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安阁风水网
当前位置: 风水网 〉中华民俗中华民族

畲族的文化特色

2015-10-22 17:47:35 作者:azg168 风水网

  畲族的姓氏文化是怎么样的呢?畲族的文化特色有什么呢?畲族文化最大的特色是什么呢?下面是有关畲族的文化特色的相关文章,快来看看吧!

畲族的文化特色

畲族的文化特色

  畲族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一、一年四季以杂粮为主食

  畲族先民长期过着随山而种的游耕山地农业生活,虽也租种当地地主的水田种水稻,但所种的大米基本都用于交租,所以一年四季以番薯、玉米等杂粮为主食。

  民俗学家沈作干在1924年发表的《括苍畲民的调查》一文中详细纪录了浙江丽水碧湖畲村畲民的饮食情况:畲民的饮食以番薯为主粮、玉蜀黍次之,食米的很少。普遍用番薯切丝,掺米饮食,叫做番薯丝饭。

  1929年德国学者史图博先生在景宁敕木山所见到畲民的饮食情况是:吃的非常简单,只有富裕的人家才吃得起大米饭,以甘薯为主食。每天吃两餐,很少吃三餐。

  二、嗜辣重咸,喜食野味、河鲜,善腌制食品

  畲族的饮食习惯之一,嗜辣。畲民喜欢在炒菜煮食时加辣椒调味,正如畲族谚语所谓:火笼当棉袄,辣椒当油炒,番薯丝吃到老。

  关于畲族饮食习惯中嗜辣之原因大概有三:一为贫困,缺油,以辣椒当油炒;二为,畲民客观居住的条件使然,居在深山,地阴气寒,吃辣能去湿却寒有利于健康;三为,畲民喜食河鲜、野味,加辣调味能去腥。

  畲族同胞散居于深山之中,耕山而作,日常狩猎、捕鱼以供饮食之需。故其饮食风俗中喜食野味、河鲜。关于此,清杨澜《临汀汇考》卷三《风俗考?畲民附》一文中录福建长汀杨睿诗云:姜薯蓣豆种山椒,叉木诛芋各打寮;夜半风腥呼野菜,强弓毒矢竟相邀。

  《古田县志》亦有载:畲家男女赴山耕作,每腰系鱼篓,捕鱼螺以为馔羹,执柴刀采薪以供粉饷。为了保存食物,畲族先民特别重视腌制和腊制食品。关于畲族饮食习惯之中喜腌和腊重咸这一特点,畲谚有云:食最好是咸腌货,穿最好是蓝青色。

  如:把芥菜略晒,加盐腌制在大缸或木桶之中,即成酸咸可口的酸菜;青辣椒加盐腌制,即成酸辣可口的酸辣椒;萝卜加盐腌制,即成咸萝卜;竹笋加盐腌制,即成酸竹笋。

  此外,尚有色似金黄琥珀的咸菜、咸豆、霉豆腐等等。鱼类河鲜,小鱼泥鳅之类则烘干,大鱼则剖开以盐腌咸再加酒糟腌制,挂于透风阴凉处晾干,则成风味独特的腌鱼干。

  腊制食品一般在冬季,有腊猪头、腊条肉、腊猪脚等。其中,畲家腊腿制作工艺特殊,风味独特,于每年冬季,取新鲜猪腿,用食盐抹透,挂于灶头,常年以烟火熏之,时历一年则肥肉似白玉,精肉似火红,以刀片之成薄片即可入口食用,肉肥而不腻,有股淡淡的烟熏味道,美味无比,口感独特。推荐阅读:门巴族的名人有哪些

  

  畲族姓氏文化

  畲族自称“山哈”,是与他们的居住环境、迁徙历史有关。“山哈”是指山里客人的意思。先来为主,后来为客,先来的汉人就把这些后来的畲民当为客人。畲族原分布在闽、粤、赣三省结合部。元、明、清时期,从原住地陆续迁徙到闽东、浙南、赣东、皖东南等地山区半山区。

  畲族谱牒图籍记载,畲族的主姓有盘、兰、雷、钟四大姓。现今畲家主姓仅存兰、雷、钟。但盘姓并未消失。在福建闽东仍有盘姓。此外在一些地区如福建省福鼎市的一些畲族姓金。畲族,或称为畲客、山客。

  中国东南少数民族,中国大陆有畲族710.039人(2000年人口普查),列第19大少数民族。畲族汉化取汉姓后很多以四大姓氏钟姓、蓝姓、盘姓以及雷姓作为畲族汉姓。畲族为古代荆楚民族遗民的后代,在古代时被迁入华南,唐宋明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以及浙江山区等。

  关于畲族姓氏的由来,据宗谱和有关志书所载及神话相传:畲族始祖龙麒卫国有功,高辛帝赐配第三公主,生三男一女,驸马讨姓受封,帝赐长子“盘装”就姓盘,名自能,受封南阳郡“立国侯”。

  次子“蓝装”就姓蓝,名光辉,受封汝南郡“护国侯”;三子雷公云头响得好,高辛帝朱笔取姓便姓雷,名巨佑,受封冯翊郡“武骑侯”;一女名淑玉,招婿姓钟,名志琛,受封颖州郡“国勇侯”。畲族人民世代相传,这一传说家喻户晓。

  

  颇具特色的畲族茶文化

  一、见缝插针广种茶

  畲民大多集聚在山腰地带,虽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但尽占有的可耕田地却都是从陡峭的山坡上千辛万苦通过认真修筑梯级而获得的,修筑的梯级园地土壤腐殖质丰富,十分适宜茶树种植。同时这里绿树成荫,终年云雾缭绕,孕育了茶叶优异的自然品质,因而自唐永泰以来,畲族太祖雷进裕等人先后从福建、广东等地迁徙这里后,不管是单家独户还是小聚居,他们都在自筑梯级园地上见缝插针种植茶树,从而留下了“畲山无园不种茶”、“园里无茶不成寮(屋),山上无茶不成村”等畲谚。

  二、以茶冠名命地名

  笔者曾对1990年编辑的《景宁畲族自治县地名志》进行研究,并实地作了一些调查,结果发现本县所辖地域从政区地名到名胜古迹、从人工建筑到地理实体均有用茶命名的茶地名。这些不同或相同的茶地名,有的代表行政区域,如本县不仅有多处同名同字的茶园村,还有茶园乡,在人民公社化时代还设有茶园管理区。

  三、乡俗浓重饮茶习

  茶是畲族人民必备的饮料,用茶敬老待客是畲家的传统习俗。每年逢清明采茶时节,畲家的媳妇必亲自采制几斤绝对上等的名茶,并加以密封贮藏,每到大年初一娌妯们就争先邀请爹姆及亲戚叔嫂到自家敬品一杯“春节茶”,她们不仅在采制名茶时就十分考究,在沏泡时也十分注重技巧,煮茶的用水必取村中最为净洁的山泉,煮沸的开水必稍搁片刻再行沏泡,茶具必选用半透明缕空细花的薄胎瓷碗,冲泡时必先以小量开水润湿茶叶,然后泡至七分满浅。

  四、茶与畲族生活

  畲族人民不仅有独特的二碗茶茶俗,他们更是把茶跟婚俗连在了一起。在媒婆去畲族姑娘家提亲时,媒婆必须带上一包上好的茶叶,俗称问茶。女方如果同意的话,就收下茶叶,反之则把茶叶原封不动的请媒婆带回;男方去女方问聘时,男方不能直接问多少钱,而要问几两茶,俗称问茶钱;毛头阿郎第一次到姑娘家作客时,要带上一个茶罐,罐中放上鸡蛋和茶叶,如果毛头阿郎吃到了姑娘做的糖吞茶蛋,则次年开春可来迎娶。

  五、古老动人茶传说

  畲族人民的生活离不开茶,畲族人民的文学也离不开茶,在丰富的畲族文学作品中,故事传说便是最精彩的一种。在畲乡景宁,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古老动人的茶传说,相传唐永泰年间,有一天在四川峨眉山勤修苦练了50年的老瘩和尚云游经过此地,他获悉南泉水的甘寒清冽,拟品尝一番,便奔赴泉源,却因长途跋涉劳累过度而昏迷倒下。

  多亏上山拾柴的雷太祖看见,用山泉救活了和尚,并把他安置在自己的寮里休养,老瘩和尚由于吸饮了南泉水,身体日见健壮,他见这里云雾缭绕,是个建寺坐禅的好地方,于是化缘建寺山中,为报救命之恩,他在寺院周围播下了从峨眉山带来的茶籽,并精心用南泉水浇灌,以收取茶叶酬谢恩人。

  六、雅俗共赏茶诗文

  散见于各种史料中的茶记载、茶诗文是畲族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茶记载记事详实,茶诗文赞赏得当,读来清新隽永。据《景宁畲族自治县志》记载,畲家创制的惠明茶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就被列为贡品,有《处州府志》记载为证,“入京马上争矜贵、黄封红裹呈枫宸”,诗句描叙了当时入京进贡非凡场面。推荐阅读:怒族的名人有哪些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