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安阁风水网
当前位置: 风水网 〉算命周易算命

中国的智慧就在易经周易

2011-10-22 15:20:39 作者:azg168 风水网

     在中国经济地位提高的今天,提高中国文化价值观的地位也自然而然地成为有识之士的追求。人们已渐渐意识到,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的营养。那么,中国的智慧在哪里?余敦康先生认为,中国的智慧在《周易》,《周易》的智慧则在和谐。和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一以贯之的理念,宋人张载指出的“仇必和而解”更是揭示了《周易》最为核心的价值。     很难再找出一本书像《周易》一样,拥有五千年的历史,很多西方汉学家都承认,《周易》是全世界历史最久远的一部书,在“岁数”上,《周易》是西方的《圣经》、印度的《奥义书》都难以比拟的。

  

      易为群经之首

  

      《汉书·艺文志》云:“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三圣指的是伏羲、文王、孔子。伏羲画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孔子作易传。根据研究,伏羲的时代当为新石器时期。《周易》成书历经了上古、中古、下古2500多年的时间,由三位圣人共同完成。因此,《周易》早于五经就已出现,把中国文化融入了薄薄一本书中。

      春秋战国时代,儒家、道家、墨家等各家学说兴盛,诸子百家争鸣,形成了一个思想文化繁荣的时代,而诸子百家思想都有一个共同的源头,这就是《周易》。也就是说,中国的智慧在《周易》,这是有根据的。

      那么,《周易》的智慧又在哪里呢?很多人把《周易》看成算卦的学问,认为《周易》无非就是算卦,算不上什么智慧。实际上,古时候人们对《周易》完全不是这么看。

      《周易》是中国智慧的源头,自春秋战国至汉、唐、宋、明、清,《周易》一直都居于中国文化的主流地位。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自汉朝开始,“易为群经之首”,一直到清代编修《四库全书》时仍是如此。《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头一部经就是《易经》。

      为什么“易为群经之首”?因为《周易》一直被认为是智慧的源泉、思想的源头。从汉朝开始,所有知识分子都要读经书,《周易》更是必读。唐太宗时期编纂《五经正义》,第一部就是《周易正义》。清康熙在钦命李光地主编的《周易折中》中亲撰自己读《周易》的心得作为序言,自问读《周易》五十多年,深知为了治国平天下,长治久安,必须从《周易》找智慧的源泉。《周易折中》将《周易》各派的思想综合起来,成为一本易学全书,是清朝知识分子必读之书。

      我的老师冯友兰先生晚年曾说:“我搞了一辈子中国哲学,但是对《周易》研究不够”,中国哲学离开《周易》是不完全的,因为中国古代哲学家都是从《周易》中找到思维模式、价值理念、哲学源头。冯先生虽然写了很多关于中国哲学的书,但对很少涉及《周易》感到遗憾。他的大弟子朱伯昆后来继承了他的遗志,历经数十年,与很多学生一起,写成了《易学哲学史》。
 
    “仇必和而解”是《周易》智慧的关键

  

      中国哲学智慧,与西方比不太一样,有自己的特色,这个特色就是来自《周易》,后人则对《周易》内容进行了各个方面的发挥。我与朱伯昆共同创办了国际易学联合会。多年前,我曾经与他讨论“《周易》的智慧在哪里”?朱伯昆以故宫三大殿的名字相答。故宫里面最大的殿是太和殿,“太和”就是最伟大的和谐;中和殿之名就是讲究阴阳、刚柔的互补;保和殿的“保和”则是指保持中和。这就包含了《周易》的核心思想。清朝建制承自明代,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和谐二字的应用自古有之。

      《周易》的释义词句有“干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推天道以明人事,而保持和谐产生的功效则有“首出庶物”和“万国咸宁”。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七编中引用宋代张载《太和篇》的四句话:“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这四句话总结了一部《周易》的智慧。《周易》的核心思想是讲阴阳。阴阳相对,因此世界上所有的事情总有与其相对的事物存在;既然相对,行为方式相反,应该互相尊重对方,但是难以做到;由于不尊重别人,不承认别人的合理存在,因此有斗争,甚至对抗。前三句话是世界的普遍现象,无论中外、古今,甚至将来,都不外如是。问题是,碰到这些矛盾、斗争、摩擦应该怎么办?中国的智慧就体现出与西方的不同来。

      我们都知道有一个“丛林法则”,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子,虾子吃泥巴,谁厉害谁就能称王称霸。西方一般用这种方式处理问题,这就是霸权主义。早在20年前,冯先生曾经提出应该从斗争哲学转到和谐哲学来。他认为,“仇必和而解”是《周易》关键的关键,中国的智慧就在这里。儒家讲究“王道”,认为“霸道”只能造成口服心不服,最后必然出现无法解决的矛盾,儒家崇尚以德服人,而非以力服人。换句话说,是“仇必和而解”,而不是“仇必仇到底”。   

  

      中国的智慧在《周易》,《周易》的智慧则在和谐。“仇必和而解”的思想也体现在改革开放30年的非凡成就之中。中国的发展形成了“中国模式”,为世界所瞩目。和谐,也符合中国泱泱大国的形象,用“仇必和而解”去解决国际关系中的问题。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必然有五千年的文化、智慧。大到国事、天下事,小到家事,都可以用“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这四句话去验证和解决。

      自清末开始,我们在寻求生存、发展中遇到了很多磕磕碰碰。百年来,我们向西方学习,并取得了成就。当前,中华民族正处在转折点。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的程度,必然要求文化的进步和产生更大影响力。我们要与世界接轨,就需要有主体意识。我们学国学,为的也是这个目的。因为一百多年来,主体意识已经被我们丢了,这是很可悲的。

  

      在《周易》中找到主体意识

      现在要找回我们的文化,为时不晚。我们的文化不能从西方去找,我们是炎黄子孙,有中国人自己的文化,有中华文化的根,这个根可以是伏羲、是文王。学国学就是要学习这些文化、智慧,不是要复古,而是要走向世界,要抬头挺胸,告诉别人“我是中国人”“代表着中国文化”“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和智慧,有中国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只要我们把“仇必和而解”这句话学会,我们就能走遍世界。如果我们能够在全世界都交朋友,中国的智慧得到广泛传播,这才是真正的复兴,而并不是一定要穿唐装、古服、旗袍等等,即使穿着西装,只要“仇必和而解”,照样是有着中国的智慧。

      我们自己学习的时候,不要把学习当作时髦,当作炫耀自己的资本,智慧才是最重要的。学习国学是为了未来,首先不是说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从小的来说,首先为了自己的幸福就应该学会“仇必和而解”,至少,要把家庭做到家和万事兴,也要“仇必和而解”。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它的开篇第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我看来,用《周易》的智慧去解读,幸福的家庭只有一句话,就是“仇必和而解”,不幸的家庭则是“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这句话无论在古今中外都有其不寻常的价值,值得推广到全世界。

      现在西方人老是说中国不讲普世价值,认为中国没有自由、平等、人权这些普世价值,中国的普世价值就是和谐,和谐把这些普世价值都包括在内,甚至中国有的价值观念西方未必有。比如梁启超为清华大学写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学生要有阴阳互补的中和精神。

      21世纪的和谐观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继承了《周易》的思想,包含了六个方面的内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互惠互助,充满活力,人与自然保持和谐。这里包括了西方的普世价值,也包括了西方所没有的价值,比如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等。这正是源自于《周易》的哲学思想。所以,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周易》中的和谐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一以贯之的核心价值观,也塑造了我们中国走向世界的形象。

      普通人学《周易》不必像我们专业研究的人一样去写专门的研究文章,而是要融入生活中去,有了自己体会,把《周易》思想深入到各个方面,把各种类型矛盾处理好,达到和谐的境界。 

  

      进入《周易》大门从认卦开始

  

      《周易》的入门,首先是要认卦。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些都是简单、基本的道理。太极指的是宇宙,太极生两仪,即阴与阳,这其中包含了一个重要的思想,“独阴不生,孤阳不长”,也就是“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存在分工与合作关系。

      乾卦是阳卦,卦象是天,对应的是坤卦,卦象是地,两者相对,运行方式各自不同。比如天是“自强不息”,地是“厚德载物”,二者的关系是构成宇宙,分工合作,产生万物,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对立统一。同样的,坎卦的卦象是水,离卦的卦象是火,看似水火不容,但二者结合起来,却共同构成现在的生活方式。这象征着世界相生相克、对立统一、互动互补、达到平衡,中国的最高思想太极就是阴阳互补,平衡相宜。

  

      正如学下棋要认识和研究各种棋谱,有自己的战略思想一样,要读懂《周易》中的智慧,就要学习六十四卦,这是《周易》入门所必需的。

  

      学《周易》推荐书籍

  

      “我力求改变过去奉行的学院派的研究方式,面向社会大众,对通行的经传合一的《周易》文本进行逐字逐句地训释,扫除文言与白话的语言障碍,沟通传统与现代的时空距离,凸显文本内在的哲理智慧,尽最大可能在通俗易懂方面下工夫。”余敦康先生在他的《周易现代解读》中,对每一卦的讲述都可以说是一篇独立而精妙的文章。这本著作,既可以整读,也可以抽出其中任意一篇来读,可以作哲学来读,也可以作散文来读,无论怎样都会让你觉得极为受益。

      如果说余敦康先生的《周易现代解读》是对《周易》的剥茧抽丝,那么他的《易学今昔》则是在《周易》的古往今来,历史大观中纵横捭阖。这本书将《周易》从先秦,经汉代、魏晋、两宋说到今天;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讲到现代管理的实际运用。可以说在《易学今昔》不再像历史上学者的注《易》解《易》,而是通过论政治得失与治民之道,通过谈社会伦理与道德规范来说《易》解《易》。

  过卦象表现着深刻的道理,而其中的转化过程就考验人们的智慧了。

  

      乾坤两卦的组合,干下坤上与坤下干上互相颠倒的关系,就蕴含了哲学道理。干是天,坤是地,干是阳,坤是阴,“天上地下”与“地上天下”哪个卦更好?一般人们会认为天在上地在下,但哲学概念上并非如此。天在上地在下为否卦,意指不通,不交往,天与地背道而驰,是非常危险、近于崩溃的状态,万物不生。所以在六十四卦中属凶卦。相反,天在下地在上为泰卦。又如坎卦与离卦的组合,坎上离下,为既济卦,反之则是未济,也就是没有成功。由此可见,《周易》讲究的是如何把阴阳组合,相互产生互补关系,不要产生不平衡、斗争的关系。《周易》通 “干、坤、震、艮、离、坎、兑、巽”八卦,分别象征天、地、雷、山、火、水、泽、风等代表自然界的8种物质,从而象征这个世界。现在中国人老说“四大皆空”,“四大皆空”其实是来自印度。印度佛教认为“地水火风”四大都空了,就是世界不存在了。中国传统则说“八大”,“八大”中还有各种联系,组成了一个血缘大家族——“乾坤六子”。干为父、坤为母,有三男三女。整个宇宙、世界就是“乾坤六子”。干、坤分别为群阳、群阴之首,震、艮、坎为三子,离、兑、巽为三女。阴阳相交、平等、不断组合后仍然达到阴阳平衡的关系。所谓“阴阳合则生,阴阳离则灭,阴阳错则变,阴阳平则恒”。

  

     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二字第一次提出,马上成为各大主流媒体的关键词。同时,中国提出了“和平崛起”,中国的崛起不对世界构成威胁。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中国进一步提出“在国内构建和谐社会,在国际上共建和谐世界”。我们看到了“干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这个中国人早在《周易》就提出的理想。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是有深刻的历史根源的。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