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类的出现才会有今天人类的发展,对于古时候人类的起源之谜探究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以下文章了解一下吧!
人类的起源
神秘的人类的起源的各种说法
人类的起源一:
如今我们熟知的关于人类的起源的最早回答,应该就是流传于世界各地的上古传说,这些传说虽然具体内容有所差别,但主旨都将人类的起源指向了超自然的神,因此被称为神创论。如果要对这些传说的内容细分的话,大致可以分为上帝造人(包括抟土造人)、自然发生说、动物祖先说。
上帝造人的传说是最为丰富的,《圣经?创世纪》第一章就是上帝七天创造世界的传说,第六天,上帝照自己的样子创造了男人和女人,《圣经》中没有记载上帝是用什么材料制造了人,想来万能的上帝是不需要任何材料的。古埃及有一种传说,万物是在全能的神——努的呼喊中出现的,他大喊一声:“男人!女人!”过了一会,埃及就住满了人,这时努显示出自己的原形,成为埃及的第一位法老。在印度最古老的一部奥义书《梨俱吠陀》地记载中,人是由阿坦从水中取出的一真元体,然后渐次分化出了人体的各个器官而形成的。
造人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是抟土造人。中国很多地方都流传着人是女娲用黄土捏出来的传说;古埃及的说法是,鹿面神哈奴姆在陶器场里面塑造了人,另一个女神赫脱让这个陶人变成了活人;古希腊人认为,人类都是“地上的神”普罗米修斯用泥土造出来的,之后女神雅典娜向泥人身上吹出了一口气,泥人从此获得了生命和灵魂;根据苏美尔人的记载,人是诸神合力用泥土塑造的;新西兰土著毛利人认为自己的祖先是天神滴奇用红土和自身血液调和而成的;墨西哥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是神用玉米面捏的,然后放在火里面烧成的,由于火候掌握的不好,直到第三次才成功等等。
自然发生说认为人是由自然界的某种物质形成的。盘古开天辟地后,他身上的虫子变成了地上的黎民百姓;汉代的刘安所编的《淮南子》和王充所著的《论衡》中都认为人是由气生的;印第安人和毛利人中流传着以天为父、以地为母的传说。自然发生说虽然还带着神灵的气息,但已经将目光看向了自然。
动物祖先说认为人是从动物变化来的,或者是神同某种动物通婚后的后代。在原始先民眼中,图腾就是他们的祖先。古希腊有的民族认为人是从鱼慢慢演变来的,有的认为他们的祖先是天鹅,有的则认为他们的祖先是牛。美洲土著中也流传着各种动物祖先的传说。《山海经》中,几乎每个民族都有一个动物祖先。在西藏同胞中广泛流传着人是神女和狝猴结合的后代的传说。这种动物祖先说进一步拉近了人和神的距离,将人的起源归结于生命,这一点跟进化论倒是相通的。
人类的起源二:
进化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反抗神创论的产物。进化论发端于十八世纪,形成于十九世纪中期,之后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并衍生出其他变种。
在进化论产生之前,生物学、地质学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采集了丰富的动植物标本和化石,对地球上的生物有了一个大体客观的认识,并对动植物进行了科学的定位。对人进行科学定位的工作是由瑞典博物学家林奈完成的,他对动植物进行了分类,通过界、纲、目、属、种、亚种给生物定位,人被归入了哺乳纲、灵长目、人属,其下分为不同的人种。古生物学家在对化石进行研究时发现,那些几亿年前的动植物化石的形态与现代生物的形态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便将这些联系到一起,并给它们牵了一条进化线,进化论应运而生。
进化论的集大成者是英国的博物学家达尔文,他首先将自然选择学说应用到人类的起源,在《物种起源》(发表于1859年)和《人类的由来及其性选择》(发表于1971年)中构筑了一个生物系统,即生物界的系统树,将进化论进行到底。按照进化论的观点,物种是由低级向高级进化而来的,在原始地球的海洋中,首先出现了原生生物,原生生物分化出了原生植物和原生动物,之后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进化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丰富多彩的动植物。物种不是不变的,那些所谓属于同属的物种,都是另一个已经灭亡的物种的直系后代,而不是被分别创造出来的。人是从低等的脊椎动物逐步演化而来的,其演化序列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人类。人类是从类人猿进化而来的,那些从森林迁徙到平原的类人猿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逐步进化成了现代人,这个过程经过了腊玛古猿、南方古猿、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五个阶段。达尔文列举了许多人从猿进化而来的证据:人与猿的身体结构相似,对寄生虫与传染病的反应相似,生殖方式相似等。
进化论形成后,作为一个科学理论迅速传播开来。在国外,虽然进化论在关于人类的起源的讨论中占据了主流,但是神创论与进化论之间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美国有的州还曾经制定了反对在学校教授进化论的法律,并引发了著名的“猴子诉讼”,虽然这些法律已经被废止,但并不妨碍对进化论的怀疑。在中国,由于唯物主义哲学的主导性地位,神创论被视为唯心主义,是无稽之谈,进化论被当作金科玉律来传播(网络名人、留美生物学博士后方舟子认为:在大众媒体上看到不利于进化论的报道,是由于非科学因素,如宗教因素和思想因素,思想因素主要是反“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附带效应)。
进化论提出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科学家至今没有拿出一个物种进化为另一个物种的实证;分子生物学证实了人同类人猿的细胞核的差别及猿细胞无法变成人细胞的事实;比较解剖学的研究表明,进化论中所谓的“同源器官”只是表象,而决定这些特征的是基因,相同的形态对应的基因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胚胎学的研究表明,动物胚胎发育之初的形态相似,是由于HOX基因(同源基因)调控水平相同而已;按照进化论的观点,进化本身就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照此推理,人就不是进化的最终端,那么人类的未来又在何方?到目前为止,科学研究虽然找到了处于进化论最底端的生命体——RNA,但尚无法解释它的来源,也就是说,进化论尚无法从根本上解释人是从何而来的。
人类起源的发展
棘鱼属是现代有颌类脊椎动物的早期成员
科学家表示,人类是从一种3亿多年前漫游在海洋中的史前鲨鱼进化而来的。根据研究,这种名为棘鱼属的原始鱼类是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有颌类脊椎动物的共同祖先。对一个追溯到2.9亿年前的头骨进行的再次分析显示,它是现代有颌类脊椎动物的早期成员,这意味着颌口动物包括数万种健在的从鱼到鸟在内的脊椎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和人等。棘鱼属存在于最早的鲨鱼和硬骨鱼类开始各自进化前的时期,这个血统最终延续到人类生命中。科学家已在欧洲、北美洲和澳大利亚发现棘鱼属化石。和其他棘鲨相比,它相对较大,足有1英尺(约合0.3米)长,它们有鳃,而不是肺,长着一双大眼睛,以浮游生物为食。
颌的出现在脊椎动物发展史上是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在生存斗争中,食物是决定动物能否生存下来的一个重要因素。解剖学和古生物学不但证明了颌是由鳃弓变来的,而且还能确切指出是由那对鳃弓变来的。因为虽然鳃弓的形状相同,但支配每对鳃弓的神经是不同的,例如头甲鱼具有10对正常鳃弓,其中最前面的两对为三叉神经支配,第3对为颜面神经支配,第4对为舌咽神经支配,第5对以后各对鳃弓均由迷走神经支配。而鱼类通常有5对正常鳃弓,其中前面的一对为舌咽神经支配,后面的其余4对由迷走神经支配。而支配颌和舌弓的神经恰巧分别是三叉神经和颜面神经。事实上解剖学证明同鱼类一样,所有有颌脊椎动物的颌都是由三叉神经支配的。例如患有三叉神经痛的病人,有时牙齿并无毛病,但却会感觉牙齿部位疼痛,原因就是因为颌部的神经属于三叉神经。于此可见所有有颌脊椎动物的颌都是由三叉神经支配的鳃弓改造成功的,或者按照头甲鱼的情况,更确切地说,是由三叉神经所支配的两对鳃弓中的后一对鳃弓发展来的。颌的来源的一致性,也正说明有颌脊椎动物有着同一起源。
人类在内的所有颌类脊椎动物的共同祖先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C.R.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一书,阐明了生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1871年,他又出版《人类的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列举许多证据说明人类是由已经灭绝的古猿演化而来的。但他没有认识到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也未能正确解释古猿如何演变成人。F.恩格斯提出了劳动创造人类的科学理论,1876年他写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指出人类从动物状态中脱离出来的根本原因是劳动,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也是劳动。文章论述了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古代的类人猿最初成群地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中,后来一部分古猿为寻找食物下到地面活动,逐渐学会用两脚直立行走,前肢则解放出来,并能使用石块或木棒等工具,最后终于发展到用手制造工具。与此同时,在体质上,包括大脑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出现了人类的各种特征。恩格斯把生活在树上的古猿称为"攀树的猿群",把从猿到人过渡期间的生物称作"正在形成中的人",而把能够制造工具的人称作"完全形成的人"。随着化石材料的不断发现,测定年代方法的不断改进,人们对人类起源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尽管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已经可以大致勾划出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线索。 推荐阅读:雷峰塔地宫宝藏
人类发展
综述
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结束后,人类的体质形态仍在继续发展。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人们把这一发展过程分为猿人、古人、新人三个阶段。由于化石材料的不断丰富和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这一分期法已不合用。国外学者主要采用两种分期法。一是分为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 3个阶段;智人又分为早期智人和现代智人。这一划分法的缺点是把不会制造工具的南方古猿和能制造工具的能人及1470号人归入同一范畴。另一种是分为最早的人类(或最早的人属):直立人、早期智人、现代智人 3个阶段。中国学者也提出4个阶段的划分法,即早期猿人、晚期猿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早期猿人"阶段相当于国外学者提出的"最早的人类(人属)"阶段。虽然直立人之前的化石材料发现不多,但将其单独列为一个阶段以别于南方古猿和直立人,仍是较妥当的办法。
最早的人类
从1974年开始,英国学者M.D.利基在坦桑尼亚莱托利的莱托利尔地层发现了人类化石,除一个五岁左右的小孩的部分骨骼外,还发现一些成人的上下颌碎片及牙齿。定年在380~360万年前之间。1978年在莱托利尔地层中发现留在火山凝灰岩中的人类脚印,属一大一小两个个体。脚印有凸起的足弓,圆形的足跟,大足趾与其他四趾并列于足前方,这些都是人类的特征,因此有些学者把它归入人属。但在同一地层中没有发现石器。约翰逊等人认为莱托利尔地层发现的化石是南方古猿阿法种,并非真正的人类。
1972年在东非肯尼亚图尔卡纳湖东岸库彼弗拉发现了编号为KNM-ER1470号人的头骨,定年为290万年前。脑量约为775毫升。头骨无直立人那样明显突出的眉嵴,因此它在进化系统中的位置还有争议。在KNM-ER1470号人的层位稍高处,于1968年发现有旧石器,当时测定为261万年前,1975和1976年有人重新测定其年代分别为182万年和244万年前,后一年代与最初测定的年代较接近。
从1960年起,在坦桑尼亚奥杜瓦伊峡谷陆续发现一些人类化石。1964年定名为"能人"。其脑量约为 680毫升,手骨及足骨与现代人相似。在发现能人的层位发现不少砾石打制的工具,主要是砍砸器。此外还发现石块堆成的圆圈,推测是能人所建的简单住所。能人生活的时代距今180万年。
发现于爪哇的莫佐克托人,原先被称为莫佐克托猿人,有人研究,认为可能属于能人,定年为约190万年前。
直立人
在中国习惯上称之为"猿人"。生存年代距今约170万年或150万年前至二、三十万年前。地质时代属早更新世晚期到中更新世。其脑容量为775~1400毫升。最早发现的直立人是1891年荷兰军医E.杜布瓦在爪哇中部特里尼尔附近找到的一个头盖骨及一枚牙齿,次年又在同一地层发现一个大腿骨及一枚臼齿。头骨很厚,眉嵴突出,颅骨低平,具有猿的特征,但腿骨似人,适于直立行走,所以当时定名为"直立猿人"。
直立人的化石在亚、非、欧三洲都有发现。在中国有北京人、蓝田人、元谋人;在非洲有肯尼亚的KNM-ER3733号人、 KNM-ER992号人、KNM-ER3228号人、坦桑尼亚奥杜瓦伊峡谷的 OH9号人、OH28号人、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的毛里坦人等;在欧洲有德国的海德堡人。此外在匈牙利的维特沙洛斯、捷克斯洛伐克的普累西勒提及德国的比尔钦斯勒本近年也发现了猿人化石。
早期智人
又称古人或尼安德特人。生活于距今约二、三十万年至四万年前。地质时代属更新世晚期。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是1856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城附近的尼安德特河谷一个洞穴中发现的一副人类骨架化石。定名为人属尼安德特种,后其学名改为智人尼安德特亚种。
早期智人的化石在亚、非、欧三洲都有发现。生存年代最早的是德国的斯坦因海姆人和英国的斯旺斯孔布人,定年约为25万年前。许多学者认为他们处于直立人和尼安德特人之间的过渡阶段。中国陕西省境内发现的大荔人,也具有这种过渡性质。
早期智人体质形态已接近现代人,但仍保留若干原始特征,如眉嵴比现代人发达,前额低斜,颌部较突出,颏部不明显等。脑容量约为1300~1750毫升,比直立人大得多,脑组织也更复杂。在长期劳动过程中,人类的体质和智慧都进一步发展了。
许多人类学家认为早期智人可分两种类型,一为"典型的尼安德特人",发现于西班牙、法国、比利时、德国和意大利等地。一为"进步的尼安德特人",发现于黎巴嫩、以色列等地。进步的尼安德特人脑量比典型的尼安德特人略小,但体质形态更接近晚期智人。一般认为进步的尼安德特人后来发展成为晚期智人。而典型的尼安德特人,有的学者认为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一个灭绝的旁支,也有学者认为并未灭绝,而是后来欧洲人的祖先。
晚期智人
又称新人,出现于4万年前。其头骨前额升高,眉嵴几乎消失,颌部退缩,下颏明显,体质形态与现代人类已无多大差别。发现的化石分布于亚、非、欧、美、澳各大洲,说明此时除南极洲外,地球上各大洲均已有人居住。
由于美国的南加利福尼亚发现了 4.8万年前的人类化石,所以有人认为人类到达美洲的时间至少在距今5万年前。但许多学者对该人类化石的年代表示怀疑。澳大利亚大陆最早的人类化石发现于蒙戈湖,年代为32750年前,所以人类从亚洲到达澳大利亚的时间可能在 4万年前。
晚期智人出现时现代人种亦形成。多把人种分为三大种,即:蒙古利亚人种、高加索人种和尼格罗人种。也有另立澳大利亚人种而分为四大人种的。大种之下又分若干小种。人种形成的因素极为复杂,一般认为是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长期影响的结果。推荐阅读:特洛伊城真实存在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