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宰相。早年追随朱元璋起兵,颇受宠信,任丞相。后因被疑叛乱,爆发了胡惟庸案,遭朱元璋处死,明代史籍中关于胡惟庸案的记载多有矛盾,因此关于其是否确实谋反,当时便有人怀疑,明代史学家郑晓、王世贞等皆持否定态度。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胡惟庸吗?
胡惟庸简介——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宰相
胡惟庸人物简介
胡惟庸(?-1380),安徽定远人,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归顺朱元璋于和州(今安徽和县),为元帅府奏差。后历任主簿、知县、通判、太常寺卿、中书省参知政事。洪武六年(1370年)至十三年间,任左丞相,专权树党,威胁皇权。洪武十三年,以“谋不轨”罪被杀,罢中书省,权分六部,秦汉以来行之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就此废除。朱元璋藉此大兴党狱,洪武二十三年,太师韩国公李善长、吉安侯陆仲亨等以伙同胡惟庸谋不轨之罪名被杀,并作《昭示奸党录》颁布天下,株连三万余人。
龙凤元年(1355年)投朱元璋于和州,授元帅府奏差。历任宁国主簿、知县、吉安通判、湖广佥事等。吴元年,召为太常少卿,进本寺卿。洪武三年拜中书省参知政事。洪武四年(1373年)李善长病退。洪武六年,胡拜右丞相,后晋左丞相,汪广洋为右相。
由于胡惟庸的性格一向积极、勇于任事,但因此容易与权力欲极大又好猜忌、急躁难安的明太祖产生政见与取贤上的分歧,所以不被刘基等人看好,认为胡是:“譬之驾,惧其偾辕也。”。但太祖不介意,认为刘基多虑、有偏见,仍晋用胡惟庸为左丞相。
在胡惟庸拜相后的一段时间内,太祖与胡惟庸之间君臣相安无事,但胡惟庸任久熟练之后,即开始与太祖产生歧见甚而引发冲突。洪武十三年(1380年),两者的恩怨日积月累,太祖在盛怒之下,以谋逆罪,处死胡惟庸,同时藉辞穷追其友好,深挖长达十年,包括开国第一功臣韩国公李善长等大批元勋宿将皆受株连,牵连致死者三万余人,史称“胡惟庸案”。
明太祖对文武功臣、官员展开杀戒时,为免去君权被丞相架空的可能性,亦一并废除了中书省和相职,此举造成日后明朝君主的权力达到颠峰,甚至在万历年间造成“断头政治”。
胡惟庸案之我见
胡惟庸是以“谋危社稷”即谋反的罪名被杀的。此案前后延续十几年,共计诛杀三万多人,对明初的政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有人认为胡案是彻头彻尾的冤假错案,事实果真如此吗?我认为要还原胡案的真实性,必须先从胡惟庸这个人说起。
一、胡惟庸,何许人也?
安徽定远人(朱元璋老乡),为人雄爽有大略,而阴刻险鹜,众多畏之。早年在元朝做过小官,也有相传只是个乡村教师,投奔朱元璋后任过奏差(跑跑腿,送报纸之类的工作)、知县、通判,给李善长送了300两黄金,被召任太常少卿、太常寺卿,终于成为一名中央官员,后来升任中书省参知政事。当时中书省左丞相李善长,也是朱元璋老乡,但朱元璋认为他毕竟无宰相才,不是很满意,一度想换相,提出杨宪、汪广洋、胡惟庸三人,然后找到刘基商量,刘基分析了三人各自的缺点后朱元璋只好作罢。后来李善长退休,右丞相徐达被备边北平,朱元璋任命汪广洋为左丞相,胡惟庸为右丞相,但汪广洋后来因整日喝酒被贬,朱元璋一时找不到丞相的合适人选,胡惟庸就以右丞相的身份独专中书省事,他使尽浑身解数,逢迎朱元璋,从右丞相升至左丞相。那么胡惟庸是如何发迹的呢?我认为改朝换代,朱元璋的用人标准发生了变化,皇帝要开始杀功臣杀战友了,而胡惟庸就是朱元璋的一根棍子,皇帝指哪打哪。而胡惟庸还有个本领就是整人。
二、胡惟庸德整人与被整
整人:胡惟庸这个人特别喜欢结党营私,排斥异己,乡土观念及其严重,喜欢拉拢老乡和朱元璋惩罚的人。他整过五个有名的人。
(一)李善长:李善长只做了四年左丞相就退休了。其实当时李善长就是生了一场小病,休息一下就可以康复了。一次皇帝和李善长聊天问到了他的年龄,李善长就感觉到了皇帝嫌自己年纪大了,所以这一生病皇帝就权李回老家去休息吧,这时胡惟庸也跟李说:“您老尽管回去休息吧,这里有我呢”,言外之意你退休吧,宰相的位置由我来吧。所以李善长的离开和胡惟庸是有直接关系的。
(二)徐达:胡惟庸先是与徐达套近乎,不成反施杀手,买通徐达家人福寿去害他,后来被告发了,然后徐达就跟朱元璋说胡惟庸这人不行,背后下毒手,后来朱元璋也没有采取任何举措。但是胡惟庸对这事耿耿于怀。突然有一个机会可以除掉徐达,因为徐达长了毒疮,朱元璋就与胡惟庸带了蒸鹅去看徐达,结果徐达含泪吃了蒸鹅而死。
(三)杨宪:杨宪这个人心胸狭窄、独断专行,与李善长和朱元璋都皆有冲突。但是要除掉杨宪还要找机会。这时机会来了,杨宪外甥考试作弊,他想小事化了,后来这事被胡惟庸知道并报告朱元璋,朱元璋让胡惟庸主抓这事,一顿皮鞭子沾凉水,那人招供了,后台是我舅,我舅是杨宪。然后杨宪被处死,可见杨宪的死是与胡惟庸有直接关系的。
(四)汪广洋:此人是神童,著名诗人,是朱元璋请来的,是个纯文化人,胆小怕事,天天饮酒作诗,后来因为占城入贡事件,朱元璋谴责胡惟庸,胡惟庸说不知道这事啊,礼品这事是由老汪负责的,汪广洋有口难辩,被流放,后来朱元璋还是不依不饶,追上汪广洋赐死。
(五)刘基:在朱元璋面前没说好话,并得罪了李善长,被李善长进谗言而回老家,胡惟庸仍然不放过他,诬告他看中一块地,想当墓地,而此地上皇家用地,另外刘基曾经阻碍过胡惟庸当上丞相,后来刘基生病后,朱元璋让胡惟庸派医生去看刘基,结果医生走了不久后刘基就死了,后来被证实刘基就是被胡惟庸毒死的。
这五个人被胡惟庸直接或间接整死了胡惟庸也与朱元璋度过了七年蜜月期,但很快胡惟庸的所作所为显然已突破当时礼法制度的底线,这是一个封建君主所不能忍受的,胡惟庸的末日马上就来到了。
被整:朱元璋下令撤除性中书省后使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中书省权力扩大,朱元璋开始想办法限制中书省的权力,使中书省官员不断被调离,使中书省成为空架子,胡惟庸眼看自己权力受限,便与陈宁、涂节策划谋反。不久胡惟庸德儿子在市街上策马狂奔撞倒一辆大马车,身受重伤,胡惟庸一怒之下杀了车夫,朱元璋大怒要其偿命,但是并未逮捕胡惟庸。后来胡惟庸被告发,抓进大牢,经过一番审讯处死胡惟庸,陈宁。此后朱元璋以胡案为武器,抓住一些大臣的违法事件搞扩大化,又将胡惟庸的罪名升级到私通日本、蒙古,后来所有受到牵连的人全部被处死。此案前前后后延续十几年,我们究竟应该怎么看待胡案呢?
三、胡案是冤假错案吗?
吴晗在《胡惟庸党案考》中对胡案进行了翻案,但是翻的有点过头,认为胡案是彻头彻尾的冤假错案。我们如果辩证的看,胡案就是皇权与相权矛盾冲突的产物,胡惟庸独断专行,贪污受贿,拉帮结派,侵犯皇权,策划谋反,从这个角度看他的被杀是罪有应得,咎由自取,但是反观在胡案发生后朱元璋大兴党案,是为专制服务的,胡案先后上万人被连坐,那就是冤假错案了。
胡案的发生对于我们今天也有很大的启示,胡惟庸最后的下场告诉我们如果能把权力控制住,没有了对权力的欲望,最后也不会出现所谓的惨案。今天习主席提到的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牢笼里,如果用恰当的手段去管理类似的事情就不会再发生了。(风水www.azg168.cn)
历史上胡惟庸怎么死的
胡惟庸怎么死的
洪武十二年(1379年)九月,占城国来进贡,胡惟庸等人不报告朱元璋。宦官出来见到了,便进宫奏告朱元璋。朱元璋大怒,下敕令责备中书省臣。惟庸和汪广洋叩头谢罪,但暗暗地将罪过归咎于礼部,礼部大臣又归咎于中书。朱元璋更加愤怒,将各臣僚全部关押起来,究问为首主持的人。不久,赐汪广洋死,汪广洋的妾陈氏为他陪死。朱元璋问知陈氏乃是被入官的陈知县的女儿,大怒说:“被没入官的妇女,只给功臣家。文臣怎么得到?”便颁下敕令命法司调查。于是胡惟庸以及六部属官都应当被判罪。第二年正月,涂节便将祸变上报,告发惟庸。御史中丞商皓当时被贬为中书省吏,也告发了惟庸的阴谋。朱元璋大怒,下令廷臣轮番讯问,词语连及陈宁、涂节。廷臣说:“涂节本来参预阴谋,见事情不成,这才将变乱上告,不可不杀。”于是诛杀胡惟庸、陈宁和涂节。
胡惟庸案
洪武六年(1373年),淮西朋党集团的领袖李善长推荐其同乡兼姻亲胡惟庸担任右丞相。洪武十年(1377年)九月,胡惟庸升任左丞相。他做了7年丞相,任期内在朝中遍植朋党,不遗余力地打击异己,使得淮西朋党集团的势力不断膨胀。譬如,浙江青田人刘基(字伯温),曾辅佐朱元璋,立下过汗马功劳,但由于他与淮西朋党集团的矛盾,一直未受重用。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刘基仅封为诚意伯,岁禄只有240石?。而李善长则功封韩国公,岁禄4000石。翌年,刘基告老还乡。然而,由于他曾对朱元璋说过胡惟庸不宜入相的话,故而深受后者的嫉恨,被解雇革去岁禄?。洪武八年(1375年),刘基生病,胡惟庸派医生前去看望,但刘基服药后不久便一命归西。
当然,排斥异己还不是胡惟庸案的关键所在。事实上,胡案的症结在于——他为人过于独断专行,许多生杀黜陟等重大案件,他往往不向朱元璋请示,就擅自加以处理。这自然让权力欲极强的朱元璋,深感宰相专权、皇权旁落的危机。
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丞相胡惟庸称其旧宅井里涌出醴泉,此为祥瑞,并借此邀请明太祖朱元璋前来观赏。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华门时,太监云奇紧拉住缰绳,急不能言,拼命指向胡家。朱元璋感觉事态严重,立即返回,登上宫城时,发现胡惟庸家上空尘土飞扬,墙道都藏有士兵。太祖大怒,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当天处死胡惟庸、陈宁等。同时藉辞穷追其友好,包括开国第一功臣韩国公李善长等大批元勋宿将皆受株连,牵连致死者三万余人,史称胡惟庸案。胡惟庸案与蓝玉案合称胡蓝之狱,诛灭直到洪武二十五年(1392)方告结束。 洪武十八年(1385),有人告发李存义与其子李佑,曾同胡惟庸谋逆。洪武十九年(1386年)明州卫指挥林贤通倭事发,经审讯得知,是受胡惟庸指使。李善长为了大兴土木,向信国公汤和借用卫卒300名。汤和暗中向朱元璋报告。朱元璋颁敕李善长以“元勋国戚,知逆谋不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其妻等70余人被杀。陆仲亨的家奴告发陆仲亨与唐胜宗、费聚、赵雄三名侯爵,曾串通胡惟庸“共谋不轨”。宋濂的孙子宋慎亦受牵连被杀,宋濂本人贬死四川茅州。朱元璋特地颁布《昭示奸党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