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安市中,有着各种古时候的遗址存在,而也是山东省的一个管辖地方,对此泰安著名景点介绍到底有哪些?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泰安著名景点介绍
盘点泰安最著名景点
岱庙碑刻
在岱庙内。保存历代碑碣151块,其中修庙祭告碑42块、经幢6块、题名12块、石刻9块、诗词82块,向有“碑林”之称。年代最早者为李斯篆书秦二世诏书石刻,次为东汉建宁元年(168年)的衡方碑、中平三年(186年)的张迁碑,西晋泰始八年(272年)孙夫人碑和唐神宝寺碑。从书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至宋朝的苏、米、蔡四大家,真草隶篆,颜、柳、欧、赵,体例俱全,风格各异。镌刻技术精湛,点撇、横捺都表现得遒劲刚健,甚至连笔之破峰,也清晰可见。
泰山#
在山东中部、京沪铁路东侧,绵亘济南、泰安、长清等市县间。古称岱山,又称岱宗,春秋时改称泰山,为我国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之一。总面积426平方公里。主峰在泰安市北,海拔1532.8米,次于华山和恒山,居五岳第三位。古人以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故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的称誉。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岁,多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据传夏、商、周三代即有72个君主来此祷祠,自秦始皇以下始见记载。汉武帝赞叹曰:“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杜甫《望岳》诗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关帝庙
在岱宗坊北,泰山盘路起始处西侧。又称山西会馆。创建年代无考,明代曾拓修,清康熙、乾隆、咸丰年间又相继整修拓广。庙顺依山势层层叠起,错落有致。院中古柏一株,枝干蟠曲,树冠覆荫60余平方米,有“汉柏第一”称誉。
纪泰山铭碑
在泰山岱顶大观峰。峭壁为碑,高13.3米,宽5.3米,凡996字,为唐开元十四年(726年)玄宗东封泰山时所书。字体俊逸雄浑,开书法“唐隶”一格。建国后已将碑文贴金保护,更为壮观。
玉皇顶
为泰山极顶,因建有玉皇殿而得名。周匝墙垣,院内正殿3间,祀玉皇大帝。东有观日亭,可观赏旭日东升;西有望河亭,可望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极顶居中,围以石栏,刻“极顶”二字。门外立长方形石表,高6米,宽1.2米,厚0.9米,形制古朴,因无字,又称“无字碑”。传为秦始皇所竖,历史学家考证为汉武帝或汉章帝东封泰山时所立。
黑龙潭
在泰山西路。瀑布自山崖泻下,如白练悬空。崖下一潭深数丈,名黑龙潭。潭上有长寿桥,长23米,横跨西溪,状若长虹。桥下悬崖百丈,急湍奔流。
普照寺
在泰山南麓。依山而筑,隐于松柏翠竹之中。传为六朝古刹,唐代扩建,明代重修。东院禅舍清幽,西院修竹成林。中院3进,前有钟鼓楼。入内大雄宝殿3间,供铜铸释迦像,殿后有摩松楼,楼前古松为六朝遗植。楼西有厅3间,1932-1935年冯玉祥曾寄寓于此。
冯玉祥墓*
在泰山西麓。1953年10月依照其遗愿迁葬泰山。墓为泰山花岗石筑建,坐东朝西,与大众桥相望(此桥即为冯氏1932-1935年居泰山时倡建)。墓正面镶嵌冯氏铜铸头像,像后安放冯氏生年66岁。自下而上依次为200级、14级、14级、18级四段,寓冯氏弱冠从军、清末军旅、段祺瑞时期、抗日救国4个阶段。
大汶口遗址*
在泰安市大汶口村南。大汶口河东西贯穿,将其分为南北两片:南片在宁阳县堡头村西,北片在泰安县卫驾庄东。1959年首次发现,进行发掘,考定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考古学界即将大汶口遗址及与其相类同的文化遗存命名为大汶口文化。1974、1977、1978年,先后进行多次发掘。遗址内涵丰富,有墓葬、房址、窖坑等。特别是彩陶器皿,花纹精细匀称,几何形图案规整。生产工具有磨制精致的石斧、石锛、石凿和摩制骨器,而骨针摩制之精细,几可与今针媲美。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为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也为研究黄淮流域及山东、江浙沿海地区原始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汉柏院
在岱庙东南隅炳灵门内。因院内有汉柏而得名。传此柏为汉元封元年(前110年)武帝东封泰山时所植,现仅存5株,老枝丫杈,苍劲峭拔。院内有明代汉柏图赞碑和清乾隆帝御制汉柏诗碑。
东御座
在岱庙配天门东侧。原名迎宾堂,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改为驻跸亭。为一四合院式行宫,旧时皇帝祭祀泰山时居此。院内正殿5间,门廊及东西庑8间;松柏、桧、桧柏各一株,均清代所植。著名的秦二世泰山石刻即嵌置此院中。正殿内陈列有历代帝王祭器,其中明嘉靖年间(1522-1566)的黄地蓝花釉瓷葫芦、沉香狮子和温凉玉圭尤为珍贵,素有“泰山三宝”之称。
泰安景点有哪些著名的
中天门
在泰山山腰。清代建有中天门石坊,为登山之半途,也是东西两路登山会合点。旁有巨石,斑纹似虎,名伏虎石,有清代金石学家吴大澄篆刻“虎”字。
云步桥
在泰山中天门北。为一单孔石桥,凌驾深涧。附近常有云气弥漫,人行桥上如在天际,故名。
五大夫松
在泰山云步桥北。《史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封禅泰山至此,曾避雨树下,因此树护驾有功,封为“五大夫”。按五大夫为秦官爵九级,后人附会为五松。原树已被山洪冲失,今之3株为清雍正八年(1730年)补植。松旁建亭5间,名五松亭。西山坡有古松一株,似招手迎人,故名望人松,亦称迎客松,传为秦时古松。
南天门
为登泰山盘道尽处。门建于蒙古中统五年(1264年),门上建阁,名“摩空”,门额镌“南天门”三字。此处距极顶仅1公里。《泰山图志》云:“磴道盘空,一关独启,而朝天有路矣。”
碧霞元君祠
在泰山极顶南面。清乾隆年间(1736-1795)改今名。在泰山极顶南面。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建,明清均有增修,成为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祠以山门为界分内外两院。山门内正殿5间,殿内正中供泰山女神碧霞元君铜像。东西配殿各3间,铁瓦覆顶,内供送生、眼光二神铜像,配殿南有御碑亭2座,东西分立。院中香亭,亦称万岁楼,楼两侧立明代铜碑,一为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泰山天仙金阙”碑,一为天启五年(1625年)“泰山灵佑宫”碑。这组高山建筑范铜铸铁,玲珑精巧,国内罕见。
王母池
在岱宗坊北,与虎山隔溪相望。创建年代无考,魏曹植《仙人篇》诗有“东过王母庐”句,说明那时即有房屋。李白诗也有“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阙”句。现存多为明清建筑,分前后院。前院正门内有王母池,池西有泉,清澈甘洌,名王母泉。拾级而上,有正殿3间,祀西王母。东为观澜亭,可仰观中溪流水。古代帝王登山多在此小憩。
红门宫
在泰山王母池西北,上山磴道起点。创建年代无考,明天启六年(1626年)重鄂尔多斯著名景点介绍 修,因西北悬崖有红石二,形同门扉而得名。前列“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天阶”三重石坊,号称“坊群”。宫分东西两院。西院正殿3间,原祀碧霞元君。东院尊佛,西院崇道,佛道合于一庙,相安无事,实属罕见。
盘点泰安著名的景点
岱庙
在泰安市内、泰山南麓。祀“东岳泰山神”而得名。为历代帝王封禅泰山,举行大典之地。史载“秦既作畤”,“汉亦起宫”,唐代增修,宋代扩建,至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凡为殿、寝、堂、阁、门、亭、库、馆、楼、观廊、庑合八百一十三楹”,金、元、明、清各代均有增修。以主殿天贶殿为中轴,回廊环绕,钟鼓楼左右相对,前有仁安门、配天门,后有寝宫三;左为汉柏院(有古柏5株,传为汉武帝所植)、东御座(旧时皇帝祭祀时的起居之所),右有唐槐院、道舍院。雉堞周匝,四隅起角楼,面积9.65万平方米。碑碣林立,著名的有秦二世泰山石刻,汉张迁碑、衡方碑,晋任城太守之妻孙夫人碑及唐神宝寺碑
天祝殿
为岱庙主体建筑。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始建。据《宋史》载:大中祥符元年春正月乙丑有黄帛曳左承天门南鸱尾上。真宗拜迎于朝元殿,启封,号称天书。六月乙末,天书再见于泰山醴泉北。十月,真宗东巡,封禅泰山。该殿即为此而建,因名“天贶”。明改称峻极殿,后恢复原名。殿共9间。殿壁绘东岳泰山神出巡壁画,名《启跸回銮图》,长62米,高3.3米,东部为启跸,西部为回銮,以出巡仪仗人物为主,珍禽异兽间之,山川树木,楼阁亭榭为衬景,传为宋代作品。大殿虽几经修葺,仍保存宋画风格。
秦二世泰山石刻
在岱庙东御座院内。此石系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胡亥诏书,由丞相李斯篆书,镌刻而成。原立于泰山顶玉女池旁,有222字。宋代刘跂曾摹其文,可读者尚有146字。明嘉靖年间(1522-1566)移于碧霞祠东庑时只剩29字。清乾隆五年(1740年)毁于火。后又于玉女池发现残石2片,仅存10字,嵌于山顶东岳庙西新筑之室内。道光十二年(1832年)墙圮,索残石于瓦砾之中,移之山下道院,后又嵌置现址。现秦始皇刻石已无存,二世诏书残石为已发现的我国最古的文字石刻之一。鲁迅则谓“质而能壮,实汉晋碑铭所从出也。”推荐阅读:辛集著名景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