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诺族的风俗有什么特点吗?基诺族的婚俗和恋爱与语言有什么风俗习惯吗?下面是有关基诺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的相关文章,快来看看吧!
基诺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基诺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重要节日
基诺族过去盛行祖先崇拜,相信万物有灵。巫师有两种,一为“布腊包”,一为“莫丕”。遇有灾祸降临,请巫师杀牛、猪、鸡、狗祭鬼神。巫师会比较简单的占卜术,并兼行草医。“卓巴”、“卓生”(村社长老)主持重大的祭祀活动时,往往举行剽牛仪式。基诺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有“祭大奄(龙)”、“火把节”、“新米节”租过年。过年时间不固定,一般由“卓巴”、“卓生”决定,当“卓巴”擂响”(大鼓)时,就意味着新的一年来临,全寨男女老幼就涌到“卓巴”、“卓生”家旁边载边歌载舞,欢庆新年的到来。
风俗习惯
男穿白色无领对襟棉布上衣,衣背后绣有圆形彩色光芒图案,下穿宽大的棉布白裤;女子头戴披风式尖顶帽,上穿对襟无领无扣镶有7色纹饰的短褂,胸前有刺绣精美,缀有圆形银饰的三角形贴身衣兜,下穿黑白刨相间、镶边的短裙。基诺族主食大米,佐餐的食物主要是妇女采集的野菜、野果和菌类及其自产的蔬菜瓜果。肉食以牛、猪、狗、鸡为主,男子猎获的动物也是肉食的主要来源。基诺族的房屋建筑过去是“干栏式”的竹楼,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始逐渐以牢固、不易失火的木柱石基瓦顶“竹楼”,代替不结实又不利于防火的茅草顶竹楼了。
基诺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婚前恋爱自由,婚后很少离异,过去仍保留着某些对偶婚和群婚残余。基诺族的青年男女举行“成年礼”之后,即取得了谈恋爱的资格。在劳动中对歌,并用树叶为信约定相会的时间地点;待两人情投意合后,即可同居。一般是在生了第一个孩子后才举行婚礼。举行婚礼时,必须长老亲临。新娘婚后5日归家,过几天才返回男方家长住。
基诺族的丧葬一般实行土葬,挖独木为棺,葬于公共墓地,不留坟冢。死者生前的全套生产、生活用品,作为殉葬品,富者还埋入一铜锅银子。墓表搭盖竹楼,内设竹桌,死者家属每天到竹房献饭3次,祭供1—3年,然后拆竹房。由于公共墓地很少,又不能随意扩大,故基诺族有在前人墓穴中埋入新棺的习俗。孕妇、精神病患者死亡,实行火葬。基诺族夫妇不合葬。
文化艺术
基诺族的文化艺术多姿多彩、民间流传着丰富的神话传说、故事和诗歌。在神话传说中,流传较广的是《玛黑和玛妞》、《女始祖尧白》等。前者叙说的是基诺族的创世纪,洪水故事和兄妹成婚。后者叙说的是尧白造天地后,撒茶籽在基诺山,使基诺族以种茶谋生。民间故事有反映纯洁爱情的《两个小伙子》,有反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宝刀和竹笛》、《猴子和人》、《大姐和四妹》。基诺族诗歌分叙事诗和抒情诗两种,反映的内容广泛,格调含蓄而真切,生活气息浓郁。
基诺族民间音乐也相当丰富。民歌有叙事歌、山歌、贺新房歌、哄娃娃歌、儿歌等。主要乐器有口弦、“毕吐鲁”——二洞箫和二胡、“七柯”(用7个竹筒组成,有7个音阶)、“塞吐”(大鼓)、硭和钹等,基诺族人民喜爱歌舞,从小学习传统曲调,成年即兴填词,对歌。在节日和一些重大仪式期间,载歌载舞,舞蹈动作一般较简单。
基诺族还有精湛的刺绣艺术和竹编工艺艺术。基诺族妇女在衣饰、挎包、手帕及送给情人的腰带上,刺绣上精美的图案,做工精致,花纹匀称。推荐阅读:瑶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基诺族的习俗与婚俗
基诺族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及其附近地区。基诺族有自已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族支。无本民族文字。相信万物有灵,崇拜祖先,尊奉诸葛孔明。基诺族主要从事农业,种茶历史悠久,有著名的普洱茶。
基诺族待客真诚,在民间一直保留"生分熟吃"的习俗,即捕获到猎物之后,凡是见到捕获者的人,生时都可分一份,熟时都可去吃,直到吃完为止。饮酒也是如此,只要客人不放杯,主人一定要奉陪到底。
在民间一直保留以酒代罚之习,凡违反了村规寨法或做错了事的人,一般要罚其10碗酒,重者要罚当事人两头猪、百余斤大米和几十斤酒,请全村老少共餐一顿。
基诺族很尊敬长老。每个村寨有一个"卓巴(寨父)",一个"卓母(寨母)",管理村寨的内部事物。他们狩猎的猎奖品交由全寨大人小孩平均分吃。男女恋爱自由,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小家庭,但又保持了一些对偶婚和群婚的特点。儿童成年时,需要举行"成年礼"。节日有火把节、新米节等。
基诺族的男子穿无领对襟白色上衣,肥裤;妇女爱穿白色刺有各种色图案的背心,外着无领长袖外衣,下穿黑色红边的合缝裙子。挽发高髻,兴戴三角形尖帽,身背大麻布袋。男女都有戴手镯、大耳环的习俗。 过去基诺族有过成年礼之俗。孩子过成年礼时,要杀膘牛,牛肉用芭蕉叶包好,分送给寨子里的各家各户,以示庆贺。
礼仪及禁忌
基诺族对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们把鲜花看做是纯洁、友爱和吉祥的象征。每一家的住房周围都种满鲜花,一年四季花开不败。基诺族把鲜花与家运联系起来,认为家庭幸福和美,是因为种植了鲜花。每逢节日,妇女们除了穿上艳丽的民族盛装外,还要在耳环及头上插几枝花,特别是当山茶花盛开时,青年男女都要在发髻或胸前插上山茶花。男女之间表示爱情,便摘几枝花表示爱慕之心,如果姑娘有意,就会接过青年送来的鲜花。
在基诺山寨,很少看见不戴耳环的人,每个人不是在耳环眼里塞上一个纸卷,就是在耳垂上挂上一个粗大的耳环。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耳环眼。不少民族的耳环眼只略比针眼大一点,基诺族的耳环眼却大得令人吃惊。他们从小就穿耳环眼,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扩大。一个人的耳环眼越大,说明这个人越勤劳、越勇敢。青年男女在恋爱时,喜欢互相赠送花束,插在对方的耳环眼里。
基诺族视孩子的诞生是一件大事,有许多忌讳和规矩。孩子出生的时候,不管谁在身边都要给他取名;生孩子的人家要在大门边插两枝带叶子的桐枝尖,以示外寨人不能进来;在孩子满月那天,谢绝外人进屋。 基诺族有许多不成文的禁忌,如:煮麂子头时须在妇女睡觉后进行,产妇不能吃用铜、铁锅鱼的饭;祭过寨神的食物,必须在村、社长门前煮食;祭山神的食物一定要在野外煮食,不准拿进寨;在民间有食鸡肉可以治病之说。婴儿满月,其父要闭门烤一只小鸡独食,当天父亲不准讲话,认为这样可为小儿消灾免祸。
恋 爱
基诺族青年男女的恋爱生活是比较自由的,而且往往充满了情趣和诗意;傍晚,青年男女往往在村寨的岔路口留下一片或几片树叶,以此作为恋人间约会的信号,恋人一看就明白,且知道约会的时间和地点。人们把这种约会的标志称为树叶信,让青翠欲滴的小小叶片传递了爱的信息。有的村寨还专门为男女青年设有娱乐和过夜的公房。让姑娘和小伙子在里面相会、娱乐、谈情说爱和过夜。
男女青年相爱后,互赠烟、茶、槟榔等食物;当感情进一步加深时,互送带有民族特色的挎包。他们正式订婚时,男方送给女方一对铜手锣,女方送给男方一朵用红豆子穿成的花,下面吊着白林虫的翅膀,这是小伙子头上最漂亮的装饰品。白木虫翅膀永褪色,象征两人的爱情地久天长,忠贞不渝。
基诺族青年男女之间还流行着一种用鲜花示爱的方式:如果小伙子看上了哪位姑娘,就可以摘几枝鲜花送给她。如果姑娘有意,就会接受小伙子的鲜花,并把花拿在手上,如果不愿意,可以转身离去。
最有意思的是,当男女双方通过对歌等形式互相看中,并产生爱慕之情后,不能由小伙子首先向姑娘表白自己的爱慕之情,而只能由姑娘首先向小伙子提出,小伙子只能充当被动的角色。
基诺族青年男女恋爱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双方情投意合,就可以同居。同居的情况各个村寨各有不同,有的男女都不在家过夜,而是住在公房的僻静处;有的在空场上露宿;有的悄悄去女方家同居,晚上去,天亮时离开,女方的父母不会干涉;有的轮流去男女双方的家中同居。
同居日久,关系慢慢公开,男女双方互赠生活和生产用具,农忙时一块去帮助双方的家里做活。但是,同居并不等于结婚,结婚是一年半载以后的事情。
有少数青年男女在同居后感情不融洽,又分手了,大家也不会干涉和歧视,他们可以重新恋爱和物色伴侣。但是,在同一时期之内,只能与一个人同居。
如同居一年半载以后,双方的关系融洽,感情笃深,或已经有了孩子,再正式结婚。同居期间生的小孩不受歧视,与结婚后生的孩子享有同等的权利和地位。
婚 礼
基诺族青年男女结婚,由媒人和亲友带着酒、肉,到姑娘家共同商定婚期。 举行婚礼这天,男方家要杀一两头猪,猪肉送给女方家一半。同时还要送些蔬菜、鱼、猎到的野味等给女方家,好让女方家招待亲戚朋友。
下午太阳偏西后,新郎的父母陪着新郎来到女方家接亲。到女方家后,接亲者会受到热情的款待,男方要送给女方母亲奶母费,送给舅舅接人费。女方家同时要杀猪祭 ,祭完后要把三根肋骨给族长,四根肋骨给父亲,猪腿和猪八戒头给寨长,其余剩下的由全寨人一起聚餐。
新郎拉着新娘的手走出竹楼,和迎亲者一道把新娘迎回家。到家的时候,新郎的母亲在门外给新娘一个鸡蛋,并在新娘的手上拴一根红线,同时在手腔上绕三圈,这时新郎要给新娘敬一杯酒,同时要唱一首歌,内容是今后新娘要尊敬母亲,虚心向母亲学做家务等。当新娘进了男方家的竹楼后,新郎的父亲要给新娘一只鸡脚,同时给新娘手上拴红线。之后,宾客也纷纷给新娘拴红线,同时送礼物给新娘,在基诺族的观念中,拴红线不仅拴住了人,也拴住了人的魂,今后新娘就永远在男方家了。
新娘到了夫家之后,新郎就开始盛宴款待亲朋好友和全寨的乡亲们。晚上,在寨子里的空地上烧起火堆,人们擂响太阳鼓,唱起了古老的基诺调,跳起了热烈奔放的基诺舞,整个寨子沉浸在一片喜庆气氛中。 结婚的当晚,新娘不能走出男方家。第二天天刚亮,新娘要去背水回来烧洗脸水,烧好后抬给公婆洗脸,同时,正式称呼公婆为阿侈阿妈。之后,新娘的父母和媒人也来到男方家,把头天长伴送来的嫁妆清点给新娘。有趣的是,这些新赠的东西中,往往还有一块茶叶地、一蓬竹子、一头牛和几只鸡。
基诺族婚后家庭和睦、融洽,很少有离异现象。
盘点:基诺族的风俗习惯文化
语言
基诺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由于无文字,过去多靠刻竹木记事。基诺族相信万物有灵,崇拜祖先,尊奉诸葛孔明。
食俗
基诺族聚居于中国南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其附近地区。基诺族主要从事农业,种茶历史悠久,有著名的普洱茶。
基诺族喜吃野菜、喜吃酸、辣味,制作多以煮、包烧、舂为主,而且喜欢用竹筒和芭蕉叶当锅烧饭菜。
基诺族习惯于日食三餐,以大米为日常主食,杂以玉米、瓜豆等。基诺族食用大米很讲究,要吃好米,新米,陈仓米多用来喂养家畜或做烤酒。玉米则侧重于吃青。早餐通常把糯米饭用手捏成团吃,午餐多把米饭用芭蕉叶包好带到地里随时加盐和辣椒食用。晚餐除主食米饭外,还备有一些菜肴,家庭饲养的畜禽只在婚丧礼祭时才能宰杀。
逢年过节和喜庆盛会时还要吃“剁生”,即用生肉末拌上盐巴、辣子、姜末、薄荷、韭菜等佐料,用手捏匀,直到把肉捏成白色像熟的一样才进食。
基诺人习惯于将猎获的松鼠肉挂在竹楼里火塘边上,用烟火熏烤成肉干,使之常年不坏,食用时切片烹汤,其味鲜而不腻。
基诺族最喜欢吃的菜有酸酉奄鱼。做法是将鲜鱼去鳞洗净,拌上辣子、盐巴与热的米饭,装进竹筒里,用芭蕉叶蒙在筒口,扎紧,待酉奄熟后即食,这种菜有特殊的酸味,味美可口,是佐饭佳肴。
蚂蚁蛋也是基诺族喜欢的营养佳肴。农历三、四、五月间把蚂蚁包砍开,用篾箩接着,一个较大的蚂蚁包获蛋七、八市斤,蚂蚁蛋一般有筷子头那样大小,似蜂儿的样子,营养丰富,可以煮吃、炒吃、蒸吃、放在火塘里烧吃,或放上盐巴、辣子舂细加水做成汤喝。
建筑
基诺族住房一般为干栏式竹楼,茅草覆顶,多是一个小家庭住一竹楼,包括一个父系家庭的全部成员。房屋因经济条件规模各有不同:单身汉、寡妇或较贫穷者多为一层的平房或小柱子的楼房,房屋较窄小;富裕人家多建大柱子的楼房,房屋间架较高,宽敞舒适。人住竹楼上,楼下养牲畜及堆放杂物。房屋一般建在较平坦、背风、距水源近,便于饲养猪鸡牲畜,便于打扫卫生的地方。推荐阅读:侗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