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安阁风水网
当前位置: 风水网 〉中华民俗中华养生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调养的好方法

2017-01-09 17:08:09 作者:azg168 风水网

  中医养生是如今最常运用到的一个养生方法,因为中医养生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远古的时代很多人便开始运用中医来养生,而清朝的慈禧太后更是中医养生的忠实粉丝,可见中医养生是可信的;那么中医养生调养的好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文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医养生调养的好方法

  中医养生调养的好方法

  中医养生调养的好方法有哪些

  疲劳乏力——气虚体质的保健法

  气虚体质是指人的气力不足,体力和精力都感到缺乏,稍微劳作便有疲劳之感。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都比较低下。常表现为少气懒言,语声低微,疲倦乏力,常自汗出,动则尤甚,舌淡苔白,脉虚弱等。常用养生保健方法如下:

  1.饮食保健

  常用的补气的食物可选用小米、粳米、糯米、莜麦、扁豆、菜花、胡萝卜、香茹、豆腐、马铃薯、红薯、牛肉、兔肉、猪肚、鸡肉、鸡蛋、鲢鱼、鲨鱼、黄鱼、比目鱼等。这些食物都有很好的健脾益气作用。亦可选用补气药膳调养身体。

  例如人参大枣粥:

  配方:人参3克,大枣5枚,大米60克

  制作:大枣去核,与人参、大米同煮为粥,佐餐用,可经常食之。

  功效:补中益气,适用于脾胃虚弱诸证。

  2.药物保健

  常用的补气药物可选用人参、黄芪、西洋参、太子参、党参、茯苓、白术、山药、炙甘草、灵芝、五味子、大枣等。平时也可适当服用一些有补气功效的中成药。高血压者忌服人参、西洋参、五味子。

  3.运动、导引保健

  根据自己的体能,可选用一些传统的健身功法,如太极拳、太极剑、保健功等,气功可练“六这诀”中的“吹”字功,常练可以固肾气,壮筋骨。

  面苍色白——血虚体质的保健法

  血虚是指血液不足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出现一些变化。若血虚不能充养机体,则出现面色无华,视物不明,四肢麻木,皮肤干燥等病理变化。血虚不能完全等同于现代医学所讲的贫血。血虚体质之人,临床常易表现为面色苍白无华、口唇淡白、头晕眼花、舌质淡白、脉细无力、妇女月经量少、延期,甚至闭经等症状。

  1.饮食保健

  常用于补血的食物有黑米、芝麻、莲子、龙眼肉、荔枝、桑椹、蜂蜜、菠菜、金针菜、黑木耳、芦笋、番茄、牛奶、乌骨鸡、羊肉、猪蹄、猪血、驴肉、鹌鹑蛋、甲鱼、海参等。也可以选用适合自己的药膳调养。

  例如当归生姜羊肉汤:

  配方:当归20克,生姜20克,羊肉500克,植物油、精盐、黄酒、柑橘皮适量。

  制作:羊肉切成块,洗净,滤干。再用食油、黄酒、生姜加工,焖烧5分钟后,盛入砂锅内,加水,再加入当归和其它作料,煮开,慢炖,直至羊肉酥烂。食时弃当归,吃肉喝汤。

  功效:温中补血,调经止痛。对于血虚身寒,腹痛连胁,月经后期,食之甚效。火盛者不宜。

  2.药物保健

  有补血作用的中药很多,常用的补血中药可选用当归、阿胶、何首乌、枸杞子、白芍、熟地黄、紫河车等。

  3.起居调摄

  平常生活要规律,适当参加运动锻炼。中医认为“久视伤血”。养成良好的看书学习和工作的习惯,不可劳心过度。血虚之人,常有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因此,要做到劳逸结合,怡养情志,振奋精神。

  常有虚火——阴虚体质保健法

  阴虚体质,是指常有虚火的一类体质,由于精、血、津液等物质的亏耗,阴虚不能制阳,导致阳热相对偏亢,机体处于虚性亢奋的一种状态,使人适应能力减弱,机体容易衰老。临床常表现为形体消瘦、面红潮热、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盗汗遗精、心烦眠少、舌红少苔,脉细数,不耐春夏,多喜冷饮等。

  1.饮食保健

  阴虚体质的饮食调理的原则是滋阴替阳。常选择的食物如糯米、绿豆、豆腐、甘蔗、桃子、银耳、蔬菜、水果、乌贼、龟、鳖、海参、鲍鱼、螃蟹、牛奶、牡蛎、蛤蜊、海蜇、鸭肉、猪皮等。这些食品性味多甘寒性凉,皆有滋补机体阴精的功效。

  2.药物保健

  阴虚当补阴。常用补阴的药物如麦门冬、天门冬、石斛、沙参、玉竹、黄精、枸杞子、山萸肉、女贞子、旱莲草、玄参、桑椹、决明子、银耳、蜂王浆等。可根据身体具体情况选用。

  长生保命丹即属常用养阴方:

  配方:枸杞子、地骨皮、甘菊、牛膝、石菖蒲、远志、生地各60丸。

  制作:把上药研成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服60丸,温酒送下,日服二次。

  总之上面说的也就是体质较弱的人养生好的方法,我们大家更是要做好了解,特别是人们更是要了解正确的养生方法,在多方面了解这些后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调养,做好这些了以后才能够确保身体的健康不被疾病所伤害。

  

  中医饮食养生调养的好方法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在饮食方面不只需求吃饱,吃好,而且还要求饮食符合营养,有益于强身健体。

  民间流传“病从口入”的说法,从养生角度理解此话颇有道理,饮食维持生命,如有不当也可损坏生命,所以养生需食之有道。

  人体有3条主管道,气道、血道、谷道,人呼吸靠气道,血液循环靠血道,食物变成能源靠谷道。

  人健康长寿,需3条主管道和附属细管道畅通无阻及五脏六腑平衡即三通一平。饮食与三通一平有直接关系。

  肾是先天之根,脾为后天之本,肾的强弱一般是父母遗传的,脾胃功能的好坏往往是后天把握的,肾虚弱的人靠后天的脾胃滋养,可延年益寿,反之,肾强的人脾胃不好会也减短寿命。

  按五行学说,脾为土,肺为金,土生金,脾胃正常滋生肺,肺的功能好,反之,肺气虚人必乏力。

  脾统血,若脾虚,统血的功能障碍,会出现“血不循经”的血衄诸症:

  可见调养好脾胃系统使谷道通畅,对气道和血道均有益处,谷道通,应保持肠要常清,要做到:

  一、清淡食物配比要合理,应按需供给,宁淡勿重,应少吃肉多吃种子和蔬菜;

  二、清新指食物要新鲜;

  三、清净将蔬菜水果表面洗净是人们都可以做到的,但是,使其内部相对地洁净却是人们往往忽视的。

  中医认为,可食之物皆有药性均离不开寒热温凉平五种属性,不仅人们常吃的主食有药性其他鱼肉蛋菜亦均有药性,辨证人的病症分阴阳表里,虚实寒热针对身体的不同情况选择相关的食物,使人体取得平衡,吃错便适得其反。

  中医对吃的食物用五行五色五味区分,对人在日常生活养生很有帮助,这一观点越来越被科学证明是对的。五行中的五色、五味与五脏相对应具体如下:

  青(绿)色和酸味入肝,肝属木,肝胆相照;红色与苦味入心,心属火,心与小肠相表里;黄色和甜味入脾,脾属土,脾与胃相表里;白色和辣味入肺,肺与金,肺与大肠相表里;黑色和咸味入肾,肾属水,肾与膀胱为表里。

  根据蔬菜和水果的颜色或味道针对身体的需要选择品种;吃什么,补什么,即以形补形,对相应的脏腑有较强的补益作用。

  中医养生是通过症候辨别人体失衡状况选择相对食物调养的一种保健方法,症候是人体内失衡时表现出来的外部状态,例如,在两眼角之间的鼻梁处出现横纹或横纹比较明显,证明心律不齐。或心脏状况不好,若出现横纹深,而且舌头上有很深的竖沟,嘴唇发紫等表明可能有比较严重的心脏病。

  中医的灵魂是平衡论,平衡是宇宙正常运行的自然法则,人的内脏平衡,身体就会健康,百病来自失衡,平衡可治百病。阴阳五行的相互关系,有相生、相克、拒纳、反侮、相乘关系。

  相生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关系: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

  人生病各不相同,病有百病,首先要学会辨别病因,例如心脑血管疾病,血管的管壁属肝,肝不正常,血管不正常。血液流动属心脏管,心气不足,血液循环缓慢,血液的营养属脾管,脾虚血的颜色偏淡,血液的含氧量肺管,肺虚血的颜色偏暗血的黏稠度归肾管,肾虚血粘度高。

  又如心脏病,心属火,五行中与之相生的是木即肝,与之相克的为水,即肾,三者相生相克,互相牵制,取得平衡。对于大部分心脏病人,除器质性病变者外,通过调理肝肾改变周身血管的状况,可使绝大多数功能性心脏病人的病状消失。运用中医理论,通过饮食调养的原则。

  1、分脏腑,了解得病的脏器。

  2、辨阴阳、虚实、表里,寒热。

  3、戒其味,补其色。如脾胃不好应多吃黄色食物,但忌过甜。

  4、百日调养。中医历来认为人的调养百日疗效最佳,所以每个食疗以100天以上为好。

  5、阶段性调养,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体状况不同,保健方法不同。

  6、以温补为主。中国人主食是碳水化合物,形成的种族遗传偏内虚,尽管现在吃肉类稍多但种族遗传变化很慢,所以中国人保健以温补为主。(风水www.azg168.cn)

  

  讲解中医养生调理的好方法有哪些

  以坐养神

  适当地静坐休息,能促使人心平气和、精神爽快、烦闷消除、毛发光泽度增加、皮肤润泽、大便通畅、睡眠良好等,有防病、延年的良好作用。坐姿可根据老年人的习惯和身体状况而定,如端坐、靠坐、盘坐等,但每次坐的时间不宜过长。老年人入座时,应注意动作要轻、要稳,入座后姿势要端正、自然,上身正直,自然放松,下肢自然屈曲,不要含胸弓背,更不要跷“二郎腿”。坐一段时间后应起来走动一下,使被牵拉的肌肉和韧带得以放松。注意千万不要猛然坐下或快速起立。

  以看养血

  看些有益的书籍、电视节目以及观赏山水风景等,可以使人精神愉快、脾胃健康,血液生化也就充盛,这就是“视养血”的道理。不过“久视则伤血”,必须重视掌握分寸。另外还应注意身体的保暖和膳食的营养搭配,保持气血充足。

  以立养骨

  适当的站立,可使骨骼肌产生短促迅速的缩张运动,激发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地疏通经络。适当的站立还能使气血下行,血压降低,精神振奋,有利于大脑的适当休息,使全身舒适。立姿对老年人的活动与精神状态都有重要影响。老年人在站立时,身体应自然、平稳、端正,两上肢自然下垂,挺胸收腹;上身不要倾斜,两下肢均匀受力,不宜固定某一侧。为了保持正确的姿势,老年人应经常进行适度的全身性活动,以维持肌肉、骨骼、关节、韧带的正常功能。

  以卧养气

  卧姿一般以向右侧卧、双腿微弯为最合理。因为这种双腿微屈、脊椎向前弯的姿势,可使全身自然放松,此时心脏不致受压,有利于心脏泵血,对食物的消化、体内营养物质的吸收大有益处。老年人有效睡眠时间比较短,但是在床上休息的时间则长得多。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应注意卫生,经常翻身,以防发生褥疮。老年人的床不宜太软,以硬板床加较软而厚的褥垫为宜。

  以行养筋

  不拘形式地从容步行,可使全身关节筋骨得到适度的运动,对身体的新陈代谢都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一般地说,年纪越大,行走的速度应当越慢,持续的时间应当越短,但年纪再大也应坚持每天走动走动。行走时身体应注意挺直,上肢自然摆动,步幅均匀有力。若行走困难,应借助手杖或由他人扶行。在身体条件允许时,可以进行快走和慢跑锻炼。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