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安阁风水网
当前位置: 风水网 〉中华民俗中华民族

傣族的宗教信仰是什么

2015-10-12 17:43:54 作者:azg168 风水网

  傣族主要信奉佛教,壮族的宗教与他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傣族信什么教呢?下面是有关傣族的宗教信仰是什么的相关文章,快来看看吧!

傣族的宗教信仰是什么

傣族的宗教信仰是什么

  傣族的宗教信仰

  傣族信奉佛教。在傣族地区,随处可见一座座建筑精巧,造型别致。按照傣族习俗,男男孩子到了七八岁时都要被送到佛寺里去过一段和尚生活,入寺后由佛爷举行入寺仪式,剃去头发,身披黄袈裟,在寺里生活三五年,在这其间不能回家,一切都傣族信奉佛教。在傣族地区,随处可见一座座建筑精巧,造型别致。按照傣族习俗,男男孩子到了七八岁时都要被送到佛寺里去过一段和尚生活,入寺后由佛爷举行入寺仪式,剃去头发,身披黄袈裟,在寺里生活三五年,在这其间不能回家,一切都要自食其力。还俗后可以娶妻生子、参军、上学等。在送孩子到寺庙里和时候,孩子们通常骑在兄长的肩上,家里的亲戚则携带他们的生活用品及被褥等相送。

  傣族笃信小乘佛教,小乘佛教源于古印度。公元前三世纪经斯里兰卡、泰国、缅甸,传入西双版纳,至今约有1 0 0 0 多年的历史。当小乘佛教刚传入傣族地区,由于傣族群众信仰原始宗教,曾对佛教进行过抵制。但它得到权势者的支持,并在傣族地区建立了大批佛寺,逐渐在傣族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占了主导地位。历史上傣族文化都荟萃于佛寺仅古老的贝叶经书在西双版纳佛寺中就有8 4 0 0 0 多卷。许多和尚精通傣文经典、天文历法、医药卫生,被当地群众尊为最有学问的人。百姓有疑难往往去寺庙请教和尚。佛寺的吸引力还在于宽松的戒律,剃光头而不烧戒,还俗后可以结婚。在傣族人的传统观念中,认为男人一生非得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宗教生活,成为受过教化的人,才有资格结婚娶妻。

  西双版纳地区现有佛寺1 2 0 多处,这些佛寺在建筑风格上类似竹楼,层层叠叠,涂红抹彩,势若欲飞。佛寺一般都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大殿,是香客咏经、拜佛的地方,正中的台上供有一尊涂金佛像,称为“帕召”,即佛主。二是僧侣住处和学习的地方;三是藏经房,藏有很多佛教经典和其它书籍。寺内悬挂着匹匹长达丈余的傣锦,上面绣着猎人王子,大象孔雀等。图案简洁得体,色彩华丽高雅,体现了献佛者的虔诚。每座佛寺都各自有和尚住守,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讲学传经,烧香点灯,迎送前来朝佛的客人。

  由于宗教的缘故,傣族人民还特别喜欢塔。更为有趣的是少数傣族群众纹身图案也是塔的造型。塔作为一种宗教建筑,在西双版纳随处可见。但最为雄伟壮观的首推曼飞龙笋塔。笋塔坐落于允景洪南部7 0 公里一个叫曼飞龙的傣族村寨的后山上。傣语叫“塔糯”,译成汉语就是“笋塔”的意思。此塔始建于傣历5 6 5 年(公元1 2 0 4 年),距今已有7 0 0 多年的历史。

  笋塔,由一座母塔,八座子塔组成,像九根破土而出的春笋,塔身洁白,塔尖金黄,塔的周围遍植胶树和修竹。远远望去,犹是万绿丛中一点金,景色颇为绚丽。

  笋塔基呈多瓣梅花状,周长4 2 . 6 米。母塔雄伟秀丽,通高达1 6 . 2 9 米;子塔小巧玲珑,通高8 . 3 米。每座子塔下都有一座佛龛,佛龛上有众多浮雕佛像,龛内供着一金佛。龛檐上有一只腾空欲飞的彩塑凤凰。母塔尖端装有铜制“天笛”,子塔顶上挂有铜制铃铛。微风吹来,天笛悠扬,铜铃叮咚,悦耳动听,成为西双版纳的旅游胜地。推荐阅读:纳西族的名人有哪些

  

  傣族的宗教信仰

  在云南省德宏、西双版纳等边疆傣族地区,群众笃信小乘佛教。它对傣族社会中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都有其深刻而巨大的影响。

  小乘佛教是佛教的正统派。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于公元前四八五年逝世后,佛教分裂为名位高、固守旧说的上座(后流为小乘部)和名位低、修改旧说的大众(后流为大乘部)两部。后小乘佛教沿着南传路线,从恒河流域中心地区迅速向印度南部传播,并把佛教的“三藏”用巴利文记录下来,成为正式小乘佛经。

  小乘佛教何时传人我国西双版纳等傣族地区,众说纷坛,尚未定论。据新近发现的傣文史料记载,小乘佛教于公元前一世纪左右就由缅甸通过大勋龙传入西双版纳。

  云南傣族地区所信仰的小乘佛教,在教义上主张一切都是空,宣传人空、生空和我空。认为人生所经历的生、老、病、死都不外是苦。因而,在社会实践中主张自我解脱和自我拯救。为了达到此目的,提倡逃避现实,脱离现实的阶级斗争,消极隐居,过寂静的生活。通过“阽”,积善行,修来世,最终达到涅磐。否则来世将受到打入地狱、转生为饿鬼和畜生的三恶惩罚。小乘佛教的佛经总称为三藏:其一是经藏,主要宣传定,即防止静心的散乱;其二是律藏,主要宣传戒律,以约束信徒的言行;其三是论藏,主要是宣传慧,即宣传佛教的理论。由于小乘佛教主张男子在一生中要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宗教生活,才能除苦积善,成为受教化的新人,因而农民都以遣送子弟入佛寺当僧侣为最大的光荣,成年后才有社会地位。在西双版纳,僧侣被分为八个等级,最高等级为“松榴,阿嘎牟尼”,其下为“山卡拉扎”、“沙弥”、“枯巴”、“都意”、“都”、“帕”和“和勇”。枯巴级以上各级僧侣的加封撤换,需经傣族召片领批准;“松溜、阿嘎牟尼”一般只能由召片领和召勋的亲属充任,召片领也被称作“至尊佛主”。封建领主常在宗教节日里亲临佛寺,以佛的名义加封头人。群众的斋僧敬佛活动极为频繁,且很虞诚。由于村寨各户有共同负担寺院开支和僧侣生活的义务,加上其他宗教活动经费,约占农户农业收入的五分之一,成为农民的沉重负担。此外,还要向召片领、召励等各级封建领主奉献金钱、鸡、茶及其他供物,以示赎罪,并服宗教节日性质的劳役。推荐阅读:羌族的名人有哪些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