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安阁风水网
当前位置: 风水网 〉中华民俗历史

李纨

2016-10-27 11:15:34 作者:azg168 风水网

  李纨李纨是古典名著《红楼梦》主要人物之一,位于十二金钗排名第十一位。贾珠与李纨生下一个男孩贾兰。由于贾珠早死,年纪轻轻的李纨就成了寡妇。再休提绣帐鸳衾,只留下镜里恩情。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李纨吗?

李纨——红楼中从一而终的封建淑女

李纨——红楼中从一而终的封建淑女

  红楼梦中李纨人物分析

  贾珠与李纨生下一个男孩贾兰。由于贾珠早死,年纪轻轻的李纨就成了寡妇。再休提绣帐鸳衾,只留下镜里恩情。

  李纨一心一意,“惟知侍养亲子,闲时与小姑针黹而已”。人们说她“心如枯井”。

  正是因为李纨的这种表现,让贾府家长们完全放心,所以李纨被允许搬进了只有姑娘们才有资格居住的大观园。

  在大观园中,李纨住的地方叫稻香村,“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

  李纨进入大观园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二月二十二日,姑娘们搬进园。春天还没有过完,也就是一个月左右,李纨就提出要办诗社。

  李纨提出办诗社,充分说明,李纨的内心并非“心如古井”,而是涌动着波涛,期望着变革,充满着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望。

  但李纨是谨慎的,她没有去操作她的创意。

  直到将近半年以后,八月,贾探春才醒过来,捡起李纨的构想,发出帖子,邀集众人创办诗社。

  李纨并不与贾探春争功,一听到消息,立刻赶到贾探春那儿,称赞贾探春“雅的很”。

  李纨采取一系列行动来支持贾探春、支持诗社。

  一是自荐为掌坛人。

  二是拿出自己的稻香村作为社址。

  三是肯定林黛玉的建议“极是”,不要再用姐妹叔嫂这些俗称,“何不大家起个别号”,并且第一个为自己起了个别号:“稻香老农”。自诩为“霜晓寒姿’的老梅,“竹篱茅舍自甘心”。

  四是出了个人人叫好的主意,邀王熙凤做监社御史,好解决经费问题。李纨知道,没有钱,是什么好创意也没法实现的,是万万不能的。为了让王熙凤就范,李纨对王熙凤发动炮轰:一口气送给王熙凤“无赖泥腿市侩”“下作贫嘴恶舌”“黄汤灌狗肚”“狗长尾巴尖”“泼皮破落户”“楚霸王”的系列雅号,“恨不得将万句话来并成一句,说死那人”,有如狮子博兔,势不可挡,显现了她性格中的奇光异彩。

  李纨这个要钱的办法,是主动进攻。又是创新之举。

  王熙凤居然甘拜下风。说我不答应你,“岂不成了大观园的反叛了!”

  王熙凤非常清楚,大观园众女儿的心,与李纨是相通的。王熙凤知道,不能与李纨对抗,也用不着与李纨对抗。李纨在权力斗争中已经弃了权,只不过说说狠话、快活快活嘴巴而已。所以,王熙凤从未对李纨施以报复。这二妯娌只有矛盾而无对抗,和平共处了一生。

  五是李纨提出了诗社第一社的诗题——咏白海棠。

  李纨的运作,很快使贾探春的提议落到了实处。

  李纨社会活动的潜在能量,让人吃惊。她如果有王熙凤那样的机会,未尝不是一个杰出的经营管理人才。可惜的是,一个寡妇身份,使她的这份才能无以施展。

  从进大观园之后、从建立诗社之后,李纨完全变了一个人,我们经常可以看见她的笑容,听见她的笑声。她既写诗,又评诗,活跃异常。她和姐妹们一起,利用诗社,向封闭、窒息她们生活和心灵的纲常名教发起了挑战。

  我们发现李纨的诗,知识广博、内蕴丰富。

  黛玉传--李纨

  贾宝玉对李纨评诗,称赞有加,说她:“善看,又最公道。”

  曹雪芹通过诗社,写出李纨的才和情,让我们看到她平日的无好无为,是不得不为,是在礼教压迫下的牺牲。李纨并不是与世无争,心如死灰。曹雪芹越是写出李纨性格的光彩,越衬出她心中的愁苦是多么深重。

  稻香村黄泥院墙中,“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真叫“满园春色关不住”。李纨就是这关不住的红杏。

  在芦雪庵赏雪联句时,李纨有一个出乎人们意料的举动,她罚贾宝玉去妙玉那儿乞红梅。贾宝玉与妙玉,有着说不清的情谊,大观园内,人人心中有数。李纨分明在用这种惩罚,调侃贾宝玉。这里,流露出李纨对男女友情的一种同情、一种关切、一种鼓励,甚至,也流露出一种羡慕、一种渴望、一种嫉妒。这是难得的窥视李纨内心性意识的冰山一角。不过,她采取的是东方式的可以意会不可语达的诗一般空灵的方式,这是李纨式的“意淫”。

  事实证明,性这种心理能量不会自然消逝,它只会以一种被改写的程序显示出来。外在的压抑将李纨的能量主体改写成道德主体,她在一种道德的束缚下变形地消解欲望,消解能量。

  红学家们考证,曹雪芹的原书中,李纨的儿子贾兰,成人之后,参军立功,修成正果,不料也陷入人生怪圈,早逝了。李纨唯一的希望与寄托全落空了。

  《红楼梦曲》给李纨的曲目是《晚韶华》,虽然她阴骘积儿孙,虽然儿子好容易“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却“昏惨惨黄泉路近”。

  李纨的悲剧,是彻头彻尾的,从内到外的,留给人们无限的感叹!

  红楼梦中李纨与王夫人关系如何?

  王夫人满意这个大儿媳妇吗?从种种迹象来看,是不满意的。李纨虽然失去了丈夫,但却有个儿子,也就是贾家嫡亲孙子,母以子贵,她在贾府的地位应该数一数二,可我们看到的却不是这样,宁肯让王熙凤掌权也没李纨的份。有人说了,她心地慈善,不善理财。可也不是这样,凤姐生病的时候,不是也让她掌管财政大权了吗?为什么她会落入如此的地步呢?王夫人为什么不让名正言顺的大儿媳妇来管家呢?而且,王熙凤尽管才干突出,却连字都不认识,凡遇到记账写字查书一类的事情,都依靠家里的奴才帮忙,好像还是一个小孩子。李纨则不同呀,她出身书香门弟,在诗社中仅有几次的点评,也充分说明了她是有才华的。从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上来说,她作为荣国府的大儿媳妇,也没有弃之不管的道理,到底是她不想管,还是别人不让她管?而王熙凤为什么本不是本府的人,却能堂而皇之地理家掌权,而且她也不是荣国府的人,小说偏偏在这个问题上一带而过,甚至说李纨到了:“一概无见无闻”的地步……不要以为这是作者的无心之举,其实仔细阅读我们就会发现,王夫人与她的关系是冷漠的,用红学家曹大康的话说,在小说的八十回里,她与王夫人没有一句对话,这种极不正常的关系一直延续到书的结尾。这就让我们的猜测更迷惑不解。王夫人在贾母面前是一个孝顺甚至有些“乖巧”的媳妇。对贾母基本上是言听计从。但她在李纨面前是婆婆。她没得到贾母的喜爱,是不是由这个原因导致她对自己的儿媳妇也没兴趣?我们不知道贾珠没死的时候,她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我猜想能否是向自己猜测的那样,王夫人甚至将自己大儿子的死“转移”到李纨身上?我们看到过很多的影视剧,里面的冲喜不成都会把死因算在“新娘”的头上,何况,向他们这样一个结婚了几年都有了孩子的夫妻上,贾珠的交代是病死,古代社会里,对疾病的认识还不向现在这么科学发达,人为因素在里面占据了很重要的成分,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已猜测。

  在古代封建社会里,有很多的迷信说法,贾珠是生病而亡,王夫人会不会把丧子之责,怪罪在李纨的头上?不然老话讲,老儿子大孙子。王夫人对老儿子贾宝玉是千恩百宠,为什么对自己的大孙子,也就是荣国府里唯一嫡亲的大孙子不闻不问?这是多么奇怪的事情。

  在《红楼梦》中,贾母对李纨是关爱的,这在很多地方都有体现,比如在王熙凤过生日在《红楼梦》的第四十三回有这样一笔:贾母笑着把方才一席话说与众人听了。众人谁不凑这趣儿?再也有和凤姐儿好的,有情愿这样的,有畏惧凤姐儿的,巴不得来奉承的:况且都是拿的出来的,所以一闻此言,都欣然应诺。贾母先道:"我出二十两。"薛姨妈笑道:"我随着老太太,也是二十两了。"邢夫人王夫人道:"我们不敢和老太太并肩,自然矮一等,每人十六两罢了。"尤氏李纨也笑道:"我们自然又矮一等,每人十二两罢。"贾母忙和李纨道:"你寡妇失业的,那里还拉你出这个钱,我替你出了罢。"凤姐忙笑道:"老太太别高兴,且算一算帐再揽事。老太太身上已有两分呢,这会子又替大嫂子出十二两,说着高兴,一会子回想又心疼了。过后儿又说‘都是为凤丫头花了钱',使个巧法子,哄着我拿出三四分子来暗里补上,我还做梦呢。"说的众人都笑了。贾母笑道:"依你怎么样呢?"凤姐笑道:"生日没到,我这会子已经折受的不受用了。我一个钱饶不出,惊动这些人实在不安,不如大嫂子这一分我替他出了罢了。

  贾母在很多时候都把李纨的事挂在心中,很多宴会的布置等重要场合也需李纨随身左右,可就是不见贾母如何喜欢贾兰,这一点很多人都百思不得其解。

  贾母把宝玉带在身边亲自照管,而更需要照顾的贾兰在书中却不多见,甚至有一次在很重要的场合里,竟然没有贾兰的身影,还是贾政提议,才唤来贾兰,可见王夫人对孙子不是很上心,能否是因为她心目中就认定大儿子是李纨相克的结果?王夫人对大儿子不会比宝玉差,在宝玉挨打那回里:“王夫人连忙抱住哭道:“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敢含怨,到底在阴司里得个依靠。”说毕,爬在宝玉身上大哭起来。贾政听了此话,不觉长叹一声,向椅上坐了,泪如雨下。王夫人抱着宝玉,只见他面白气弱,底下穿着一条绿纱小衣皆是血渍,禁不住解下汗巾看,由臀至胫,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无一点好处,不觉失声大哭起来,“苦命的儿吓!”因哭出“苦命儿”来,忽又想起贾珠来,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此时里面的人闻得王夫人出来,那李宫裁王熙凤与迎春姊妹早已出来了。王夫人哭着贾珠的名字,别人还可,惟有宫裁禁不住也放声哭了。

  这里面有两个信息透露出来,”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当然这是王夫人的权宜之计,但至少她对大儿子的满意程度要比定玉高,另一方面,李纨的痛哭也表明他们之间的夫妻关系很恩爱……一个如此爱儿子的母亲,却对他遗下的儿子不冷不淡,很说明问题。这样一来,由于王夫人的态度,李纨就远离了权利的中心,她的任务只是教养儿子和陪伴那些小姑子。

  李纨是聪明的,她没有后台的支持,又入不得王夫人的法眼,就只好成事不管,安静的沉默着,遵从礼仪,在贾府中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而王夫人很难找到她的错,说白了,王夫人也不是大奸大恶之人,自然也无须对她有什么指责了,不会产生邢夫人与凤姐的矛盾了。可有的时候,王夫人还是会有怨恨的,她在清理怡红院时,撵了众多丫环,顺便看了一下李纨这里,不喜贾兰的奶妈妖艳,就让撤了,说贾兰也不小了,可以不必再用奶妈。我们看看,贾宝玉肯定比贾兰大,可他的奶妈不是做得好好的吗?尽管这个妈妈十分讨人厌,可还是堂而皇之地出入在怡红院里……其实这个奶妈没有犯什么错误,之前凤姐已经清查了大观园,并没有她的问题。只不过是王夫人就是不顺眼的结果,当然,做为李纨不便反驳。

  王夫人与李纨皆是大家闺秀出身,两人在很多事情上都是心照不宣的,李纨深谙此道,她没有任何能力与王夫人叫板,只有顺从,无条件的顺从也许还能赢得一席之地。

  王夫人的指望是宝玉,对于将来管事的安排也是宝二奶奶,这一层凤姐与李纨皆懂,所以二人都明白,贾府的权利不是她们的,所以才会在经济上保障自己。王夫人不喜欢装饰的女孩子,喜欢安静稳重的,所以李纨自然要非常素净了。可是从李纨对诗社的热切,和对红梅的喜爱,可见李纨本身的个性与后来的形象是有区别的。也是为了顺应王夫人的喜好才为之。

  综上所述,李纨的能力和水平尚且不提,入不了王夫人的法眼才是她不能进入权利中心的要点。(风水www.azg168.cn)

  红楼梦中李纨:“守中”的俗世注解

  一、   虚静的人生态度

  “虚静” 就是心无旁念,使人的精神进入一种无欲无得失无功利的极端平静的状态。

  李纨的身份虽是寡妇,但她从不怨怼,平平淡淡地过自己的生活,青年丧偶,而且失去的是贾珠那样优秀的丈夫,她平时却从未表现得凄婉相思。不是不想,宝玉挨打的时候,王夫人一声珠儿就叫下了李纨的眼泪,可除了在这众人眼泪横飞的时候偷偷流下自己的私房眼泪,平日的李纨,绝不凄风苦雨。这大概和她自小受的教育有关。

  李纨出身金陵名宦之家,其父李守中曾任国子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至李守中承继以来,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便不十分令李纨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烈女传》、《贤媛集》三四种书让她读读,使她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李纨“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惟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红楼梦》第四回(以下原着引文均庚辰本《红楼梦》)。“槁木死灰”的表现,是李纨在这种教育下,处身在这个封建大家庭的必然形象,是她在大的场面中表现出的标准作为。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红楼众女儿占花名签:

  李氏摇了一摇,掣出一根来一看,笑道:“好极。你们瞧瞧,这劳什子竟有些意思。”众人瞧那签上,画着一枝老梅,是写着“霜晓寒姿”四字,那一面旧诗是:竹篱茅舍自甘心

  在这一回的花名签中,每一个红楼女儿抽取的花儿都含有寓意,如宝钗的“牡丹”艳冠群芳,动人但是无情,黛玉的“芙蓉”虽然飘逸潇洒,但饱蘸清愁,探春的“杏花”是瑶池仙品,日后却要倚云而栽……这些都隐隐影射了她们的性格和命运。而作者给李纨安排的是“一枝老梅”,怒放的梅花是美丽的,怒放之后的老梅呢?虽“竹篱茅舍”但“自”“甘心”,这样的“虚静”状态,正是李纨在众人心目中的形象。 

  二、顺其自然的人生原则

  李纨在贾府的身份主要是三项:1.老太太、太太们的媳妇2.贾兰的母亲3.众小姐的嫂子。她按自己的身份完成自己的生活:侍奉长辈、奉养亲子、陪伴弟妹。

  作为长辈的王夫人、贾母看到的只是“不说话”或者说很懂得“不说话”的李纨。第五十四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迷》姑娘们正兴致勃勃地联诗作乐,没想到老祖宗大驾光临。这时可忙坏了李纨,“李纨等忙往上迎”,“李纨早命拿了一个大狼皮褥子来铺在当中”,“李纨早又捧过手炉来”,“李纨忙答应了要水洗手,亲自来撕肉”,当贾母命她歇歇时,“这李纨便挪到尽下边”。这中间,李纨没有一句话,完全只是一系列合乎身份的动作。几处“忙”字显示着她的尽职尽责,身先士卒。几处“早”显示着她的周全体贴,不需要别人吩咐而自然就把一切都成功到位。李纨的表现应该是平日表现的缩影:在老太太、太太等长辈面前,李纨是个合格优秀的晚辈媳妇。

  李纨和儿子的关系是互相依存的,可以说儿子是她一切希望所在。她认真地培养儿子,可并没刻意的培养儿子出头或者借着儿子出头。贾兰虽是荣府的嫡系重孙,他平日却从没有在贾母、贾政面前主动招摇,正月家宴,贾政不叫,他居然还“牛心古怪”的不肯主动前来(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作为荣府的正经主子,贾兰在自己家书塾中的活泼程度尚不如同桌的贾府远系子孙贾菌。第九回《起嫌疑顽童闹学堂》中,“其母亦少寡”的贾菌作为荣府近派的重孙,“年纪虽小,志气最大,极是淘气不怕人的”,见人误砸自己书桌,就要飞砚还击,可“贾兰是个省事的,忙按住砚,极口劝道:‘好兄弟,不与咱们相干。’”小小孩子的这些退让行径,应该和母亲李纨平日的言传身教关系很大,李纨的退让,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贾兰。

  陪伴未婚的小妹妹们(宝玉属于自然加入)是李纨在荣府的主要“官方任务”,在弟妹面前,她亲切、随和、偶然也有风趣,但,李纨从未过分投入这一工作。四十九回,在寒冷的“琉璃世界”,宝玉、湘云这些“脂粉香娃”们“割腥啖膻”,她说出:“你们两个要吃生的,我送你们到老太太那里吃去。那怕吃一只生鹿,撑病了不与我相干。这么大雪,怪冷的,替我作祸呢。”虽有心疼弟妹的成分,更多的恐怕是她内心准则的一次不经意的外泄:她会尽责的完成着自己作为“嫂子”所接受的长辈交给的必然要完成的的监护任务,但,也仅仅只是任务,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李纨的口齿十分便给,凤姐的口才是出了名的,李纨和她斗嘴,竟不遑多让,在为诗社讨要经费时(第四十五回),凤姐半开玩笑半认真地算起了李纨的金钱帐“……你(指李纨)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银子。老太太、太太还说你寡妇失业的,可怜,不够用,又有个小子,足的又添了十两,和老太太、太太平等。”凤姐暗示着李纨在金钱上的吝啬,李纨虽然退让,但并不任人欺负,在凤姐的挑衅下,李纨并不听其自然。她围魏救赵,以平儿为幌子,立即大举反攻,她使用的词语非常有趣,没有引经据典,没有调诗弄词,而是用王熙凤最习惯的语言直奔王熙凤的要害:单说性格“无赖”尚嫌不足,还要加上“泥腿”“市侩”这种把凤姐拨入下一阶层:农村、市民的词语。一时“诗书”“大官”“名门”叠加,“下作”“贫嘴”“恶舌”连用,又准又狠,这些颇有点恶毒的攻击,被聪明的李纨加上了“黄汤灌狗肚”、“狗长尾巴尖”之类滑稽的调侃,让凤姐怒不得恼不得,凤姐居然败下阵来。

  但是,李纨的口齿表现仅仅是偶然的放纵,和凤姐的交锋,是她唯一的长篇大论。在日常生活中,李纨一切顺自然而为,不会刻意地去做什么,更不会刻意地去躲什么,不会刻意去说什么,更不会刻意的不说什么。

  她会参加姐妹们都参加的活动,并不如惜春一样躲避脱滑。探春发起成立诗社,李纨自荐担任“社长”。她知道,这个职位也只能由她担当。在其后的一系列诗社活动中,她展示了自己的管理才华,不是全然的摆设。带着一群小姑子从管家熙凤那里闹来经费,为以后诗社的正常运作打好坚实的物质基础,因为只有她,考虑的是“诗社”的“社”——管理。她制定了诗社的日常制度,让诗社能够正常运作,她因人善任,把不善做诗的迎春、惜春“解放”到了管理阶层,避免她们因为诗才短缺而产生逃避情绪。后来一系列的诗社活动中,李纨虽然诗作不多不佳,但善于品评,长于治理。她对宝钗、黛玉诗作的分析,除了明显偏袒黛玉的宝玉之外,无人提出异议。她罚宝玉去栊翠庵向妙玉讨红梅,更是神来之笔。这一看似微小、偶然的举动,如果不是对宝玉、对妙玉的性格有着长期深入的了解、全然清醒的认识,又怎么做得出来?连和宝玉十分亲善的湘云都小小的怀疑宝玉能否顺利拿回梅花,开宝玉的玩笑:“你要取不来,加倍罚你”,李纨却“命丫鬟将一个美女耸肩瓶拿来,贮了水准备插梅”,十分笃定。

  三、     不妄为、不乱为的人生准则

  一斑窥豹,从诗社的管理,能看出李纨明显有着理家的才能,但李纨仅仅只把才能表现在诗社上这项娱乐活动上,对于全家的管理权,她不存一些觊觎之心。

  凤姐生病,管家权第一次落到了李纨手里,换了别人,也许会趁机大用特用这一难得机会,司棋的嫂子秦显家的不就拙劣的表演过么?从柳家的手里接过厨房,“在厨房内正乱着接收家伙米粮煤炭等物”,“又查出许多亏空来”,“一面又打点送林之孝家的礼,”;“又打点送帐房的礼”“又预备几样菜蔬请几位同事的人”真是兴头忙乱得很,可这兴头只维持了半天,“正乱着,忽有人来说与他:‘看过这早饭就出去罢。柳嫂儿原无事,如今还交与他管了。’秦显家的听了。轰去魂魄,垂头丧气,登时掩旗息鼓,卷包而出。送人之物白丢了许多,自己倒要折变了赔补亏空。”李纨比秦显家的高明多了,她聪明地看到,这次权力的突然来临,只是临时的,派她,是没办法的办法,不是必然的任用,如果真要用她,何必再派一位未出嫁的姑娘探春?何必更派一位亲戚家的姑娘宝钗?三人共同接受任命,表面上是重视,实质上正是这工作临时性的表现。她没有象秦显家的那样,呼雷闪电的去接受任务。她采取的措施还是“顺其自然”,她是三人小组里面最大的,也是最该当家的,可是,在这次管理中,我们看到的是她的“退让”。我们看到了“兴利除宿弊”的“敏探春”,看到了“小惠全大体”的“时宝钗”,可李纨呢,没有出面提出一项意见,没有提出一项改革。这并不是她没有管家之才,探春的提议的好处,她不仅仅懂,还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有管家之才而自行退让,可以掌权而不专权,心甘情愿的继续维持着她“厚道多恩无罚”的形象。她的退让,是她的恬淡,也是她的“不妄为、“不乱为”。李纨凭着自己正确的人生态度,在贾家这个纷繁的大家庭里始终屹立不倒,为自己赢得了众人的尊敬,为儿子铸造了一片净土。她的“不为”,是最好的“为”。

  四、结语

  《道德经》是我国古代的哲学名著,它的思想凝结着中国人的智慧,浸润着中国人的生命。曹雪芹是中华文化集大成者,在他的布满了佛学思想的伟大作品《红楼梦》里面,也深深地体现着《道德经》的精神,作为“守中”俗世注解的李纨,只不过是里面的一例。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