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安阁风水网
当前位置: 风水网 〉姓名百家姓

姓氏鲜于的由来

2016-03-28 14:41:45 作者:azg168 风水网

  鲜于姓在百家姓中是什么起源有哪些由来?而且关于鲜于姓中的著名历史人物又有哪些吗,对此姓氏鲜于的由来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姓氏鲜于的由来

姓氏鲜于的由来

  鲜于姓姓氏简述

  鲜于(Xiān yú )姓 :1、出自子姓,以国名、邑名合并为氏。商朝末君纣王有叔箕子封于箕(今山西省太谷县),官为太师,多次就纣王的荒淫残暴进谏,纣王仍依旧如故,不思悔改,后来竟将箕子关入大牢。周武王灭商后,箕子直言劝谏武王当行仁政,却不肯应武王的请求再次为臣。他出走辽东,并建立了朝鲜国(据传此国是现在朝鲜的前身)。相传他的子孙中支子仲封的在于邑,就合国名与邑名,自称鲜于氏。 2、出自少数民族。南北朝时,定州(今河北定县)丁零族(北方称为铁勒族或敕勒族)有鲜于氏。

  1.得姓始祖

  箕子。据《朝鲜谱·太原谱》载,商纣王有个叔叔名胥余被封在箕(在山西省太谷县东),称为箕子。纣王即位不久,箕子见他开始使用象牙筷子,就叹息道:“用了象牙筷,就要用玉杯来配,然后就会追求其他的珍奇物品,这就是奢华享乐的开端呀!国君一讲究享乐,国家怎么能搞得好呢!”后来纣王果然越来越荒淫残暴。箕子多次进谏,纣王听得不耐烦,干脆把他关起来了。周武王灭商以后,放出箕子,并向他请教如何才能得到商民的拥护,箕子认为应当施行仁政,用安抚的手段来争取民心。武王要封箕子为官,但是箕子不愿做周的臣子,就出走到辽东,建立了朝鲜国。箕子的子孙中有个叫仲的,有封地在于邑,他将国名“鲜”字和封邑名“于”字合成“鲜于”二字为姓,称鲜于氏。故鲜于姓的得姓始祖是箕子。[1] 

  2.各支始祖

  鲜于思明:蜀国司空,谪居巴西(阆中)。为四川鲜于氏开派始祖。

  鲜于向:字仲通。唐朝剑南节度使,渔阳郡人,随任居四川南部县(今仪陇县新政镇亦有鲜于氏后裔,唐代颜真卿所著《鲜于氏离堆记》中有记载。)。唐天宝中为京兆尹御史中丞剑南节度使,汉阳太守任中卒,葬四川南部县新镇坝旧有墓田。其弟鲜于叔明为仲通胞弟,继通为京兆尹,迁尚书左仆射,唐德宗时封蓟国公。是为四川南部县鲜于氏始祖。

  鲜于□:字子俊,唐史叔明之裔,官拜谏议大夫、荆州刺史,又为京东转运使,与苏轼有亲戚关系,死后葬河南嵩山地界。子俊公生三子,长绰为太常博士,次子名奉,季子名君。祖鲜于奉子俊公次子,兄绰弟君举宣和进士,因子俊公知楚荆州,寄居于楚南石首县,其后三世失传。子俊第六世孙鲜于浑为生于宋理宗朝,任四川铜梁知县,与仲通公子孙鲜于翔等六人为从堂兄弟,以上皆为四川鲜于氏始祖。

  鲜于元圭:为鲜于浑长子,元朝时期因阆中族人有故牵连,避姓为蒙,去于而单姓,从此四川鲜于复姓失传  

  姓氏鲜于的起源

  源于子姓,出自殷商王族后裔箕子支子仲。属于以国名、封邑名合并为氏。 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初年,周武王灭商,封箕子于朝鲜得姓。 箕子,是商王朝末代君主纣王的叔叔,名叫子胥余,官至父师,即太傅,封地在箕(今山西太谷),史称“箕子”。

  据史籍《太原鲜于氏世谱》的记载:商纣王即位不久,箕子见他开始使用象牙筷子进膳,就叹息道:“用了象牙筷,就要用玉杯来配,然后就会追求其它的珍奇物品,这就是奢华享乐的开端呀!国君一讲究享乐,国家怎么能搞得好呢!”后来纣王果然越来越荒淫残暴。箕子曾多次进谏,纣王听得不耐烦,干脆就把他囚禁起来了。 周武王灭商纣以后,放出箕子,并向他请教如何才能得到商民的拥护。箕子认为应当施行仁政,用安抚的手段来争取民心。周武王听了很高兴,要封箕子为官,但是箕子不愿做周王朝的臣子,就出走到辽东,建立了朝鲜国,史称“箕子朝鲜”。在朝鲜史籍《朝鲜史略》中记载:“周武王克商,箕子率中国人五千入朝鲜”。在朝鲜史籍《海东绎史》中引《三才图会》也记载:“箕子率五千人入朝鲜”。在朝鲜文献《朝鲜鲜于氏奇氏谱谍》中亦记载:“武王克殷,箕子耻臣周,走之朝鲜,殷民从之者五千人。” 据历史记载,箕子朝鲜从箕子开始,一共经历了四十一代君主,直到公元前一世纪才消亡。 在箕子的庶支儿子中,有个叫子仲的,他的封地在于邑(今朝鲜忠清北道清州郡清州邑),于是他就将国名“鲜”字和封邑名“于”字合成为“鲜于”复姓,称鲜于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另外,在箕子之子箕山、箕殷的后裔子孙中也有称鲜于氏者。

  据历史文献《四川阆中渔阳郡鲜于氏大成宗谱》记载:“洯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传十四世而生汤,伐夏放桀,即天子位,以武功成号,曰成汤。传三十世而生箕子,箕子名胥余,为纣庶叔,官父师……武王克殷,王访问箕子,箕子以洪笵九畴陈之,武王遂封箕子于朝鲜。箕子生二子:箕山、箕殷,乃迁居鲜虞国,其支食采于此,以国为氏,生鲜虞申,故其始祖也。”在历史文献《鲜于璜碑》上也记载,鲜于为箕子之苗裔:“有石山,鲜于之水出焉,南流注于滹沱。肥水应即肥国所居地,鲜于即鲜虞(今河北真定),鲜虞族因鲜于水而得名”,其后代即称鲜虞氏。 在箕子带领族人去朝鲜半岛之时,箕山、箕殷留中未去,后箕殷生子名申,申食采于鲜舆(古渔阳,今北京顺义北务镇一带地区),以地名为自己的姓氏,称鲜舆申,亦称鲜虞申、鲜于申。 在鲜舆申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居邑名称沿袭相称为姓氏者,称鲜虞氏、鲜舆氏,后以谐音字省改为鲜于氏,世代相传至今,亦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鲜于氏族人后有省文简改为单姓鲜氏、于氏者,亦有因功被李唐朝廷赐改姓氏为李氏者,皆尊奉箕子、箕殷、鲜于申为得姓始祖。 推荐阅读:姓氏宗政的由来 

  姓氏鲜于的历史人物

  鲜于辅

  东汉人,为刘虞从事。公孙瓒破刘虞,鲜于辅率州兵,迎请刘虞之子刘和。与袁绍将曲义共同击破公孙瓒。后率众归曹操,拜度辽将军,封都亭侯(注:鲜于辅,一说北京人)。

  鲜于侁

  字子骏,鲜于赤之子,宋代阆中人。文彦博《送子骏朝议归阙诗》:“为有仙才生阆苑”。侁于仁宗时进士及第,历任通判绵州,利州转运使判官,京东西两路转运使,知扬州,拜左谏议大夫,集贤殿修撰,知陈州。

  鲜于天

  宋代著名科学家,幼时能日诵千言,表现出非凡的才能。他精通天文、历数、地理、方技。其学问渊博,为当时名儒争相求教的大学问家。

  鲜于枢

  元代大都(今北京市)人,一说渔阳(今河北省蓟县)人。字伯机(1257-1302),号困学山民,亦号虎林隐吏、直寄老人等。居杭州。官至太常寺典簿。伯机以书名世,行草书尤精,与赵孟钇朊T缢暄椋茨苋绻湃耍加谝爸屑送斐的啄嘀校儆兴颉F涫榉ū誓艽竞ǔ樘邋倬⒛兀悦项极推重之。代表作有《真书千文》、《老子道德经卷上》、《苏轼海棠诗卷》、《韩愈进学解》等。

  鲜于文宗

  东汉孝子。渔阳人,年七岁丧父。父以种芋时亡,至明年芋时,对芋呜咽,如此终身。姊文英适荀氏,七日而夫亡,执节不嫁。及母卒,昼夜哭泣,遂丧明。

  鲜于世荣

  北齐忠义将领,渔阳人,在后主武平中时积战功封为义阳王。后官至领军大将军。

  鲜于修礼

  北魏孝昌二年(526年),北魏怀朔镇将葛荣和镇兵鲜于修礼聚众反抗北魏统治的起义。 一月,鲜于修礼率领六镇“降户”于定州左城(今河北省唐县西北)起义,很快发展至10万人。他和柔玄镇人杜洛周起义军互相配合,协同作战。北魏命扬州刺史长孙稚为大都督北讨诸军事,与河间王元琛率军讨伐鲜于修礼。四月,起义军在五鹿(今河北大名东)大败官军。八月,义军叛将元洪业杀鲜于修礼,投降北魏。不久,加入鲜于修礼起义军的葛荣杀元洪业自立。九月,葛荣带领义军北趋瀛州(治今河北省河间),于白牛逻(今河北蠡县境)袭杀北魏章武王元融,自称天子,号为齐国,年号广安。不久,又擒斩北魏广阳王元深。三年正月,葛荣义军攻陷殷州(治今河北省隆尧东),杀刺史崔楷,进围冀州(治今河北冀县)。十一月,拔冀州,俘刺史元孚。魏以都督源子邕为冀州刺史,率官军讨伐葛荣。十二月,葛荣领10万义军在阳平(今山东省莘县)东北漳水曲大败官军,击斩源子邕、裴衍等人。武泰元年(528年)三月,义军克魏沧州(治今河北省盐山西南),擒刺史薛庆之。八月,义军围邺城(今河北省临漳西南),号称百万之众。九月,北魏柱国大将军尔朱荣率精税骑兵7千征讨义军。葛荣因轻敌,兵力分散,败于滏口(今河北省磁县西北)。葛荣被俘杀。起义失败。

  鲜于仲通

  名向、字仲通。渔阳县人,寄籍新政(今四川省东南部),生于武周长寿二年(693年),中年举进士。鲜于深得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赏识,引为采访支使,委以心腹重事。唐天宝初年,鲜于仲通向剑南节度使章仇推荐杨贵妃兄杨国忠。杨借章仇之力,得以觐见唐玄宗,拜为朝廷参政命官。天宝九年(750年),推荐鲜于仲通为剑南节度使。天宝十年(751年),杨为鲜于仲通掩盖讨伐南昭败迹,并推荐为京兆尹。天宝十二年(753年),鲜于仲通请为杨刻“铨综之能”碑,立于尚书省门,以颂扬。不久,鲜于仲通违杨遭贬,天宝十四年(755年)病故。

  鲜于煌

  鲜于煌,男,四川省阆中市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硕导、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领衔导师、三峡文学研究所所长、重庆市文学学会副秘书长、重庆市孔子儒学研究会会长。长期从事古代文学教学和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工作。在权威刊物和核心刊物上发表有关论文多篇;出版有《历代名媛诗词选集》、《历代少数民族汉文诗词集》、《杜甫三峡诗新论》、《白居易在三峡·忠州》,以及与人合着《中国三峡文学史》、《中国文学史新编》等专着:多次获得省市有关奖励。 推荐阅读:姓氏濮阳的由来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