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安阁风水网
当前位置: 风水网 〉中华民俗对联大全对联故事

名人和对联的故事

2015-03-17 16:59:27 作者:azg168 风水网

  想知道那些名人所作的对联其背后都有些什么样的故事吗?想知道的朋友就来看看这名人和对联的故事的内容资料吧!

名人与对联的故事

名人和对联的故事

  苏东坡妙联对辽使

  一次,苏东坡奉命接待辽邦派来的使者。辽使有意要难他,便对他说:“苏学士乃中原名士,在下有一非常简单的上联,只有五个字,请苏学士属对。”说罢,辽使得意地念道:

  三光日月星

  苏东坡一听,吓了一跳。因为联语中的数量词,一定要用数量词来对。上联用了个“三”字,下联就应当用“三”以外的其他数目字,而“三光”之下只有三个字,那么,无论你用哪个数目字来对,下面跟的字数,不是多于三,就是少于三。这是副绝对呀!好在苏东坡熟读《诗经》,他略一思索,立即对道:

  四诗风雅颂

  这下联对得真妙。以“四”对“三”,十分妥贴。但如果“四”以下,跟着要提出四个字,那就不能跟“日,月,星”相对,妙就妙在“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原来《诗经》中的“雅”这一部分,又可分“大雅”和“小雅”,所以通称为“四诗”。辽使听了,不禁连连点头。

  苏小妹母女诉衷情

  传说苏小妹的女儿是个很有志气的女孩子,在婚姻问题上很有主见,自己作主嫁给了一个家境不好却十分有才气的穷秀才。

  女儿嫁出去之后,苏小妹很不放心,总担心闺女在夫家受不了那份罪。有一天,风雨交加,苏小妹担心女儿住的那两间房漏雨,便顶着风雨到女儿家去了。一进女儿家小院便听到女儿与丈夫的读书声。苏小妹没有急于进屋,先打量了一下两间顶上半瓦半草的房子,窗子已经因年久失修而坏了,大概是为了遮风雨吧,窗台上一盆挨一盆地摆满了海棠花,海棠花的枝叶把大半个窗户都遮住了。苏小妹走上前去,刚到窗下,便听到室内的读书声骤然停止了,女儿欢笑着冲出屋来,把母亲让进屋中。苏小妹坐定之后,环顾室内,见摆设虽然简陋却井井有条,便指着摆满窗台的海棠问女儿:

  半窗红花为防风雨?

  女儿刚要点头说“是”,又一想,“不对,母亲这不是说了半副对联叫我对吗?”便马上改口说:

  一阵乳香便知母来。

  苏小妹知道女儿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因为自己在上联中用了“红花”、“防风”两味中药名,女儿不但巧妙地用“乳香”、“知母”两味中药相对,而且说明了刚才读书骤停的原因,看来女儿出嫁后才学确是长进了。

  这时,女儿端上茶来,一边请母亲饮用,一边问母亲冒雨而来有何急事,苏小妹说:“哪有什么急事,就是为了来跟你对对子的。”说罢,她又道出了一个上联:

  高阳台上酷相思,为娘心念天仙子;

  女儿听母亲是因为放心不下才来的,并在上联中用了“高阳台”、“酷相思”、“天仙子”三个词牌,对起来不易,便故意在母亲怀中撒了一会儿娇,拖延了一段时间后,下联也构思出来了:

  满庭芳中诉衷情,小女难得相见欢。

  下联中也用了三个词牌名:“满庭芳”、“诉衷情”、“相见欢”。苏小妹见女儿生活虽然清苦,但夫妻相亲相爱、志同道合,便给女儿留下一些钱,放心地回去了。

  苏小妹三难新郎

  当苏小妹发现秦少游原来是“疯道人”,新婚之夜,便有意相难,也借以再试试新郎秦少游的才能,设了三道关来考秦少游。前两关顺利通过,第三关是出句让秦少游来对,并说明只有对出来才开门让他进洞房。出的一句是:

  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少游左思右想对不出来,在院子里走来走去,最后停留在一口荷花缸前。

  苏小妹的大哥苏东坡看见了,虽替妹夫焦急,却又不便代劳。突然,他灵机一动,拾起一块石头,投进盛满清水的荷花缸里。

  秦少游听到“卟通”一声,顿时领悟,脱口而出:

  投石冲天水底天

  苏小妹闻声大喜,急忙开门迎进新郎。

  苏小妹生气难和尚

  一天,苏小妹生病了,他的哥哥苏东坡正为她煎药,佛印和尚正巧来访苏东坡。东坡一见老友来访,非常高兴,就和佛印饮茶谈天,竟忘了给卧病在床的小妹按时送药,苏小妹见哥哥还没有送药来,就在床上高声念出一联:

  清水池边洗和尚,浪浸葫芦;

  以“葫芦”隐喻和尚的“光头”,实在大为不敬。苏东坡晓得小妹脾气,知道她又生气了,连忙去为她送药。佛印就苦了,既挨了“骂”,还要对下联,但思来想去,一时难得佳对。忽然,他抬头看见苏东坡端了药碗,撩起碧纱帐,正要给苏小妹喂药,猛地触动灵感,立即对曰:

  碧纱帐里坐佳人,烟笼芍药。

  苏小妹嫣然一笑,一口将药喝个精光。

  贾平凹纠错撕对联

  贾平凹虽是陕西人,却对晋南的蒲剧情有独钟,一有空闲,就要找机会去欣赏。在日前央视一个访谈节目中,他谈到20多年前在看蒲剧中发生的一件事,愧疚之情溢于言表:“空戴了个作家的头衔,咋就稀里糊涂写了一副对联,险些坏了蒲剧振兴的大事。”

  1990年,贾平凹正创作长篇小说《浮躁》,不知为什么,写起来总感觉不那么顺手,让他不免心烦,就想出去散散心。这年冬天,山西省振兴蒲剧调演在运城市举行,该市蒲剧团邀请了陕西文艺界专家白浪等人光临指导。

  白浪当年创办《长安》文学月刊时,极力说服贾平凹加盟,并想方设法帮助他解决了爱人和孩子的进城问题,让贾平凹心存感激,一直视白浪为恩师。白浪在接到运城蒲剧团邀请后,立即想到了贾平凹,又得知他在写作上不顺畅,就对他说:“你不是喜欢看蒲剧吗,正好山西省振兴蒲剧调演在运城举行,你暂时将小说放一放,跟我到运城看蒲剧去,也正好散散心。”贾平凹很高兴,立即放下正在写作的小说《浮躁》,和白浪一起去了运城。

  到运城后,贾平凹兴致勃勃地观看了该市蒲剧团演出的《西厢记》《宇宙锋》《高平关》等戏,对被誉为“牡丹群”蒲剧演员阵容和艺术造诣大加赞赏。演出空隙,该团编剧特地到宾馆看望贾平凹,征求他对《西厢记》的意见,并请他赐一墨宝。贾平凹谦虚地推辞说:“我就没写过书法。”那位编剧将了他一军:“西安南门外‘天籁书屋’是谁写的呀?”贾平凹听后顿露笑容,惊喜地问道:“你还留心过我的‘天籁书屋’啊?好,我马上给你写。”他稍作思索,一挥而就写了“艺之神妙在于能飞也”的条幅。写完后,仍意犹未尽地说:“武俊英、郭关明、吉有芳、李仙容主演的《西厢记》,景雪变、张大发主演的《宇宙锋》,都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我想把他们的名字编成一副对联,你看行吗?”此意正中编剧的下怀,连声称好。贾平凹点了一支烟,坐在沙发上想了几分钟,起身说了句:“想好了,写吧。”便挥毫写道:“雪变仙容冬有芳,俊英大发山关明。”从字面上看,景雪变、李仙容、吉有芳、武俊英、张大发、郭关明六位演员皆名列其中,虽然将几位演员的姓氏去掉,仅添了“冬、山”二字,却使联句活了起来。“冬”字蕴含着雪花改变了冬天的容颜,严寒中犹有梅花芬芳;“山”字则暗示着俊俏的花儿奇葩绽放,映照得山关一片火红鲜明。该对联无论在构思还是意境上都非常巧妙,在场的人情不自禁鼓掌叫好。

  但一位领导看了对联后却皱起眉头说:“虽然几个演员的演技都很好,排名却是有次序的,把排在后面的写到前面,会影响他们的情绪,不利于以后开展工作。”这是贾平凹万没想到的,他脸色顿时暗淡了下来,自语道:“我光图了一时兴奋,却忘了安定团结这个大事,不应该啊!”话音未落,就一把撕碎了对联。他出乎意料的举动,让大家在惋惜的同时,更为他的拙朴而感动。

  贾平凹欣慰地说:“那件事确实是我的失误,庆幸的是,我很快认识到了并马上纠正,这也算是我的一个优点。至少说明我的诚实和诚恳,比起那些自称‘讲求诚信,从不说谎’者来说,我起码没有丧失自己的人格。”

  曹亚伯的对联

  在纪念辛亥革命百年的日子里,我翻捡出珍藏的曹亚伯的一副对联,摩挲凝思,追记先贤,感慨万端。

  曹亚伯,湖北兴国(今阳新)人,清末湖北革命团体“日知会”领导人之一,后随孙中山革命,功绩卓著。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曹亚伯隐居江苏昆山,历时两年余,将其多年所藏“日知会”文书笔记及辛亥武昌革命一切文告、函电等等,整辑成书,写成《武昌革命真史》上、中、下三册,凡数十万言,图片七八十帧,于1930年3月出版,由中华书局代发行。由于国民党内部派系意见纷纭,该书刚出版,即被禁行,流传极少。1982年,时隔半个世纪,上海书店影印出版供研究者参考,为治民国史者不可缺少的文献资料。曹亚伯定居昆山十多年间,常与苏州的高僧大德、贤达名流、文人雅士交游,他喜好金石书画,尤擅大小篆,根柢深固,出手不凡。其时,先父胡凤子(字舜仪,生前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民革党员)正寓居苏州,活跃于教育、新闻、文化界,与民国元老李根源、东北抗日名将苏炳文等政界人士,也过从甚密,与曹亚伯的交往也在情理之中,曹亚伯书赠先父的这副对联:“于二南见钟鼓之乐 既八命用侯白为司”,足见两人情谊不浅及曹亚伯对先父的推崇与敬重。

  曹亚伯是辛亥元老,退隐后皈依佛门,不问政事。北伐开始后,***欲任命其为中央委员,不受。1931年“九一八”,日寇大肆侵华,曹亚伯忧国忧民,力主坚持抗日,不打内战,国民党中央要员多人造访昆山曹宅诣教。激于民族义愤,曹亚伯受聘担任冯玉祥将军长官部高等顾问。可惜天不假年,1937年昆山沦陷前夕,曹亚伯病殁于自建的“平居”寓庐,享年63岁。纵观曹亚伯一生,不愧为革命前驱。岁月悠悠,沧海桑田,看惯了今天书坛上充满了那种满纸乱飞,伸拳掳袖式的书法艺术,再来观摩曹亚伯的这幅篆对,令人耳目一新。一幅16个字的对联,就用了“二南”、“八命”、“侯白”、“钟鼓之乐”等多个典故成语,而且意境深邃,彰显了曹亚伯极高的国学造诣。对联书写,章法朴实,气度安详,用笔内撅,取法隽古,力量包含在浑厚凝重的线条之中,完全靠功力和意趣取胜,真是无比的沉雄老辣。今昔对比,大异其趣,耐人寻味。字如其人,这不正是曹亚伯其人的写照吗?难怪乎对联在1981年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民革中央《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书画展览》中展出时,受到时人赞许好评。

  苏东坡和对联

  苏东坡,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他少年时就博览群书,才智过人,常常受人夸奖。好话听多了,渐生傲气。一天,他乘兴在自家门前写了一副对联: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瞧这口气,真有“天下第一”的样子。过往行人看了,有的夸这家出了能人,也有人摇摇头,觉得苏东坡海口夸得太大了。

  有一天,一位白发老者登门拜访,见了苏东坡,老人说:“听说苏才子学问盖世无双,我特来请教。”苏东坡见这么大岁数的人都找自己问问题,心中十分得意。出于尊敬,他为老者让了座,问道:“老先生可有什么疑难?”老人没有说话,笑吟吟捧过一本书来。

  苏东坡接过书后,翻开第一页,头一行就读不下去了,为什么呢?有两个字不认识。越往下看,不认识的字越多。立刻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脑门上沁(qìn)出了很多汗。老人说:“怎么,这些字连苏才子也不认识呀?”说完笑吟吟地走了。

  苏东坡呆若木鸡,一时都忘了送客。等缓过神来,才恍然大悟,赶忙添了几个字,把那副门联改成了这样: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后来,他果然成了中国的大文豪。推荐阅读:有趣对联故事

  蜘蛛虽巧不如蚕

  王禹偁[chēng]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他小时候家里挺穷,父亲靠给人家磨面挣点钱,日子过得很艰难。可王禹偁人穷志不穷,自己努力读书,刻苦学习.

  当地有个叫毕垵[ǎn]的官,听说王禹偁是个要强的孩子,就把他找了来,对他说:“你们家靠磨面过日子,你能不能拿石磨作首诗?”小禹偁想了想,就作了一首.

  但存心里正,何愁眼下迟。得人轻借力,便是转身时。

  诗中的“心”,是指磨盘的中心;“眼”,指磨盘上用来灌麦粒的窟窿眼儿。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只要磨盘安得正,不怕磨得慢。只要有人稍微使点劲,磨盘就能转起来。这首诗表面说的是石磨,其实王禹偁是在说自个儿呐:只要我心正肯努力。还怕眼下进步慢?要是有人能帮帮忙,我就会有大显身手的时候!

  毕垵听了,惊奇得不得了,心里还真佩服小家伙有志气。他知道王禹偁家里穷,读书困难大,想“得人轻借力”,自己一定得帮小家伙这个忙。毕垵就让王禹偁跟自己的孩子一块到私塾[私塾shú,过去私人办的小学堂,一般只有一个老师]里念书去了。

  有一天,当地的知府[管理一个府的地方大官]请客吃饭,毕垵也去了。

  吃到半截儿,知府说了个对子上联,让客人们对:

  鹦鹉能言难似凤;

  意思是,虽说鹦鹉能学人说话,可它嘴再巧,外表长得再美,也比不上鸟王凤凰。

  在座的客人没人能对,毕垵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好下联。他回家以后,就把对联写在屋里的屏风上了。碰巧,这个上联让王禹偁看见了,他就对了一句:

  蜘蛛虽巧不如蚕。

  意思是,蜘蛛虽说也能拉丝,可比蚕差远了。蚕吐出的蚕丝能织出漂亮的绸缎,可蛛丝就不成了。

  毕垵一听小禹偁对得这么好,挺佩服。往后,也不拿他当晚辈看了,见面就叫他“小友”,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小”朋友。推荐阅读:古代经典对联故事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