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的法家思想,而也是直接被秦王嬴政所用,而也直接成为了秦国最终能够统一六国,而韩非子的思想也是对后世来讲,都是有着很大的深远,连毛主席也是最为佩服韩非子这种古代的思想家,那么韩非子中的成语有哪些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韩非子中的成语有哪些
出自《韩非子》的成语
病入骨随——骨随:骨髓。病到骨头里。形容病势严重无法医治或事态严重无法挽救
不耻最后——不耻:不以为羞耻。不因为跑到最后而感到可耻。比喻凡是只要坚持到底,就能达到目的
吹毛求疵——求:寻找;疵:缺点,小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缺点,寻找差错
犯言直谏——敢于冒犯尊长或皇上的威严而直立相劝
目不见睫——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人无自知之明
抱法处势——比喻把法和势结合起来,用势来保证法的推行。
彼众我寡——彼:对方。指对方军队势众,而我方力量单薄。
变古易常——改变过去的法制和习俗。
冰炭不同器——冰和炭火不能放在同一个器具里。比喻性质不同的事物彼此排斥,不能相容。
兵不厌诈——厌:嫌恶;诈:欺骗。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
不法常可——法:当做模式、法则;常可:长久被人们认可的成规惯例。不把常规惯例当做永远不变的模式。
不期修古——期:希望;修:遵循。不要照搬老办法。指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变革。
长袖善舞——袖子长,有利于起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
尘饭涂羹——涂:泥。尘做的饭,泥做的羹。指儿童游戏。比喻没有用处的东西。
道不拾遗——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堤溃蚁孔——堤坝因蚂蚁洞而崩溃。比喻忽视小处会酿成大祸。
多财善贾——贾:做买卖。原意是本钱多,生意就做得开。后指资本家会做买卖。
法不阿贵——法:法律;阿:偏袒。法律即使是对高贵的人,有权势的人也不徇情。形容执法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负薪救火——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根深柢固——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故弄玄虚——故:故意;弄:玩弄;玄虚: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骗人。
孤掌难鸣——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力量孤单,难以成事。
汗马功劳——汗马:将士骑的马奔驰出汗,比喻征战劳苦。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现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贡献。
和璧隋珠——比喻极珍贵的东西。
计功行赏——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
见微知着——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老马识途——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名存实亡——名义上还存在,实际上已消亡。
买椟还珠——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靡靡之音——靡靡:柔弱,萎靡不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指颓废的、低级趣味的乐曲。
千秋万岁——千年万年。形容岁月长久。
轻举妄动——轻:轻率;妄:任意。指不经慎重考虑,轻率地采取行动。
如出一口——象从一张嘴里说出来的。形容许多人说法一样。
色衰爱弛——色:姿色、容颜;弛:松懈,衰退。指靠美貌得宠的人,一旦姿色衰老,就会遭到遗弃。指男子喜新厌旧。
杀彘教子——彘:猪。父母说话算数,教子诚实无欺。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比喻两头没有着落。
深沟高垒——深的战壕和高的营垒。指坚固的防御工事。
守株待兔——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提纲挈领——纲:鱼网的总绳;挈:提起。抓住网的总绳,提住衣的领子。比喻抓住要领,简明扼要。
唯唯诺诺——诺诺:答应的声音。形容自己没有主意,一味附和,恭顺听从的样子。
象箸玉杯——象箸:象牙筷子;玉杯:犀玉杯子。形容生活奢侈。
循名责实——循:依照;责:要求。按著名称或名义去寻找实际内容,使得名实相符。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子:对别人的称呼;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比喻拿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
优柔寡断——优柔:犹豫不决;寡:少。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
玉卮无当——卮:古代盛酒的器皿;当:底。玉杯没有底。后比喻事物华丽而不合实用。
蚁穴溃堤——小小的蚂蚁窝,能够使堤岸溃决。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乱子。
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坐不重席——坐不用双层席子。比喻生活节俭。
视死如归——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邹缨齐紫——比喻上行下效。
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一辞同轨——犹众口一词。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
折长补短——〖解释〗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以德追祸——〖解释〗指上对下施恩不当,适以招来祸患。
卑身贱体——①谓俭约勤苦。②弯腰俯首,屈从奉迎。
比肩随踵——犹比肩继踵。形容接连不断。
不劳而成——不须劳苦就能有成就。
见微知着——微:微小;着:明显。见到事情的一些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
狡兔死,良狗烹——烹:烧煮。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酒酸不售——酒已经变酸了,依然卖不出去。原比喻奸臣阻拦了有学问、有贤德的人为国家效力,使国君受到蒙蔽。后比喻经营无方或办事用人不当。
连类比物——连:连缀。连缀相类的事物,进行对比。
临难不惧——临:到;难:灾难;惧:恐惧。遇到危难,一点也不惧怕。
临难不恐——临:到;难:灾难;恐:恐惧。遇到危难,一点也不惧怕。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堤:堤坝;溃:崩溃;蚁穴:蚂蚁洞。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
识途老马——认识路的老马。比喻对某种事物熟悉有经验的人。
信赏必罚——有功劳的一定奖赏,有罪过的一定惩罚。形容赏罚严明。
岩居穴处——指隐居深山洞穴之中。
岩栖穴处——指隐居深山洞穴之中。
岩穴之士——指隐士。古时隐士多山居,故称。
一颦一笑——颦:皱眉。指忧和喜的表情。
郢书燕说——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以讹传讹。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比喻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也形容心思聪明,动作敏捷。
远水不解近渴——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
远水不救近火——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
白璧三献——〖解释〗楚人和氏得玉璞,两献楚王,两遭刖足。第三次王使治璞,得白玉,琢以为璧,世称“和氏璧”。比喻不识良材或怀才不遇。
生死予夺——〖释义〗生:让人活;死:处死;予:给予;夺:剥夺。形容反动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大权。
采椽不斫——〖解释〗采:柞木。比喻生活简朴。
多言繁称——〖解释〗讲话或写文章,浮词很多,不必要地大量引述。多指文风浮华不实。
观貌察色——〖解释〗观察脸色以揣测对方的心意。
米盐博辩——〖解释〗比喻议论广博细杂。
清廉正直——〖解释〗清白廉洁,为人正直不阿。
去甚去泰——〖解释〗指做事不能太过分。
柔懦寡断——〖解释〗指软弱面不果断。
若烹小鲜——〖解释〗意为治理大国要像煮小鱼一样。煮小鱼,不能多加搅动,多搅则易烂,比喻治大国应当无为。后常用来比喻轻而易举。
以法为教——〖解释〗以:用;教:教育。引用法律条文充当教育的内容。
中饱私囊——〖解释〗中饱:从中得利。指侵吞经手的钱财使自己得利。
石邑深涧——“石邑深涧”用来形容森严的法律。事实上,执法必严虽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维持社会的秩序,但是立法的原则应该基于扬善。如果法律森严却不扬善,那么这些严厉残酷的施暴者本身也免不了被老百姓扔进那山涧的结果。
不死之药——长生不死的药
出豕败御——出:突然出来;御:马车。突然冲出一头野猪使马车翻车。比喻受到意外事故发生使事情失败。
韩非子是谁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华夏族,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非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
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韩非是韩王之子,荀子的学生,李斯的同学。着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思想。
韩非深爱自己的祖国韩国,但他的政治主张并不被韩王所重视,而秦王嬴政却为了得到韩非而出兵攻打韩国。李斯因嫉妒韩非的才能,将韩非害死在秦国。但是,韩非的法家思想却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帮助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韩非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毛主席最佩服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毛主席曾经说过:”中国古代有作为的政治家,基本都是法家。“
《史记》载: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可知当时秦王的重视。《韩非子》也是间接补遗史书对中国先秦时期史料不足的参考重要来源之一,著作中许多当代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
韩非子的死亡之谜
韩非子之死的母本说法和主流说法见于司马迁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杀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司马迁写韩非子之死,写得简练、生动、传奇,然而太过简略的笔触,给人留下了难以释然的空白。
韩非子即使不死,也早已断绝了活路,终将走向死路。
当堂溪公言之谆谆地告诫韩非:“臣闻服礼辞让,全之术也;修行退智,遂之道也。今先生立法术,设度数,臣窃以为危于身而殆于躯。何以效之?所闻先生术曰:“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而富彊,二子之言已当矣,然而吴起支解而商君车裂者,不逢世遇主之患也。”逢遇不可必也,患祸不可斥也,夫舍乎全遂之道而肆乎危殆之行,窃为先生无取焉。”韩非的回答,却显得义正词严,直率而不够礼貌(俩人之间,可能存有年龄差距):“臣明先生之言矣。夫治天下之柄,齐民萌之度,甚未易处也。然所以废先王之教,而行贱臣之所取者,窃以为立法术,设度数,所以利民萌便众庶之道也。故不惮乱主暗上之患祸,而必思以齐民萌之资利者,仁智之行也。惮乱主暗上之患祸,而避乎死亡之害,知明夫身而不见民萌之资利者,贪鄙之为也。臣不忍乡贪鄙之为,不敢伤仁智之行。先王有幸臣之意,然有大伤臣之实。”
“先王(当为先生)有幸臣之意,然有大伤臣之实。”
韩非认为,堂溪公虽是一番好意,但不了解自己,误解了自己,甚至,伤害了自己。同时,“惮乱主暗上之患祸,而避乎死亡之害,知明夫身而不见民萌之资利者,贪鄙之为也。”之句表明,韩非早已下定了向死而行的决心,做好了向死而行的准备 。
凄惨结局
韩非与李斯之政见相左。韩非欲存韩,李斯欲灭韩。因为韩非子和李斯曾经是同窗,李斯深知韩非辩才了得,担心嬴政被韩非计谋所蒙蔽,故上疏嬴政,陈述其中利害。 嬴政信任李斯,便把将韩非打入监狱,韩非就这样身死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