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安阁风水网
当前位置: 风水网 〉中华民俗历史

杨桂枝

2017-01-23 11:50:14 作者:azg168 风水网

  杨桂枝是历史上倾国倾城的宋宁宗皇后,淳安县辽源十五里坑(今上虞里商乡杉树坞龙门墈杨家基)人。淳安县现在隶属杭州市。而杨桂枝以她的美貌才智从贵妃立为皇后,又无子嗣却位尊皇太后并同坐听政,执掌朝纲,确是女中豪杰。杨家父子以杨后一荣俱荣,父杨忠封齐王。杨次山虽贵显能避权势,不干预国政,时论称贤臣。可见南宋朝杨家皇亲世代显赫,无仗势欺民现象,德彰萧然。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杨桂枝吗?

杨桂枝简介——历史上倾国倾城的宋宁宗皇后

  杨桂枝简介——历史上倾国倾城的宋宁宗皇后

  杨桂枝人物简介

  杨皇后生于1162年,因外貌惊人而很小就被选送入宫,侍候皇太子赵扩。其妹杨珪,人称杨妹子,亦是花容月貌,知书达礼。宁宗赵扩当上皇帝后,于庆元三年(1197)册封杨桂枝为婕妤,六年之后又晋升其为贵妃;贵妃在众多的妃嫔之中已属凤毛麟角,地位仅次于皇后,时年杨桂枝38岁。 事属凑巧,杨桂枝升为贵妃之后,皇后不幸病亡。谁来替补这个瞩目的角色。按理贵妃晋升为皇后属顺理成章,但问题是曹美人也很受皇帝宠爱,将军韩侘胄对皇帝赵扩进言,说女人才学高、知古今、性机警不是好事,建议立性格柔顺的曹美人为后。但宁宗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嘉泰二年(1202),杨桂枝被正式封为皇后,她对多嘴的韩将军心怀不满。1207年,趁韩将军北伐中原失利时,她与史弥远设计把韩将军杀之玉津园。史弥远得到了皇后的合作地位日高,暗中欲废皇子赵竑,立宗室子赵昀为皇。

  嘉定十七年(1224)闰八月,宁宗皇帝病卒,史弥远召赵昀入宫,遣后史谷、石两人共同说服杨皇后,皇后认为不可,她说:“皇子是先帝所立,凯敢擅变。”弥远他们七次往返劝说,皇后始终坚持不可。最后谷、石拜而泣曰:“内外军民皆已归心,若不立之,则祸变必生,皇后也无立足之地”。杨皇后默然良久曰:“其人安在?”弥远速叫赵昀入见。杨皇后对赵昀说:“你今后就是我的儿子!”这才改诏废赵竑为济王,立赵昀为太子。

  宋理宗赵昀坐上了皇位,他为了感激皇后的恩德,不但尊她为太后,并作了垂帘听政的规定。那年,杨桂枝已经62岁。当然,杨皇后垂帘听政,没有像慈禧那样专横跋扈、干涉朝政,她把听政看作是对她的一种尊重。待她到七十大寿时,皇帝率百官在慈明殿为她祝寿并加尊号为寿明仁福慈睿皇太后。也是那一年,她主动提出退出政坛,还诏祷天地百神,大赦天下。第二年12月,71岁的杨桂枝病故。

  杨皇后颇懂诗词,写有以宫廷生活为题材的诗集一部,由理宗书写取名为《杨太后宫词》,共50首。今淳安里商乡杨家村保存的《弘农杨氏宗谱》,刻录有杨皇后诗作30首。她的《宫词》“思贤梦寝过商宗,右武崇儒汉道隆。总览权纲术治理,群臣臧否疏屏风”政治意味颇浓,表明了她求贤若渴、唯才是举的政治理想,正是她治理国事的生活写照。她的书法也很好,书写的《道德经》至今还在,行家赞她的书法是“波撇秀颖,妍媚之态,映带漂湘。”

  

  历史上的传奇皇后杨桂枝

  她出身贱微,却平步青云,最终登上皇后宝座;她处事果断,掌控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政治阴谋,而处乱不惊,始终把握主动;她机警睿智,在垂帘听政不久便审时度势,急流勇退,安享晚年;她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又能书善画,还能填词作诗,为后宫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她,就是南宋宁宗皇后杨桂枝。

  一、传奇的经历:从平民到皇后

  杨桂枝(1162—1232年),南宋宁宗皇后,浙江绍兴(一说淳安县)人。《宋史· 后妃传》记载道:“恭圣仁烈杨皇后,少以姿容选入宫,忘其姓氏,或云会稽人。”又据《四朝闻见录》与《齐东野语》记述,杨桂枝在年龄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亲生父母,离开了家乡,跟养母张夫人在民间学艺唱词。张夫人是个杰出的民间艺人,杨桂枝则是她从民间物色来的学艺小女孩,因此,杨桂枝连自己的家乡和姓氏也不知道。那么,一个学艺的小女孩是如何进宫并受宠的呢?

  《四朝闻见录》中记载的很详细,由于杨桂枝的养母张夫人唱功颇为出色,被选入宫廷乐部,时常为皇室成员献唱,因而得到了太皇太后吴太后的赏识。后来有一次,因为吴太后对乐部艺人表演不满,便想起当年的张夫人来,便“顾左右曰:‘记得张家,今安在?’左右对曰‘已死矣。有女颇聪慧。”吴太后想念张夫人,便把张夫人的养女杨桂枝召入宫中,由于杨桂枝“忘其姓氏”,后宫上下称她为“则剧孩儿”。就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年仅十一二岁的杨桂枝被召入后宫吴太后处,从此开始了她的传奇人生。

  由于杨桂枝漂亮、聪明,唱功不错,且“善通经史,能小王书”,再加上“举动无不当后意”,因此深得吴太后喜爱,就把她一直留在身边,这一留就是20多年。1194年,26岁的宋宁宗赵扩即位后,到太皇太后处问安,但他见到吴太后身边楚楚动人的杨桂枝时,立即被其风韵所迷倒,两人眉目之间频频传情,互送秋波。从此以后,宋宁宗魂牵梦萦,念念不忘,常常借口去吴太后处问安,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就是想看到杨桂枝,史载“每至后所,必目之。”而这一切,都被吴太后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而杨桂枝平素为人不错,左右内侍都替她说好话,促使吴太后决定成全这一对鸳鸯。

  1195年,吴太后在宫中设家宴,在酒席间把杨桂枝郑重地赐予宋宁宗,道“看我面上,好生待他。”当时宋宁宗27岁,杨桂枝已经33岁,真可谓是一段迟来的爱。作为一名33岁的宫女,若无这种特别机缘,恐怕和其它宫人一样只能老死宫中。但苦苦熬了二十多年的杨桂枝,终于等来了她的福气。大喜过望的宋宁宗当年三月就封杨桂枝为平乐郡夫人。此后更是宠爱有加,不断提升其地位,《宋史·后妃传》记载道:“三年四月,进封婕妤。五年,进婉仪。六年,进贵妃。”

  杨皇后原来不知自己姓氏与籍贯,但身份高贵之后,便开始关注起自己的身世。《宋史· 后妃传》只略略几笔,一带而过:“有杨次山者,亦会稽人,后自谓其兄也,遂姓杨氏。”但周密在《齐东野语》里对其杨姓由来做了记述:“既贵,耻其家微,阴有所遗,而绝不与通。密遣内珰求同宗,遂得右庠生严陵杨次山以为兄。既而宣召入见,次山言与泪俱,且指他事为验……至是始归姓杨氏焉。”后经学者考证,再根据《历代妇女著作考》、《绍兴县志》、《绍兴市志》等史料记载,我们方才得知杨皇后名叫杨桂枝。

  在杨桂枝进封贵妃的当年,宁宗韩皇后去世,皇后空缺。当时,同时与杨贵妃受宠的还有一位曹美人。外戚、权臣韩侂胄比较二人之后,认为杨桂枝“涉书史,知古今,性警敏、任权术”,而曹美人柔顺温和,立劝宁宗立曹美人为皇后。但正如韩侂胄说的那样,杨桂枝“性警敏”,是一位极有心机的女能人,她知情后,迅速作出反应,在一天晚上设宴邀请宁宗,在宁宗醉眼朦胧、性情缱绻之际,乘机求请。看着柔情似水的杨桂枝,宁宗不加思索,即命取来纸笔,写下立杨氏为后的手诏。1203年,杨桂枝被正式册封为皇后,完成了她从平民到皇后的传奇。

  二、阴狠的手段:谋杀权臣韩侂胄

  在立后过程中,权臣韩侂胄劝宁宗“册曹置杨”的谋划,被杨桂枝之兄杨次山的门客王梦龙知道后,“密以告后,后深衔之,与次山欲因事诛侂胄。”就因为韩侂胄大力推荐曹美人而摒弃杨桂枝,杨桂枝便一直耿耿于怀,怀恨在心,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于是,杨皇后就与其兄杨次山密谋,要设计诛杀韩侂胄。

  当时韩侂胄权倾朝野,而杨皇后与杨次山势单力薄,一时无法下手,万一泄密或者失手,后果不堪设想。为增加人手,形成势力,杨桂枝暗中托兄杨次山“择廷臣可任者共图大事。礼部侍郎史弥远,素与韩有隙,欣然奉命”。在史弥远的暗中组织和串联下,一大批与韩侂胄有仇有怨的大臣纷纷加入进来,其中有参知政事钱象祖,礼部尚书卫泾,著作郎王居安,前右司张郎官等,他们制订了周密的计划,只等可乘之机的到来。

  四年后,机会终于来了。宋宁宗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官居太师、恃宠生骄的韩侂胄在缺乏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便贸然发动了对北方强敌金国的战争——史称“开禧北伐”,结果一败涂地。宋朝君臣对战胜金军,收复中原,已失去信心,韩侂胄只好向金朝求和,但因金人提出要斩韩侂胄等人而未果。此役结束后,朝野上下对韩侂胄责骂之声不断,宁宗也对其失望之极,罢免了韩侂胄平章军国事,韩侂胄个人威望严重受挫,影响力急速降低。

  做了多年准备的杨皇后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让史弥远动手实施诛杀计划。为掩人耳目,达到目的,杨皇后和史弥远还伪造了宋宁宗欲诛杀韩侂胄的御批密旨。在杨皇后的授意下,史弥远更是精心策划,选定主管殿前司公事的中军统制夏震杀死韩侂胄。夏震“初闻欲诛韩,有难色,及视御批,则曰:‘君命也,震当效死’”。开禧三年(1207)十一月三日,中军统制夏震统兵三百,埋伏在韩侂胄上朝的必经之地——六部桥侧,乘韩侂胄上早朝时,借口圣上有密旨宣听,喝退随从,由众军拥至玉津园侧,将韩侂胄槌杀。诛杀韩侂胄后,《宋史· 后妃传》记载道,宁宗“不之信,越三日,帝犹谓其未死,盖是谋悉出中宫及次山等,帝初不知也”。可见,宁宗对诛杀韩侂胄一事还蒙在鼓里。就这样,杨皇后除去了挡在她面前的最大的一道障碍,从此,再也无人敢对她指手画脚。而杨皇后为此耐心地谋划了四年,隐藏了四年,等待了四年,如此长的时间不露破绽,其阴狠手段与心计可见一斑。

  三、机警的应对:改立皇子

  宋宁宗先后有8个儿子,但都未及成年就夭折了。1221年六月,宋宁宗以国嗣末定,立宗室之子赵贵和为皇子,赐名赵竑。赵竑对杨皇后与史弥远内外勾结表现出不满,尤其对史弥远专权擅政的所作所为大有看法,指地图而言“此琼崖州也,他日必置史于此地。”又写字于几桌上:“弥远当决配八千里。”赵竑身边有一位善于鼓琴的美女,被赵竑视为红颜知己,岂不知此人竟是史弥远的心腹。身居相位的史弥远得知赵竑的言行后,非常恐惧,遂生异志,便处心积虑想要废掉赵竑,暗中培养宗室子弟、宋太祖十世孙赵昀,欲立赵昀为太子,取代赵竑。

  1224年闰八月三日,宁宗帝驾崩,史弥远开始了他的废立阴谋。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谁来继承皇位,要取决于杨皇后的态度,没有她的同意,新立的皇帝就得不到承认,历史又一次把杨皇后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史弥远请皇后兄国舅杨次山之子杨谷、杨石以废立事告知杨皇后,杨皇后先是一惊,转而明白了史弥远的险恶用心,她不能就这样让史弥远的阴谋轻易得逞,自己不能背负阴谋夺位的罪名,必须要拿出皇后的威严,杀一杀史弥远的威风,让他日后尊重皇后,忌惮皇后,不能为所欲为。便道:“不可,皇子竑先帝所立,岂可擅变。”史弥远听后急不可耐,但又别无他法,只能一遍遍让杨谷、杨石去劝说杨皇后。

  杨谷、杨石一夜七次往返内宫,杨皇后始终不肯答应。最后,杨谷、杨石泣拜说:“内外军民,皆已归心,苟不立之,祸变必生,则杨氏无噍类矣。”杨皇后听后,沉思良久,她想到事情不能弄到无可挽回的地步,宫廷不能因废立而流血,再者说一夜之间也磨掉了史弥远的锐气,更何况皇子赵竑对她也颇有怨言,自己对赵竑也无好感,为自己日后考虑,也为家族考虑,她决定打破僵局,做出让步,便慢吞吞地说:“其人安在?”史弥远听到消息后,不由得长舒了一口气,此夜他已被皇后折磨得殚精竭虑,筋疲力尽,深深领教了杨皇后的厉害,便火速宣召赵昀觐见杨皇后。赵昀入宫拜见杨皇后,杨皇后附其背说“汝今为吾子矣!”杨皇后这一句话,等于承认了赵昀是帝位的合法继承者,也是对赵昀的暗示:真正决定皇位的不是史弥远,而是她杨皇后。杨皇后有理有节的手腕与机警的应对措施,终于化解了南宋朝廷的一场严重的政治危机。

  四、理智的抉择:主动撤帘,安享晚年

  赵昀于1224年闰八月三日在废立阴谋中即位,这就是历史上的宋理宗。理宗即位之时,已经21岁,虽已成年,但为报答皇后拥立之恩,不仅尊杨皇后为皇太后,且恳请皇太后垂帘听政,执掌朝纲,以理国事,史弥远等大臣也希望皇太后一同听政。在理宗与大臣的一再恳请下,杨桂枝以皇太后身份开始垂帘听政,那年,杨太后已经六十二岁。当然,杨太后心里明白,自己垂帘听政,只不过是理宗对她的一种尊重,更重要的是自己业已违背了太祖、太宗制定的“后妃不得干政”的祖宗家法,必然会引起朝野上下的种种议论,因此只是象征性地听政,并没有任何专横拔扈、把持朝政的行为。

  不久,杨石就向杨太后陈说厉害,劝其撤帘。杨太后早有此意,便顺水推舟,于1225年(宝庆元年)四月七日,手书“多病,自今免垂帘听政”,主动向百官宣布撤帘,还政理宗,这距她开始垂帘听政仅过了七个月。理宗两次请求杨太后继续垂帘,杨太后都不答应。皇太后的高风亮节引来了理宗的回报,《宋史·后妃传》说:“宝庆二年十一月戊寅,加尊号寿明。绍定元年正月丙子,复加慈睿。四年正月,后寿七十,帝率百官朝慈明殿,加尊号寿明仁福慈睿皇太后。十二月辛巳,后不豫,诏祷祠天地、宗庙、社稷、宫观,赦天下。”可以说,主动撤帘之后,杨太后在理宗与大臣的敬爱中平静地度过了8年时光,真正得以在宫中安享晚年。

  绍定五年(1232)十二月,杨太后“崩于慈明殿。寿七十有一,谥恭圣仁烈。”

  从平民到皇后的杨桂枝,在一系列政治事件中,充分显示了她的睿智与机警,果敢与冷静,化解了一次次政治危机,留下了一段历史传奇。

  此外,杨桂枝在政治以外的表现,也为后人所称道。一是体恤百姓。出身寒门的杨桂枝在当皇后期间,得知浙江百姓苦于一种叫“生子钱”的重赋时,便请求宁宗“尽免两浙生子钱”;二是家教严明。在杨皇后的谆谆教诲下,其兄杨次山虽显贵但不干预国政,时论称贤臣。以后杨家皇亲世代显赫,但从无仗势欺民现象,德彰萧然。三是文艺上的成就引人注目,她“善通经史”,工于诗,善书画。由宋理宗书名的《杨太后宫词》,是杨皇后以宫廷生活为题材写的一部诗词集,流传至今的有30首;她书写的《道德经》至今还存,字体娟秀工整,“波撇秀颖”;她现存的画作有《宋杨婕妤百花图卷》、《樱花黄鹂图》和《月下把杯图》。这些诗画作品,是南宋诗苑画坛中的一枝奇葩。作为一代皇后,如此多才多艺,实在令人称奇。(风水www.azg168.cn)

  

  满纸秋心怜素怨——杨桂枝

  月光静静地洒落在小院枯黄的梧桐树上,空气中弥漫着秋桂淡淡的香味,耳畔蜇虫声声如诉,如落寞的深宫美人用埙吹奏一曲汉宫秋月,说不尽的哀怨忧伤。

  屋内,一片寂静,明晃晃的烛火倒映在她容颜上,对面的中年妇人沉默许久,终于,咬咬嘴唇,吐出几个字,“你不要怪母亲,天威难测,母亲也是没办法。”

  女子容颜姣好,却面容青涩。面对着愧疚的妇人,朱唇轻启:“母亲养我十三年,对我恩比天高,此举,母亲也是身不由己,我如何能怪母亲。”

  见到自己的女儿这般善解人意,妇人早已泣不成声,只是拿出手绢默默拭泪,女子走上前,握住她的手,挤出一个笑容,安慰道:“母亲,或许宫里也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可怕呢。”

  或许是为了让母亲放心,或许是自欺欺人,她也不知道。

  一阵秋风吹入屋内,翻开自己常读的《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昨日自己还盼着能在及笄之后觅得一少年儿郎,与他白发齐眉,而今却要入宫了。此后,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生活,就像瓦舍里马戏,自己永远不知道下一步是什么。造化弄人也好,时不待我也罢,自己早已没有选择了。女子苦涩地笑了笑,两行清泪滑落,顺着花一般娇艳的脸颊落入口中,一阵苦涩自心底涌上舌尖,如吞了一枚未熟的橄榄。

  这一年,她十三岁,奉旨入宫。

  因家境贫寒,她很小离开了生身父母,被送到了母亲身边学艺。养母是一名歌姬,一生未婚,视她为亲生子女,不仅把技艺倾囊相授,还教她读书认字。原以为生活可以一直这样风平浪静,却不料被一道太后的命令打破。

  养母年轻的时候因技艺出众,所以时常入宫献艺,为太后所钟爱。后来因年纪大了退出了歌姬之列。岂料前些日子太后在听曲时忽然想起养母来,于是问左右的人母亲如今何在,再被告知母亲如今已经退出歌姬之行,不过家中却有一女子承母业,太后立即下了一道懿旨,召自己入宫。

  她在太后身边一待就是二十年,年年皆有宫女被放出宫,唯独她被留了下来。太后对她很是优待。可她知道,这种优待既是恩宠,也是束缚,可无论是恩宠还是束缚,都是由不得自己选择的,就像她留不留在宫中一样。最初几年,午夜梦回的时候她也会哭泣,会委屈,恨这深宫,恨它耗光自己的青春韶华,恨它毁了自己对爱情的美好期盼。可是如今她已经不恨了,她能有的,也只是风轻云淡。

  比起那些老死深宫,无人问津的白发宫女,比起那些一时荣华加身,最终却忽然暴毙的妃嫔来说,她已足够幸运,她还有太后的恩宠,还可以安稳度日。至于出宫,她也早不再奢望了。

  直到那一日,遇见他。

  刚刚登基的他,到太后处问安。抬眼望去,就看到了身后低眉顺眼的她,这一眼,让他自此情根深种。他是天子,早已见惯各色各样的莺莺燕燕,可是却没有一个人能让他有这样的感觉。她不是美人,可是眉目之间却有一种说不出的风情,让人忍不住沉醉其中;她的眼神很清澈,就像初春草叶上的露珠,偶尔浅笑起来,会露出两颊浅浅的梨涡,神色安然,与世无争……

  他满脑子都是她。

  她也知道他在看自己。夜阑人静时她也会心怀侥幸地问自己,他会不会是认真的呢?可下一刻她告诉自己,自己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他是天子,要什么样的美人没有,对自己也不过是好奇罢了,就像吃多了山珍的人偶尔也要清粥小菜来开开胃。

  直到那一天,他在给太后请安完后,在无人路过的偏僻角落拦住了她。

  他怔怔地看着她,一身龙纹锦袍,严肃地问:“你,可愿到我身边来?”

  她看着他,他的神色里没有一丝轻薄的意味,语气严肃,仿佛在说一件极其重要的事,可是她无法给他答案。他不是一腔热血的毛头小子,而她,也并非悲秋伤春的妙龄少女,更何况,他们之间还有太后。

  可那日回去之后,她的梦里满是他的模样。她知道,自己终究还是沉沦了。他开始常常到太后处问安,每次都会偷偷看一眼自己,满眼的风流缱绻,疼惜不舍。她也由最初的抗拒变为回应,只是始终不给他回复。她对自己说,就这样远远看他一眼就好,除此之外,他依旧是君临天下的帝王,她依旧是默默无闻的女官。

  这一切,太后都看在眼里。太后知她为人,也觉得这些年耽误了她,最终决定成全他们。

  不久,太后在宫中设家宴,在酒席间将她郑重地赐予他,并严肃嘱咐道:“看我面上,好生待她。”她感激涕零,不知所措,他却满眼温柔,拉着她的手给太后重重地叩了一个头。上天终究还是不曾薄待她,她等的那个人,那个爱她怜惜她的人,终于是等到了,尽管不是所期望的一心人,可却是个用心人。

  这一年,她三十三岁,他二十七岁。

  红烛高高燃起的那个深夜,他紧紧地握住她的手。他说,我终于把你等到了,你放心,我一定会将这世间最好的东西都给你。她轻轻摇摇头,她不要他的承诺,不要他的誓言,更不愿他为难,她只要他的心。可他终不愿负她,不久便晋她为平乐夫人,三年后,又晋封婕妤,五年晋为婉仪,六年晋为贵妃。

  也就是这年,他的皇后去世了,他不顾外戚权臣的反对,将她立为了皇后。他终于可以给她一场名正言顺的婚礼,可以为她彻夜燃一次龙凤花烛,他想要拉着她的手告诉世人,这是他的皇后,是他的妻。

  这一年,她四十一岁,他三十四岁。

  他知她少年离家,只记得自己是会稽人,除此之外已记不清自己姓甚名谁,家中有何亲人。于是便私下命人在民间寻找她的亲人,终于找到她的兄长。两人相认的那一日,她抱着他泪流满面,这些年,除却当日太后赐婚,他从未见她掉过眼泪。此刻见她喜极而泣,他的心竟是酸酸的疼,自己忙碌了这许多日,终究是值得的。

  可惜,她终究没能等来与他白头偕老。他在一个深夜安然逝去,她哭得肝肠寸断,最终还是选择坚强起来。他去了,她必须要为他守好这江山,他一生无成年皇子,而从宗室里过继的太子又不学无术,朝中奸臣当道,大权在握。于是她联合几位兄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重新挑选了新的皇位继承人,铲除奸佞,稳定了朝政。

  这是,她唯一能为他做的了。

  这一年,她六十三岁,他长眠于地下。

  即位的新帝感激她的拥立之恩,尊她为太后,请皇太后垂帘听政,执掌朝纲。可她却在不久后就撤了帘子,退居深宫。她不是武则天,要君临天下,需万民臣服,她只是一个寻常女子,她要的从始至终只有爱。他不在了,她要这天下做什么?

  窗外飘起了大雪,似乎是冬日了。她挥挥手,喝退宫女,一个人坐在长椅子。幼年入宫,她以为此生就这般浑浑噩噩地过了,可却在这深宫之中遇见了他,自此,春花秋月,夏雨冬雪,都有他陪在身畔。

  她杨桂枝,此生足以。

  闭上眼,朦胧间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午后,花香正暖,他一身龙纹锦袍拦住自己,眉眼带着笑意,却一生不苟地问她。

  你,可愿到我身边来?

  赵扩,她唤他的名字,声音温柔,我愿意和你走。她说着,嘴角挂着浅浅笑意。

      宋宁宗赵扩,是宋朝的第十三位皇帝,杨桂枝是他的皇后。杨桂枝虽出身贫寒,却见识不凡,曾不动声色掌控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权谋。面对权势她能淡然处之,在垂帘听政不久便审时度势,急流勇退,安享晚年;同时她还是能歌善舞、能书善画的才女,是宋朝风云里不可忽视的风景。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