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安阁风水网
当前位置: 风水网 〉中华民俗中华养生中医养生

传统中医养生的知识总汇

2017-01-11 17:21:03 作者:azg168 风水网

  生活中又不少人都会通过中医的方法来养生,只因为中医养生是人们比较信赖的一种养生方法,且中医养生有着显著的效果,所以不妨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些中医养生的知识;那么传统中医养生的知识总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文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传统中医养生的知识总汇

  传统中医养生的知识总汇

  传统老中医养生的知识总汇

  1、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

  2、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4、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就是佛家所说的菩提心),从定中生出来的。

  5、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6、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7、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1)足够的气血;2)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足够的气血靠:足够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晚天黑后~午夜1点40)优质的睡眠(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9、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10、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耗)”。

  11、过度地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而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反过来还得靠消耗血气来把他们清理掉。五脏六腑是一个血气加工厂,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无限的,所以食物的数量必须得到控制。

  12、适当运动可以帮助人的气血运行,但同时也在消耗人的气血。人体的微循环主要应该靠松静来达到的,这也是健康必不可少的。

  13、人体中的垃圾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血气来清除它们,但人的血气因为垃圾的增多和血脉的阻塞而减少,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也正是人衰老的机理。所以,人要想健康不老,就要:1)减少体内的垃圾;2)增加血脉经络的畅通;3)增加体内的气血。

  14、与其相信药物,相信检查的数据,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觉,相信自己所具足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需要在你得道(智慧开了)的前提之下,才能分辨这一切。

  15、健康,从调节心性开始。为了你的健康,你学佛吧。学佛得到的快乐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传统中医养生的基本知识总汇

  一、基本常识

  中医认为:

  一、麻:表明气能过来,而血过不来。

  二、木:麻得厉害了,就是木,是血和气都过不来了。

  三、酸:表明经络是通的,但是气血不足。

  四、胀:表明气很足,此类人是爱生气的体质,若体内的气出不去就估胀。

  五、痛:单纯性的痛则是因为有血淤

  六、痒:表明气和血正在过来,伤口愈合的时候都会发痒。但这与全身发痒不同。

  二、人体10大重要穴位的功能

  1.足三里

  功能:

  一是扶正培元,强脾健胃;

  二是促进新陈代谢,强壮肌体;

  三是提高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免疫能力。

  叩拔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尤其对消化系统的疾病、功效更为明显。

  主治:

  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痉挛、消化不良、肝炎;神经衰弱、癫痫、失眠、头痛、贫血、偏瘫、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遗尿症;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月经过多;伤风感冒;膝关节炎、下肢关节炎等疾病。

  2.关元穴

  功能:

  一是培根固元。

  二是培肾壮阳,补肾壮阳,调经固冲,清热利湿,此穴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主生殖,主元气之功效。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

  三是补虚固本。此穴能增强生殖系统功能,提高免疫能力,防止衰老,主治诸虚百损,壮一身之气。

  主治:

  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宫颈糜烂、子宫脱垂、盆腔炎、不孕症、遗尿、尿闭、尿失禁、膀胱炎、肾炎、尿道炎、阴湿疹;痢疾、疝气、脱肛、高血压、糖尿病;健忘、神经衰弱;虚脱、身体虚弱。

  3.中脘穴

  功能:

  一是能调脾胃;

  二是能降逆化滞。此穴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纳谷化湿,降逆止呕之功效。

  主治:

  胃痉挛、胃溃疡、胃下垂、胃胀满、消化不良、呕吐、口臭、肠炎、十二指肠溃疡、痢疾、阑尾炎、便秘、肝炎、胆囊炎、黄疸、高血压、心绞痛、中暑、癫痫、癔病、神经衰弱、失眠、咳嗽、哮喘、吐血、子宫脱垂、月经不调。最主要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更是治疗各种胃病的重要穴位之一。

  4.内关穴

  功能:

  一是能理气活血;

  二是能安神定志

  主治:

  心绞痛、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心动过缓、心律不齐;休克、昏迷、晕厥、晕车、失眠、癔病、癫痫、精神病;胃病、胃痉挛、呕吐、呃逆;膈肌痉挛、妊娠恶阻、低血压、无脉症等。对各种心脏病、各种精神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疗效较好。

  5.合谷穴

  功能:

  一是能清热解表;

  二是能疏筋散风,通降肠胃。其中最主要的功用是清热镇痛。

  主治:

  感冒、咳嗽、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癫痫、精神分裂症;肠炎、痢疾、痔疮、小儿脱肛、牙痛、鼻炎、鼻出血;扁桃腺炎、结膜炎、耳聋、急性肩风湿、五指痉挛、难产、麻疹、多汗、失语症等。尤其对感冒后引起的头痛治疗效果更佳。

  6.涌泉穴

  功能:

  一是清脑醒神,

  二是安神定志,

  三是清热散风。

  对此穴位经常拔罐,可以导引肾经虚火及上焦浊气下行,并有疏肝明目、清喉定心之功效。可以降血压,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防止老年性手足麻木及浮肿的作用。

  主治:

  休克、昏迷、眩晕、中暑、健忘、头痛、三叉神经痛;癫痫、癔病、精神病、小儿惊风;脑出血、功能性瘫痪、功能性失语、面部痉挛、高血压、心绞痛、心肌炎、扁桃腺炎、咽炎、咳嗽、鼻衄、黄疸、胃痛、水肿、阳痿、腰痛、膝关节痛、胸痛、视力减退、麻疹、疝气等。

  7.阳陵泉

  功能:

  一是通筋活络;

  二是疏经利节;

  三是清热利胆。

  主治:

  下肢及腰背部疾病,如膝关节炎、踝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腓神经麻痹、脉管炎、类风湿、腰痛等病。也是治疗肝胆疾病的要穴,对肝炎、胆囊炎、黄胆的治理作用也较好。同时还对高血压、癫痫、遗尿、脚气等病有治疗作用。

  8.风池穴

  功能:

  一是清心明目;

  二是清热散风;

  三是通窍活络。

  主治:

  脑血栓、脑震荡、脑膜炎、健忘、癫痫、精神病、偏正头痛,失眠、眩晕、甲状腺机能亢进,落枕、青光眼、夜盲症、视神经炎、视网膜炎、鼻炎、咽炎、高血压、耳鸣、疟疾、耳聋等。

  9.殷门穴

  功能:

  一是通经活络;

  二是疏通筋脉。

  主治:

  腰痛、坐骨神经痛、腰间盘突出,下肢肌肉风湿症,瘫痪。

  10.命门穴

  功能:

  一是补肾调经;

  二是理肠固脱。

  主治:

  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遗尿、腰痛、头痛、耳鸣、痔疮、便秘。(风水www.azg168.cn)

  

  传统中医推拿养生的知识总汇有哪些

  中医背部按摩的好处

  在背部的特定部位、穴位上施以特定的手法,以松弛肌筋、舒筋通络、壮腰补肾、调和脏腑气血,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保健方法。

  脊椎是背部的主体,是中枢神经的主要通道,并在其两旁散射出许多成对的神经,散布到四肢、体壁和内脏,传递着大脑和各组织器官间的兴奋抑制等信息。背部正中的脊椎是督脉的循行线,它总督一身之阳经,有统帅、调节、联络其它阳经的作用,地位十分重要。而脊椎两侧的膀胱经又贯通全身上下,五脏六腑在其俞穴上都有相应的反应点,脏腑机能发生的病理性变化,都可在背部俞穴上反应出来。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背部皮下隐藏着大量“沉睡的”免疫细胞,在缺少刺激的情况下,这些对人体极为有用的免疫细胞常处于一种“休眠”状态,如用良性刺激的方法激活它,使其进入血液循环,就成为具有吞噬异物能力的网状细胞,能积极消灭有害病菌,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此外,背部还有重要的保健穴,如著名的华佗夹脊穴以及大椎、膏肓、命门穴等。

  因此,如果经常在背部正中可以形成大面积的负压作用以及牵拉、挤压等的刺激,也可用走罐的方式产生刺激。这种特有的刺激,不仅有利于快速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而且能调节脏腑,促进血液循环,通过神经系统的传导作用增强内分泌功能,激活免疫细胞,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中医按摩背部的常见手法

  中医推拿是指用手在人体经络上或穴位上用按、推、拿、揉、提等手法进行治疗。

  1、一指禅推法

  患者取坐位,术者自枕骨下经风府推至大椎穴,再以蝴蝶双飞势重点推风池穴,然后自风池经天柱推至大杼穴。

  2、滚法

  患者取坐位,术者以滚法从枕骨下经风府、大椎、肩中俞滚至肩外俞。

  3、拿法

  患者取坐位,术者单手拿双侧风池穴,再拿两侧肩井穴。

  4、按法

  患者取坐位,术者用拇指分按风池、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穴。

  5、摇法

  患者取坐位,术者一手扶住头后枕部,另一手托住患者下额,轻缓地作小幅度被动环旋活动三次。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