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安阁风水网
当前位置: 风水网 〉中华民俗历史

胡蝶

2016-09-05 17:34:22 作者:azg168 风水网

  胡蝶是民国第一美女,中国早期最著名的影星,民国时期电影皇后。横跨中国默片时代和有声片时代的电影皇后,被誉为“中国的葛利泰· 嘉宝”。1931年主演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上映后轰动全国。1986年年近八十的胡蝶又获得台湾金马奖殊荣,1989年病逝于温哥华。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民国时期的电影皇后蝴蝶吗?

胡蝶——民国时期电影皇后

胡蝶——民国时期电影皇后

  民国时期电影皇后胡蝶演艺经历

  胡蝶16岁时,全家返回上海。1924年初,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中国电影史上里程牌式的作品《孤儿救祖记》在上海公演,这部片深深地打动了前来观看的每一位观众,这其中包括年仅16岁的胡蝶。这一年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电影演员训练学校——中华电影学校,胡蝶受蓬勃发展的中国电影事业吸引,投考了由顾肯夫等创办的中国第一家电影学校——上海中华电影学校,她如愿以偿地成为中华电影学校第一期也是唯一一期学生,系统学习影剧概论、电影行政、西洋近代戏剧史以及导演、化妆、舞蹈、唱歌等十多门课程,还有骑马、开车之类明星必杀技,她尤其喜欢表演课程,几乎投入了全部精力去钻研表演,在洪琛、汪煦昌、陈寿荫等一批电影名家的指导下,很快便显露出超常的才华。翌年,即应邀参加了徐欣夫导演,张织云、王元龙主演的《战功》一片的拍摄,随即开始了近半个世纪的电影演员生涯。

  学习结业后,胡蝶在大中华影片公司的《战功》一片中出演配角,接着在友联公司的《秋扇怨》中升任主演,绽放着两个甜甜的酒窝,胡蝶开始崭露头角。翌年,胡蝶和天一公司签订了两年合同,拍摄了《白蛇传》、《孟姜女》、《珍珠塔》、《儿女英雄传》等十余部影片。天一公司老板是邵醉翁,成立初期拍摄题材以民间故事为主,这些影片受到老百姓欢迎,但不受知识界关注,因为信念和对电影的认知不尽相同,虽然胡蝶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却始终不能和公司保持一致,因而胡蝶在天一公司时期没多少发挥余地,两年后,她“跳槽”到明星公司,才开始大放光芒。胡蝶后来在回忆录里说:“天一太过于从生意眼光出发,影片的娱乐性功能多于艺术性,且多数影片停留在宣扬旧道德,不合时尚潮流,虽拥有一定的观众,但却不能给观众回味的印象。”别的女明星为情事苦恼时,她已经在考虑电影商业价值与艺术成就的统一,境界云泥之别。

  胡蝶相继在友联、天一等影片公司主演《秋扇怨》、《梁祝痛史》、《铁扇公主》 等二十余部古装片。1928年入明星影片公司,曾主演《白云塔》、《火烧红莲寺》、《啼笑因缘》、《空谷兰》等影片。

  1928年,胡蝶正式进入明星影片公司,开始了她艺术事业的辉煌时期。由于该公司郑正秋、张石川赏识她的素质和才华,认为她具有电影名星的潜质,不仅重用她主演公司着力推出的电影,甚至还请人专为她写剧本,后来的事实证明胡蝶也确实没有辜负公司的厚望。在张石川的新片《白云塔》里,胡蝶首次与阮玲玉这位后来也成为中国影坛的巨星合作,这也是阮玲玉生前二人惟一的一次合作。影片公映后票房不佳,不过胡蝶却受到了观众的一致称赞。最使胡蝶声名鹊起的是由她主演的《火烧红莲寺》,她清雅不俗的表演,大方开朗的性情随着侠女红姑潇洒飘逸的身影,一夜之间红遍了大江南北,成了观众深深喜爱的名星。尽管此片开了影坛武打片之泛滥的先河,受到舆论的指责,但是“胡蝶”这个名字家喻户晓,红遍中国却是改变不了事实。

  1933年主演中国第一部蜡盘配音片《歌女红牡丹》,她把一个忍受丈夫虐待与压榨而毫无反抗、心地善良又有几分愚昧的女性刻画得相当成功。3月15日在上海公演时受到观众热烈的欢迎,连续上映了一个多月。此后在全国各地以及菲律宾等外国上映时,也是盛况空前。至今一些老年影迷在回忆胡蝶时,都一定会提起《歌女红牡丹》,可说这是胡蝶的成名之作。同年夏天,中国第一部片上发声的影片《自由之花》摄制成功。该片演的是京华名妓小凤仙与蔡锷将军的爱情故事,胡蝶在片中扮演小凤仙一角,好评如潮,影响极大。从此之后,各影片公司都开始制作有声片,中国电影步入了一个新阶段。胡蝶在明星公司拍片30多部,其中值得一提的还有1932年根据“鸳鸯蝴蝶派”作家张恨水同名小说拍制的《啼笑姻缘》,它是中国的第一部彩色片。胡蝶在片中一人兼演沈凤喜和何丽娜两角。她的表演得到张恨水的赞赏。

  胡蝶是最早投身于左翼电影创作的演员之一,对于上世纪30年代左翼电影的贡献功不可没。1933年,左翼电影的旗手夏衍等人推出左翼电影的开山作《狂流》。影片以1931年波及十六省的长江大水灾的“狂流”为背景,相当真实地表现了农村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景象。影片从思想、形式到表现手法,一扫陈旧之风,别开生面,被誉为“中国电影新的路线的开始”,标志着中国电影进入了以左翼为旗帜,摧枯拉朽的新时代。《狂流》是中国第一部左翼电影,胡蝶完美演绎了一位集温柔智慧与现代独立意识于一体的女性形象。胡蝶在影片中出演水患区的农村姑娘秀娟,她的表演十分刻苦,成功诠释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反抗精神,受到好评。这部电影堪称胡蝶演艺生涯中的里程碑式作品,也是中国黑白影片的经典之作。?这部电影的成功,也出乎意料地提高了电影在文人心中的地位。在《狂流》上映之前,电影被认为是不入流的文艺形式。电影上映之后,越来越多的左翼作家加入到电影创作的行列当中,掀起了左翼电影的创作高潮,为抗日救亡运动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10]

  在《姊妹花》中,她再次上演一人双角儿的戏码,同时拿捏大宝、二宝两个迥然不同的角色。这两个人物,尽管是双胞胎姐妹,但德性、品格和性情却差异巨大。胡蝶说:“我过去一向演的都是善良的妇女,所以大宝比较得心应手,演来也显得真实自如;演二宝就比较难了,二宝的霸道、骄奢淫逸的作风就不太合我的戏路。”但是,她凭借多年的生活积累和表演天赋,还是将角色把握得泾渭分明,既呈现了大宝的善良、质朴、坚韧和容忍,也刻画了二宝的轻浮、娇纵和狡黠。在惟妙惟肖中,突出了大宝的深沉、含蓄和内心的起伏;也在大开大合里,将二宝的骄横跋扈表现得淋漓尽致。影片《姊妹花》,批判了腐蚀灵魂、扼杀骨肉伦常的剥削阶级思想,揭示了阶级对立和贫富差异的社会问题,被誉为是郑正秋伦理片的巅峰之作。胡蝶的上佳表演,为其奠定了江山。因此,《姊妹花》也是胡蝶的代表作。1934年春节,作为贺岁片问世的这部影片,受到观众的热捧,连映两月有余,天天爆满,创造了当时国产片的最高票房纪录。后来在东南亚、西欧和日本等国映出,多有赞誉。

  1935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主办者特别邀请胡蝶作为代表赴会。这年2月胡蝶携带着她拍摄的《姊妹花》、《空谷兰》等优秀影片历经艰辛到了莫斯科。由于误了时间,《姊妹花》没能赶上比赛,电影节上,放映了胡蝶主演的《姊妹花》和《空谷兰》两部影片,胡蝶随中国代表团去苏联莫斯科参加国际电影展,胡蝶一亮相,便吸引了国际影坛惊奇的目光。她身穿立领、琵琶穿旗袍的胡蝶襟、中开衩、下摆垂地的扫地旗袍,身披白狐披肩。面如芙蓉眉如柳,仪态端庄大方,美艳惊人,让世人为之折服,被誉为“中国的葛利泰· 嘉宝”。她的这身旗袍装,扭转了外国人对中国女演员的看法。[11]会后,胡蝶在苏联参观,又赴法、德、英、瑞、意等国观光考察,这是胡蝶眼界洞开的国际电影之旅,持续数月在欧洲诸国的展映,使得无数欧洲人和旅欧侨胞被这位东方美人所倾倒,欧洲影坛第一次对中国电影有了真实的了解。归国后,她撰有《胡蝶女士欧游杂记》一书,由良友公司出版。[13]

  夏衍依据胡蝶的特点和优势,曾特意为她创作了剧本《脂粉市场》。说的是学生出身的李翠芬,为求生计,去百货公司做店员,却遭到几个上司的纠缠,受到同事的白眼。为了尊严和清白,她愤然离去……作品旨在揭露旧社会把妇女当作商品的世风,呼唤妇女的觉醒,摆脱受压迫、受欺辱的命运。剧本搬上银幕后,胡蝶出演女主角李翠芬,她真实地表现了职业妇女在险恶生存环境中的觉醒和勇敢创造新生活的勇气,将人物不为世俗所污染,不为生计而逐流的新女性形象,塑造得惟妙惟肖、灵动鲜活。此外,在《盐湖》《春水清波》等左翼影片中,胡蝶都有出色的表演。上世纪30年代,一般的观众都是冲着明星而走进电影院的,胡蝶“那深深挟着梨涡的俏脸”,一度成为电影靓丽的招牌。[14]

  胡蝶当之无愧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女神,也是明星公司的头牌代表 。胡蝶人生彪悍的不需要解释。胡蝶的绝技是一口软糯清甜的江苏国语,姐姐一开口,听的人骨头都酥了 。

  胡蝶是国民党员,知道的人或许不多,而且她还是“特别党员”。但是,这“特”与那“特”并非一回事。凡经国民党中央委员二人介绍入党的,方获此“尊号”,以区别于一般小党员。其实,胡蝶对政治一向无兴趣。当时国民党的声誉不佳,沾染上国民党员并不是什么光荣的“特殊材料”,因此国民党不得不强拉有社会影响的知名人士入党,以资号召而自抬身价。

  正当胡蝶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东北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伴随着战争而来的是她和张学良的“跳舞事件”。当时胡蝶正随剧组赴北平拍摄《自由之花》、《落霞孤鹜》和《啼笑因缘》的外景。

  1937年11月上海失守。不久,明星公司在上海枫林桥的总厂被日军占领,明星公司从此不复存在。此时丈夫潘有声已在香港发展事业,于是胡蝶携同家人避居香港。胡蝶和潘有声度过了一段堪称幸福的生活。

  1941年12月25日,香港政府、驻港英军向日本华南派遣军总司令酒井隆中将投降。日军占据香港后,为了利用中国名人出面宣传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中日亲善”,达到欺骗世界舆论的卑鄙目的,一方面对香港百姓凶残肆虐,一面又对匿居在港的文化界知名人士施以怀柔政策。日方重金邀请胡蝶出演《胡蝶游东京》,但被她以自己已经息影,而且有了身孕,短期内无法再现银幕为由,严正拒绝。胡蝶虽是一个弱质女子,但她恨极了日本军阀,恨极了他们对中国的侵略。为了表达自己对残暴日军的反抗,她把香港投降日称之为又一个“蝶耻日”。

  1942年,胡蝶夫妇领着两个年幼的儿女,跟随游击队艰难跋涉20多天,终于回到广东曲江。1942年11月24日到达陪都重庆。

  1946年,抗战结束后,胡蝶再次迁居香港。

  1946年,胡蝶为香港大中华公司拍摄了《某夫人》、《锦绣天堂》等片。1952年潘有声逝世后,胡蝶停止拍片10年之久。 1959年,她应邵氏公司之请重下银海,在香港、台湾先后拍摄了《街童》、《两个女性》、《后门》等片,其中以《后门》一片最为出色。它是一部伦理教育片,由导演李翰祥执导,胡蝶在片中扮演女主角徐太太。

  1960年在日本举行的第七届亚洲电影节上,《后门》获得最佳影片金禾奖,胡蝶获得最佳女主角奖。同年,该片再获日本文部大臣颁赠的最佳电影奖。52岁的胡蝶跃登“亚洲影后”的宝座,这也是中国第一个“亚洲影后”。

  1966年,胡蝶正式退出影坛。

  1975年,胡蝶移居加拿大温哥华。

  1986年,年近八十的胡蝶又获得台湾金马奖殊荣。

  1989年4月23日,胡蝶因中风并发心脏病在温哥华病逝。

  1995年,纪念电影百年华诞暨中国电影90华诞时,胡蝶荣膺中国电影世纪奖和女演员奖。(风水www.azg168.cn)

  民国时期电影皇后胡蝶的绯闻

  号称民国第一美女的影后胡蝶,是个绯闻不断的焦点人物。她的每一段绯闻都搞的惊天动地:她和初恋情人林雪怀之间的“蝶雪解约案”、她和潘有声长达六年的爱情长跑、“九·一八”之夜她和张学良的“红颜祸国”跳舞事件绯闻、她和特务头子戴笠被迫同居三年的绯闻……。每一段绯闻都被媒体渲染的有声有色,使这个民国第一美女的在人们心目中更加神秘,更加扑簌迷离。

  民国时期的美女们都很美,胡蝶在现代人的审美中未必是第一美女,但是绝对是美女。她属于见多识广的女孩子,老家是广东,出生在上海,她的阅历很丰富,随着老爸事业的起伏跌宕,她的日子也忽忽悠悠的忽上忽下,最落魄的时候她在故乡广州做过一段小保姆,无法忍受委屈虐待回到上海,又差点被一家袜子厂的老板娶回家当小二奶。后来跟着在铁路上工作的老爸在铁路沿线的城市辗转,她在天津、营口、北京生活过,十六岁再次回到久违的上海,曲折的人生经历以及接触了南北许多城市的文化,为她的气质增添了民国女儿家少有的大气,也让她的性格宽容甚至圆滑。

  胡蝶的美从小就显现出来,美丽的女孩子都有明星梦。已经长成十六岁靓妹的胡蝶一回到上海,就寻找圆梦的机会,中华电影学校正在招生,她去报考,一千多人来应试,要让自己脱颖而出,必须想个吸引考官眼球的点子。她别出心裁梳了一个横S发型,在左襟别了一朵大花,长坠耳环叮咚挂在耳朵上,身上是长裙圆角短袄,很搞怪的打扮,在众多时装女孩中鹤立鸡群。她居然一下子就考中了,成为中华电影学校的黄埔一期也是唯一一期学生。

  早年间的电影学校不像现在的电影学院一上就是四年,许多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在缓慢拖沓的学业中耗费。只用了半年时间她就毕业了,立即参加拍摄无声片《战功》。虽然在那部影片不是女主角,她扮演一个在游艺会上卖糖果的女孩,只有几个镜头,也没有一炮打红,却让她找到了当电影演员的感觉。

  当女主角的机会很快就来了,在电影《秋扇怨》里,胡碟第一次担任女主角,这部戏不仅仅让她收获了名气,还收获了爱情。在鸳鸯蝴蝶才子佳人式爱情戏里,从来没有品尝过爱情的胡蝶和清秀潇洒的帅哥林雪怀演一对情人,戏里眉目传情,戏外她也有些芳心暗动,不留神和男主角擦出火花。像所有初恋中的女孩子一样,胡碟全心全意投入到这场轰轰烈烈的初恋中,她以为自己遇上的这一个是天底下最好的,所以当宝贝似地爱着,唯恐别人发现了这个宝贝抢了去。

  《秋扇怨》首映,胡碟和林雪怀已经是一对如胶似漆的恋人了,她脸上洋溢着幸福与满足,从来没有细细想过,生活远不是谈恋爱过家家那么简单,这是上海,这是二十年代的上海,没本事没钱一天都活不下去。她以为他的林雪怀有一双可以依靠的坚实臂膀,却看走了眼。他们从高调订婚到高调分手,走了一段艰难的情感之路。林雪怀也想干出一番稍大一些的事业,依照他的潜质,在影坛上走不动了,就想下海经商,胡蝶帮他凑了本钱,并替他买了辆小轿车,林帅哥成为上海滩早期的有车一族。把他装扮齐整了送到海边去下海,没想到他把本赔尽了也没赚到钱,没想多他在下海的过程中增添了不少业余爱好,比如泡舞厅。

  不断接拍新戏的胡蝶已经不再是刚刚出道时的小女孩了,她的眼界开阔了,她渐渐发现自己爱着的这个男人原来有这样多的缺点,原来是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她有些怨有些不满意了,林雪怀心里则是老大的委屈:现在你走红了,看不起我了,我天生就是这样,怪只怪你当初没看懂我。

  男人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林雪怀知道这个女孩最终不会属于自己,婚姻就如穿鞋,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他率先提出退婚。

  从激情万丈的热恋,到被退婚,爱的激情虽然已经退去,但是胡蝶心里总有一种被欺辱玩弄的感觉。你想谈就谈,想退就退,凭什么?早知有今日,何必当初!

  从怨到恨到最后撕破脸皮走上法庭,爱恨情仇,让两个人都累得精疲力竭了。胡碟把初恋情人告上了法庭,无非是寻找一丝心理上的平衡,但是为了这份平衡,他们付出的代价也很大,这件事当时在上海的影响力,绝对堪比这两年娱乐界的艳照门事件和锋芝离婚事件,小报记者倾巢出动,煽风点火大肆渲染“雪蝶分飞”。

  经过了这场轰轰烈烈的炒作,纯情可爱冰雪聪明的胡蝶不复存在了,败诉的林雪怀心灵上巨痛苦,他饥不择食匆匆找了个女人成婚,想用家庭慰藉一下伤得惨不忍睹的心,他离开伤心之地上海,到苏州开了家照相馆,却依然摆脱不掉过去的阴影,抑郁成疾,一九三五年在落寞中悄然逝去。

  此时,胡蝶已经是影坛上的大姐大了,她已经是中国电影界的皇后了,她随代表团参加在苏联举行的世界电影展览会,同行的有梅兰芳等一批中国文化大鳄,她的《姐妹花》正在世界各地展演,她以中国影坛一姐的身份到欧洲旅行,旅行回来才听说林雪怀已经去世了。听到这个消息,胡蝶只是冷笑了一下,这个冷笑只是脸上做出来的一个表情,至于她心里怎样的感受的只有她自己知道。也是那一年那一月,阮玲玉这朵开的正好的花儿也凋零了,胡蝶为阮玲玉哭得稀里哗啦的,忧伤了很长时间,她仅仅是为阮玲玉忧伤吗?这忧伤中是否也有怀恋林雪怀的成分?毕竟那是她的初恋,毕竟他们曾经爱得那样深。

  一九三一年对胡蝶来说是一个多事之秋,这一年除了“雪蝶分飞”的婚约官司,还有一场更让她难以洗白自己的政治绯闻——“九·一八”之夜“红颜祸国”跳舞事件。她到北平拍外景,按照坊间的传说,九·一八那个夜晚,东三省沦陷的危难之时,她正陪着张学良在灯红酒绿下翩翩起舞,如果仅仅是小报记者起哄也就罢了,辛亥革命元老马君武居然不经过调查想当然地写了《哀沈阳》的两首“感时近作”:

  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最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   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阿娇舞几回。

  这首诗让张学良背上不抵抗将军的骂名,也让胡蝶成为商女不知亡国恨的红颜祸水。如果曾经陪张学良跳过舞,哪怕认识张学良,担上这份委屈也算是有来由,事实上胡蝶不但从来没有陪张学良跳过舞,他们一生都没有一面之交。这个政治绯闻让她比窦娥还冤。

  欲哭无泪,喊冤也没人给平反,和林雪怀的那场退婚官司已经让她身心俱疲,再加上这个莫须有的绯闻,胡蝶的精神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好在她性格坚韧,遇事看得很开,这是她和阮玲玉不同的地方。阮玲玉太要求完美了,容不得任何污水的沾染,胡蝶经过了一次有一次的心理磨练,她知道,活着才是硬道理,如果一个女人连死都不怕了,还怕活着吗?

  但是她的心已经有些麻木了,那年其实她才二十三四岁,却有着看破红尘的哀伤。

  潘有声是胡蝶和林雪怀打退婚官司最热火朝天的什么时候走进胡蝶生活中的,这个男人是外企的一个高级白领,这个男人个子高高大大的,文质彬彬有些书生的儒雅,关键是他属于那种很懂女人很会体贴照顾女人的新好男人,这在那个时代是最让小资女人们心动的。潘有声懂女人是有道理的,据说此时他已经娶过老婆,还有两个孩子,前妻大约是去世了,他已是钻石王老五又回归了单身贵族行列,他追求的目标很高,把爱情锁定在一般人想都不敢想的胡蝶身上。潘有声最终的成功证明:爱情需要的不仅仅是自知之明,还有自信,只要敢想敢做,就有成功的机会。

  正处于感情低谷的胡蝶虽然急需一份温暖的力量支撑,却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她对爱情很谨慎,所以在和潘有声接触的时候也是谨小慎微的,唯恐自己看走眼,唯恐再给小报记者找到绯闻炒作的机会。四年的时间中,她从来不单独和这个男人在一起,他们的爱情之路走得从容缓慢,潘有声拿出了足够的耐心等待,在他眼里,胡碟就是他欣赏喜欢的一个女人,他没有把她看成高高在上的影星。

  这份贴心的温情慢慢融化着胡碟已经僵冷的爱情,漫长的考验之后,她发觉这个男人是可以托付终身的,两个人开始单独进入实质性恋爱程序,从相识相知相恋到走进婚姻,他们用了六年的时间。一九三五年冬季,他们这段爱情马拉松长跑终于有了结果,举行了一个中规中矩的隆重婚礼,一个温馨的小家庭正式运营了。

  温馨的日子,安逸幸福的生活,如果不是后来抗战爆发打破了他们的平静,或许他们一生都会这样安好静美地生活下去。日军的炮弹不仅炸碎了他们的平安,也炸毁了电影公司的制片基地,这里不但不适宜好好生活,也不适宜拍电影了,胡蝶跟着潘有声迁到香港,没想到香港也不是避风港,很快也沦陷了。为了躲避替日本人拍电影,她又逃离香港辗转到了重庆,在那里,她不但陷入一场与特工头子戴笠的绯闻中,也陷入家庭面临破裂的悲剧之中。

  戴笠一生中有过许多女人,不知道他和哪个女人有过真正的爱情,他征服猎奇美女的方式方法没什么创意,威逼利诱坑蒙拐骗,什么招数都能使唤上。但凡有点姿色的女人,他都不放过。从亲侄女到美女特务、军统美人、稍稍能入眼的特务家属,甚至家里的女佣人、妓院里的妓女,三教九流通吃,搞得许多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最垂涎的一个女人是影后胡蝶,他是胡蝶的铁杆粉丝,业余时间最喜欢看胡蝶主演的《啼笑姻缘》《空谷幽兰》《火烧红莲寺》《姊妹花》,这个女人让他情迷一生。现在胡蝶已经到了他的地盘了,乖乖走进自己领地的猎物,怎么能轻易放过呢。

  对这个知名度非常高的美女,用过去玩弄那些女人的招数显然不行。正当他寻找机会的时候,突然听说胡蝶家的财产在香港回到广东的路上被抢了,戴笠立即把握机遇,主动承担了此案的调查工作。没想到这件事很棘手,追查到最后,一切物品都杳无音讯,戴笠为了讨取美女的芳心,自己出资买了一批财物给胡蝶送过去。

  这是投石问路,此时,如果胡蝶拒绝了这些不属于自己的财物,后来面对戴笠的纠缠,她说话就硬气多了。也许丢失了全部财产的胡蝶,唯恐从此以后变成一无所有的穷人,就顺水推舟接受了这莫名其妙的财产。女人的虚荣和贪欲往往是走向歧途的第一步,想来,见多识广的胡蝶对戴笠这个人不会没有耳闻,不会不知道他有猎奇美色的业余爱好,主动露出短儿授人以柄,人家能不充分利用这个绝好的机会吗?

  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她的防范意识不强,戴笠不是一般男人,胡蝶也不是一般的女人,从相互接触,到后来成为戴笠的情人,胡蝶一步步主动往戴笠精心设计的圈套中钻,或许她没想到戴笠的最终目标不是简单的和她接触,不是半明半暗的地下情人关系,而是明目张胆地把她接进中美合作所里面的杨家山公馆高调同居,她一脚踏进杨家山公馆,想走出去已经没那么容易了,实际上她已经被软禁了。不知此时胡蝶是什么心境,她究竟爱过戴笠吗?此时她再后悔也晚了,走进陷阱的猎物怎么可能给你自由?在生命和贞操之间做选择,她选择了保全生命,别无选择地只能委曲求全,只有乖乖就范。戴笠为了博得美人一笑,让她享受高端的物质生活,把住所进行了重新装修,在原本豪华的装修基础上,又特地为金屋藏娇的美女建了一个大花园,这个一生玩弄感情的老辣男人,极少这样在乎一个女人。

  胡蝶进入一生中最尴尬的境地,和老公潘有声的感情还在,她还爱着他,迫于戴笠的胁迫,他们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了。在杨家山公馆,她的角色更尴尬,她不是戴笠的老婆,也不像情人,反倒更像二奶之类的。

  最痛苦的还不是胡蝶,而是胡蝶的老公潘有声。他被戴笠支到遥远的滇缅公路上运输货物,回来发现自己的老婆已经稀里糊涂的失踪了,睡到别人家里去了,自己明目张胆被扣上了顶绿帽子,还不能言语不能争辩,心里憋火窝囊啊。他到军统局讨说法,但是那个地方是你讨说法的地方吗?戴笠碍于胡蝶的面子,没敢让潘有声立即在人间蒸发,派人找他谈心,告诉他胡蝶已经不会再回去做他的老婆了,给你点经济补偿,弄个官做做,学聪明一些乖巧一些吧。

  言外之意是,这顶绿帽子戴不戴由不得你,你必须戴,必须无怨无悔地端端正正戴上。如果再去军统局讨说法,生命能不能保住你就掂量一下吧。

  潘有声咽下这口恶气,无奈地接受了这个现实。他落寞地独自回到上海,按照戴笠的指令,和胡蝶离了婚。

  胡蝶到上海和潘有声办理离婚手续,他们以为这是最后一面了,情深意长说了许多很煽情的情话,胡蝶告诉潘有声自己的心永远属于他。

  戴笠决定和胡蝶走进婚姻,他紧锣密鼓地为他们的结婚做准备,老天似乎不太看好这个姻缘,关键时候戴笠掉链子了,他飞机失事摔死于南京近郊。消息传来潘有声带着胡蝶立即消失在上海,去了香港。

  后来胡蝶的日子过得很平静,老公在世的时候,帮着他经营一下企业,五十年代末潘有声身患癌症去世了,她偶尔出山拍拍她喜欢的电影,她的电影还获过日本亚洲展最佳影片奖。后来胡蝶移居加拿大,在遥远的地方,她是否会经常想起年轻时代的那些如烟往事?八十一岁那年,这个美女老太太因中风并发心脏病,在温哥华走完她的人生。推荐阅读:张学成

  民国时期电影皇后胡蝶的传奇人生

  民国时期的美女们都是真正美女,胡蝶在现代人的审美中未必是第一美女,但是绝对是美女。胡蝶一生情色磨难无数,她的人生,极光一样艳丽过,也地狱一样苦难过。她却活到了八十多岁。胡蝶命运的元素,除了宿命,还有性格。胡蝶性格温婉,柔情若水。她优柔,包容,对命运顺从。她爱美,爱物质,爱虚荣。老天赏赐给她的美貌让她的虚荣心轻易地得到收成,同样,她的美貌也给她带去样貌平凡的女人不能触及的苦难。胡蝶同时又是达观的,这达观让她有接纳之心。所以,她像一枝柔韧的芦苇一样活了下来,风雨中轻盈挺立。她有独到的倔强在她的命里面。

  胡蝶是民国影坛的一座丰碑,她被誉为“中国的葛利泰· 嘉宝”,在世界影坛上为中国人扬眉吐气,令洋人刮目相看。国难当头,她坚守民族气节,做个干干净净的中国人。她将六个“中国之最”集于一身:中国真正意义的第一个“电影皇后”;主演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主演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第一个代表中国电影界出访外国的明星;被外国人评为中国第一性感女性;中国第一个“亚洲影后”;2005年,国家邮电局借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周年邮票发行之际,特发行胡蝶纪念封1枚,极限明信片8枚,中国电影历史博物馆大堂第一个矗立的蜡像是胡蝶。上世纪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胡蝶主演的电影已在世界各地上演,深受外国人好评,其中电影《姐妹花》、《空谷兰》、《后门》在世界电影节参展获奖。梅兰芳大师在北京一次酒会上用“天下谁人不识君”来赞扬胡蝶,世界著名谐星卓别林曾当面称赞:“胡蝶,你真正了不起!”这一系列事实足以证明胡蝶的影响力。

  同一批的女演员中,如胡蝶宁静祥和度完晚年的,寥寥无几,纸醉金迷的上海吞噬了一些人,水深火热的战乱蹂躏了一些人,史无前例的文革摧残了一些人,胡蝶在战后再次定居香港,是她日后得以安享晚年的重要前提,丧夫之痛,复出影坛,中年的岁月并非一帆风顺。或许命运对胡蝶是垂青的,回顾她经过的起伏波澜,不由心生感叹,命运若不垂青她这样辛勤坚韧的女子又应该垂青谁呢。

  她是女人的传奇,她早已不在了江湖,但江湖上持久地拥有她的传说。推荐阅读:石评梅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