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的名胜古迹中存在的寺庙都是有着很多中,而其中华严寺就是其中一个,对此大同名胜古迹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大同名胜古迹
大同名胜古迹盘点
华严寺
华严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内,创建于辽代清宁八年(1062年),兼具辽国皇室宗庙性质,地位显赫。后毁于战争,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建。
寺院的重要建筑是大雄宝殿和薄伽教藏殿。自明代中叶,华严寺分为上(以大雄宝殿为主体)、下(以薄伽教藏殿为主体)两座寺院,自成格局,建筑风格古朴严谨
华严寺是根据佛教经典《华严经》而兴建,因此得名华严寺。根据《辽史·地理志》记载:“清宁八年(1062年)建华严寺,奉安诸帝石像、铜像。”辽末兵火波及,寺院局部建筑被毁,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修。辽、金两代,平城(今大同)都是当时的别都,该寺受到皇室的重视,数百年间都是云中巨刹。
明初,寺院被没收为官产,明宣德、景泰年间重修,明中叶后分为上下二寺,各开山门,自成格局。
清代时几经修缮,始成今日规模。
1963年上、下两寺连为一体,统称为华严寺,寺院占地面积16600多平方米,上寺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分为两院,有山门、过殿、观音阁、地藏阁及两厢廊庑;下寺以薄伽教藏殿为中心,有辽代塑像、石经幢、楼阁式藏经柜和天宫楼阁等[1] 。
华严寺始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取“慈悲之华,必结庄严之果”的大乘教义而命名。寺院坐西向东,山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薄伽教藏殿、华严宝塔等30余座单体建筑分别排列在南北两条主轴线上,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66000平方米,是我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
华严寺殿宇嵯峨,气势雄伟壮观,是辽金时期我国华严宗重要寺庙之一。始建于辽,辽代佛教华严宗盛行,道宗亦曾亲撰《华严经随品赞》十卷,故云中( 即云中郡,今大同雁北一带)特建华严禅寺。因寺内曾奉安诸帝石像、铜像,当时还具有辽皇室祖庙性质。辽保大二年(1122年),寺内部分建筑毁于兵火,后重建,至元代初年仍不失为云中巨刹。明宣德、景泰年间大事重修,补塑佛像,勃然中兴。明中叶以后分上下两寺,各开山门,自成格局。清初寺院复遭摧折,康熙初年曾事修补,但风光难现。2008年,大同市启动名城复兴工程,投巨资对华严寺进行了大规模整修,恢复了辽金时期大华严寺的鼎盛格局。
现上下二寺虽连成为一体,仍各以一主殿为中心。上寺以金建大雄宝殿为主,分为两院,有山门、过殿、观音阁、地藏阁及两厢廊庑,高低错落,井然有序。下寺以辽建薄伽教藏殿为中心,保存有辽代塑像、石经幢、楼阁式藏经柜及天宫楼阁。下寺砖雕二门以东,又有天王殿、南北配殿和山门,别为一院。此寺主要殿宇皆面向东方,这与契丹族信鬼拜日、以东为上的宗教信仰和居住习俗有关。
大同名胜古迹大全
善化寺
善化寺俗称南寺,位于山西大同城内永泰门内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面积13900多平方米。沿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山门、三圣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两侧有观音殿和地藏殿。大雄宝殿与三圣殿之间的西面,有一座独具风格的普贤阁,它是一处单檐九脊顶方形楼阁。
始建于唐。玄宗时称开元寺。五代后晋初,改名大普恩寺。辽末保大二年(公元1122年)大部毁于兵火,金初,该寺上首圆满大师主持重修。自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至皇统三年(公元1143年)凡十五年始成。元代仍名普恩寺,并颇具规模。元史记载,曾有四万僧人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在此寺集会,作佛事活动。明代又予修缮,明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始更称今名善化寺。寺亦为官吏习仪之所 推荐阅读:滕州名胜古迹
大同名胜古迹有哪些
观音堂
观音堂,位于大同城西7.5公里的一座小山岗上。建于辽代。曾毁于兵火。 公元1122年,金兵攻陷大同,观音堂再次毁于兵火。现存的建筑系顺治8年(公元1651年),在旧址重建,屡加修蕞至今。1996年1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中国其他的地方也出现很多观音堂。
该寺布局紧凑。戏台、观音堂、三真殿、台殿楼阁沿中轴线由前至后排列,迭层至高。
山门结构为砖门洞,门额上书“观音堂”三字。一座戏台,坐南向北,建造于离地8米高的洞口,洞下是古代车马人行之道。戏台与正殿(观音殿)之间的腰墙相隔,进入腰门,左右两侧各有钟鼓楼台和碑廊。正间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殿顶为悬山式,覆以琉璃瓦。殿内增置抱厦以扩大佛事活动场地。殿内正中有一尊6米高的石雕观音立像,头饰花冠直达屋顶。观音两侧有2米高的石雕胁侍立像两尊。这些雕像均为金色粉装,系辽代所作。殿内东西两侧伫立着十大明王。壁上还绘有二十四幅画,讲述观音菩萨救难的故事。寺前有三龙琉璃照壁,是大同市唯一的一座双面照壁,为明代遗物。寺西摩崖上镌有三米见方的双钩“佛”字,据考证为辽代遗迹。(此图为大同观音堂前三龙壁 推荐阅读: 益阳名胜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