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安阁风水网
当前位置: 风水网 〉中华民俗历史

张士逊

2017-01-06 17:32:57 作者:azg168 风水网

  张士逊是我国北宋政治人物,祖父名裕,曾主管阴城(今老河口市)盐务,遂移家于此。康定元年(1040)拜太傅,封邓国公(今河南邓县一带)致仕。皇佑元年(1049)卒,年八十六,谥文懿。张士逊曾经活跃于北宋政坛,在真宗、仁宗二朝三次拜相。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张士逊吗?

张士逊简介——我国北宋政治人物

  张士逊简介——我国北宋政治人物

  张士逊人物简介

  转运使调逊治□ (今四川省三台县),百姓闻知,挽留,不得去,又还射洪。安抚使到梓州(府署在三台),问下属:“官吏谁有才能?”知州张雍即答:“射洪令,第一也。”后改任襄阳县令。以宽厚得民,闻名朝野。

  翰林学士举荐士逊为监察御史,因改革贡举(考试)办法,受到真宗(赵恒)赏识,拔为江南转运使、侍御史,督广东、河北一带粮政。以粮贷放贫民,公私均获利,受到人们称赞。

  后仁宗(赵祯)即位,选拔僚佐(官员),士逊为太子詹士,陪从太子。后擢为枢密副使,迁尚书左丞,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丞相)、集贤殿大学士。

  后宦官罗崇勋、江德明当政,士逊触怒了太后,以刑部尚书,出任江宁(今南京市)、许州(今许昌市)地方长官。明道初,复入朝为相,兼兵部尚书。次年,以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是岁,旱蝗为灾,士逊自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后群臣议论朝事,士逊与同事至杨崇勋家饮宴未到,受到御史中丞范讽弹劾,贬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几年以后,又官复原职,封郢国公。

  仁宗体悯百姓,释放宫人,士逊说:“此盛德事也。”仁宗问士逊:“君子、小人各有党乎?”当即答道:“有的。只是公私不同罢了。”仁宗说:“法令必行,邪正有别,定能国泰民安。”

  士逊与朝廷议论边境之事,并建议派人慰问家在京城的戍边将士,仁宗以缗钱(一串钱)十万赐禁兵。

  当时朝廷多事,士逊深感自己无建树,不自安,累请告老辞职,最后拜太傅,封邓国公退职。仁宗书写飞白“千岁”二字以赠,士逊因建“千岁堂”。十年后,士逊逝世,年八十六。仁宗亲临哀悼,赠太师、中书令,谥文懿,并篆其墓碑曰“旧德之碑”。

  

  张士逊 第宅,张士逊史料记载

  张士逊,字顺之。祖裕,尝主阴城盐院,因家阴城。士逊生百日始啼。淳化中,举进士,调郧乡主簿,迁射洪令。转运使檄移士逊治郪,民遮马首不得去,因听还射洪。安抚使至梓州,问属吏能否,知州张雍曰:“射洪令,第一也。”改襄阳令,为秘书省著作佐郎、知邵武县,以宽厚得民。前治射洪,以旱,祷雨白崖山陆使君祠,寻大雨,士逊立廷中,须雨足乃去。至是,邵武旱,祷欧阳太守庙,庙去城过一舍,士逊彻盖,雨沾足始归。改秘书丞、监折中仓,历御史台推直官。

  翰林学士杨亿荐为监察御史。贡举初用糊名法,士逊为诸科巡铺官,以进士有姻党,士逊请避去,真宗记名于御屏,自是有亲嫌者皆移试,着为令。中书拟人充江南转运使,再拟辄见却,帝独用士逊。再迁侍御史,徙广东,又徙河北。河侵棣州,诏徙州阳信,议者患粮多,不可迁。士逊视濒河数州方艰食,即计余以贷贫者,期来岁输阳信,公私利之。

  仁宗出阁,帝选僚佐,谓宰臣曰:“翊善、记室,府属也,王皆受拜。今王尚少,宜以士逊为友,令王答拜。”于是以户部郎中直昭文馆,为寿春郡王友,改升王府谘议参军,迁右谏议大夫兼太子右庶子,改左庶子。士逊言:“诣资善堂,升阶列拜,而皇太子犹跪受,宜诏皇太子坐受之。”帝不许。诏士逊等遇太子侍驾出入许陪从。判史馆,知审刑院,以太子宾客、枢密直学士判集贤院。既而二府大臣皆领东宫官,遂换太子詹事,擢枢密副使,迁给事中兼詹事,累迁尚书左丞,遂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曹汭狱事起,宦者罗崇勋、江德明方用事,因谮利用。帝疑之,问执政,众顾望未有对者。士逊徐曰:“此独不肖子为之,利用大臣,宜不知状。”太后怒,将罢士逊。帝以其东宫旧臣,加刑部尚书、知江宁府,解通犀带赐之。后领定国军节度使、知许州。

  明道初,复入相,进中书侍郎兼兵部尚书。明 年,进门下侍郎、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群臣上章懿谥册,退而入慰,士逊与同列过杨崇勋园饮,日中不至。御史中丞范讽劾士逊,以尚书左仆射判河南府,崇勋亦以使相判许州。翌日入谢,班崇勋下。帝问其故,士逊曰:“崇勋为使相,臣官仆射,位当下。”遂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许州,以崇勋知陈州。时士逊罢已累日,制犹用宰相衔,有司但奉行制书,不复追改。徙河南府。

  宝元初,复以门下侍郎、兵部尚书入相,封郢国公。士逊与辅臣奏事,帝从容曰:“朕昨放宫人,不独闵幽闭,亦省浮费也。近复有献孪女者,朕却而弗受。”士逊曰:“此盛德事也。”帝徐曰:“近言者至有毁大臣、揭君过者。”士逊曰:“陛下审察邪正,则憸讦之人,宜自戒惧矣。”冯士元狱既具,帝以决狱问士逊。士逊曰:“台狱阿徇,非出自宸断,何以惬中外之论邪。”帝曰:“君子小人各有党乎?”士逊曰:“有之,第公私不同尔。”帝曰:“法令必行,邪正有别,则朝纲举矣。”

  康定初,士逊言禁兵久戍边,其家在京师,有不能自存者。帝命内侍条指挥使以下为差等,出内藏缗钱十万赐之。士逊又请遣使安抚陕西,帝命遣知制诰韩琦以行。于是诏枢密院,自今边事,并与士逊等参议。及简辇官为禁军,辇官携妻子遮宰相、枢密院喧诉,士逊方朝,马惊堕地。时朝廷多事,士逊亡所建明,谏官韩琦论曰:“政事府岂养病之地邪。”士逊不自安,累上章请老,乃拜太傅,封邓国公致仕。诏朔望朝见及大朝会,缀中书门下班,与一子五品服。士逊辞朝朔望。间遣中使劳问,御书飞白“千岁”字赐之,士逊因建千岁堂。尝请买城南官园,帝以赐士逊。宰相得谢,盖自士逊始。就第凡十年,卒,年八十六。帝临奠,赠太师、中书令,谥文懿,御篆其墓碑曰“旧德之碑”。

  士逊生七日,丧母,其姑育养之。既长,事姑孝谨,姑亡,为行服,徒跣扶柩以葬,追封南阳县太君。初,陈尧佐罢参知政事,人有挟怨告尧佐谋反,复有诬谏官阴附宗室者。士逊曰:“憸人构陷善良,以摇朝廷,奸伪一开,亦不能自保矣。”帝悟,抵告者以罪,诬谏官事亦不下。然曹利用在枢府,藉宠肆威,士逊居其间,无所可否,时人以“和鼓”目之。士逊尝纳女口宫中,为御史杨偕所劾。

  子友真字益之。初补将作监主簿,再迁为丞。士逊为请馆阁校勘,仁宗曰:“馆阁所以待英俊,不可。”乃令馆阁读书,诏校勘毋得增员。后编三馆书籍,迁秘阁校理、同知礼院,赐进士出身,知襄州。坐军贼张海剽劫不能制,罢归。后除史馆修撰,御史何郯言:“史馆修撰,故事,皆试知制诰,友直不当得。”改集贤殿修撰。以天章阁待制知陕州,同勾当三班院。侍宴集英殿,犹衣绯衣,仁宗顾见之,乃赐金紫。累迁工部郎中、知越州。州民每春敛财,大集僧道士女,谓之“祭天”,友直下令禁绝,取所敛财建学以延诸生。卒官。士逊尝记帝东宫旧事,而史官未之见,友直纂为《资善录》上之。

  幼子友正字义祖,杜门不治家事,居小阁学书,积三十年不辍,遂以书名。神宗评其草书,为本朝第一。

  论曰:吕夷简、张士逊皆以儒学起家,列位辅弼。(风水www.azg168.cn)

  

  张士逊 赐第,三起三落的宰相张士逊

  张士逊(964-1049)阴城(今湖北老河口)人。北宋仁宗(1023—1063年在位)曾三度拜相。一说郧乡(今湖北郧县)人(见北宋僧人释文莹《玉壶清话》卷一云:“张士逊邓公,生均州郧乡深山间”)。字顺之。祖父张裕(官至金吾长史)曾主管阴城(今老河口市)监院(监察官员)一职,遂从郧乡(今湖北郧县)移家于此。父母早逝(元脱脱《宋史·张士逊传》载“士逊生七日,丧母,其姑始育养之。”宋吴处厚《青箱杂记》云:“生百日,始能啼。襁褓中,丧其父母。”),由姑母抚育成人,以至于后来“姑亡,为行服,徒跣(光着脚)扶柩以葬”,连路过的行人都为张士逊的至纯至孝行动而感动。

  张士逊少孤贫,游学武当山时,曾险遭不测。据宋江休复着《江邻几杂志》记载:少时游武当山,村舍主人准备杀他来祭祀鬼神。因巫者占卜时见星宿覆其上,胆怯而逃,张士逊躲过了这次劫难。另据宋吴处厚笔记小说《青箱杂记》记载:张士逊少孤贫,读书武当山。有道士见而异之,曰:“子有道气,可随我学仙。公不欲,道士亦不强,曰:不然亦位极人臣。”。即长,一度师从河南嵩阳书院张恕习经,后在酂城(今湖北老河口)读书。

  北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张士逊中进士,任郧县(今属湖北)主簿(文书),十年后调任射洪(今属四川)县令,时在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期间,因体恤民情,勤于政事,颇有政绩。据说在调任梓州府治郪县(今四川三台)任职时,因射洪百姓挽留未果。50岁后改任襄阳县令(未到任),旋出任邵武(今属福建)县令一职。后经在射洪上司书信推荐,获显宦(官至工部侍郎)杨亿赏识,荐为监察御史;不久迁广南路转运使,继而又迁河北转运使。时黄河在山东惠民县决口,朝廷令将州治迁阳信(今属山东)。有人言惠民县存粮过多,迁徙不易,张士逊建议将存粮贷给农民,令农民次年纳粮至阳信被朝廷采纳。

  天禧二年(1018年)宋真宗第六子赵益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张士逊任太子詹事(官名),除右谏议大夫,兼为太子右庶子,未几,又升左同知审官院事。天禧五年(1020年),张士逊自枢密直学士迁枢密副使、尚书左丞、礼部尚书等职。干兴元年(1022年)13岁的赵祯即帝位,由刘太后垂帘听政。天圣六年(1028年),又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丞相)、集贤殿大学士。可是好景不长,次年,因袒护曹利用(曹利用之侄曹汭犯罪被牵连),遭刘太后罢相,迁刑部尚书,出知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后领定国军节度使、知许州(今河南许昌)。据《宋史·张士逊传》云:“其在枢密,籍宠肆威,士逊居其间,无所可否,时人以和鼓目之。”因为和曹利用关系好,无原则充当了和事佬,因而招致以刘太后为首及朝中大臣的批评,迎来了其人生第一次罢相。

  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刘太后病故,宋仁宗亲政,进为中书侍郎兼兵部尚书。第二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升门下侍郎、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同年十月,张士逊约大臣们一同到枢密使杨崇勋家吃饭,但临近中午却不至,引起了朝中大臣反感,进而因失礼遭御史弹劾再次罢相,出任山南东道节度使、知许州(今河南许昌)。景佑五年(1034年),复以门下侍郎、兵部尚书入朝为相,封郢国公。宝元三年(1040年)上书请退,获准并封为邓国公(今河南邓州一带),从此告别政坛。十年后的皇佑元年(1049年)卒,皇帝亲自临奠,册赠太师、兼中书令,谥文懿。着有《应制》、《春坊》等文集10种行世。

  张士逊之子张友直,字益之。初补将作监主簿,调秘阁校理,赐进士出身。宋仁宗庆历初年,出任襄州(今湖北襄阳)知州。适张海、党君子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攻襄阳,他率军抵抗,被击败,乃罢官。不久,奉召还朝,任刑部员外郎,兼集贤殿修撰;常奏事便殿。后出任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知州。收集整理了其父张士逊记帝东宫旧事编为《资善录》献仁宗,获仁宗嘉许。着《张友直文集》十卷。工书法,善写篆籀体,也喜写楷书。另一子张友正,字义祖,以书法著名。宋神宗评其草书为本朝第一。

  张士逊的后人张嵲(1096-1148)是理学家朱熹的启蒙老师,朱熹之父朱松曾托孤于张嵲,朱熹对这位启蒙老师推崇备至,对朱熹一生影响很大。《宋史文苑》有传。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