿昌族的重要节日,同时盛行于梁河、潞西、腾冲、龙陵和云龙县阿昌族大部分地区。窝罗节于每年的正月初举行。

  阿露节,汉族亦称“会街节”,是陇川阿昌族传统的重要节日,遇农历十月二十六日过节。1993年经德宏州人大常委会确定阿昌族的民族节日统一名称为“阿露窝罗节”,每年的3月19-20日为统一的节日时间。

  阿昌族也有过年习俗,从腊月二十四起准备过年。初一至十五忌舂碓。犯忌认为牛马不吉,会招引虎豹入寨咬死猪羊。酿甜白酒,做米凉粉,点豌豆粉,罐液腊腿菜、豆鼓、豆腐等各种风味副食,由主妇操持,之前妇女要净手,忌串门,否则认为腌制副食品味不好甚至会腐烂。年三十晚吃年饭,饭前先择佳肴到寨头神树下祭献寨神,再回家祭家祖神灵。祭时,户主率全家磕头揖拜并燃鞭炮祭奠。忌未祭先食。

  初一晨,妇女休息,由家中男子抢挑水井里的第一担水。去时,男子执纸火香烛、大米一把及硬币数枚,放井边以谢水井神。初一全日忌扫地。初一忌走亲访客。初二合村欢聚于秋场祭秋神,竖秋杆,谢绝妇女参加,谢绝外寨人进秋场。首次打秋须请寨中长老主持祭扫并择一男童打秋后,众人才可上秋娱乐。  推荐阅读:羌族民俗文化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