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安阁风水网
当前位置: 风水网 〉中华民俗中华民族

佤族的名人有哪些

2015-10-12 14:38:53 作者:azg168 风水网

  佤族出过什么名人呢?大家知道佤族有哪些名人吗?以前到现在的名人有哪些。那么关于佤族的著名名人到底有哪些呢?相关的佤族名人到底有哪些?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佤族的名人有哪些

佤族的名人有哪些

  佤族的名人赵岩色

  赵岩色(1962─)佤族名艾色?赛梭。云南沧源人。民族语言学者。1962年1月26日,赵岩色出生在阿佤山区的一个佤族寨子。

  1971─1978年。他在沧源勐省农场走出了求学的第一步。1978─1981年,他考进临沧中等师范学校学习。中师毕业后,赵岩色在阿佤山区的一个小学勤勤恳恳地当了两年多的教书匠。1983年,他走进云南民族学院的校门继续求学。

  两年后,他圆满地完成了学业并被留校任教,主要从事民族语言的教学和研究。赵岩色一边教书育人,一边不断学习,提高自己。1987年,他被学院派到北大中文系深造。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赵岩色的专业能力出现了质的飞跃。回校后,他一连给专科生、本科生和硕士生开出了一系列课程。其中较重要的如“语言学概论”、“现代佤语”、“语言学调查与研究”、“佤语语法”和“翻译理论与实践”。1995年夏,赵岩色又获得了文学硕士学位,为自己的学术研究的深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佤语和佤族文化研究领域,赵岩色硕果累累。许多年来,他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很多文章。《佤语修辞研究》、《佤语音节研究》、《佤语词范中的外来词》等论文都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佤语语法》则是他的第一本学术专着,凝聚着他的佤语语法研究的最新成果。

  此外,他还有一本译着《佤族农村实用技术》和一本合着《班洪抗英纪实》。现在,赵岩色应邀任《中国少数民族辞典?佤族卷》副主编,为佤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如今,赵岩色已经是“云南民族学院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员。1997年,他又被破格提升为副教授。这位年轻的佤族学者必定为他那远在阿佤山的父老乡亲们赢来新的骄傲。

  著名的佤族名人

  阿佤山上的铁娘子 张丽华

  她叫张丽华,参加工作近17年,没有离开过一天党务工作。她原本可以选择离家近一点的地方工作,而她却毅然决然的选择到一个更需要她的地方安居“西盟佤山”。一待就是五年,五年来,她学习实践、调研总结、帮困救济、打造(党建)特色……从未改变,她敢闯敢干、谦学慎用,为阿佤山基层党组织建设奉献出最美丽的青春,甘愿无悔。

  身先士卒,“铁纪”垂范。1995年11月,张丽华到澜沧县富帮乡党委工作,开始了她长达近17年的党务工作生涯。2006年11月她曾荣获县级民族团结模范荣誉称号。2007年6月,在组织的安排下,她“进驻”阿佤山,她执着并坚信:只有按照党的旨意、执行的党的决定、履行党员义务,才能带领基层广大党员为构建进步、文明、富裕、和谐的美好新生活贡献力量。

  她与家人、同志、朋友间的情意并非建立在她的身份与职位上,那仅仅是真诚相处后的感情流露,是将心比心的真实。

  夯实业绩,“铁血”铸就。

  在工作中,张丽华强调:以党性为后盾,站排头,争一流;作表率,创佳绩。她坚持“选贤任能、德才兼备”的用人方式,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女组织部长,她深知民族干部、妇女干部的成长成才离不开组织上的关怀和厚爱。为此,她积极推动、加大步伐加强对少数民族干部和妇女干部的培养和选拔,通过公开选拔,限定指标选拔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在机关挑选优秀的少数民族、妇女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等方式,加大对少数民族、妇女干部的培养、任用,2007年底全县实现了每个乡镇配备一名女干部的目标。

  2011年底全省“四群”教育工作继普洱市“三五”群众工作法铺开后全城袭来,一夜间她的桌面上堆满了各类实施方案、下派人员名单等材料。为确保全县“四群”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她协同几位同志奋战几个昼夜,把实施方案拿出来、将下派驻村新农村指导员安排出来,全县“四群”教育工作步上轨迹后,她又开始筹划起部上的“三深入”活动……她的时间永远都是满顿顿的。

  张丽华没有出众的外表,过人的本领,也没有伟岸的故事可以讲,但她用质朴的言语与行动印证了铁娘子的称号,当之无愧。 推荐阅读:纳西族的名人有哪些 

  佤族名人盘点

  佤族抗英爱国首领胡玉堂

  胡玉堂(1900─1967)佤名昆散。云南沧源人。班老王,抗英爱国首领。胡玉堂年少时曾游历到缅甸的腊戌,滚异和瓦城一带。从而很早就意识到英国人蚕食中国疆土的险恶企图。回到佤山后,他就建议并帮助老父昆翁组建了一支30人的常备自卫武装,随时准备还击入侵的英国人。后来,他的哥哥昆鄂不幸早逝。胡玉堂继任班老王。1934年初,两百多名英军士兵武装强占了“葫芦王地”的银厂要地炉房。消息传开,整个阿佤山区愤怒了。

  佤族人民发誓:不把英国人赶走决不罢休。1934年2月8日,英军向班老地区发动了猛烈的进攻。胡玉堂、保卫国、胡忠汉三人指挥民族武装奋起还击。不久,英军用烯烧弹把班老寨炸成了一片火海。经过佤族各部落军事首领的精心谋划,佤族武装联手向英国侵略军发动了反击。保卫国负责火烧龙头山英军营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英军指挥官温单和手下的英军狼狈不堪地丢弃了营寨,撤向芒相的据点。没料到,胡玉堂和金勐又在南滚河畔设下了天罗地网。英军一进埋击圈,四周丛林中万箭齐发,枪弹如山呼海啸般当头砸下。

  英军指手不及,被打得尸横遍地、血流成河。英军指挥官温单虽然侥幸逃脱,但回到据点后却失血过多而一命呜呼。南滚河一战,佤族武装出奇制胜,首次用原始武器沉重地打击了英国侵略军。在1935年7月,英国被迫会同中国政府共勘滇缅边界。胡玉堂在会勘会议上慷慨陈词,拿出大量的铁铮铮的物证向英国人证明:滚弄江以东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然而中方委员梁宇皋接受了英国人的重金贿赂,竟一手遮天地放弃了遮弄江以东的国土。阿佤山再次愤怒了!1938年,阿佤山17部落王于次日剽斗盟誓,发布了《告全国同胞书》,发誓“宁血流成河,断不做英国之奴隶”,“愿断头颅,不愿为英帝之牛马”阿佤山人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决心,昭然若揭。

  解放以后,胡玉堂曾出任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届至第三届云南政协委员和常委。1961年,经过中缅双方平等协商,班老、班洪地区正式回归中国。这对胡玉堂来说,更是一个令他感到由衷欣慰的喜讯。1967年2月,胡玉堂为躲避“文革”的冲击而移居境外。同年6月,这位真诚的爱国民族首领在缅甸塔田病逝。 推荐阅读:羌族的名人有哪些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