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安阁风水网
当前位置: 风水网 〉中华民俗中华民族

裕固族的风景特色

2016-02-02 13:42:56 作者:azg168 风水网

  裕固族的人们在一些风景中都是有着很多关于佛教之间的一些寺庙,对此裕固族的风景特色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裕固族的风景特色

裕固族的风景特色

  裕固族有哪些风景特色

  普光寺的“三十三天”石窟,上下有七层共21个石窟,整齐排列在百米多高的悬崖上,外形象一座佛 像塔镶嵌在绝壁中央,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石窟造型别致,规模之大都为全国之最,佛经上讲,须弥上 顶中央有释帝天,四边有八天,共为三十三天,它是诸神游戏之处。

  古人凭大胆的想象力,仿照天上的三 十三天在马蹄寺开凿了人间的三十三天,第一次把人间天上联系起来,其含义是一个人只要积德行善,一 辈子为人民做好事,就可以从人间的“三十三天”到达天上的三十三天,与诸神游戏,体现了中国人间的 佛教思想。藏传佛教中认为,登上三十三天石窟,就是寓意:你在走一条解脱之道,藏语为:“特日娃” ,攀登的整个过程就是经历了一段不见阳光的黑暗石窟,然后上悬梯转身180°,做“鹞子翻身”再走过 天梯,最后才到三十三天石窟。其象征意义:走完了人生的征途,经受起了考验,到了三十三天,达到了 解脱的境地。

  三十三天石窟中有众多的佛像,最高层是绿度母、白绿母共21位度母菩萨,还有文殊菩萨,其它各窟 中为37尊普明大日如来,藏语谓“更周桑具曹敦”,绿度母菩萨是三十三天石窟中的主佛,也是全马蹄寺 院中的本尊佛,三十三天石窟也是绿度母菩萨的道场。绿度母菩萨藏语叫“卓玛让匈”,即菩萨自然出现 神奇的地方。绿度母菩萨自然生成的故事广为流传。  

  裕固族风景特色建筑

  酒泉清真寺

  酒泉清真寺始建于明代位于东关北后街。民国六年(1917)翻建。为典型的伊斯兰风格建筑,主体工程有大殿一座,南北陪殿二座,寺门向东。有门楼,大殿后部建有二层望月楼(阿文称弥那拉楼),及阿訇往房、洗礼房等。面积1440平方米。它既是当地穆斯林群众“聚众礼拜”的地方,又是穆斯林排解纠纷、评判曲直的场所。肃州清真寺始建于明代,原址在城东北隅,清代后才迁到了东关北后街。

  1917年,聚居在肃州东关的穆斯林群众在回族老人马金贵、马绪宗、马忠贤、张积德、杨万林的积极倡导下,自发组织起来对清真寺进行修缮翻建。为了解决所需银两,马金贵带着杨万林、杨万清等人骑马赴哈密、奇台、迪化(今乌鲁木齐)、伊宁、喀什、兰州、临夏、西宁等地募捐,筹得银子三千两,加上当地穆斯林群众的资助,共筹集到三千二百多两银子,不足部分由张积德包垫,并从青海西宁请来木工马呈捷师傅承担建筑、设计和施工,历经两年多的时间,于1919年竣工。清真寺建成后,穆斯林群众举行了隆重的仪式。 1949年10月,彭德怀元帅在酒泉视察工作时,亲自到清真寺看望回民群众,与回民群众亲切交谈,共叙家常。至今,一些回民还对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清真寺大殿建筑面积536平方米,系土木石砖结构,建筑紧凑别致,风格独特朴实壮观。殿前有前檐,殿后有经堂,三部分浑然一体。从侧面观看,殿脊起伏呈马鞍型,经堂顶上耸立着四角高亭,经堂两侧有雕刻精致的木花纹边门。大殿正门前檐下都装着木质雕花门窗,南北两侧墙面用雕刻图案的青砖砌筑而起。殿内矗立八根大圆柱,正梁前后悬挂着雕刻有阿拉伯文的《古兰经》和五块题有汉文“真一”、“清真无二” 、“独一无偶”、“清真为本”、“道寅天房”的大匾,字体苍劲有力。大殿前是庭院,南北各有五间讲堂,东西纵深二十米,南北十五米,是穆斯林讲授教义和回民开会商讨事务的地方。庭院东面是山门,上有十八米高的宣礼楼。山门之外有院落,有沐浴净身的水房。

  十年浩劫中,清真寺遭到了严重破坏,水房、宣礼楼、山门、庭院南北房等都被摧毁拆除,唯一残留的大殿屋脊也被破坏。1980年后,当地政府多次拨款对清真寺进行了系统的维修,并新建了接待室、图书室和清真寺大门,重新修建了七米多高的宣礼楼。同时组织穆斯林群众民主选举产生了清真寺管理委员会,负责筹集和管理宗教基金,维修清真寺,举办各种公共性的宗教活动,决定聘任开学阿訇。修葺一新的清真寺不仅满足了穆斯林群众开展活动的需要,而且吸引了大批外宾前来参观会礼,合影留念。每逢穆斯林节日,市区党政领导都要到清真寺向回族兄弟祝贺节日。今天的清真寺已成为民族团结的象征和纽带。 推荐阅读:羌族的风景特色

  裕固族风景特色有哪些

  嘉峪关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素有“中外钜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称。

  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31年的历史。它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明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历时168年,于公元1540年建成完工。正如史料《秦边纪略》所记:“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守也”。

  嘉峪关关城布局合理,建筑得法。关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它由:内城、瓮城、罗城、城壕及三座三层三檐歇山顶式高台楼阁建筑和城壕、长城峰台等组成。内城是关城的主体和中心,其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内城东西二门外,都有瓮城回护,面积各有500余平方米。瓮城门均向南开,西瓮城西面,筑有罗城,罗城城墙正中面西设关门,门楣上题“嘉峪关”三字。关城内现有的建筑主要有游击将军府、官井、关帝庙、戏台和文昌阁。

  嘉峪关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地带,该峡谷南部的讨赖河谷,又构成关防的天然屏障。嘉峪关附近烽燧、墩台纵横交错,关城东、西、南、北、东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又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推荐阅读:达斡尔族的风景特色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