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安阁风水网
当前位置: 风水网 〉中华民俗对联大全对联故事

古代趣味对联的故事

2015-03-13 17:45:21 作者:azg168 风水网

  小编收集了一些相关在古代的时候一些很有趣而被创作出来的对联,有兴趣要了解下的朋友可以来参考看下这古代趣味对联的故事喔!

古代趣味对联的故事

古代趣味对联的故事

  单人独马一杆枪

  田汉(一八九八--一九六八),湖南长沙人。中国现代著名的剧作家、诗人。《义勇军进行曲》的词,就是他作的。

  田汉从小聪明好学,喜欢作诗联对。他的家,在长沙果园处。当地,正好是果园河与麻林河汇合处,人称“双江口”。

  有一年,一个外地文人游历到此,一时心血来潮,提笔在双江口附近,写下了半边对联:

  二河两岸双江口;

  上联是由三个名词“河”、“岸”、“江口”组成,每个名词前面,都是数词!“二”的意思,又与地名相符。要对下联,有一定难度,当时,许多人都对不上。年仅十一岁的田汉,看了上联,随即对出了下联:

  单人独马一杆枪。

  下联不但对仗工整,且写意深刻,表现出少年田汉不畏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联中“单”、“独”、“一”与上联的“二”“两”、“双”一样,也是三个名词前的数词,又都是“一”的意思。

  三元及第墨

  蔡和森(一八九五——一九三一),湖南双峰县人。一九一八年,他和***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一九二O年留法。

  蔡和森从小聪明好学,思维敏捷,对答如流,名闻遐迩。八岁那年,有一天,他到文具店买墨。文具店的老板,要考考他的才学。老板说:“我出上联给你对,对上了,我送你一锭墨。”小和森点点头。

  老板出的上联:

  小学生买墨,三元及第;

  小和森稍稍思考,即对出下联:

  大老板经商,四季发财。

  老板听了很高兴,连声叫好。因为下联不但对仗工整,而且很合老板经商发财的心意。老板不食诺言,立刻送给小和森一锭上等的“三元及第”墨。

  郭沫若幼年巧对

  郭沫若(一八九二——一九七八),四川乐山人。是位诗人、文学家。

  郭沫若六岁那年,在私塾念书。一天,先生钓鱼回来,在黑板上写了“钓鱼”两个字,向学生索对。郭沫若刚好前不久,看了木偶戏《杨香打虎》,灵感一来,不禁脱口对出“打虎”。先生拍案叫好。事后,先生对郭沫若的父亲说:”你的儿子出口不凡,将来必成大器。“

  一天,私塾先生外出,郭沫若和同学数人,翻墙而过,偷摘墙外民家树上的鲜桃。此事暴露后,先生责备学生,并二追查,学生害怕先生罚打手心,没有人敢承认。先生无奈,只好泛泛地教戒学生一番,并出了上联,叮咛学生应对,对上了,可免于处罚。先生出的上联:

  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

  郭沫若才思敏捷,凝神片刻,即大声对出:

  他年攀枝步蟾宫,必定有我!

  对仗自如,气势不凡。先生听了,欣喜万分,转怒为喜,大加赞赏。因此,不仅郭沫若免于处罚,就连其他几个学生也免罚了。

  

  智讨风筝

  蔡锷(一八八二——一九二六)字松坡,湖南宾庆(今邵阳市)人。民国初反袁将领。他于一九一五年十二一月,在云南发动护国军起义,又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蔡锷将军出身贫寒,小时候,没钱上学堂求学,只好自己在家刻苦自学,小小年纪,就显露出了不起的才华。

  有一次,蔡锷和小伙伴们,外出放风争,玩得正高兴时,风筝断了线,掉进了知府家的花园中,小伙伴们都不敢去要,唯有蔡锷不怕,他翻过花园的围墙,跳进园中,准备捡回风筝。正好知府在园中散步,看见一个小孩跳进来,便叫家人上前驱赶。蔡锷大声嚷道:“我的风筝掉到这儿了!”知府向周围扫视一番,果然发现,小亭子旁边,有个断了线的风筝,也就消了怒气,慢悠悠地说:“如果你能对得上我出的对子,风筝就还给你。”

  蔡锷—扬头,自信地说:“对就对,你快出上联,我们还等着呢!”

  知府皱着眉头,正在思索,忽见墙外,又冒出几个小脑袋。他触景生情,马上吟出一句上联

  童子六七人,无如尔狡;

  这上联的意思是:在这六、七个孩子中,数你心眼最多。蔡锷一听,立即对出下联:

  知府二千石,唯有公......

  蔡锷故意留下一个字,不说出来,并调皮地贬了眨眼睛说:“我已想好两个字,现在,由你来挑。如果你还我风筝,那就对。‘唯有公廉’,如果不还,那我只好对‘唯有公贪’了。”

  知府没有想到,一个小孩子,竟如此足智多谋。面对这一“廉”一“贪”的选择,他只好将风筝送还给蔡锷。

  鲁迅幼年对句

  鲁迅(一八八一--一九三六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一位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幼年,在私塾念书时,不但非常勤奋,而且善于把学到的知识融汇贯通、灵活运用。有一次,私塾先生上对句的课,出了个上句:

  独角兽

  要同学对。有的同学对“两头蛇”,有的对“三脚蟾”,有的对“八脚虫”,“九头鸟“等等,先生都不满意。鲁迅根据读过的《尔雅》(1)中的句子,对了:

  比目鱼

  先生连连点点头。说:“很好!‘独’不是数,但有单的意思,‘比’也不是数,却有双的意思。”

  又一次,先生出了上句:

  陷兽入井中;

  鲁迅又根据《尚书》(2)里“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对了个受先生赞赏的下句:

  放牛归林野。

  鲁迅先生,从小就打下了坚实的对句基础,所以,在他以后所写的诗文中,往往穿插了许多精采的对句。如《自嘲》中的: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中的:

  坟坛冷落将军岳;

  梅鹤凄凉处士林。

  《无题》中的:

  血沃中原肥劲草;

  寒凝大地发中华。等等。

  注:(1)尔雅:书名。解释经文和古代文物的一部古书,也是中国第一部字书。列为十三经之一注:(2)尚书:书名。也称“书经”,是我国最古之史料,列为十三经之一。

  古代人名趣联

  对联是我国极富民族特色,流传于民间的一种文学形式。我国古

  代奇联、趣联很多,这里介绍的,是从历史名人中,选出六人,把他

  们撰成一联,你读后,一定为之叫绝。联文是:

  邹孟子、吴孟子、寺人孟子,一男、一女,一不男不女;

  周宣王、齐宣王、司马宣王,一君、一臣,一不君不臣。

  上联中“邹孟子”,指的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轲;“吴孟子”为鲁昭公夫人,娶于吴国;“寺人孟子”是《诗.小雅.巷伯》的作者,系宫中阉人,故称不男不女。

  下联中:“周宣王”即姬靖,西周国王;“齐宣王”指由辟疆,为诸候,故为臣;“司马宣王”指司马懿,魏时谥为宣王,晋时又说为宣帝,故称之为不君不臣。

  渔璜联语三趣

  清代著名诗人周渔璜(一六六五一七一四年),名起渭,号桐野,贵阳青岩人。他年轻时,在一所庙里读书,常挑灯苦读,甚至彻夜不眠。庙内长老很喜爱他,二人相处十分融洽。一天,长老想试试他的才学,便以“腊梅含苞待放”为题,出了上联:

  梅蕊未开,光棍先生白嘴;

  渔璜会心而笑,立即对道:

  椒实既熟,夹壳长老黑心。

  长老听了,哈哈大笑,从此更加疼爱渔璜。

  有一年,周渔璜任浙江主考。他第一次到杭州,一些考生,听说他是贵州人,认为贵州蛮子,不会有什么真才实学,藉欢迎为名,将他团团围住,故意提出一些疑题去为难他。其中,有一个考生高声问道:

  洞庭八百里,波滔滔、浪滚滚,宗师由何而来?

  周渔璜凛然回答道:

  巫山十二峰,云重重,雾霭霭,本院从天而降!

  这群考生听了,顿时目瞪口呆,为自己莽撞的行为后悔不及。

  周渔璜有一次奉旨阅兵江淮,来到了江苏镇江。一日闲暇,便到古刹金山寺游览。金山寺长老听说他生于蛮荒之邦的贵州,就有点鄙夷他。这时,正巧暴雨骤至,长老灵机一动,就放作谦逊地说:“贫僧偶尔想到一副对子的上联,苦于不知如何对下联,恳请大人赐教。”接着,念了上联:

  雨打沙滩,沉一渚,陈一渚;

  周渔璜洞察其意,指着祭坛上,摇曳的烛光,回答:

  风吹腊烛,流半边,留半边。

  长老十分惊异,连声称赞。

  和尚应考

  从前,有个和尚,每见读书人应考回来,有的中状元、进士,有的中举人,有的中秀才,荣宗耀祖,好不光彩,很是羡慕,乃决定去试他一试。

  第一场考试,是口试对对。主考官出上联:

  孔圣人三千弟子下场去;

  和尚答:

  如来佛五百罗汉上西天。

  主考官点点头,认为还可以。又出一联:

  子曰:克己复礼;

  和尚想了想,回答说:

  佛道:回头是岸。

  主考官一听,心里有点火,抓起惊堂木一拍,喝道:

  旗鼓!

  和尚用手做了一个敲的姿势,高声答道:

  木鱼!

  主考官再也忍不住了,佛手起身道: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和尚以为考试完毕,连忙合掌道: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主考官一看,和尚还站在那里,转身大喝道:

  快滚!快滚!

  和尚不知是什么意思,以为还要对对,忙说:

  善哉!善哉!

  磊桥戏对

  清代文学家李调元在任时,每日上、下衙门,都要经过一座石桥,这座桥,由三块巨石砌成,故名“磊桥”。

  有一天,李调元乘轿回家,路过磊桥,正巧有一个孩童,在桥上玩耍,用三块小石头,模仿磊桥的样子,搭成一座小石桥。由于轿夫走得快,那孩童刚一闪开,轿夫便将小石桥踏倒了。孩童拉住轿夫,嚷着要赔。当孩童得知,轿内是学政大人时,便高声说道:“我要和李大人对对。若他能对上,就放他过去,对不上,就得还我桥来。”李调元从轿内,探出身来,见孩童天真可爱,便笑着说:“你且出上联。”孩童手指着石块说:

  踏倒磊桥三块石;

  “这……让我想想。”李调元苦思良久,未能成对,便对孩童说:“我一时对不上来,待我回去,想出后,明早在桥上答你。”李调元回家后,左思右想,仍未想出来。“唉!明早要交卷,如何是好?”边想边在房间踱方步,显得心事重重。李夫人见状,便问明原由。李夫人笑道:“这有何难,‘剪开出字两重山’,不就对上了!”李调元一听,心中大喜。

  第二天一早,李调元经过磊桥时,对着早已等在桥上的孩童说:“我已对上,你听着:

  剪开出字两重山。

  不料,孩童摆手笑道:“这不是你对的!你平时不常用剪刀,哪会想到剪字。”李调元吃了一惊,没想到,竟被孩童识破。李调元问孩童:“那么,你猜是谁对的?”孩童拍手笑道:“是尊夫人对的!”李调元高兴地抱起孩童,捋髯哈哈大笑。

  歪诗联童生妙对答

  从前,读书最兴作题对对子,先生出上联,学生对下联,要对仗工整,讲究平仄和押韵。有一日,一位姓刁的先生出了一句歪联:

  抓而痒,痒而抓,不抓不痒,不痒不抓,抓抓痒痒,痒痒抓抓,越抓越痒,越痒越抓。

  让童生对。童生们想了半日,也没有一个人对出下联来。先生骂了一句:“你们这此废物,看哪个童生先对出来!”有一个童生听罢,心想:就以先生二字来对。于是他站了起来,说:“先生,我来对!”先生点了点头,童生开口对道:

  生了死,死了生,有生有死,有死有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先生先死,先死先生。

  先生听了,气得半死,跌坐在椅子上,半天说不出话来。

  苏东坡戏联友名对

  秦观和柳永(屯田)都是苏东坡的好朋友。秦观因为那首《满庭芳》的词写得很好,特别是第一句“山抹微云”是个佳句,因而时人便称秦观为“山抹微云”,使这句词成了秦观的绰号。秦观的女婿范温对岳父有这个名字引为自豪。他常自我介绍说“我是山抹微云的女婿。”人们确也投以羡慕的眼光。

  那时柳屯田的《破阵子》词中也有一句为人传颂的名句“露花倒影”。于是时人也称柳屯田为“露花倒影”。

  有一次,苏东坡同秦观、柳屯田同席而饮。酒至半酣,苏东坡诗兴大发,随口将二人的名字和绰号联成一副对联:

  山抹微云秦学士;

  露花倒影柳屯田。

  秦柳二人一听,同声大笑,深服东坡诙谐的捷才。推荐阅读:骂人的经典对联

  苏东坡戏嘲张三影

  北宋词人张先,字子野,喜作慢词,其词以描写男女之情见长。他曾因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轻絮无影”这三个别致的句子,获得“张三影”的雅号。他晚年退居乡间后,年逾八十,家中尚蓄有歌妓。有一次,苏东坡去拜访他,赠了一副对联,对张先进行戏嘲。对联写道:

  诗人老去莺莺在;

  公子归来燕燕忙。

  联中引用了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元代发展成为曲剧《西厢记》)故事,将张先比做拈花惹草的秀才张珙。张先得联,亦制一联写道:

  愁似鳏鱼知夜永;

  懒同蝴蝶为春忙。

  这副对联,对自己作了表白,且韵词俱佳,深为东坡所赞赏。推荐阅读:精选古今经典对联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