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是人类的母亲,也是最早用文字记载的创世神,而最为著名记载女娲的,就是说是女娲补天,而对于女娲是人头蛇身,而她的后人是否也是同样是蛇的呢,那么女娲是谁,女娲后人为什么是蛇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女娲是谁,女娲后人为什么是蛇
女娲
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神。她是人类之母,早于文字记载的中国仰韶文化中的蛙纹器皿作证伊是创世神和始母神。
又称娲皇、女阴娘娘,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
相传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后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
女娲不但是补天救世的英雌和抟土造人的女神,还是一个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 。她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 ,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女娲,据考古出土的文物遗址、遗迹和彩陶纹饰提供的史前人类与洪水抗争及对生殖崇拜的生活印迹信息,究其历史文化根源,在于原始母系社会女性崇拜观念的遗传。
称号亦有娲皇、灵娲、帝娲、风皇、女阴、女皇、女帝、女希氏、神女、阴皇、阴帝、帝女等,史记女娲氏,风(或为凤、女)姓,是古代传说中的大地之母。
一说她的名字为风里希(或为凤里牺),是中国历史神话传说中对万物救助巨大
的一位上古女神。相传她是华夏族的母亲,创造了生命,又勇敢照顾生灵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她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
传说女娲用黄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还有传说女娲补天,即自然界发生了一场特大灾害,天塌地陷,猛禽恶兽都出来残害百姓,女娲熔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又杀死恶兽猛禽,重立四极天柱,平整天地。另外传说女娲制造了叫一些叫笙簧、瑟、埙的乐器,于是人们又奉女娲是音乐女神。记载中她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两性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也被传为婚姻女神。
在古代宗法制下:父权、夫权、男权成为三座牢牢压抑着女娲神话发展的大山枷锁,使得其拆分为三类性质:一、作为上古贤王,人族先灵,圣母祭祀的女娲:肯定其作为人类之母与地母三皇的身份;二、作为福佑社稷、补天之神,得以祭拜的女娲,确认其作为伏羲之妹(兼下任继任者)与补天圣女的身份;三、祭祀供奉女娲所有神职业位:才是完整一体的创世始先神形象
女娲的各种传说列表
女娲造人
女娲为创世神,但创造既包括自然界的创造,也包括人类的创造,因而女娲又是造人之神。根据传说,某一天,她经过黄河的河畔,想起开天开辟以来,创造了山川湖海、飞禽走兽,改变原本一遍寂静的世界。但是,女娲总觉得这世界还是缺了点什么,但又一时想不起是些什么。当她低头沉思,看到黄河河水里自己的倒影时,顿时恍然大悟。原来世界上还缺少了像自己这样的“人”。于是,女娲就参照自己的外貌用黄河的泥土捏制了泥人,再施加神力,泥人便变成了人类。
女娲高媒
女娲造了女人和男人,女娲想它们是人,总会有死的一天。死了怎么办在做一批太麻烦了。于是女娲去求上苍,安排男婚女嫁,并使人们结合,于是有了婚姻,故又被视为主职姻缘与情爱的皋禖之神。
女娲制乐
女娲创造了瑟、笙簧、埙等中国一部分的传统乐器。
女娲赐酒
女娲抟黄土做人。初,日耕夜息,无欢。女娲悯,化甘露为酒,赐凡间。饮之醇美,解劳顿、舒筋血。聚则饮,愈欢。众念女娲之赐身,调之健,悦之心,感其恩,以酒敬之。后遂成礼,以酒敬天,自之始。
女娲补天
根据《淮南子·览冥训》、《列子·汤问》等典籍记载:远古时代,四根天柱倾倒,九州大地裂毁,大火蔓延不熄,洪水泛滥不止。女娲不忍人类受灾,于是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人类始得以安居。
其它古籍记载有差别。《论衡·谈天篇》、《史记·补三皇本纪》记为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交战,共工用头去撞世界支柱不周山,导致天塌地陷;《淮南子·天文训》记为共工与颛顼之战;《淮南子·原道》记为共工与高辛氏之战;《雕玉集·壮力》记为共工与神农氏之战;《路史·太吴纪》记为共工与女娲之战。
女娲补天是一个很著名的传说。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第一回即引用这个故事。 有学者认为,不周山暗喻房柱,其实补天就是盖房子,女娲补天的故事,其实是讲有娲氏这个人很聪明,会炼石盖屋。
女娲后人为什么长的都是蛇一样的东西
那是因为女娲在传说中就是人首蛇身
相关游戏《仙剑奇侠传》中的女娲
神界因盘古身体崩解而成型之后,由于天地五灵清浊之气失衡,神界三皇(仙剑中指:伏羲、女娲、神农)经过商议,制定了一整套解决天地间灵力失衡的方略。
伏羲被推举为"天帝",在神界推行等级制度,以约束神的行为,并限制新神的产生,同时制定天规天条,以开除神籍惩罚违规之神,以保证神界消长之平衡。
女娲进入人间,以泥土为材料,以神为参照,辅以少量灵力,创造出比神低等的生物--人和兽,因神界之神有人型、兽型,因此在人间也有人有兽。
因人兽寿命有限,因此拥有阴阳交合繁衍的能力,并在大地之下营造了"鬼界"作为轮回的中转。
神农则在人间遍植草木,作为人兽的食物来源。人被赋予智力,兽被赋予体力,共同享有草木资源。
天地开辟以后, 半蛇女神 ——女娲创造人类;每当妖魔肆虐,莫不挺身拯救万民。有一回,人不敬天招惹天怒;天帝遣诸凶星、恶神下凡兹扰四方,又令共工发天河之水淹灭神州。四方诸神纷纷避走天界,唯女娲独留人间,力阻诸诸神魔贻害人间。女娲身披红衣,手持蛇杖奔走四方, 杀共工止洪水,斩玄龟补天柱, 降青龙伏白虎,逐凶星除恶神,终而四方平复。天帝恼怒,愤而断建木之丘,绝通天之梯;从此,女娲及诸凶星,再也无法回到天界。千百年后,四方神州的百姓,未再遭受神魔们的迫害,人们已经淡忘了这位女神的存在,但是,这位半蛇女蛇的传说,仍然在南方的苗族之中流传着。
仙剑中的诗句:
蛇纹之姬,圣灵之身。
西疆斩风魔,东海杀雷神。
南山收土妖,北荒伏火怪。
终以平水患,而大地重生。
【仙剑奇侠传】
三之中女娲后人紫萱,其与林业平之女林青儿,嫁给南诏国国王,生下赵灵儿,赵灵儿嫁给李逍遥,生下李忆如。
女娲一族虽是神族,但是只要生下孩子就不能长生不老。女娲一族常驻南诏国,有历代圣姑保护。
神下界之后被人间的污浊之气影响,会变成妖的形态
传说中女娲、伏曦都是半人半蛇,还有很多也是,详见《山海经》,但是据考证所谓的半人半蛇其实是古人对影子的理解问题,他们看到的半人半蛇其实是人和影子。
从文化源流上说,在中国古代传说中,蛇通常是灵异魔力的象征。在中国远古神话中,诸神的手臂、耳朵或其他一些部位经常盘绕着某种蛇形,这恐怕也是东方文化的一个共同特征。例如,印度最高的创造神梵天的坐骑就是一条巨大的蟒蛇;此外,其他一些印度神也与蛇有关。《易经》曰:“尺蠖之屈,以求信(神)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对我们祖先来说,蛇是一种令人敬畏的神秘符咒。古代文献《山海经》、《诗经》、《竹书纪年》、《周易》、《尚书》、《左传》、《楚辞》、《史记》等中,都有关于蛇的记述。根据《山海经》的描绘:疆良口里叼蛇,蓐收左耳露蛇,雨师妾手中耍蛇,神于儿身缠两蛇,洞庭怪神头上顶蛇等等。古代传说中许多赫赫有名的天神还是人与蛇的混合体。汉代艺术作品中,伏曦与女娲是人首蛇身,共工是赤发人面蛇身,其手下相柳也是九首人面蛇身。此外,还有不少神同样是人首蛇身。《海外西经》曰:“轩辕之国,人面蛇身。”教化万民统一华夏的黄帝,就出于人面蛇身的轩辕之国。神农伏羲和炼石补天搏土作人的女娲氏都是人面蛇身;《伪列子?黄帝篇》称:“庖慷氏、女嫡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后来人们还把伏羲和女娲氏连在一起说成是人类的始祖。许多赫赫有名的部族联盟领袖都是龙蛇的后裔。传说中同属于龙蛇族的还有雷神、共工、烛龙等。《山海经?大荒北经》提及:“赤水之北,有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是谓烛龙。”说明烛龙氏族的图腾是赤色的人面蛇身。有趣的是,从原始彩陶和铜器、石刻中,也可以看到这些人面蛇身的图像,甘肃武山县出土的仰韶文化原始彩陶有人面蛇身纹和人面龙蛇纹,商代铜器有《人面蛇身纹卣》。山东、四川等地汉代石刻有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形象。在远古时代,中华地域普遍信奉蛇图腾。数千年各民族的迁徙和文化的融合,从而使蛇图腾越传越广,许多少数民族,如台湾高山族、海南黎族等仍保留蛇图腾的遗迹或习俗
《山海经》女娲神话的传承流变
《山海经》被称为“神话之渊府” ,蕴含着丰富的神话资料。由于《山海经》资料来自荒古,其中神话素材便成了后世许多神话的源头。世界上任何民族的神话都经历了许多次变更修改。神话的传承流变主要归功于广大民间口头创作者的辛勤奉献,《山海经》神话也是如此。探讨《山海经》神话的传承流变既有助于当前的“《山海经》神话群系”的传承保护,又可在东西方神话比较研究中充分展示东方《山海经》神话的特色。
西方神话中造物神话和开辟神话很多,女娲神话是东方神话中最著名的造物神话、开辟神话。《山海经》记载的女娲神话文字不多,但却是这一神话的最早记录。《大荒西经》云:“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经文“女娲之肠”,郭璞云“或作女娲之腹”。又云:“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七十变,其腹化为此神。栗广,野名。”又云“横道”“言断道也”。郭氏所释甚是,特别是“或作女娲之腹”更妙。。
女娲神话乃是上古时代母权社会形态之反映。人类早期普遍存在以女性为中心的母系社会形态。女娲在本经中以繁衍人类的创世主形像而出现,女娲另一丰功伟绩“补天”不见于此书,正是本书古朴之处。生殖崇拜应是女权崇拜最早出发点。汉人应劭《风俗通义》所记“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即女娲造人,与本经所记女娲腹化十神(人)均反映先民此一思惟水平。
女娲造人神话后来又增添了“补天”内容:《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正史《史记》也记载了这一神话,其《补三皇本纪》云:“当其末年也,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能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鳖足以立四极,聚芦夹以止滔水,以济冀州,于是地平天成,不改旧物。”造人和补天,完全是集造物神、开辟神于一身的天神。女性形象的女娲作为开辟神,较之男性形象的盘古为神格的盘古神话应该更为古老正统。
汉代以后,女娲神话向历史化民俗化发展。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多女娲伏羲合像,寓意女娲与伏羲结合繁衍人类。这既是女娲神话的历史化嬗变,也反映了男权思想的确立。至于唐人李冗所撰《独异记》“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咒曰:‘天若遗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既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鄣其面。今时人取妇执扇,象其事也”则是民俗化之使然。
综上所述,可见发自《山海经》记载的女娲神话较之西方造物神、开辟神神话更为丰满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