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安阁风水网
当前位置: 风水网 〉中华民俗历史

张三丰真有这个人吗

2016-04-13 15:50:58 作者:azg168 风水网

  说起太极拳,大家可能心里面第一想到就是张三丰,而在历史中,真的有张三丰这个人吗,对此张三丰真有这个人吗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张三丰真有这个人吗

张三丰真有这个人吗

  历史上的三个张三丰之谜

  历史上真有张三丰此人吗

  历史上真有张三丰这个人吗??

  武当山上真有武当派吗??

  武当派是他创立的吗??

  历史上确实有张三丰这个人,而且可能有三个张三丰,宋朝的张三丰,元朝的张三丰,明朝的张三丰。

  很多读者通过金庸的作品了解到张三丰其人,对他出神入化的武当神功以及仙风道骨和高尚德行,钦佩不已。历史上确实有张三丰这个人,而且可能有三个张三丰,宋朝的张三丰,元朝的张三丰,明朝的张三丰。

  宋朝的张三丰,又名张三峰,大概生活在北宋末年。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和历史学家黄宗羲在《王征南墓志铭》(王征南生平时间为1617~1669年)说,内家拳“盖起于宋之张三峰。三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进,夜梦玄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黄宗羲儿子黄百家,也是清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跟王征南学过内家拳,在他写的《王征南先生传》中说:“盖自外家至少林,其术精矣。张三峰既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得其一二者,已足胜少林。”王征南是黄宗羲的朋友,是黄百家的师父,黄氏父子作为严肃的历史学家,关于宋朝张三丰的记载应该是有依据的而且相当认真的。雍正年间,宁波知府曹秉仁纂修的《宁波府志·张松溪传》中说:“张松溪,鄞人,善搏……其法自言起于宋之张三峰。三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前。夜梦玄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遂以绝技名于世。”这里张松溪自己说他的武功来源于宋朝的张三丰。清光绪六年,即1880年,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的外甥李亦在《太极拳小序》开宗明义地说:“太极拳始自宋张三丰,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详且尽矣。后传至河南陈家沟陈姓,神而明者,代不数人……”

  元朝的张三丰,本名张阳,字三风,中岳武当山道士,中岳慈云寺佛徒,创张阳拳和二路通臂拳。然而元朝的张三丰似乎很难确定,《明史·方伎列传》记载:“或言三丰金时人,元初与刘秉忠同师,后学道于鹿邑之太清宫,然皆不可考。天顺三年,英宗赐诰,赠为通微显化真人,终莫测其存亡也。”刘秉忠(1216~1274年)是元代前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建筑设计家。刘秉忠现存作品较多,但是没有提到“张三丰”这个人。《名山藏》也说:张三丰曾与刘秉忠、冷谦同师元初著名的海云禅师。清人李西月编写的《张三丰全集·芦汀夜话》里,张三丰自称生于蒙古定宗三年(1248年),曾任中山博陵县令,后弃官出家,做全真道士,在终南山遇到火龙真人,得到真诀。最后在武当山修炼多年。

  那么明朝的张三丰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明朝的张三丰是一名被神化的人物,据说有时候三五天吃一顿饭,有时候两三个月才吃一次饭。精神好的时候穿山走石,累了的时候铺云卧雪。有时一日走千里,“人皆异之,咸以为神仙中人”。洪武二十四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对道教的控制,派遣一些道士出使全国各地道观,特意叮嘱使者:“有张玄玄,可请来。”但始终没有找到张三丰。

  太极拳是张三丰创造吗

  台湾学者证明张三丰创造了太极拳

  2005年6月,台湾高雄《太极拳》杂志,刊登了台北杨式太极拳(台湾称郑子三十七式太极拳)名家张肇平先生撰文《太极拳的确是张三丰创造发明》。张老先生(时年86岁)开门见山的言道:“道友介绍我阅读文山遁叟萧天石先生主编的《道藏精华》第二集之五《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笔者在《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中,发现几篇有关太极拳的论着,足以说明太极拳的确是张三丰创造发明。比如《太极拳论》、《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太极行功法》、《太极拳歌》、《太极拳七十二路图势》等五篇,篇篇都是讲太极拳与行功之奥妙。这一发现使我高兴万分,立即笔之于出,公诸大众,俾大家得以共享共知。”

  文章结尾时,张先生又补充说:“早年在立法院练拳,在中山北路听韩振声理事长、刘培中老师谈及萧先生,知萧先生住台北新店,是一位道高德厚的道家人物。曾足迹踏遍名山大川,得南北二宗之秘传,获明清丹经秘诀甚多。来台后由自由出版社出版道拳之书亦多。”

  这段补充说明萧天石是一位“道高德厚的道家人物”,他在大陆期间,曾“足迹踏遍名山大川”。但萧是一位现代人,他收集的张三丰炼丹秘诀等,必然受到时代的局限,也会打上时代的烙印。我认为,应该对上述五篇拳论进行冷静而科学的分析,吸其精华,去伪存真,才会使考证有价值、有说服力,否则会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我是赵堡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同时又是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文革期间,我跟随李雅轩老师学拳多年。对两家古拳谱都十分清楚。首先,《太极拳论》:“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无令丝毫间断耳”。这篇拳论,我在前面已经说过,清雍正六年的赵堡古拳谱是署在蒋发名下,萧天石先生将其放在张三丰名下,可能是从杨家太极拳著作中抄录而来。赵堡拳谱比杨家著作早200余年。考察拳史应以前者为准,这是考古学的基本常识。故我认为这篇《太极拳论》的作者应是蒋发,而不是张三丰。其二,关于《太极拳歌》:“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贻叹息。”此歌在赵堡张氏拳谱中有记载,名曰《十三势歌》,但未署名,详见拙着《太极拳技击和炼丹术之奥秘》第268页。杨家著作中也从未署名。《十三势歌》的作者究竟是张三丰,云游道人,还是王宗岳,留待进一步考证,暂不作定论。其三,关于《太极拳七十二路图势》,也不是张三丰的拳势图。很显然,这都是杨氏太极拳的拳势与名称,且图势与杨氏太极拳完全相同,只不过是穿上道袍演练杨式太极拳罢了。又何以能证明此图就是明代张三丰的原太极拳的图势?故《太极拳论》、《太极拳歌》和《太极拳七十二路图势》附在张三丰名下均有附会之嫌。

  以笔者之浅见,惟《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和《太极行功法》,我深信乃是三丰祖师创造太极拳的代表佳作。现全文公之于众,读者自有公论。   

  张三丰是太极拳的缔造者

  一、杜元化对源流史的考证与论述

  武当赵堡太极拳名家杜元化(字育万),1931年至1934年在河南省国术馆任教期间,着有《太极拳正宗》一书,于1935年在开封出版。关于太极拳的流传史,在该书《太极拳溯始》一文中有如下叙述:

  “余先师蒋老夫子,原籍怀庆温县人也。生于大明万历二年(1574年),世居小留村,在县之东境,距赵堡镇数里之遥,至二十二岁学拳于山西太原省太谷县。

  王老夫子讳林桢(按:字宗岳),事师如父,学七年,礼貌不稍衰,师亦爱之如子。据闻王老夫子学于云游道人,学时即告此拳之来历久矣。此拳何自来乎?有歌为证。歌曰:‘太极之先,天地根源。老君设教,宓子真传。传于拳术,教成神仙。’今将此歌此道以及诸秘诀,传之于汝,汝必择人而传,不可不慎。所以蒋老夫子学成之后,归家之时,王老夫子嘱曰:‘汝归家,此术不可妄传。并非不传,汝传是,不得其人不传,果得其人必尽情教之。倘得人不传,如同绝嗣,能广其传更好。’

  归家之后,其村与赵堡镇相距甚近,赵堡有邢喜槐者,素慕蒋老夫子拳术绝伦。因素无瓜葛,无缘从学。每逢蒋老夫子到镇相遇,必格外设法优待,希图浃洽,意在学拳。如此蒋老夫子阅二年之久,见其持已忠厚有余,待人诚敬异常,察知其意,始以此术传之,其中奥秘,无不尽泄。

  其后,有张楚臣者,邢先生之同盟弟也。想其人不卜必端,所以,邢先生又尽情授给之。张楚臣先生原籍山西人也。初在赵堡镇以鲜菜为业,后骏发,改作粮行。察本镇陈敬柏先生人品端正,凡是可靠,所以,将此术全盘授之。

  其后,陈先生欲扩此术,广收门徒至八百余,能得其一技之长者十六人,能得其大概者八人,能统其道者,唯张宗禹先生一人。

  其后,传给其孙张先生彦,先生又传给陈先生清平。清平先生传给其子景阳及本镇其少师张应昌、和兆元、牛发虎、李景颜、李作智、任长春、张敬芝,历代传人很多,不能备载。

  以上所录老夫子,皆有事迹可考,另注有册。

  余师常云:‘此拳本是修身练气之术,长生不老之基,打人尤其余事’。试观此拳,无论何层,统是因人不同,然随人之自然。其实,不外乎个人一心之本然,至其或动或静,无非主宰流行与对待,不然何以名曰太极?如就此拳统论之,全是以人身比天地;细分之,又是以人身动作仿太极。太极分动静、屈伸、虚实、刚柔,包藏之道。略举数端以明,并非无稽之言。怎见得?如说动静屈伸,歌云:‘动分静合屈伸就’;说虚实,歌云:‘左宜右有虚实处’;说刚柔,歌云:‘极柔极刚极虚灵’;说至道,‘一羽不加至道藏’。这都是按人身之动作与太极合,确确有据。

  世皆谓是三丰祖师所传,余亦特信。想当彼时,三丰祖师因乱世,隐居武当,号曰丹士。将此拳练至神化之域,技冠当代,名著环球。朝野之人,无不钦佩。在武术中不亚孔子。在文学内集郡圣之大成。所以,斯术号为武当派。

  名曰三丰传,然究其根,则此拳之发源,不自此始,何则据?余师所闻,云此拳乃系老子所传。惜余师等皆早仙逝。余言无处可征,虽无处可征,却有前歌尚存,说是‘宓子真传’,即此一句,可证明,宓子即宓喜,号曰尹文始,为老子之高徒,越五世传于张三丰,三丰则庶几与,余师等历代相传之歌语堂然,余不过谨据所闻如此,亦未敢确为决定。

  今世皆说是三丰所传,亦犹多说是由蒋老夫子所传,又犹现在说是清平老师所传。然此均非无稽之言,按实此拳是为学家体育一法,即三丰祖师,亦非斤斤然。以此拳名世,不过藉此为炼丹之术,使世人知练斯术者,可以延年益寿,久之真能练至纯阳,即可云仙。由是观之,谓为三丰所传,谓为文始所传,谓为蒋发所传,谓为清平所传,皆是也。总一归本,于老子所传,方可谓之真源。”

  对杜元化《太极拳正宗.溯始》,笔者有以下几点认识,供同道参考。

  1、赵堡太极拳是由武当山张三丰祖师传云游道人,经云游道人数传至山西太谷县王林桢(字宗岳),王传河南温县赵堡镇人蒋发。蒋发是赵堡太极拳的第一代宗师,二传邢喜槐,三传张楚臣,四传陈敬柏,五传张宗禹,六传张彦,七传陈清平。此后代代相传,代不乏人。这说明赵堡太极历代师承清楚,是独立的流传体系。

  2、杜元化说:“以上所录老夫子,皆有事迹可考,另注有册”。据笔者所知《太极拳正宗》共八册,上述老夫子(包括张三丰,王宗岳,蒋发,邢喜槐,陈清平等)事迹均载于后七册之中。后因抗日战争爆发,河南沦陷,人民四处逃难,后七册不知去向,如今只有第一册尚存,这已是不幸中之万幸了。

  3、杜之师任长春云:“此拳本是修身炼气之术,长生不老之基,打人尤其余事。”

  在任长春看来,太极拳是修身炼气之术,这说明太极拳是道门中养生之道的道术。仅“长生不老之基”就指明了太极拳是命功中的“筑基”功夫。“长生不老之基”乃三丰祖师之遗训。记录在张三丰着《太极行功法》之中(详见本文第三论述)。

  4、杜元化认为,张三丰“在武术中不亚孔子集郡圣之大成。所以,斯术号曰武当派。”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他强调以仁、义、礼治国,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总旨;同时,孔子又被誉为“文圣”,为后世所推崇。

  在杜元化看来,张三丰是武当丹士,将武当武术技法练至炉火纯青,威名远扬,名著朝野。从一定意义上讲,张三丰亦可与孔子比肩,他称得上是中国明代武当太极拳中的圣人——武圣。

  5、杜元化还认为:太极拳可上溯到老子,老子的太极炼丹术才是真正的根源。张三丰是一位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人物,是集前人之大成者,是发扬光大者。所以他在结束语中说:“谓为三丰所传,谓为文始所传,谓为蒋发所传,谓为清平所传,皆是也。总一归本,于老子所传,方可谓之真源。”

  二、王柏青《太极秘术》是张三丰创拳最有力的证据

  在赵堡太极拳被管理层“雪藏”五十年期间,首先是杜元化《太极拳正宗》的复出,紧接着王柏青《太极秘术》又重见了天日。为赵堡太极拳在民间的崛起与复兴,奠定了理论基础,带来了新的曙光与契机。

  这本古拳谱的挖掘过程,充满着传奇色彩,这与刘氏一家人感人至深的高尚情操是分不开的。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一位不知姓名的赵堡太极拳痴迷者,由温县到黄河南岸访友,路经汜水镇时,突然暴发急病,他临终前有一段与古拳谱生死与共的感人情节,从而引出了刘氏几代人,为抢救和保护古拳谱所付出的艰辛与奉献,才使得这一重要文化遗产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刘氏一家行善积德之义举,可歌可泣、功德无量、功戴千秋。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陕西铜川赵堡太极拳传人王震川先生,在移居铜川的刘恒山后人的医案中意外地发现了这个古拳谱。此后,仅在赵堡太极拳传人中流传。据闻,如今面世的古拳谱仅为上半部,下半部还保存在刘氏家中,他们等待官方考察时,才能将原稿和盘托出。现将《太极秘术》前半部目录,抄录如下:

  (1)刘风梧《序言》  (2)王柏青《原序》

  (3)张三峰《太极拳势》      (4)王宗岳《太极拳论》

  (5)蒋发《太极拳功》        (6)蒋发《太极拳诀》

  (7)蒋发《太极拳论》        (8)邢喜怀《太极拳道》

  (9)邢喜怀《太极拳说》      (10)张楚臣《太极拳秘传》

  (11)王柏青《太极丹功义诠》(12)王柏青《太极丹功要术》

  (详见拙着《太极拳技击和炼丹术之奥秘》)一书,229-239页,2003年台湾逸文武学书馆出版)。

  为使读者辨其真与伪,现将《太极秘术》中刘凤梧《序言》、王柏青《原序》和张三峰《太极拳势》原文公诸于众:

  1、刘凤梧《序言》

  “余幼失佑,习祖遗之医略,于《景岳全书》卷九“杂证十三卷。瘟疫”处,得先祖手录太极秘术。方胜数折,字草潦乱,幸尚可辨识,故复录之存义,然实未睹其术焉。

  先祖刘(恒)山,道光八年人,初经药商,后习医道。咸丰十一年,路遇困病危者,施救罔效。祖怀善念,奔波镇里,挽一老医者复临乃处,老扶脉摇首而去。病者知无生,托祖善后,祖诺。其感。探怀示祖簿册,嘱录而殉葬。祖怜而草缮,复置其怀。其奄然溘逝。先祖俛乡人善葬焉。

  此于录后言之一二。因系祖手泽,且理玄奥,故腾而录存。是序。

  民国六年仲春月   汜水刘凤梧拜识”

  2、王柏青《原序》

  “余从师于温州张楚臣。先师曾曰:“是术得之于道门,精微(奥妙,有)不可言传之妙。德不修不与之,名利重之难成之,才不足(者,不传)之,故择者不易,尔宜慎密勿惰。”余秘而习之已历四十余载,更添以道家丹法,始悟其源流之泽长,光耀九州。然修之不易,犹如深海寻珠,循宝光而不舍,历艰辛而不颓,始得而获。更知珍贵,虽万金而不售。斯道气常存者也。噫!敦鉴道之求真难于此乎?而身不其验,动不明其用,辄言得道,津津善辩,而惑人辈,犹为可悲耳。诈伪横溢四海,真言不屑而闻,故大道当隐,俟时渐复。此亦道之至理所含也。

  雍正六年冬月  愚叟王柏青留示”

  3、张三峰《太极拳势》       王宗岳

  “太极拳者,如长江大海之水,滔滔不绝。

  太极势者,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也。

  掤捋,挤按,既坎离、震兑,四正方也。采挒、肘靠,既乾坤、艮巽,四斜方也,此八卦也。夫进退为水火之步,顾盼为金木之步,定为中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手运八卦,脚跐五行,合而言之,曰十三势也。

  此系武当山张三峰祖师遗论。欲天下英雄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耳。”

  古拳谱的复出,澄清了太极拳流传史上诸多疑点和谬误。为正本清源工作提供了确凿的史证,为国家进一步拨乱反正,扫清了障碍。现据笔者的认识分述如下:

  1、王柏青《太极秘术》的编著时间是清雍正六年(1729年),距今已有二百七十八年。它是赵堡太极拳最原始的古拳谱,也是最珍贵,最有学术价值的历史文献。

  2、首先要澄清的是,张三峰与张三丰两个人,还是一个人。现据海南李师融先生着《北宋张三峰史无其人》,文中李先生引证了大量史料进行分析,确认北宋张三峰确无其人,历史上只有一个张三丰。张三丰与张三峰,实为一人两名。(详见李师融最新巨著《古今太极拳谱及源流阐秘》345-355页,台湾武学书馆2007年6月出版。)

  据安徽中医学院李滨教授《反思太极拳百年大潮》中说:“黄宗羲有反清复明的民族意识……故《王征南墓志铭》称宋之张三峰,实为明之张三丰;称宋徽宗召之,实为明太祖召之。汉民族意识,思故国之情怀,虽隐约其词,却不言而喻。” (见《武当》2006年第二期)

  又据李滨《张三丰太极武道思想研究》(《武当》2006年第五期),他说:“据《洞天记》张三丰曾云:“三峰二字,传乎已久,不欲再行更改,因忆干爻之连,而有坤爻之断,不足以还纯干也,乃从坤土之中,植一根浩然之气,补其断而全其一焉。自今以往,当更名全一,字三丰,名号于是乎大定。”(引自《张三丰全集》)。”

  以上可知,张三丰实为明代人,原名三峰,得道后更名为全一,字三丰也。

  3、赵堡古拳谱在两个序言之后,开宗明义便是张三丰《太极拳势》。其曰:“太极拳者,如长江大海之水,滔滔不绝也。太极拳势者,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也。”

  由此可见,太极拳又名“长拳”,是依据“太极拳者,如长江大海之水,滔滔不绝”而得名。

  再从“手运八卦,脚跐五行。合而之曰十三势也。”就足以证明,太极拳又名十三势,由此而得名,乃是三丰祖师所创。但不知为何,“太极十三势”如今却成了陈家沟传人的“专利权”了。难道它是陈王廷创造的吗?

  王宗岳宗师备注的“此系武当山张三峰(丰)祖师遗论,欲天下英雄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耳。”此备注原文后在赵堡张静芝的张氏拳谱和杨家拳谱中均有记载。这些都是张三丰创造太极拳的直接证据。

  上述可知,张三丰创造太极十三势的证据确凿,无可置疑。张三丰祖师创造太极拳的历史,我看谁能否定!

  4、赵堡古拳谱记录了蒋发着《太极拳功》一篇,其末段是未加命名的太极拳论:“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周身节节贯串,勿令丝毫间断耳”。

  这篇太极拳论,简洁而精辟地阐述了太极拳走架的拳法原则,堪为明代太极拳的经典之作,它是对王宗岳《太极拳论》的补充和发展。也是历代赵堡太极拳传人走架的圭臬,可供海内外太极拳爱好者受用与参考。可是该论后经辗转流传,著作者出现了误差。有人将其放在张三丰名下,有人将其放在王宗岳名下,还有人认定是武禹襄所作,其实三者均为误传。应为蒋发宗师所著,才与古拳谱相符,特此更正。

  5、有人说王宗岳是清乾隆年间人。此说不能成立。

  王柏青《太极秘术.序》言道:“余从师于温州张楚臣……余秘而习之已历四十余载”。

  王柏青是在清雍正六年(1729年)编著的这个古拳谱。若按他二十五岁学拳,当时已是近七十岁的老翁了。由此可推,王柏青约生于清康熙初年(1664年)左右,若再向上推四代(   张楚臣    邢喜怀    蒋发    王宗岳),王宗岳大约生活在明嘉靖、隆庆和万历年间是可信的。这与杜元化的考证蒋发生于明万历二年完全吻合。足以证明王宗岳是明代人无疑。因此,那些说“王宗岳是乾隆年间人”的人,不是在杜撰太极拳史,就是别有用心。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