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也像文帝一样,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决心把国家治理好。景帝当太子的时候,
有个管家的官员叫晁错(音chaoAcuo),才能挺不错,大家把他叫做“智囊”,汉景
帝即位以后,把他提升为御史大夫。
汉朝实行的是郡县制,但是同时又有二十二个诸侯国。这些诸侯都是汉高祖的子孙,也
就是所谓同姓王。到了汉景帝那时候,诸侯的势力很大,土地又多,像齐国有七十多座城,
吴国有五十多座城,楚国有四十多座城。有些诸侯不受朝廷的约束,特别是吴王刘濞(音b
i),更是骄横。他的封国靠海,还有铜矿,自己煮盐采铜,跟汉皇帝一样富有。他自己从
来不到长安朝见皇帝,简直使吴国成为一个独立王国。
晁错眼看这样下去,对巩固中央集权不利,就对汉景帝说:“吴王一直不来朝见,按理
早该把他办罪。先帝(指文帝)在世时对他很宽大,他反倒越来越狂妄自大。他还私自开铜
山铸钱,煮海水产盐,招兵买马,准备叛乱。不如趁早削减他们的封地。”
汉景帝还有点犹豫,说:“好是好,只怕削地会激起他们造反。
晁错说:“诸侯存心造反的话,削地要反,不削地将来也要造反。现在造反,祸患还
小;将来他们势力雄厚了,再反起来,祸患就更大了。”
汉景帝觉得晁错的话很有道理,决心削减诸侯的封地。诸侯大多不是荒淫无度,就是横
行不法,要抓住他们的罪恶,作为削减封地的理由,还不容易!过了不久,有的被削去一个
郡,有的被削掉几个县。
晁错的父亲听到这个消息,从家乡颍川(今河南禹县)特地赶了出来。他对晁错说:
“你当了御史大夫,地位已经够高的了。怎么不安分守己,硬管闲事?你想想,诸侯王都是
皇室的骨肉至亲,你管得着?你把他们的封地削了,他们哪一个不怨你,恨你,你这样做究
竟是为的什么?”
晁错说:“不这样做,皇上就没法行使权力,国家也一定要乱起来。”
他父亲叹了口气说:“你这样做,刘家的天下安定,我们晁家却危险了。我老了,不愿
意看到大祸临头。”
晁错又劝了他父亲一阵。可是老人不体贴晁错的心意,回到颍川老家,服毒自杀了。
晁错正跟汉景帝商议要削吴王濞的封地,吴王濞先造起反来了。他打着“惩办奸臣晁
错,救护刘氏天下”的幌子。煽动别的诸侯一同起兵叛乱。
公元前154年,吴、楚、赵、胶西、胶东、甾川(甾音zī)、济南等七个诸侯王发
动叛乱。历史上称为“七国之乱”。
叛军声势很大,汉景帝有点吓了。他想起汉文帝临终的嘱咐,拜善于治军的周亚夫为太
尉,统率三十六名将军去讨伐叛军。
那时候,朝廷上有个妒忌晁错的人就说七国发兵完全是晁错引起的。他劝汉景帝说:
“只要答应七国的要求,杀了晁错,免了诸候起兵的罪,恢复他们原来的封地,他们就会撤
兵回去。”
汉景帝听信了这番话,说:“如果他们真能够撤兵,我又何必舍不得晁错一个人呢。”
接着,就有一批大臣上奏章弹劾晁错,说他大逆不道,应该腰斩。汉景帝为了保住自己
的皇位,竟昧着良心,批准了这个奏章。
一天,中尉来到晁错家,传达皇帝的命令,要他上朝议事。晁错还完全蒙在鼓里,立刻
穿上朝服,跟着中尉上车走了。
车马经过长安东市,中尉忽然拿出诏书,要晁错下车听诏。中尉宣布了汉景帝的命令,
后面一群武士就一拥而上,把晁错绑起来。这个一心想维护汉家天下的晁错,竟这样莫名其
妙地被腰斩了。
汉景帝杀了晁错,派人下诏书要七国退兵。这时候吴王濞已经打了几个胜仗,夺得了不
少地盘。他听说要他拜受汉景帝的诏书,冷笑说:“现在我也是个皇帝,为什么要下拜?”
汉军营里有个官员名叫邓公,到长安向景帝报告军事情况。汉景帝问他说:“你从军营
里来,知不知道晁错已经死了?
吴楚愿不愿意退兵?”
邓公说:“吴王为了造反已经准备了几十年了。这次借削地的因头发兵,哪里是为了晁
错呢?陛下把晁错错杀了,恐怕以后谁也不敢替朝廷出主意了。”
汉景帝这才知道自己做错了事,但后悔已来不及。亏得周亚夫很能用兵。他先不跟吴、
楚两国的叛军正面作战,却派一队轻骑兵抄了他们的后路,断绝了叛军的粮道。吴、楚两国
军队没有粮食,自己先乱起来。周亚夫才发动精兵出击,把吴、楚两国的兵马打得一败涂地。
吴、楚两国是带头叛乱的,两国一败,其余五个国家也很快地垮了。不到三个月时间,
汉军就把七国的叛乱平定了。
汉景帝平定了叛乱,虽然仍旧封了七国的后代继承王位,但是打那以后,诸侯王只能在
自己的封国里征收租税,不许干预地方的行政,权力大大削弱,汉朝的中央政权才巩固下来。
有个管家的官员叫晁错(音chaoAcuo),才能挺不错,大家把他叫做“智囊”,汉景
帝即位以后,把他提升为御史大夫。
汉朝实行的是郡县制,但是同时又有二十二个诸侯国。这些诸侯都是汉高祖的子孙,也
就是所谓同姓王。到了汉景帝那时候,诸侯的势力很大,土地又多,像齐国有七十多座城,
吴国有五十多座城,楚国有四十多座城。有些诸侯不受朝廷的约束,特别是吴王刘濞(音b
i),更是骄横。他的封国靠海,还有铜矿,自己煮盐采铜,跟汉皇帝一样富有。他自己从
来不到长安朝见皇帝,简直使吴国成为一个独立王国。
晁错眼看这样下去,对巩固中央集权不利,就对汉景帝说:“吴王一直不来朝见,按理
早该把他办罪。先帝(指文帝)在世时对他很宽大,他反倒越来越狂妄自大。他还私自开铜
山铸钱,煮海水产盐,招兵买马,准备叛乱。不如趁早削减他们的封地。”
汉景帝还有点犹豫,说:“好是好,只怕削地会激起他们造反。
晁错说:“诸侯存心造反的话,削地要反,不削地将来也要造反。现在造反,祸患还
小;将来他们势力雄厚了,再反起来,祸患就更大了。”
汉景帝觉得晁错的话很有道理,决心削减诸侯的封地。诸侯大多不是荒淫无度,就是横
行不法,要抓住他们的罪恶,作为削减封地的理由,还不容易!过了不久,有的被削去一个
郡,有的被削掉几个县。
晁错的父亲听到这个消息,从家乡颍川(今河南禹县)特地赶了出来。他对晁错说:
“你当了御史大夫,地位已经够高的了。怎么不安分守己,硬管闲事?你想想,诸侯王都是
皇室的骨肉至亲,你管得着?你把他们的封地削了,他们哪一个不怨你,恨你,你这样做究
竟是为的什么?”
晁错说:“不这样做,皇上就没法行使权力,国家也一定要乱起来。”
他父亲叹了口气说:“你这样做,刘家的天下安定,我们晁家却危险了。我老了,不愿
意看到大祸临头。”
晁错又劝了他父亲一阵。可是老人不体贴晁错的心意,回到颍川老家,服毒自杀了。
晁错正跟汉景帝商议要削吴王濞的封地,吴王濞先造起反来了。他打着“惩办奸臣晁
错,救护刘氏天下”的幌子。煽动别的诸侯一同起兵叛乱。
公元前154年,吴、楚、赵、胶西、胶东、甾川(甾音zī)、济南等七个诸侯王发
动叛乱。历史上称为“七国之乱”。
叛军声势很大,汉景帝有点吓了。他想起汉文帝临终的嘱咐,拜善于治军的周亚夫为太
尉,统率三十六名将军去讨伐叛军。
那时候,朝廷上有个妒忌晁错的人就说七国发兵完全是晁错引起的。他劝汉景帝说:
“只要答应七国的要求,杀了晁错,免了诸候起兵的罪,恢复他们原来的封地,他们就会撤
兵回去。”
汉景帝听信了这番话,说:“如果他们真能够撤兵,我又何必舍不得晁错一个人呢。”
接着,就有一批大臣上奏章弹劾晁错,说他大逆不道,应该腰斩。汉景帝为了保住自己
的皇位,竟昧着良心,批准了这个奏章。
一天,中尉来到晁错家,传达皇帝的命令,要他上朝议事。晁错还完全蒙在鼓里,立刻
穿上朝服,跟着中尉上车走了。
车马经过长安东市,中尉忽然拿出诏书,要晁错下车听诏。中尉宣布了汉景帝的命令,
后面一群武士就一拥而上,把晁错绑起来。这个一心想维护汉家天下的晁错,竟这样莫名其
妙地被腰斩了。
汉景帝杀了晁错,派人下诏书要七国退兵。这时候吴王濞已经打了几个胜仗,夺得了不
少地盘。他听说要他拜受汉景帝的诏书,冷笑说:“现在我也是个皇帝,为什么要下拜?”
汉军营里有个官员名叫邓公,到长安向景帝报告军事情况。汉景帝问他说:“你从军营
里来,知不知道晁错已经死了?
吴楚愿不愿意退兵?”
邓公说:“吴王为了造反已经准备了几十年了。这次借削地的因头发兵,哪里是为了晁
错呢?陛下把晁错错杀了,恐怕以后谁也不敢替朝廷出主意了。”
汉景帝这才知道自己做错了事,但后悔已来不及。亏得周亚夫很能用兵。他先不跟吴、
楚两国的叛军正面作战,却派一队轻骑兵抄了他们的后路,断绝了叛军的粮道。吴、楚两国
军队没有粮食,自己先乱起来。周亚夫才发动精兵出击,把吴、楚两国的兵马打得一败涂地。
吴、楚两国是带头叛乱的,两国一败,其余五个国家也很快地垮了。不到三个月时间,
汉军就把七国的叛乱平定了。
汉景帝平定了叛乱,虽然仍旧封了七国的后代继承王位,但是打那以后,诸侯王只能在
自己的封国里征收租税,不许干预地方的行政,权力大大削弱,汉朝的中央政权才巩固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