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安阁风水网
当前位置: 风水网 〉算命周易算命

易经十由行为到规范(1)

2011-10-22 15:04:34 作者:azg168 风水网

这篇文章来自祥安阁风水网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履:踩了老虎的尾巴,(老虎)不咬人,通顺。



  初九:素履往,无咎。

  初九:穿着素色鞋子走路,没有过错。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九二:行走在平坦的大道上,盲人占问吉。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六三:眼有疾而视物,足有疾而行路,踩上老虎的尾巴,(老虎)咬人,凶。武人侍奉国君(就属于这种情况)。



  九四:履虎尾,,终吉。

  九四:踩上老虎尾巴,吓得瑟瑟发抖,最终吉。



  九五:履,贞厉。

  九五:穿着破鞋子走路,占问有危险。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上九:审视其行为,考察其吉凶,不久就会很通顺。



  履,本义是“鞋子”的意思。鞋子是用来走路的,因此又引申为行走、践踏、行为。走路要遵循一定的路径、规则。同样,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要遵循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这在古代统称为“礼”。因此,“履”又引申出“礼”的意思,如《序卦》云:“履者,礼也。”而帛书《周易》中,此卦就是题为《礼》的。

  中华民族素来被誉为礼仪之邦,从《周礼》《礼记》等文献的记载看,周代的时候,礼的兴盛已蔚然可观。

  大而言之,社会中每个人各安其位、循礼而动,才能保持社会的有序性和稳定性。反之,如果没有礼的约束,每个人自以为是、各行其是,就会造成社会的混乱,由混乱走向毁灭。《管子•五辅》中把上下、贵贱、长幼、贫富这八个方面作为礼的大纲。认为如果上下之间没有礼仪就会导致混乱,贵贱之间没有分别就会导致争斗,长幼之间没有等级就会违背伦理,贫富之间没有限度就会失去秩序。所以人必须学习礼仪然后才能态度恭敬,态度恭敬然后才能知道尊让,知道尊让然后少长贵贱之间不相逾越,才不会产生混乱和祸患。

  在封建等级社会中,礼对统治阶级来说更有其特殊的意义,这首先可以使统治者稳享统治。如《论语•颜渊》中载:齐景公向孔子请教为政的方法,孔子回答说:“国君要像个国君的样子,大臣要像个大臣的样子,父亲要像个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个儿子的样子。”齐景公感叹叫好:“对呀!的确应该是这样!国君不像国君,大臣不像大臣,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虽然有粮食吃,我能够吃得下去吗?”

  也只有规定下礼数,才能体现出统治者的显赫尊贵。西汉初,天下已定。有一次,刘邦设宴招待群臣。群臣饮酒争功,酒喝多了后,有的大呼小叫,有的拔剑击柱,根本没把刘邦放在眼里,弄得刘邦提心吊胆,一脸的不高兴。于是,命令叔孙通制定礼仪。等叔孙通制定礼仪后,再喝酒时,没人再敢大呼小叫、喧哗失礼。这下刘邦高兴了:“吾乃今知为皇帝之贵也。”于是对叔孙通大加封赏。

  小而言之,礼也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只有循礼而动,其行为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同,才能体现出人的尊严和价值,如《诗•相鼠》中云:“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老鼠还讲究体面,人如果没有礼仪,不如死了算了。《论语•季氏》篇载孔子语云:“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不学诗,你就没法讲话;不学礼,你就无法立身。总之,还用《论语•颜渊》中的话说,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因为人的行为反映和体现道德规范,所以以下卦爻辞通过对不同形式的走路、所走的不同道路、走路中遇到的一些情况的描述,再通过不同的断占之辞对人的道德、品质进行审视、评判。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履:踩了老虎的尾巴,(老虎)不咬人,通顺。

  咥(dié),咬。俗话说: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老虎的尾巴又何曾不然?走路踩到老虎的尾巴上,而老虎却不咬人,还有比这更通顺的吗?因此说“亨”。

  初九:素履往,无咎。

  初九:穿着素色鞋子走路,没有过错。

  素,原色、白色。“素履往”比喻人的品德、行为朴实无华。在思想上能够保持自己的本色、没有虚饰、不受外界的影响;在行为上一出一处安分守己、量力而行、行不逾距。爻辞提倡和肯定这种思想作风,因此说“无咎”。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九二:行走在平坦的大道上,盲人占问吉。

  幽,暗,引申为目盲,幽人也就是盲人。也有将“幽”解释为幽静恬淡的,这种解释虽然与“暗”有相通之处,但结合《妇妹》九四“眇能视,利幽人之贞”来看,前面说“眇”,后面说“幽”,正表明“幽”指“目盲”。

  “履道坦坦”比喻人的胸怀坦荡、行为正直。一个人即使有目盲的生理缺陷,但只要是胸怀坦荡,行为正直,目盲而心明,同样可以获得吉祥,因此说“幽人贞吉”,《象》说“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盲人占问且“吉”,况于他人乎?

  本爻所说的“幽人”以及六三爻中所说的“眇能视”、“跛能履”还见于《归妹》卦。幽人、眇者、跛者当然都是残疾人,但除了本卦六三爻外,其他相应的占辞断语却都是吉的,什么原因呢?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某一感官的功能缺陷,会相应地增强其他感官的感受性、辨别力或其他能力,而其他感官功能的增强相应地补偿了有缺陷的感官功能,这就是“补偿假说”。

  根据这种假说,身体功能方面的缺陷可以使心智得到强化,心智可以弥补生理功能,古代的巫师大都由残疾人来充当就是这个道理(详《大有》卦)。《老子》《庄子》中也是根据这一思路来论证其理论的。如《老子》中云:“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完美的东西似有缺陷,但其功用却无穷无尽。又云:“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真正有智慧的人不言语,而言语的人算不上智慧。所以要塞上耳朵,闭上嘴巴。《庄子》中不仅进一步发展老子的这种理论,还刻画了一大批形残而德全的人物。如《人世间》篇描述了一个名叫“支离疏”的人物,这个从名字上就显得支离破碎不健全的人,形体之残状更是令人瞠目结舌,难以想像:面颊藏在肚脐里,两肩高过头顶,合拢在一起指向天空,两小腿骨长在两腋下……。但在《庄子》的描述中,他虽然形体有所残缺,却是一个德全之人。

  古人不仅已经在理论上阐述这种理论,而且也有亲身实践者。例如,战国时期著名的音乐家师旷,为了达到专注于音乐的目的,故意熏瞎了自己的双眼。据东晋王子年《拾遗记》记载:晋平公时,师旷本来以阴阳之学闻名于当世。但后来为了杜绝、闭塞各种忧虑、诱惑,专心于星算音律,故意将两目熏瞎,变成了盲人。因此又被称为“瞽旷”,他也自称是“盲臣”、“冥臣”。师旷虽然目盲,但胸怀坦荡,行为正直,目盲而心明。《韩非子•难一》中记载:有一次晋平公和大臣们一起饮酒,酒酣之际,晋平公叹息了一声说:“唉!做人君的一点也不快乐。”当时,师旷正侍坐于前,听了晋平公的话,抱琴撞了过来,晋平公虽然躲闪开,但非常生气,厉声质问师旷:“太师你撞谁?”师旷表情严肃、一本正经地回答说:“我听见身边有个小人,正在胡说八道,所以想撞死他。”晋平公说:“你撞的是我呀!”师旷说:“呸!凭你刚才说的话,根本就不配做人君。”

这篇文章来自祥安阁风水网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