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安阁风水网
当前位置: 风水网 〉中华民俗对联大全对联故事

妙趣对联的故事

2015-03-17 17:28:16 作者:azg168 风水网

  祥安阁网给大家分享些很妙趣对联的故事,有兴趣想要了解下的朋友不妨来看看这些资料喔!

妙趣对联的故事

妙趣对联的故事

  州官放火

  宋朝有个州官叫田登,欺压百姓,横行霸道,还蛮不讲理。他不许别人直接说出他的名字,说这是不尊敬他,叫“犯上”。他叫田登,不但“登”字不准说,不准写,而且像“灯”、“蹬”、“噔”什么的,也一律是“禁字”,比皇上还厉害。谁要是不留神犯了“禁”,马上叫人拉下去打一顿板子。这年正月十五要到了,这是民间的元宵节,也叫灯节,家家户户要挂灯、赏灯,叫做“放灯”。田登让人在城里贴出告示,规定正月十五怎么过。那告示上写着:“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怎么“放火”呢?本该写“放灯三日”,那“灯”字不是不敢写吗?起草告示的只好写“放火”了。老百姓看了,又笑又气:大过节的,连灯字都不准说,这是什么世道!有人就借此编了副对联:

  只准州官放火

  不许百姓点灯

  不敢贴出去呀,老百姓就在下边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并且一直传到现在。

  东坡对联趣话

  一,苏轼与黄庭坚松下饮酒下棋,突然一松子落在棋盘上。轼出上联,庭坚对下联。

  (轼)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坚)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落日归,路上坚出联,轼逗坚倒地,大笑,遂对出下联。

  (坚)晚霞映水,渔人争唱《满江红》,

  (轼)朔雪飞空,农夫齐歌《普天乐》。

  二,苏轼与佛印和尚泛舟江中。印建议答对。轼便手指河边一“啃骨头的狗”;印会意,顿将题有东坡诗的扇子丢入江中。对成哑对,二人大笑。意为;(轼)狗啃河上骨,(印)水流东坡诗。

  苏轼贬黄州时,文人云集其下,钦差大臣来访,欲找茬,对轼的学生出了上联,但个个摇手,钦差讥轼。轼说;他们已对出来了是“默对”,你不懂吗?轼遂念出;(差)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轼)玉手摇摇,五指三长二短。

  三;佛印和尚与东坡谈佛事,和尚大谈“佛法无边”苏小妹从里屋出联令使女出示和尚,和尚反击,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联;(妹)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尚)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很巧妙的拆字联呵。

  苏轼,佛印,苏小妹泛舟于江上;苏小妹见和尚将竹篙打在自己的倒影上,遂出一联;和尚即从苏小妹日前井边打水情景对之;(妹)和尚撑船,篙打江心罗汉;

  (尚)佳人汲水,绳牵井底观音。

  苏轼的一个门生,独坐书房,见冷雨敲窗,便生一联,但久不得下联。半年后,去求教苏轼。轼刀切西瓜待客,健遂读出下联。(生)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

  (轼)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上也为拆字联,“冻”字和“洒”拆为东二点,和西三点。苏轼对的切是七刀组成,分正好是八刀。书生见之无不叹服。

  四,苏小妹进京看望做官的哥哥苏轼,多年不见,为了试小妹的文章是否长进便以联试之,小妹见了十分欢喜,却一时想不到下联,忽见一丫环端酒缓缓走来便生灵感对了下联;(轼)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妹)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苏轼见之拍案叫绝,因上联有《水仙子》《碧玉簪》《声声慢》三个词牌名,下联对成《虞美人》《红绣鞋》《步步娇》十分工整巧妙。小妹不愧是女才子。

  五,黄庭坚应约来东坡家,东坡出门迎接;恰在此时小妹于窗前捉虱子,小妹于是出对戏道;阿兄门外邀双月;东坡笑着应道;小妹窗前捉半风。(繁体半风为虱也)

  苏东坡戏联友名对

  秦观和柳永(屯田)都是苏东坡的好朋友。秦观因为那首《满庭芳》的词写得很好,特别是第一句“山抹微云”是个佳句,因而时人便称秦观为“山抹微云”,使这句词成了秦观的绰号。秦观的女婿范温对岳父有这个名字引为自豪。他常自我介绍说“我是山抹微云的女婿。”人们确也投以羡慕的眼光。

  那时柳屯田的《破阵子》词中也有一句为人传颂的名句“露花倒影”。于是时人也称柳屯田为“露花倒影”。

  有一次,苏东坡同秦观、柳屯田同席而饮。酒至半酣,苏东坡诗兴大发,随口将二人的名字和绰号联成一副对联:

  山抹微云秦学士;

  露花倒影柳屯田。

  秦柳二人一听,同声大笑,深服东坡诙谐的捷才。

  苏东坡戏嘲张三影

  北宋词人张先,字子野,喜作慢词,其词以描写男女之情见长。他曾因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轻絮无影”这三个别致的句子,获得“张三影”的雅号。他晚年退居乡间后,年逾八十,家中尚蓄有歌妓。有一次,苏东坡去拜访他,赠了一副对联,对张先进行戏嘲。对联写道:

  诗人老去莺莺在;

  公子归来燕燕忙。

  联中引用了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元代发展成为曲剧《西厢记》)故事,将张先比做拈花惹草的秀才张珙。张先得联,亦制一联写道:

  愁似鳏鱼知夜永;

  懒同蝴蝶为春忙。

  这副对联,对自己作了表白,且韵词俱佳,深为东坡所赞赏。

  佛印与苏小妹相戏

  苏东坡和佛印谈论佛事,佛印大吹什么佛力无边、佛法无边。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在帘子后面偷听着,便想刺他刺,就写了一句拆字联,叫使女拿出去,交给苏东坡,东坡一看连说:“有意思,有意思!”便念给佛印听: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佛印见是挖苦自己,怎能甘心认输,经过一番思索,终于对上了这个拆字联。写出来,交给了东坡,东坡看后又交了苏小妹,苏小妹一看是: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一天,苏小妹正和苏东坡吟诗作对,不料,佛印走了进来,她急忙躲藏帐中。佛印见此情形,即口占一联:

  碧纱帐里坐佳人,纱笼芍药。

  小妹想:这和尚真是恼人,人家兄妹正谈得起兴,被你冲散,你还吟诗戏我。好,待我回一联骂你一句。于是,念道:

  清水池边洗和尚,水浸葫芦。

  “水浸葫芦!”苏东坡拍手称妙。佛印只得摸着光头苦笑。

  东坡讽主持

  一天,苏东坡到一寺庙游览,听说寺里的主持和尚行为不端,心中不免厌恶。可那主持对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却毕恭毕敬,招待甚周,还死皮赖脸向东坡求字。苏东坡提笔在手,疾书一联:

  日落香残,去掉凡心一点;

  火尽炉寒,来把意马牢拴。

  那主持将对联悬挂于高处,许多文人见了,皆捧腹大笑。原来,这副对联道出了两个字谜,谜底乃“秃驴”也。

  刁塾师自作多情

  从前,某员外有一女一子,女儿及笄待嫁。儿子尚年少,正在塾中读书。那塾师生性刁滑,常常给学生留下作业就出去游荡。一日,他给学生出了一句上联:

  有客登堂,惊醒万里春梦。

  学生对不上,就去求姐姐代对,姐姐对道:

  无人共枕,枉存一片痴心。

  塾师回来一问,知姐代弟对,便自作多情,以为小姐对他有意,于是又出句:

  六尺绫罗,三尺系腰,三尺坠。

  小姐看后,挥笔而就:

  一床绵被,半床遮体,半床闲。

  塾师一看,认为小姐对自己含情无疑,便欲立即与小姐定情。赤裸裸地又写了一联:

  风紧林密,问樵夫何处下手。

  小姐见塾师心术不正,立即严词训斥:

  山高水深,劝渔翁及早回头。

  塾师看了,心中凉了半截,但未死心,去硬着头皮纠缠,继续传联:

  桃李杏梅,这些花哪时开放。

  小姐不客气地回敬道:

  稻麦黍稷,此杂种是何先生。

  至此,塾师也无计可施,但心中总是忿忿不平。不久,便眼睁睁地看着小姐出嫁了。一年后,小姐生了对男双胞胎,回娘家做满月,那刁塾师凑上去,指着双胞胎戏弄小姐说:

  谁是先生子,孰为后生儿?

  小姐一听,塾师又出污言秽语,就撕破面正颜道:

  后生为我子,先生是我儿。

  塾师自讨苦吃,只羞得无地自容,在场的众宾听了,一个个笑破肚肠。

  七夕对联赏趣

  农历七月初七,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节。在浩瀚的联海中,有的对联与七夕相关,七夕节赏七夕对联,别有几分情趣。

  明末清初著名戏曲理论家李笠翁有一好友,名为宋建三。宋建三生于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所居之地名为“百花巷”。有一次,正值宋建三寿辰,李笠翁触景生情撰就一寿联,联云:“七夕是生辰,喜事业功名从心,处处带来天上巧;百花来寿域,羡玉树芝兰绕膝,人人占却眼前春。”联语道出了宋建三事业有成,家庭美满,都因占天时(出生七夕节)、地利(居住百花巷),可谓立意见巧,想象奇特,匠心独运。

  传说每年“七夕”之时,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民间有联云:“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联中既有星星名称“牛女(牵牛星和织女星)”对“参商(参星和商星)”、“星”对“曜(日、月、星都叫曜)”、“河(银河)”对“斗(北斗)”,又有数字“二”对“两”,还有方位“左右”对“西东”,可谓对仗工稳,意趣盎然,读来耐人品味。

  明代诗人高启、杨基为至交好友,常作对互娱。相传有一天,两人徘徊月下,高启触景吟道:“玉兔捣药,嫦娥许我十五圆。”杨基应声对道:“喜鹊成桥,织女约郎初七渡。”上下联巧用神话“嫦娥奔月”、七夕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信手拈来,流畅自然。联中的“许我”、“约郎”两词颇具人情味,读来妙趣横生。

  民间流传着一描写七夕的对联,联云:“云汉秋高,凉生七夕;天街夜永,光耀双星。”此联有的认为源自唐代杜牧的《秋夕》中的“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两句诗,作者拈诗撰联,蕴含深意,浑然成趣。

  从前,随州一祝氏财主请一先生为其儿子祝小叶当塾师,并许诺每逢七夕为先生加几个荤菜。祝财主平时十分吝啬,一连数载,祝财主均未践诺。又一年七夕,三餐依然粗茶淡饭,先生传学生祝小叶作对道:“客舍凄清,恰似今宵七夕。”祝小叶不能对,问其父,父代对道:“寒林寂寞,可移下月中秋”。到了中秋祝财主又失信,先生再传学生祝小叶作对:“绿竹本无心,遇节即时挨不过。”祝财主见了,又代其子对道:“黄花如有约,重阳以后待何迟。”到了重阳节,客舍依然冷清,先生只得再传学生作对:“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祝财主在旁听了笑道:“先生谬矣!狄仁杰乃唐人也。”先生答道:“前唐后汉记得烂熟,为何一顿饭却如此健忘?”祝财主自知理亏,悻悻离去。

  巧对对联慑群魔

  19世纪末,八国联军对中国发动了疯狂的侵略战争,先后占领了天津和北京。腐败的清政府毫无抵御能力,屈膝求和。据说,在“议和”会议开始之前,某国的一名代表想羞辱中国人,他对清政府的代表说:“对联,是贵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现在我出一联,你们如能对上,我给你们磕五个头;如对不上,则你们给我们嗑五个头。”在清政府的代表未置可否之时,他念出了上联:

  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

  在“琵琶琴瑟”四字上面,共有八个“王”字,用来指代“八国联军”,同时,也用以炫耀征服者不可一世的狂妄气焰。在场的其他帝国主义分子听了,不约而同地发出一阵阵狂笑。清政府的代表中,有的呆呆地发笑;有的虽然胸有不平,但无词可答;首席代表更是惶惑不安,头晕眼花。这里,只见代表团中的一位书记员投笔而起,铿锵应对: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魑(chi)魅(mei)魍(wang)魉(liang)”是传说中害人的四种妖怪,联语不仅对仗工整,而且以蔑视的口吻严厉谴责了帝国主义像害人的“小鬼”一样,侵犯我国主权的罪行。

  那名挑衅的洋人听了,瞠目结舌,不得已向北半蹲半跪地磕了五个头,引得哄堂大笑。推荐阅读:有趣对联故事

  踏破磊桥三块石

  清代文学家李调元,才思敏捷,以善对而闻名。一天,有一牧童故意在李经过的路上以三块石头垒成一座石桥。李坐轿路经此地,石桥被轿夫踢倒,牧童责问轿夫,双方争吵不休。李调元下轿调解。牧童说:“你既是李大人,听说善于作对,小子出个上联请你对吧!”李调元欣然答应。牧童念道:

  踢破磊桥三块石。

  李调元想了好久,竟未能对出,只好约明天再来应对。回家以后,冥思苦想,茶饭无心。妻子问知其故,微微一笑,在纸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出”字,然后用剪刀一剪,剪成两个“山”字。李调元恍然大悟。于是次日一早即到约定地点,见到牧童,对出了下联:

  剪开出字两重山。

  牧童哈哈大笑:“李大人,这下联恐怕是你夫人想出来的吧?”李调元吃惊地问:“你怎么知道?”牧童回答:“妇人常与针线、剪刀打交道。你是男子汉,何不就将下联改为‘劈开出路两重山’?”于是,下联就成了:

  劈开出路两重山。推荐阅读:古代经典对联故事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