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死病,而对于现在来讲,其实就是鼠疫,而这些也是在中世纪的时候欧洲所发生过的一起传染病,而且这也是主要是在全球中最要点要控制的传染病之一,那么中世纪黑死病瘟疫时期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中世纪黑死病瘟疫时期
关于黑死病
黑死病,是一种古老的烈性传染病,在全球已经流行了近两千年,曾经有过三次大的流行,夺走了全球大约3亿人的生命。目前,黑死病仍然是全球重点控制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医学专家指出,虽然鼠疫目前还没有办法消灭,但是,从已经掌握的各项预防措施看,是可防可控的。要让鼠疫远离我们,除了加强自身防护,提高机体免疫力之外,管住自己的嘴、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至关重要。
中世纪的人们称14世纪的灾难为“大瘟疫”。16世纪瑞典和丹麦的年鉴第一次用“黑色的”来描述这一事件,不只是因为患者晚期的皮肤会因皮下出血变黑,更确切的是指此事件给人带来灰暗可怕的黑色阴霾。
黑死病的起源
起源于亚洲西南部,一说起源于黑海城市卡法,约在1340年代散布到整个欧洲,而“黑死病”之名是当时欧洲的称呼。当时那场瘟疫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约7500万人死亡,根据估计,瘟疫爆发期间的中世纪欧洲约有占人口总数30%的人死于黑死病。
流行历史
同样的疾病多次侵袭欧洲,直到1700年代为止,期间造成的死亡情形与严重程度各不相同。
较晚的几次大流行包括1629年到1631年的意大利瘟疫、
1665年到1666年的伦敦大瘟疫、
1679年的维也纳大瘟疫、
1720年到1722年的马赛大瘟疫,以及1771年的莫斯科瘟疫。
解释黑死病成因的主要理论是鼠疫论。鼠疫耶尔森氏菌(Yersiniapestis)也是发生于1865年中国南方后传染至印度的瘟疫的病因。腺鼠疫(Bubonicplague)与败血性鼠疫(septicaemicplague)会经由与跳蚤的直接接触而传染,其中最主要的一类跳蚤,是鼠类身上的Xenopsyllacheopsis。许多细菌生活在这些跳蚤的身体中,阻塞跳蚤的胃部并使其变得饥饿。由于无法得到饱足,导致跳蚤不断地叮咬宿主。在叮咬与进食的期间,跳蚤胃里的细菌便经由血液流动到开放的伤口中,使得细菌散布到新的宿主身上。此外,被感染的跳蚤最后会死于饥饿。人类的肺炎性鼠疫(pneumonicplague)有不同的传染方式。这类鼠疫是经由血液或肺部受到感染者所咳出的唾液来散布,而这些部位的感染,可能是始于淋巴腺类型鼠疫。以空气为传播方式的细菌,可能被附近的人吸入,造成肺部与喉咙的直接感染,而不需经过淋巴腺。
中世纪黑死病的影响
对欧洲人口造成了严重影响,改变了欧洲的社会结构,动摇了当时支配欧洲的罗马天主教会的地位,并因此使得一些少数族群受到迫害,例如犹太人、穆斯林、外国人、乞丐以及痳疯病患。生存与否的不确定性,使得人们产生了“活在当下”的一种情绪,如同薄伽丘在《十日谈》(TheDecameron)之中所描绘的一般。
因黑死病死去的人如此之多,以至劳动力食缺。整个村庄被废弃,农田荒鞠,粮食生产下降。紧随着黑死病而来的,便是欧洲许多地区发生了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