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安阁风水网
当前位置: 风水网 〉中华民俗中华民族

京族婚礼习俗

2015-11-06 15:36:04 作者:azg168 风水网

  京族的人们在以前的时候,结婚方面的都是以父母做主的,不过在解放之后,都是走向自由恋爱,京族婚嫁方面到底如何?那么大家知道京族人结婚的时候有哪些习俗吗?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京族婚礼习俗

京族婚礼习俗

  京族结婚介绍

  京族婚俗是少数民族的一种婚姻习俗,过去多由父母包办,自1949年以来,京族青年人大都跳出了父母包办篱笆,走上自由恋爱、自由结婚的道路。

  京族婚嫁礼仪

  (1)择偶

  京族实行一夫一妻制。过去,多由父母包办。也有少数青年男女在劳动中通过对山歌自由恋爱,但必须征得父母同意才能结婚。“踢沙”和“掷木叶”是京族青年男女特有的试探爱情的方式。在平常集体做海,或是在唱哈节这种盛大的传统节日里,京族男子若发现自己的意中人,便向那姑娘步步靠近,用脚尖将沙子撩向对方,或折下一段树枝,将木叶撕成细绺状,掷到姑娘身上。如果女方也心中有意,她会按照同样的方式用脚尖把沙踢回对方,或把木叶撒到对方的身上,以表接受。但是,不论男女恋情有多深,最后还是要征得父母的同意,并通过“蓝梅”(京语,“牵情引线”之意,即媒人)出面,按一定的礼仪程序行事方能结合。

  通婚范围以本民族内部为主,但与邻近的汉、壮民族通婚的也有。一般同姓和五服内不能通婚,严禁姑表通婚,若有违反,必将受到“翁村”父老罚款。并要邀请村中父老饮酒说情才算了事。有童养媳和入赘的残留。有的家庭往往因为缺乏劳动力料理家务,就用钱在本地或外地买回一个年约六、七岁的女孩在家煮饭,作些轻微的家务劳动,待长到十七、八岁的时候,就给儿子结婚。寡妇可以再嫁,但常常收到歧视,且聘金很重。如果有某个男子想找寡妇为妻,该男子则要给一些钱与寡妇的家翁或叔伯,得到他们的认可方能成亲。寡妇不能在前夫家里出嫁,必须到圩场或树林中等候迎娶,以免家中发生不幸之事。

  (2)订婚

  京族人对订婚十分慎重,其礼仪也相当复杂。其过程是:

  ①合同生。男女双方的婚事经父母同意后,便把年庚带去算命,若命合,男方将女方的年庚存起,否则交媒人退还女方。京族群众称这一做法为“合同生”。

  ②定彩头。若男方将女方年庚留下的话,便将年庚放在祖公神案上检验吉凶,期限有三天七天不等。在此期间,若有家畜伤亡或碗碟破碎,则认为不吉,还将年庚退还女方,若平安无事,则认为吉祥,可以定婚,这叫做“定彩头”。

  ③相命好。定彩头获吉利后,认为可以成婚,则告知媒人向女家议聘礼,所议的一般是酒、米、猪肉以及身价钱的多少。然后由男方家把聘礼送给女家,这叫做“相命好”。最终确定这门亲事。

  京族地区民间还流传着另一种极其简便而有趣的做法,即“蓝梅”传歌对花屐。男女双方相互钟情,并得到父母的认可后,要通过“蓝梅”将各自想好的一首情歌,请她代为传唱给对方,同时还送去一只绘有花草等彩色图案的木屐。如果双方相互递送的木屐正好合成一对,就认为是有缘分;否则认为是命不合,相聚无缘。传递情歌和木屐之后,便由“蓝梅”选定佳期,进行“联亲”。“联亲”的时候,由男方请一对能说会唱的男女,将用糖、糯米、蒌叶、糕饼、茶叶、红枣、黑枣、槟榔等物叠成喜庆图案的“礼盘”送到女方家。双方在接送礼盘的过程中,都以歌代言,直唱到情满兴尽的时候,女方家的歌手才接过“礼盘”。这时,双方的婚事才算成为定局。“蓝梅”传歌对花屐,很可能是京族在受到汉族婚俗影响之前本民族的古老婚俗。

  (3)迎亲

  迎亲是京族婚礼中最隆重的仪式,过程也比较复杂。   推荐阅读:达斡尔族婚礼习俗

  京族婚嫁习俗

  京族男女青年订婚,男方要用一定数量的猪肉、糕饼等作为礼品送给女方,贫穷之家也要送少量的糖、糯米、茶叶、糕饼作为订婚礼。结婚时,男方要备一百斤猪肉、二百提酒(每提等于200克)、七斗米及其他礼品,送给女方。

  婚后三天,新娘“回潮”,夫妻俩将自家染红的糯米饭两托盘(约6斤),猪肉两块、鸡两只回娘家谢拜岳父母,婚礼才算结束。

  民族内婚。京族实行一夫一妻制。京族的传统婚姻绝大多数是在本民族内部通婚,与邻近的汉、壮民族通婚的很少。

  同姓不婚,姑表亲禁婚。依该族闯卡的婚俗,正式婚礼时禁止新娘出面,由若干善歌者为代表前往迎亲。男方歌手须对出三重“关卡”歌手的盘问,女方才敞开门允其入宴并领走新娘。

  父母包办婚。京族青年男女的婚姻,大都是由父母包办,即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些家庭为了劳动力的需要,或招婿上门,或买童养媳(长大后“圆房”)。  推荐阅读:景颇族婚礼习俗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