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开始,中国就一直有着厚葬的习俗。历代有权势的人都会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去设置各种的机关,想要试图阻止盗墓者的入侵。我们在电视剧中最常见到的机关就是机弩和滚石之类的了。你知道除了这些还有什么骇人听闻的机关吗?下面祥安阁就为你介绍有关古墓机关的相关文章。
你知道古墓中都有哪些骇人听闻的机关吗?
古墓机弩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人们就开始在墓穴中设置一些主动防卫的设施,既起到射杀盗墓者的目的,又能杀一儆百,吓唬有盗墓企图的人。
在中国所有的考古报告中从没发现有关古墓机关的明确记载,那么是不是我们的考古工作者们真的从未碰到这些机关呢?其实不然。节目中王教授透露,据一位连云港的考古工作者说,他在挖掘的过程中就曾碰到过机弩,并且对当时的情形做了描述。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这些情况并没有写入当时的考古报告中。
据了解,秦始皇在防止盗墓方面也苦费心机。秦始皇陵的内部结构,据说有空前复杂的形式:“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王子今认为,以机发之矢射杀盗掘者的方式,应当说是集中体现了当时最高水准的机械设计思想与机械制作技术。
秦始皇陵内安装的弓弩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形,现在尚无确切的定论。但就秦俑坑出土的弓弩来看,其弓干和弩臂都较长,材质可能是南山之“柘”(山桑),当是性能良好的劲弩。据学者们估计,这种弓弩的射 程当大于800米,张力当超过700斤。
在墓顶放置容易溃坍的巨石
春秋晚期的太原晋国赵卿墓,墓圹的四角,每隔深1米左右,各放置着一块重约50公斤的大石头,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贴近椁室上部的填土。这些石块,显然是填墓时有意放置的机关。椁室周围都是堆积结构严密紧凑的砾石,墓圹内也有厚约1.2米的砾石层。这些砾石应是木椁周围使用剩下的积石,是有意识填在古墓口上的。考古工作者判断其作用在于积石非常容易溃坍,使盗墓者难以进入,这些隐藏的巨石机关能将试图进入古墓的盗墓者砸成肉酱,曾有许多盗墓者丧生于这些积石之中。
墓中置“水银池”
此外,在墓中置“水银池”,用水银挥发的气体毒杀盗墓者,是一种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反盗墓的典型史例。
古代的司马迁关于秦始皇陵地宫储有大量水银的记载,除了史籍记载之外,在秦汉时期就有人通过盗墓实践而确实发现。如今,这个事实已经被考古学者和地质学者用新的地球化学探矿方法所证实。
王子今教授认为,地宫中大量储注水银,或许也有以剧毒汞蒸气杀死盗掘者的动机。以当时人对于水银化学特性的认识而言,不会没有注意到汞中毒的现象,而利用水银的这一特性用于防盗设计,也是很自然的。
在墓中储水、流沙
注水防盗
古代有在墓中储水,一旦有盗墓者进入,便将溺水而死。这种防盗的方式虽然最终会使墓遭到破坏,但盗墓者也不能逃生。
不过,由于墓中注水实行困难,因此,这是一种并不多见的防止盗墓的形式。而较为多见的反盗墓形式则是在墓中大量储沙,以流沙预防盗墓者凿洞侵犯墓葬。
流沙防盗
在古墓中确有流沙存在。河南省上蔡县的郭庄楚墓就采用了这种奇特的防盗术。它采用积沙积石的方法,当盗墓者挖洞挖到积沙层,沙子会流到洞里,沙子流动会带动石头塌方,沙层中精心埋藏积石、最小的仅3公斤,最大的165公斤。
这些隐藏在流沙中的石块形状不一,边角十分锋利,而且石块放置的位置也是精心设计的,大致可分为乱石层、蒙顶石层、贴顶石层、拦腰石层和卧底石层,可以防止盗贼从不同的部位进入。墓室顶层倒塌以后,大量沙石堆积在棺内,有效地防止了被盗。
“尸毒”
相信看过香港僵尸片的朋友都会对尸毒有着深刻的印象,染上尸毒的人不仅会皮肤溃烂,失去感觉,严重的还会浑身肌肉僵硬,变成活跳尸。据说这种东西只有用糯米、朱砂一类的物品才能去除,寻常药物对它根本没用。小说《鬼吹灯》中也多次提到,盗墓者在进入古墓中时会带上许多防护用具,以防感染尸毒。那么尸毒真的存在吗?
话说宋末元初的时候,洛阳有一伙盗墓贼,为首的姓朱,这人有个绰号叫“朱漆脸”,为什么有这绰号呢?
原来他在盗掘宋太祖赵匡胤的永昌陵时碰上了奇怪的事情:在他撬开棺木后,发现赵匡胤居然尸身未腐,他想取下赵匡胤尸体上束着的玉腰带,但是尸体太沉,没法硬取,他便想出了一个法子,绳子一头束在尸体肩下,一头套在自己的身上,面对着将尸体拉起来,乘势就把玉腰带解下来。不料,尸体这时竟喷了一股黑色粘液到他脸上,从此无法洗掉,变成了“朱漆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