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承德市中,也是中国首批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而且在承德市的历史文明都是有很多,也同时是是国家甲类开放城市,对此承德著名景点介绍到底有哪些?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承德著名景点介绍
盘点承德最著名景点
石佛山上觅石佛
承德县城的东面,风景优美,山青水秀,清纯的河水,潺潺流过。在这里,有一个依山傍水、屋舍俨然的自然村,叫石佛村。村后那树影扶疏的小山,就是石佛山。
石佛山上有石佛庙,石佛庙里有石佛。如今虽已庙宇无存,但石佛尚在。这座凿有石佛的山岩长约60米,最高处6米。残存的崖壁上还有凹槽和圆形椽窝。最长的那道凹槽上下长92厘米,宽15厘米,深13厘米。从现存遗迹推断,当年这座庙的建筑是很宏伟的。
据老年人讲,当年的石佛庙建在半山上,有一处阔大的庭院,面宽三间,进深一层,内有七尊大佛,均为石崖开凿而成,站像,一人多高,人们将其中那尊最大的称为望天佛。现在,遗址处还残存着两尊小佛。其中,最西端的那尊除头部外保存还算完整,是一尊高0.3米的女菩萨,那匀称的比例造型,优美的细部线条,让人不能不赞叹其高超的石雕工艺;旁边这座稍小的,比较完好,高0.62米。这两尊佛是那些大佛身边的胁侍。小佛身边还有一匹马,四蹄腾空,形象生动。相传,当年石佛山下白马河边有一匹马,经常到田里去啃吃麦苗。人们发现,这匹马总是从石佛庙的后山上走出来,就在庙里的崖壁上凿了一匹马,烧香祷告,从此白马河边再没有出现过祸害庄稼的白马。
石佛庙建于何时?也没人说的清楚。据说庙中原来有碑,早年被毁。老百姓说清代以前就有庙了。10多年前,村里一位叫杨凤国的村民盖房,挖地基时挖出一个铁磬,重达20公斤,保存还很完好。那上面铸有三组文字,其中一组是:“大清光绪十七年七月谷旦承德府下板城东石佛”,另两组是“山主杨发”及捐助人名单。光绪十七年即1891年,这件铁磬是后代增置,说明建庙应该是光绪十七年前的事。该磬现藏承德县博物馆。
世事沧桑,岁月如烟。远近闻名的石佛庙虽已不存,但到石佛山来拜谒石佛的人却络绎不绝,周围那秀丽的山水也因石佛庙而成了旅游的好去处
承德景点有哪些著名的
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古代帝王宫苑,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市区北部。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89年建成。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颐和园、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1994年12月,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热河行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5月8日,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避暑山庄的营建,大至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开拓湖区、筑洲岛、修堤岸,随之营建宫殿、亭树和宫墙,使避暑山庄初具规模。康熙皇帝选园中佳景以四字为名题写了“三十六景”。
第二阶段:从乾隆六年(1741年)至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皇帝对避暑山庄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增建宫殿和多处精巧的大型园林建筑。乾隆仿其祖父康熙,以三字为名又题了“三十六景”,合称为避暑山庄七十二景。
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政府为加强对蒙古地方的管理,巩固北部边防,在距北京350多公里的蒙古草原建立了木兰围场。每年秋季,皇帝带领王公大臣、八旗军队、乃至后宫妃嫔、皇族子孙等数万人前往木兰围场行围狩猎,以达到训练军队、固边守防之目的。为了解决皇帝沿途的吃、住,在北京至木兰围场之间,相继修建2l座行宫,热河行宫——避暑山庄就是其中之一。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自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动工兴建,至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最后一项工程竣工,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历时89年。在英法联军攻打北京时,咸丰皇帝就带着一批大臣逃到了这里。
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1713年至1780年),伴随避暑山庄的修建,周围寺庙也相继建造起来。
清朝的康熙、乾隆皇帝时期,每年大约有半年时间要在承德度过,清前期重要的政治、军事、民族和外交等国家大事,都在这里处理。因此,承德避暑山庄也就成了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乾隆在这里接见并宴赏过厄鲁特蒙古杜尔伯特台吉三车凌、土尔扈特台吉渥巴锡,以及西藏政教首领六世班禅等重要人物,还在此接见过以特使马戈尔尼为首的第一个英国访华使团。清帝嘉庆、咸丰皆病逝于此。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清帝咸丰逃到避暑山庄避难,在这座房子里批准了《中俄北京条约》等几个不平等条约。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辛酉政变”亦发端于此。随着清王朝的衰落,避暑山庄日渐败落。
1961年国务院将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中的普宁寺、普乐寺、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1976年到2006年,国务院先后批准实施了三个《避暑山庄外八庙十年整修规划》,明确了以“抢救和整修”为主的保护原则,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投入几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古建维修和园林整治,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文物保护区周围环境的综合整治。
2010年8月以来,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全面展开。
该工程计划用3至5年实施,由中央财政投入专项资金6亿元,用于文物保护修缮和山庄水系治理,并确定了古建筑保护、文物科技保护等多个方面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和3项山庄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这项修缮工程还成立了一个强大的“智囊团”,每一项工程都会在缜密勘测的基础上为之“量身定做”修缮计划。从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指挥部工作办公室又传出信息,各项保护工程进展顺利。自去年以来,共有考古勘探、安远庙保护修缮、须弥福寿之庙大红台抢险等13个项目开工建设。其中须弥福寿之庙大红台抢险、避暑山庄清代道路等5项工程已经完成。 推荐阅读:鄂尔多斯著名景点介绍
盘点承德著名的景点
峰巅圣境双凤寺
在承德县白旗乡有一座巍峨高耸的汗尔梁山。在那高高的山顶上有一座寺庙叫水云山双凤寺。天空白云映日,山上林密如海,旷野虫鸣莺舞,寺内香烟升腾,恍如仙境。站在寺内四处遥望,大有“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情怀。水云山双凤寺位于白旗乡榆树底村,与滦平县涝洼乡大古道村相邻,因地处汗尔梁山巅,庙内又供奉武王关羽,故当地百姓亦称关公庙、汗尔梁庙。
农谚中素来就有“大旱不过五月十三”之说。相传,古时南海出了个蛇怪,是龙王的三太子,曾遥风控雨,贻害天下。越是农作物生长期,越是人们需要雨水的季节,它越控制不让下雨。时值农历五月十三,地旱干裂,禾苗已经旱得不像样子,百姓万分焦急。玉帝便派关羽找到蛇怪,但蛇怪反而辱骂关公多管闲事。关羽大怒曰:“想当年老子过五关斩六将不费吹灰之力,现在再斩你一个小人,又有何难?只是我的宝刀已好久不吃生肉有些生锈,待我把宝刀重磨了再来取你妖头!”于是,他把120多斤的长柄弯月大刀,搁在洞口的大石头上“咔嚓咔嚓”地开始磨了起来。蛇怪见关羽操家什果真要动手,大惊归降,从此天下太平。
另又传说,每年的五月十三是关羽磨刀的日子。磨刀就要用水,磨刀石上流下的水可以用来为老百姓解决旱情。总而言之,“大旱不过五月十三”皆与关羽有关。还有传说,五月十三是关羽诞辰之日。于是,每到农历五月十三,各地群众都要举行大典,以谢关羽恩情。
不管传说如何,人们为了供奉关羽,就修建了这座寺庙,祈求关老爷保佑百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该寺始建于何年不详,原只是占地40多平方米的三间土石庙舍,后因年久失修,只剩下地基。1997年经承德、滦平两县邻近村民捐资修建,现有庙舍三排主房12间,占地2亩,并把关羽磨刀日即每年五月十三定为庙会,八方香客纷纷前来拜奉。
凡是到过承德的人都有一个发现:这一带关帝(公)庙特别多,而且这些寺庙不管规模大小,都有着齐整的院落、庄重的庙堂。据统计,仅承德市内自古以来就有二十二处关帝庙,作为三面环承德市区的承德县不仅有多处关帝庙,而且绝大多数庙宇皆供奉着关帝神像。缘何如此?
众所周知,关羽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蜀汉大将。他神威勇猛,气贯山河,是一位享誉古今的。关羽以“誓扶汉室”为旗帜,义不负心,忠不顾死,披肝沥胆,效忠刘备,最终为刘备而捐躯于战场。
关羽不仅在民间影响深远,历代皇朝也曾对关羽多次加封为大帝,为他立庙,享受着与孔子同样隆重的祭祀。儒家把他做为忠义的化身,并为历代帝王所尊崇。清朝的乾隆年间对关帝更为重视。
相传乾隆皇帝在承德期间的一个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他一天在避暑山庄散步,听到身后传来脚步声。皇帝惊问后面走来何人?后面的声音说,我是关羽在此护驾。乾隆醒来,方知是梦。从此乾隆皇帝就认为关帝已下界来保护自己,于是降旨,要求各地建筑关帝庙保佑国泰民安,同时以此来教化百姓恪尽忠义,维护皇权。并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又加封关帝为“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这时期,佛教又将关帝列为护法“迦兰神像”,道教又尊关帝为“至道真君”、“优魔大帝”,将关帝视为儒、释、道三教共同供奉的神像,实现了清代乾隆皇帝所说的“儒释虽殊途、其理则一也”的主张。因此,在清朝皇帝经常驾临的承德,市区及周边地区关帝庙自然就多了起来。在民间,有的把关羽奉为武财神;有的视为忠义的化身;有的则作为调顺风雨之神。水云山双凤寺虽居峰巅,却从古至今香火旺盛,个中缘由,不言而喻。推荐阅读:辛集著名景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