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安阁风水网
当前位置: 风水网 〉中华民俗中华民族

瑶族乐器有哪些

2015-10-30 16:37:52 作者:azg168 风水网

  瑶族的乐器也是从历史上错产生出来,和其他民族有哪些区别。对此瑶族的乐器大家有哪些吗?传统的瑶族乐器又是如何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瑶族乐器有哪些

瑶族乐器有哪些

  瑶族乐器盘点

  瑶族乐器的产生、发展、使用与流传,以及乐器形制的形成,都与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紧密相关。

  芒笛也是当地盛产的一种植物的叶子做成的乐器,它是代言妇女心声的土乐器。过去,瑶族妇女在田间地头劳动,为了壮胆,也为了找男人帮忙和说说话,不好意思直接叫,只好用芒叶卷成喇叭状,吹出有旋律的声音来传达心中的话语。

  吹牛角号,是因为过去大家住得比较分散,相距遥远,大家约定俗成每当听到牛角号吹响的时候,就是大家集合的时候。牛角号是瑶家人的吉祥物,又是瑶寨发送信号召集部落的一种司号乐器。每当有何喜事、节庆活动都以牛角号为令号,引出活动的序幕

  中国瑶族乐器传说

  在广西大瑶山下,在粤北、湘西南,聚居着勤劳聪明的瑶族人民,自古以来,瑶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人人喜歌,个个善舞。流传在民间的长鼓舞、伞舞等舞蹈,动作矫健而抒情,表现出瑶族人民勇敢而乐观的精神面貌。瑶族舞曲美丽动听。每逢节日或喜庆,瑶族人民必挎长鼓而舞,舞蹈有双人舞、四人舞和集体舞等。

  关于长鼓的起源,在瑶族民间流传着一段动人的传说:很早以前,瑶族人民决定选举一位领袖, 率领大家抗御外族统治者的侵略。一天,一声巨响,空中直降一道白光,插入一块巨石之中,变成一柄长剑。人们议定,能将剑拔起的人,将是全寨首领。多少人跃跃欲试都失败了,只有一名叫冬比的青年将长剑轻轻拔起。于是,他被全寨推举为首领。他率领大家为反击外来侵略、保卫瑶山打了无数次胜仗,最后负伤牺牲。瑶族人民在包头布上插上一根长长的白鸡翎,象征那闪光的长剑,从深山砍来梧桐木,制成长鼓,以手拍击,发出“咚比、咚比”的音响,寄托怀念冬比的哀思。多年以来,长鼓已成为瑶族人民十分喜爱的民间乐器之一。 推荐阅读:苗族乐器有哪些

  瑶族击弦乐器——扎绒

  扎绒是瑶族的击弦乐器,瑶语又称“扎文筒”、“当努”,汉称竹筒琴,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田林等地。明代王圻的《三才图会》载“竹筒鼓,截竹为之,长可三四尺,即剜其体为两弦,欲鼓之,则以柱支其弦,扣作铜鼓之声。”所述形制与今之竹筒琴很相似

  琴体用一头或两头留节的竹筒制成,长约50厘米,直径6—10厘米,竹筒中段剜起竹皮细丝若干为弦,每条粗0.1—0.2厘米,长约30厘米,弦间距离约2.5厘米,两头与竹体相连,并用竹篾圈箍。同侧两弦构成一组,每琴通常在不同侧面构成两至三组,各组弦下的筒体削成平面,两头垫以竹马,两弦中间夹一小块木板为“桥”使之相连,击时相互共振。“桥”下管体各开一直径约1厘米的圆形音孔。琴头离顶端约10厘米处又有一椭圆形小孔。移动琴马调整音高。每组弦定一音,各组间音程通常为小三度。

  演奏时,左手握琴头,右手持小竹棍击弦,或以琴尾击地,均能发音。左手拇指开闭头部小孔,能改变音色。击地时开孔,与打铜鼓鼓心之音相仿;击地时闭孔,与打铜鼓鼓边之声近似;单击琴弦,发音有如敲铜鼓鼓腰;同时击弦击地,则发击铜鼓鼓边与鼓腰的和音。运用节奏、音高和音色的变化,能表现不同气氛。

  扎绒在南丹多与铜鼓合奏,用于丧事悼念活动。田林等地,则多独奏,常于年节喜庆中使用。   推荐阅读:蒙古族乐器有哪些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