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鬼所来自于欧洲的文化,而这些也慢慢让在各个时代的都会有着不同的吸血鬼文化传闻,而且在文艺上都是有着很多争议,那么吸血鬼真的存在吗?西方吸血鬼文化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吸血鬼真的存在吗?西方吸血鬼文化
欧洲文明的产物:吸血鬼
人类创造了许多在夜里活动的精灵,其中,吸血鬼独具特色;它是僵尸,必须吸活人的血才能永远生存下去。吸血鬼应该是产生于与血有关的幻想—血这宝贵的液体是生命力的象征,人若因受伤失血,便有性命危险。这种关于血的观念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代,第一个可靠的记载,是在中亚波斯发现的一只史前的陶罐,罐上有一幅 画:一个男人和一个想吸他血的魔鬼搏斗。后来,巴比伦的女妖李丽丝以吸儿童的血闻名,这个传说距今也有好几千年了。还有一些作家认为,关于吸血僵尸的传说,最早产生在公元前6世纪的中国。其实无论是在中国人、印度人、马来人,还是波里尼西亚人、阿兹提克人或爱斯基摩人的社会里,都有这方面的证据。这些精灵严格说来,并不能称为吸血鬼;吸血鬼乃是欧洲文明的产物。
在这两个案件和其他类似的案例之后,不少西方人着手研究吸血鬼迷信的问题,写出一系列论着和文章,在文艺界和大学里也激起无数的争议和论战。
面对这样一大批的“科学”论着,教会不可能保持缄默。当时颇负盛名的一本著作,便是出自一位教士之手,他是塞农(Senones)修道院的院长卡尔梅(Dom Augustin Calmet),以注解〈圣经〉闻名。他的书名叫〈论匈牙利、摩利维亚等地的附体鬼魂、被开除教藉的人、吸血鬼或活尸〉,于1746年分成两卷在巴黎出版。卡尔梅院长的本意是要驳斥吸血鬼迷信,但由于书里列举了大量有关这种迷信的例子,流于登录轶事而称不上成熟严谨的著作。不过,许多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仍对他的书有兴趣。此外,一些在教会里身居要职的教士,在宣传教会的观点时,也不时会提到有关吸血鬼的种种传闻。达万札蒂(Giuseppe Davanzati)是意大利佛罗伦斯的大主教,写过〈论吸血鬼〉,1774年出版。最重要的例子是教皇本笃14世(Benoit XIV),原名朗贝蒂尼(Prospero Lambertini)。他的〈天主赐福和福人列圣〉1749年再版时,在第四卷里用了一些篇幅谈到吸血鬼,想以理性来否定它们的存在。在法国,〈百科全书〉的作者们对有关吸血鬼的传闻十分恼火。思想家伏尔泰(Voltaire)在1787年出版的〈哲学辞典〉里,对此甚表愤慨;哲学家卢骚(Jean-Jacques Rousseau)则在给巴黎大主教的一封信中,抨击了吸血鬼迷信。启蒙运动正值高潮,吸血鬼迷信居然还蔓延开来,他俩感到不可思议。
西方出版讨论吸血鬼迷信的论着,功劳有两个:第一,这类迷信过去只是旅行者或外交人员的道听涂说,现在则广为人知;第二,所有人接受了“吸血鬼”这个名称。从前,表示“附体的鬼魂”或吸血者的字眼很多,从1732年开始,也就是帕奥勒事件发生以后,大家不约而同改用“吸血鬼”这个词。此字有“vampyr”、“vampyre”、“wampire”等拼法,相当于拉丁文里的“vampirus”。
关于吸血鬼文化你了解多少
在十一世纪,有人发现死人的尸体离开了坟墓,而且完好无损,一些谣言于是流传开来。德.普朗西(Collin de Plancy)的《地狱辞典》,记载了一个事件:1031年,在法国南部里摩日(Limoges)开第二次主教会议时,德.卡奥尔(de Cahors)主教说,他的教区里有个开除了教籍的骑士死了,尸体几次被人在离坟墓很远的地方发现。北欧的传说里,也有吸血僵尸的说法。爱尔兰的塞尔特人曾把自己的信仰带到冰岛、斯堪地纳维亚诸国和不列颠群岛等地,所以北欧吸血僵尸的传说,可 能已与中世纪的基督教结合在一起了。
从12世纪开始,在英国用拉丁文写的编年史里,例如1193年梅普(Walter Map)所写的《法庭琐事》,以及1196年德.纽堡格(William de Newburgh)的《英国国教史》,都找得到类似的例子。这两部著作里有各式各样的故事,都是关于被开除教籍死人的故事。他们每天夜间从坟墓里出来,纠缠自己的亲人,造成一连串离奇的死亡。可是,打开他们的棺木,仍然可以看到尸体完好无损,而且还沾着血迹。唯一能让他们不再装神弄鬼的办法,就是用剑刺穿尸体,再点火把尸体烧掉。英国编年史家找不到一个专门的术语来形容这类僵尸,便称他们“吸血的死尸”(cadaver sanguisugus),其实就是后来说的吸血鬼。不列颠群岛是最早形成吸血鬼迷信的地方,不过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为止,这种迷信现象还不普遍。
到了十四世纪,吸血鬼迷信才真正形成风气,主要流传在中欧的东普鲁士、西里西亚和波希米亚等地。以前,迷信吸血鬼是无关宏旨的现象,现在则蔚为气候,普遍的程度不下于同时期肆虐的瘟疫,而且与瘟疫结合了。为了避免传染瘟疫,人们常常不确定病人是否死亡了,便仓促将他们掩埋。几天后打开墓穴时,会看到保存完好但还沾有血迹的尸体。其实不该把他们想像成吸血鬼,因为这些人在临终时可能痛苦万分,想从棺材里挣扎出来,但徒劳无功,因而受伤流血。后来,在莱恩夫特(Michael Ranft)1728年的名作《随意在坟墓里咀嚼的尸体》里,甚至谈到了自我吞食。在迷信风炽烈的14世纪,吸血鬼传说由于瘟疫而广为流行。1343年,普鲁士男爵德.莱登(Steino de Retten)死于瘟疫,葬在德意志古国劳思布鲁格(Lauenbrug)。然而,在他身后,仍有几个人信誓旦旦,说在坟墓外又见到了他。为了让德.莱登的灵魂安息,人们只好挖开墓地,用剑一举刺穿了他的遗骸。
而现在我们常见的吸血鬼形象,是在十九到二十世纪间因大量有关吸血鬼的小说出版的原故而定形,其中以英国作家史托克(Bram Stoker)的‘吸血鬼德古拉’(又作卓九勒)最为有名,其中的德古拉伯爵是集当时的吸血鬼于大成,现在我们知道有关吸血鬼的特征、弱点等,都是出自这本小说。
有一种遗传病称为先天形成红血球紫质缺乏症(Congenital Erythropoietic Porphyria),乃形成红血球的前驱物之一”紫质-porphyrin”缺乏合成酵素所造成累积。紫质会累积在血液及尿中,尿液会呈红色,因为紫质具强力的吸光性,病人皮肤会对光敏感,牙齿会出现萤光,而因不能形成红血球亦会造成贫血。这种病人在以前因为惧光,又拥有奇怪的外表和喝血的嗜好而被认为成”吸血鬼”,其实这种病现在只要注射代谢紫质的酵素就可以医治。
吸血鬼是一个附体的鬼魂,而不是悠游的灵魂。吸血鬼夜间从坟墓里出来吸活人的血,以便延续还魂后的生命。而被吸血鬼残害过的人,死后也会变成吸血鬼。吸血鬼埋进坟墓几个星期后,尸体不会变硬也不会腐烂,它的毛发生长异常,眉毛乱蓬蓬地连在一起,手掌长毛。吸血鬼通常不咬受害者,而从皮肤的毛孔吸血。所以我们知道的又长又尖牙齿的吸血鬼,是小说家所杜撰出来的形象。他可以变成蜘蛛或蝴蝶等各种动物,甚至也能变成雾气或麦杆。
所谓对付吸血鬼的”秘诀”有圣水,因为圣水是生命泉源。他们还害怕圣体和十字架。而最保险的方法,就是用木桩插进它的心脏,让它万劫不复。根据传说它只能在夜间行动,所以它可能害怕阳光(见光死)。人人所认为的大蒜可以对付吸血鬼,其实在罗马尼亚才有这种说法。
根据传说,被开除教籍的人、自杀者、巫师、早夭的婴儿,还有去世后没有举行基督教葬礼的人, 比较可能在死后变成吸血鬼。一些出生时就长牙齿,或者头上有胎膜的人(头顶上覆盖羊膜或胎盘)也被传为吸血鬼转生;另外像出卖耶稣的使徒犹大,其身上长有红斑,眼珠是极深或极淡的蓝色;头发是红棕色。都被称为吸血鬼的特征。
吸血鬼真的存在吗
吸血鬼究竟是什么生物呢? 吸血鬼是中世纪宗教的神秘,文艺复兴的浪漫想象巧妙的结合。有人说,浪漫主义文学是夜晚的文学,因为这些作品中总充满着对月亮的假象;恐怖文学则是深夜的艺术,读者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真正体会到那种刺激的感觉。
对事物的恐怖心理男女虽然有所不同----男性总认为可怕的怪物正在窗外窥视,女性则感到床下藏着一些阴森恐怖的东西。根据专家的解释,这是由于原始人的生活习惯:在人刚变成人的阶段,女性回睡在树上,男性则在树下保护着她们,因此女性的恐怖想象总来自身下,男性的心理威胁则来自身边。人类的恐惧心理是在进化中形成的,是根深蒂固在每个人的血液之中的东西。鬼怪本是人类恐惧心理的产物。
新柏拉图主义(Neoplatonism)强调极端唯心主义,主张“逃离身体”。这种思想认为人死后还有生命,这是在吸血鬼迷信形成的过程中,基督教所起的另一种作用。身体只是物质的躯壳,所以会腐烂,而灵魂却能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生存,以等待在末日审判时复活。罪人若能悔过,尤其是在死前接受涂油礼的仪式,他们的灵魂就能因赎罪而得到拯救。凡是没有接受临终涂油的人,或者没有葬入圣地的人,例如自杀或被开除教藉的人,是注定不会得救的。按照基督教的解释,这些人就是“受难的灵魂”,既不属于今生,也不属于来世。关于鬼魂和吸血鬼的迷信于焉而生。鬼魂和吸血鬼不一样,鬼魂是不再有肉体躯壳的幽灵,因而对人无害;吸血鬼则是附体的鬼魂,是被炼狱里跑出来的灵魂所侵占的躯体。
如果说这些起源在人类心中只是一个可信可不信的存在的话,在1484年,一切开始变的不一样。1484年,意大利教皇英诺森八世(Innocent VIII)批准出版〈武术之〉。编写此书的是道明会的两个修士:斯普朗瑞(Jakob Sprenger)和克拉默(Heinrich Kramer),他们研究调查的对象,是鬼魂、与睡梦中男人性交的女恶魔,以及奸污熟睡妇女的梦魔。有了教皇的背书,教会正式承认世上有僵尸。此举不啻为一记晴天霹雳,如此一来,各种妖魔鬼怪很快就应运而生了。
关于吸血鬼的一切真正风行的时代正是所谓的理性时代18世纪,在18世纪启蒙运动的推动下,理性嬴得了胜利,各种迷信的事物被严重诋毁。只有吸血鬼的迷信大行其道。这股迷信风暴俨然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所影响到的不单单是各个地方,更引起了民政,军事,以及宗教的的高度观众。这段时期俨然成为了属于吸血鬼的时代。
18世纪上半叶吸血鬼迷信蔚然成风
面对到处发生的事件,有关当局不得不采取措施,以维持公共秩序。1710年,瘟疫流行,东普鲁士深受其害。有鉴于此,当局乃着手调查经人告发的吸血鬼迷信,甚至把一座公墓里的坟墓全部打开,好发现酿成灾难的罪魁祸首--大家都猜是吸血鬼。因此在奥地利、塞尔维亚、普鲁士、波兰、摩拉维亚和俄罗斯等地,街谈巷议的话题全是吸血鬼。其中最耸人听闻的案例有两个。一个是名叫普罗戈约维奇(Pierre Plogojowitz)的匈牙利农民。据说他在1725年死后变成了吸血鬼,在基齐罗瓦(Kizilova)这个小村庄里作怪,害八个人死于非命。另一个也是农民,叫帕奥勒(Arnold Paole)。1726年他从一辆装干草的大车上跌下来,摔死后也变成了吸血鬼。帕奥勒被控的罪刑,是造成塞尔维亚梅德韦贾村(Medwegya)的人畜大量死亡。第一个案子有一份官方报告,用德语写成,存放在维也纳档案馆。根据发现手稿的费弗尔(Antoine Faivre)教授的说法,报告中有一个字“vanpir”,是吸血鬼(vampire)这个名词第一次使用在文献里。
奥帕勒这个案例,比普罗戈约维奇更引人注目,曾经轰动一时。当局于1731年12月开始正式调查此案,由军医弗鲁肯格(Fluckinger)做笔录,题名〈见闻与发现〉。后交给海杜克(Heiduques)连队的几位军官,以及其他医生附属后,呈送贝尔格勒(Belgrade)的军事法庭。〈见闻与发现〉于1732年发表,并多次再版,引起西欧统治阶层极大兴趣。奥地利皇帝查理四世(Charles IV)就十分注意普罗戈约维奇案件的发展情形;法国国王路易15(Louis XV),也曾要求李西流(Richelieu)公爵把调查的正式结果写成详细的报告。欧洲媒体也为普罗戈约维奇和帕奥勒大费笔墨。〈拾穗者〉(Le Glaneur)是法国和荷兰合办的杂志,在巴黎凡尔赛(Versailles)很受欢迎。1732年3月3日出版的那一期,详尽陈述了奥帕勒案件。文中所用的“vampyre”一字,是“吸血鬼”在法语里首次出现。同一年3月11日的〈伦敦日报〉刊登的一篇文章里,也用了“吸血鬼”这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