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也是让人称之为药王,为何这么说呢?而孙思邈也是喜欢隐于山林之中,也是为了病人而亲自采药而为别人治病,那么孙思邈是谁?孙思邈活了多少岁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孙思邈是谁?孙思邈活了多少岁
药王:孙思邈
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著名医药学家,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受到老师的器重,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隐居陕西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682年孙思邈无疾而终。
如何评价孙思邈
孙思邈终身不仕,隐于山林。亲自采制药物,为人治病。他搜集民间验方、秘方,总结临床经验及前代医学理论,为医学和药物学作出重要贡献。后世尊其为“药王”。
孙思邈一生勤奋好学,知识广博,深通庄、老学说,知佛家经典,阅历非常丰富,唐初著名文学家孟诜、卢照邻等人对他皆以师尊之礼相待。
《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影响极大,这两部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医学百科全书,起到了上承汉魏,下接宋元的历史作用。两书问世后,备受世人瞩目,甚至飘洋过海,广为流传。日本在天宝、万治、天明、嘉永及宽政年间,都曾经出版过《千金要方》,其影响可见一斑。
《千金要方》在食疗、养生、养老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孙氏能寿逾百岁高龄,就是他在积极倡导这些方面的理论与其自身实践相结合的效果。孙思邈的辉煌成就,生前就受到了人们的崇敬。人称“药王”,“药圣”,隋、唐两代都很器重他,知名人士亦多对他以礼事之。他去世后,人们在其故居的鉴山畔,虞诚奉祀。乔世宁序中云:“鉴山香火,于关中为盛,虽华岳吴镇弗逮焉。”孙思邈在日本也享有盛誉,尤其是日本名医丹波康赖和小岛尚质等对他十分崇拜。
唐太宗李世民:“凿开经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和四时,降龙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师。”
孙思邈究竟活了多少岁?
孙思邈是南北朝晚期陕西华原人,即今耀县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被后人称为“药王”,立庙供奉,着有《千金方》、《千金翼方》等药书。他会养生,自创推拿之术,加上懂得医药之理,且身体力行,年高弥寿,活了100多岁,真正做到了“度百岁乃去”,在他那个时代,是有史以来可以考证的第一位男性长寿者,一生跨越了南北朝、隋代、唐代。要知道,唐代时,人均寿命只有50岁左右,杜甫就说过“人生七十古来稀”。可见,能活100多岁,那已经是一般人的侈谈,可望而不可即。以前,传说彭祖活了767岁。《太平广记》说:“彭祖者,姓钱讳铿,帝颛顼之玄孙也。殷末已七百六十七岁,而不衰老。少好恬静,不恤世务,不营名誉,不饰车服,唯以养生治身为事。”但彭祖的长寿只是无稽之谈,究竟活了多少岁,已经没有人知道,没法考证了。
孙思邈虽然高寿,但他具体活了多大岁数,历史上就说不明白,成为一大问题、一个悬案。大家公认他活了一百多岁,有人说他活了102岁,有人说他活了116岁,还有人说他活了120多岁,更有人说他活了140多岁,但越往后说,似乎就越不可信。一般认为他至少活了101岁。
对于他死的时间,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他死于唐永淳年初(公元682年),或是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北宋初时出版的《太平广记》上说,他死于永淳年初。而明代的《三才图会》中却说他“永徽三年,年已百余岁,一日沐浴,衣冠端坐,谓子孙曰:‘吾今将游无何有之乡矣。’俄而气绝。”不知这种说法有何所本,但这本书中谈到孙思邈时还有一处错误,说他是被唐太宗征召始诣京师的,实际上他是被唐高宗征召。可见《三才图会》之错误众多。《太平广记》成书距唐代较近,是遵到皇帝的诣意,由李昉11位大臣经数年集体编纂的,比较严肃可信。
孙思邈的生年,依据《太平广记》中他的事迹记载,他显庆三年被高宗征召,住在京城鄱阳公主的废府,当时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也住在这里。他们相交很深,卢照邻与其同事友人共执师资之礼,拜他为师,并询问他医疗疾病的理论,如何为人处事关系,如何修生养性三大人生基本问题,孙思邈一一作答,其见解就是现在看来,也是十分深刻的,颇有独到之处。而此时,孙思邈已经90余岁,却视听不衰。卢照邻因自己染疾,久治不愈,身体困顿,甚是伤感,因此特向孙思邈问医药之理。他在所作的《蒺藜树赋》序中称“癸酉岁于长安见思邈,自云开皇辛酉岁生,今年九十二”。卢照邻记其师言,必不妄。但开皇纪号凡20年,止于庚申,次年辛酉,已改元仁寿,与史殊不相符。可能是开皇元年(581年)即辛丑所误。因丑与酉音相近,或是孙思邈说时,卢照邻将“丑”字典听成了“酉”字,以辛酉为辛丑。如此算来,则从以九十三为九十二也。史又称思邈卒于永淳元年,年百余岁,自是年上推至开皇元年到永淳年初,刚好101岁,虚数102年。以这种说法来看,则那些说他生于周后,隐居不士之说,为史误。
但这种说法有个问题,就是新旧唐书均记载,孙思邈在周宣帝时因王室多故而隐居太白山以及杨坚辅政时征其为国子博士,孙氏称病不起等史料,由此推论孙思邈在开皇元年时至少年逾弱冠,如果开皇元年刚出生,则他在隋文帝在位期间,年龄很小,不超过24岁,不可能被征召,更谈不上他隐居太白山之事。因此史仲序、张志远主张他应在公元560年以前诞生,其享年应为120岁以上。
马伯英认为孙思邈自云“开皇辛酉岁生”是其闪烁之词,隋文帝系梁大同七年(公元541年)生,恰为辛酉,以开皇年号谑代帝讳,其全句可理解为“我是与开皇皇帝同年即辛酉年(公元541年)出生的。”以此推论,则独孤信赞其为“圣童”(可能在550──556年间回长安期间),杨坚征召、魏征修史请教于孙氏等史料均可得到解释。独孤信于公元557年被宇文护逼死,所以独弧信见孙思邈必在此前。郭霭春亦主公元541年之说。这样,孙思邈则享年14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