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的强盛,鲍叔牙也是有着贡献改革的成就,而鲍叔牙在历史上其实也是可以用四个字来去形容,那就是“知人善荐”,齐国能强盛起来,也是少不了齐桓公身边的功臣能够以知人善交,那么历史上鲍叔牙的主要特点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上鲍叔牙的主要特点
鲍叔牙的主要特点用四个字来形容
知人善荐
鲍叔牙的特点:知人善荐。
鲍叔牙当出生于其父鲍敬叔仕齐前的杞国封邑——鲍邑。叔牙孩提之年和少年就在杞国鲍邑度过。杞国鲍邑是鲍叔牙的故里。其地望在今新泰市区东南的北鲍村一带。此地至今仍有村名叫鲍庄、南鲍、北鲍。春秋时齐国大夫,官至宰相,以知人善交著称。
鲍叔牙具有什么品质特点
春秋时期的鲍叔牙是春秋时齐国政治家,颖上人。也被人称为”鲍叔“、”鲍子“。以善于知人著称。相传为夏禹后人,杞国公子敬叔之子。敬叔仕齐,采邑于鲍,故为鲍氏。要不是鲍叔牙举荐管仲为齐国相,齐桓公可能也成就不了自己的霸业,鲍叔牙可谓独具慧眼。鲍叔牙对历史的贡献或许不如管仲,他在齐国的名声也在管仲之下,但是鲍叔牙没有因此而嫉妒管仲,一直都以大局为重心系社稷百姓,在背后默默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
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鲍叔牙能够以道义维持着和管仲的关系,实在是难能可贵。管仲家里条件不是很好,鲍叔牙家境还不错,但是二人很早便相识,而鲍叔牙也没有因为管仲贫寒而瞧不起他,可见鲍叔牙交友是真心的。除此之外,鲍叔牙还是个极其稳重、包容大度的人。他与管仲早年间,一起经商,二人在利益从来不是对等的,众人都道管仲贪,鲍叔牙却不这样认为,为何?因为鲍叔牙在背后默默帮助管仲,他知道管仲家里穷,于是做生意的钱多半是他筹集的,而挣得的红利鲍叔牙也会多给些给管仲。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管仲曾好几次为鲍叔牙办事,都没办好,鲍叔牙也并没有认为管仲愚笨,还安慰管仲只是时机不对。而管仲在离开鲍叔牙后三次寻求仕途,三次被驱逐,鲍叔牙也不会觉得管仲没有才能,而认为他并没有找到合适的君王。管仲参军作战,变现得畏畏缩缩,鲍叔牙也没有嘲笑管仲怕死,他知道管仲是因为放心不下家里年迈的老母亲。总之,管仲有很多缺点,在常人看来都不足以再成为朋友,但鲍叔牙始终站在对方的立场,为其考虑,真正将管仲当做朋友,处顺境为他高兴,困境则替他加油打气,大度、包容是管仲突出的特点。
贵有自知之明,知人善任是管仲第二个突出的特点。管鲍二人,一起经商一起从军,最后走上了仕途,虽说各为其主,关系却没有因此而疏远,管仲辅佐公子纠,而鲍叔牙则辅佐公子小白,公子纠与公子小白既是手足又是政敌,在一定意义上管仲和鲍叔牙也是政敌,按理说政敌间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二人并没有因选择的道路不通而不再有交集,相反通过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夺王位这个事件,又让二人关系等到升温 。
公子纠被公子小白除掉之后,齐桓公很讨厌管仲,想要一并杀死他以报”一箭之仇“,鲍叔牙却在齐桓公盛怒之时,制止齐桓公并保举管仲。他说:”您要治理齐国,我与高傒可胜任;若想称霸诸侯,非管仲不可。“极力让齐王放下身段和仇恨,齐桓公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以礼待之。果然如鲍叔牙所说,管仲是个治理国家的人才,管仲被任用当了齐国的宰相后,齐国大治,齐桓公称霸诸国,九次会合诸侯,辅佐周朝天下。这些成绩离不开管仲的谋略。齐国在管仲的治理下成为了春秋首霸。鲍叔推荐管仲以后,自己甘愿做他的下属。其肚量和气度并非常人所能有。
鲍叔牙
(公元前723年或公元前716年-前644年)姒姓,鲍氏,名叔牙。颍上(今属安徽)人。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早年辅助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齐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协助公子小白夺得国君之位,并推荐管仲为相。齐桓公三十年(公元前656年),参与“召陵之盟”使诸国尊齐王霸主。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鲍叔牙称相,并在不久后病逝。
在鲍叔牙的协助下,在齐国顺利实行了他的治国之道。鲍叔牙为政重教化,使齐国迅速由乱转治,由弱变强,齐桓公也成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主要成就
成就综述
在鲍叔牙的协助下,在齐国顺利实行了他的治国之道。使齐国迅速由乱转治,由弱变强,齐桓公也成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政治成就
知人善用
鲍叔牙在为齐桓公夺得王位后,拒绝了相位,并推荐了管仲,称只有管仲能让齐桓公称霸,让管仲称相,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
鲍叔牙为大谏,考察官吏当中表现好的人,委派曼子考察非官吏和种田者当中表现好的人,委派高子考察工匠和商人当中表现好的人,委派国子管理讼狱,隰朋管理东方各国的事务,宾胥无管理西方各国的事务,弗郑管理住宅。
在管仲死后,鲍叔牙坚持让齐桓公辞退竖刁、易牙、开方三个奸臣果然使齐国由盛转衰。
官吏选拔
鲍叔牙管理大夫的选拔,对于劝勉国事,有功无过的,举为上等。从政,治绩属第二位;田野土地又多不荒废,办案严肃不骄的,属于其次。劝勉国事,有功而亦有过;从政,虽有治绩而无能力,野原又多荒废,办案骄傲轻忽,行此三者,属于下等。派曼子管理贵人之子的选拔,对于外出不邪僻,居处不奢华,能友爱青年和长辈的,举为上等;具备上述两个条件的,属于其次;具备一条的,属于下等。士,立身谦恭,敬重老人、官长,交游不失礼节,行此三者,举为上等;具备上述两个条件,属于其次;具有一条,属于下等。种田者,非常出力,顺于父兄,而且多服其劳,有此三者举为上等;有两条的,属于次等;具有一条,属于下等。派高子管理工匠、商人的选拔,顺于父兄,事长养老,接受任务能严肃对待,有此三条,举为上等;有两条的,属于次等;只有一条,属于下等。还委派国子按情节判断刑狱。三位大夫的选拔举荐工作做完以后,命令县去执行。管仲要进一步与被选拔举荐的人谈话,然后上报与国君见面,终年如此,由国君举用。
外交主张
鲍叔牙的外交主张,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敬。
鲍叔牙处的时代正是列国并峙,互相征战不休。当时在黄河下游比较活跃的大国有齐、鲁、郑、宋、卫;小国有邢、遂、谭、纪、杞。大国又分两派,一派是郑、齐、鲁,一派是宋、卫。小国也附属在各个大国一边。两派的力量以郑、齐、鲁为强。由于郑国发生内乱,渐渐中衰,齐国慢慢强大,逐渐成了各国的霸主。
此时,边境的各族也都发展起来。北方的狄人开始南下,成为中原各国的严重威胁。西方的戎人也开始东进,戎国经常侵犯鲁国和曹国,北戎又侵犯郑国,山戎又进攻燕国,伊洛之戎又进攻周王室。而南方的蛮人也跃跃欲试,想要北上。鲍叔牙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统一中原势力抵抗外来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