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西域三十六国是对现今社会玉门关名字开始一直往西的地区的总称,下面一起来看看西域三十六国是怎样的吧!
西域三十六国
西域三十六国是那三十六国
(一)乌孙:今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察布查尔锡伯县附近几县及现哈萨克斯坦部分。是当时乌孙国的属地,但绝大部分被沙俄侵占;
(二)龟兹:今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拜城县一带;
(三)焉耆: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
(四)于阗:今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市一带;
(五)若羌: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东南、罗布泊西北一带;
(六)楼兰: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的罗布荒漠中,后改国名为鄯善(与现在的吐鲁番地区的鄯善县有别),现仅存楼兰遗址;
(七)且末: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西南,玄奘取经曾在此停留过;
(八)小宛: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东、车尔臣河南岸,为西域36国中最小的国。
(九)戎卢:在今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南;
(十)纡弥:在今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东;
(十一)渠勒:在今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南;
(上述四国全部在今和田地区东部一带,均已被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淹没)
(十二)皮山:今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东南的藏桂乡附近,尚有汉时皮山古城废墟;
(十三)、西夜:在今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西南;
(十四)蒲犁:在今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东一带;
(十五)依耐:今新疆喀什地区英吉莎县东南;
(十六)疏勒:今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和喀什市;
(十七)莎车:今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后被于阗吞并;
(十八)尉头:今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和喀什地区巴楚县一带;
(十九)温宿:今新疆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和温宿县一带;
(二十)尉犁: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和尉犁县,后被焉耆吞并;
(二十一)姑墨:今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一带;
(二十二)卑陆: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以北一带;
(二十三)乌贪訾: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昌吉市以北一带;
(二十四)卑陆后国: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以东一带;
(二十五)单桓: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东北;
(二十六)蒲类:今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
(二十七)蒲类后国:今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
(二十八)西且弥:今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东南;
(二十九)东且弥: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以西;
(三十)劫国: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东北;
(三十一)狐胡: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以北;
(三十二)山国: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东;
(三十三)车师前国:现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交河故城;
(三十四)车师后国:现新疆乌鲁木齐市及附近地区;
(三十五)车师尉都国: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东南;
(三十六)车师后城国: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周围。
西域三十六国的历史沿革
《史记》中的"西域"实际是指汉朝统辖领域以外的"西北国";而以后所说的"张骞通西域",实指"张骞通西北国";荀悦的《前汉记》即已说明。
正式使用"西域"一词,是汉宣帝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开始,当时"西域都护"管辖的地区即所谓的"西域三十六国"(最早为五十国,后各国之间吞并为三十六国),其具体位置,《汉书.西域传》说:"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侧接汉隔以阳关、玉门,西侧限于葱岭",即现在的新疆南疆地区。这是汉代所说的"西域"(当时乌孙不属于西域范围内)。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派遣董琬等通使"西域"回来后,按董琬的理解,他将"西域"分为"四域":
一域:"自葱岭以东,流沙以西";
二域:"自葱岭以西、河曲以东";
三域:"者舌以南、月氏以北";
四域:"西海之间,水泽以南"。
(后三域均为现帕米尔高原以西以东)(见《北史.西域传》)。
到这时,中亚许多地区才被看做是"西域"的范围。
唐代,"西域"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与董琬的理解一致,范围很大,敦煌以西、天山南北、中亚、西亚地区均为"西域";"狭义"并非指汉代西域都护所管辖的现新疆南疆地区,而是指葱岭以西到波斯(今阿拉伯半岛)的这部分中亚地区,"狭义"的"西域",主要是与唐代的疆域变化分不开的,汉代行政管辖最远到巴尔喀什湖及葱岭一带,而唐代设置的都督府州县最远达波斯。明代的"西域"是指敦煌以西直到阿拉伯半岛等的统称(见陈诚《西域蕃国志》)。
清代的"西域",在乾隆时期撰修的《西域图志》中,对"西域"的范围做了解释:"其地在肃州嘉峪关外,东南接肃州,东北至喀尔喀(今蒙古国)、西接葱岭,北抵俄罗斯、南接蕃藏,轮广二万余里"。乾隆时,"西域"已被称做"新疆";嘉庆时,"新疆"一词就完全代替了"西域 ",故《嘉庆大清一统志》就只称"新疆"不称"西域"。《嘉庆大清一统志》所说"新疆"(即"西域")的范围是:"东至喀尔喀、瀚海及甘肃界,西至右哈萨克及葱岭界,南至拉萨界,北至俄罗斯及左右哈萨克界,广轮二万余里......"。这便一目了然了,清代的"西域"的范围位东起敦煌以西,西至巴尔喀什湖及葱岭。
光绪10年(1884年),新疆建省,有迪化、阿克苏、喀什噶尔、伊塔四道;民国时期的1916年,将伊塔道改为伊犁、塔城两道;1919年将原蒙古科布多的阿勒泰化归新疆省,设阿山道;1920年增设焉耆、和阗两道;此时,新疆省共有八道,以后改为八个行政区,1934年设哈密行政区,1942年增设莎车行政区,1943年行政区改为专区;解放前,新疆共有79个县;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现辖乌鲁木齐、克拉玛依2个地级市以及5个自治州、7个地区的87个县市。 推荐阅读:岭南园林文化
西域三十六国之精绝国
历史往往给人以无情的捉弄。那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古代遗址,往往最早被那些贪婪的掠夺者首先发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处于动荡、混乱之中。一批接一批的外国强盗趁机潜入中国,肆意盗取中国人的文明成果。英国人斯坦因就是其中最臭名昭著的一个。
在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古代时有一条叫做“尼雅”的大河从这里流出。它发源于昆仑山,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中部自南向北流入卡巴克·阿尔斯汉村附近的大沙漠,长约210公里。在出山口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盘旋,形成了一片冲积绿洲,叫做尼雅绿洲。
1900年1月,斯坦因率领探险队来到了尼亚绿洲。这里有一个叫做尼雅巴扎的城市,许多人就在那里生活。一个名叫伊普拉欣的当地人引起了斯坦因的注意。伊不拉欣从北方沙漠里带回来的两块写有字迹的木板。这些书写木板其实就是通常所说的木简。斯坦因很惊讶地发现:它们竟然是用一种早已消失了的古代文字——佉卢文书写的。佉卢文最早起源于古代犍陀罗,是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时期的文字,全称“佉卢虱底文”,最早在印度西北部和今巴基斯坦一带使用,公元l~2世纪时在中亚地区广泛传播。公元4世纪中叶随着贵霜王朝的灭亡,佉卢文也随之消失了。到了18世纪末,佉卢文早已经成了一种无人可识的死文字,直至1837年才被英国学者普林谢普探明了佉卢文的奥秘。斯坦因认为佉卢文在沙漠中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这很可能是沙漠中一个不为人知的王国曾经存在的证明。
斯坦因极力按捺住自己的喜悦心情,并不失时机地邀请伊普拉欣当他的向导,还保证:如果他能把斯坦因带到那所他发现过的被埋没了的房屋去,就可以得到一笔优厚的报酬。伊普拉欣本来就是个经常在沙漠中寻找宝藏的人,斯坦因与他一拍即合,邀请他做自己的向导,寻找可能存在于附近的遗址。
1901年1月,在当地人引导下,斯坦因顺利到达了伊普拉欣发现文物的地方。进入尼雅的第一天清晨,斯坦因走出寒冷的帐篷,缓步来到一个小小的台地的斜坡上时,立刻就捡到3块他梦魅以求的木版文书。而且仅在这一天里,他就获得了几百片木版文书,超过了以前人们所知的这类文书的总和,简直是天大的收获,远远超出他的想象。 斯坦因在尼雅获得佉卢文木板的当天,兴奋得无法入睡,凭他所受的语言学训练,大致了解到这些木版文书多是一些官府公文。可为什么保存如此完整,有的从未开封,整齐堆放在一起呢?如果尼雅仅仅出土那种世界上仅有几个人能读懂的“天书”,不会引起更多人的兴趣。当然,尼雅发现的文物远不止于此。
斯坦因闯入古城遗址,眼前的一切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用梵文雅语书写的一段段佛经、汉文木简等。还有陶器、铜镜、金耳饰、铜戒指、铜印、铜镞、带扣、铁器、玻璃、贝器、水晶珠饰、木器、漆器残片和各类织物。更有欧洲人从未见过的捕鼠夹、靴熨斗、弓箭、木盾、红柳木笔、六弦琴,餐具等,连身临其境的斯坦因也不敢相信这会是真的,而且出自寸草不生的沙漠中近2000年前的古代遗物。官署、佛寺、民居、畜厩、窑址、炼炉、果园、桑林、古桥、田畦、渠道、蓄水池、墓地等遗迹,也出乎意料展现在斯坦因眼前,他比别人更了解这些遗迹在考古学上的重要性。时间看似停止,曾经住在这里人们仿佛刚刚离开这里。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毫不费力地通过眼前的景象想象出曾定居在这里的人当时的生活风貌。
斯坦因为这个神奇的发现欣喜若狂。他把所发现的城市遗址命名为“尼雅遗址”。由于食品、用水不足,斯坦因不能尽情地发掘文物,被迫早早结束这次尼雅之行。但被斯坦因发现过的遗址却没有幸运可言。在离开的同时,斯坦因就已经决定尽快回来大肆掠夺了。
斯坦因把精美的陶器、绚丽的织物、罕见的木雕和还有大量带各种文字的木板文书带回欧洲的同时,还绘声绘色地向人们描述他在沙漠中发现的冰窖、仓库、垃圾堆等遗迹的情况。人们惊奇地得知,在荒漠的沙海之中,古代竟然有如此灿烂辉煌的文化。尼雅的发现轰动了欧洲,学者们把它称为东方“庞培城”。
1906年之后,斯坦因真的回来了。他带着5年终不断累计的强烈欲望重返尼雅绿洲。鉴于前一次准备不足的教训,这一次他做了充分的准备,尽可能多带饮水,多招了许多当地人。准备工作格外顺利,他在一天里就募集了50人和4个星期的粮食,又增加了些骆驼,浩浩荡荡开进尼雅。此后又来两次。先后4次来到尼雅,共发现、绘图和记录了遗址41处,而带走文物至今没有清单。仅根据斯坦因自己写的记录来看,他通过挖掘以及收集的古代文物包括卢文和汉文文书约1012件;木质艺术品若干;古代纺织品若干;用来作身份证明和模印装饰性的印章若干;金、银、玻璃、漆器等:比较珍贵的器物若干各种材料的工具、生活用具、文具和乐器等若干,包括陶、石、木、铜、铁、皮革、角、骨制品;还有一把古代的“吉他”。 最令人痛心、愤怒的是,为了攫取文物,斯坦因坐在帐篷里发出向自己雇佣的当地人悬赏,凡是发现文物并交给他的人,都能因文物价值的高低获得相应的报酬。他自己安坐在帐篷之中,并不进行指导,被雇佣的人为了得到更多的赏钱,根本不在乎是否破坏遗址,疯狂地到处挖掘、拆毁。披着考古学家外衣的斯坦因,用野蛮的方法给尼雅古城遗址造成了永久性的伤害。
当时,中国很少有通晓西域古文字的人,而对语言学的研究比较领先的西方学术,也很难找到真正懂得中国古代历史的学者。斯坦因带回西方的那些出自古代官方之手,表述当时官府命令之类汉文简牍文书,对学者们来说看上去非常奇特,一时无法释读。
法国探险家戈厄纳曾企图在尼雅河流域的尽头寻找一个叫做精绝国的西域古国,但没有找到。斯坦因发现尼雅遗址后,推测尼雅遗址就是戈厄纳苦苦寻找的精绝国的遗迹。他把自己掠夺来的古文书记录并发表出来,其中的汉文简牍很快被中国国学大师王国维看到。凭借丰富的学识,王国维一眼看出一枚简牍上有“泰始五年”的字样,这是公元269年中国西晋王朝武帝的年号。参照中国历史记载中的蛛丝马迹,以及从古至今的于阗(今和田)于各国的相距路程,认真梳理考释后王国维断定:尼雅就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 推荐阅读:岭南早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