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安阁风水网
当前位置: 风水网 〉中华民俗节日大全清明节

清明节文化内涵

2016-03-30 16:31:11 作者:azg168 风水网

  清明节作为中国祭祀节日之一,而在文化上又有哪些内涵吗?对我们的意义又有哪些,对此清明节文化内涵到底有哪些?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清明节文化内涵

清明节文化内涵

  关于清明节的理解

  现代的清明节是清明、上巳、寒食三个古代节日合而为一的民俗节日

  在传承过程中,三个古代节日的民俗事项逐渐集结在了清明节,其他两个节日逐渐没落,并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以至最后被清明节完全取代。

  古代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周公作时训,定二十四气”。清明之节气,大致从太阳到达黄经15度开始,《淮南子·天文训》说:“春风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此时天气皆清节而明净,所以叫清明。清明节是古代重要的农事节日之一。

  古代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两天,是现代清明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说起源于古代冬春季交替时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在新火种到来之前,为了表达对火的敬畏之情,家家不准生火,禁火之后就只好吃生冷食物,所以,寒食节是顺应自然节律而产生的民俗节日。

  到了汉代,寒食节又被称为“禁烟节”,这天不准百姓生火。据《辇下岁时记》记载,皇宫中要组织人员在宫廷前钻榆木取火种,先取得火种者,皇上要赏赐绢三匹,金碗一只。皇宫中得到新火种后,到了晚上才由宫中将新火种传入大臣家中,再层层传递给百姓。到了唐代,寒食节禁火更加严厉,而有幸得到皇上所赐火种的大臣,就会将传火种的柳条插在门前,炫耀于人,以此显示皇恩浩荡,并将火种再下传百姓,使得“千门灼灼,万户如春”。

  清明节包含的文化内涵

  清明节就是中华民族的感恩节

  清明扫墓祭祖,昭示着家族血脉的继承,使祖先与后代之间有了亲情联系,让年轻一代知道感恩,知道敬老尊贤,知道慎终追远。

  敬重祖先,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感恩情怀的特殊表达方式,也是清明节文化的精义所在。这种文化表现在对天地、对民族共同祖先、对家族共同祖先以及他人的感恩与铭记上,揭示出了感恩与社会核心价值观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而清明节众多的民俗事项,正是这一孝思情感和感恩情绪在精神层面上的升华。

  千百年来,清明节祭奠的主要是离世的亲人、恩人和祖先,公祭的主要是民族的共同祖先、文化伟人、民族英雄和公众领袖,寄托的是对逝者的哀思和对祖先的敬畏。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生与死之间并不是断然分开的,而是有着内在的连续性。一个人肉体生命的结束,恰是其精神生命的开始,所以不论是私人祭祀还是集体悼念,对逝去的生命都要表达敬畏和尊重。私人对离世的亲人要举行祭扫仪式以祭奠,机关单位和学校,也往往要在清明节到烈士陵园、英雄纪念碑、杰出人物纪念馆、故居、遗址等处去祭扫、参观或者凭吊,或者举行入队、入团、入党、成年礼等仪式,以缅怀先烈的过去,学习先烈的精神,继承先烈的遗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人们在清明节对先贤、先烈、先人祭拜和扫墓的态度如何,实际上是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团体、一个家族的良心的拷问;人们对烈士的祭拜,就是对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的感恩,是对 “打井人” 和 “种树者” 铭记,是不忘本、不负义的传统美德的体现,是对用热血和奉献撰写的历史的尊重。饮水思源,他们继往开来,传承了民族精神,创造了现今的中国,应该得到后人的尊重和纪念。

  随着民族精神的觉醒和民族文化的复兴,我们的人民也没有忘记在清明节祭祀中华先祖,把对祖宗的家族性祭祀扩大到对我们民族共同祖先黄帝、炎帝、伏羲、神农等的公祭,扩大到对中华文化巨人和先贤孔子、孟子、屈原、介子推等的群体性公祭。海外华侨华人回来寻根祭祖,参与祭祀大典,大大加强了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中华民族的亲情情结、敬祖意识、寻根心理、爱国情怀等等,在清明节民俗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放大与张扬,民族凝聚力也得到了极大地增强,其意义不可小觑。

  清明节彰显著最基本的社会公义力量

  清明节不仅仅是追思先贤,回忆功勋,还代表着最基本的社会公义力量,所以中国古代的官府都会在清明节组织有关人员祭扫孤死和无主的坟墓,祭奠那些孤魂野鬼,以之彰显社会公义力量,作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抚慰。

  新中国建立以来,由政府组织或者民众自发地在清明节祭扫那些无名英烈,也几成定制。现在清明节网上祭奠已成风气,祭奠正朝着更加文明、更加环保、更有利于生者与逝者精神对话的方向发展。推荐阅读:清明节的风俗有哪些

  清明节有哪些文化内涵

  清明节让生者与逝者精神对话、人类与自然更加和谐

  我们通过这一节日,表达后人对先人、先贤、先烈的感恩之心,抒发敬老尊贤、慎终追远之情,让逝者的生命故事流传久远,让其精神融入永恒;我们通过这一节日,亲人亲朋聚会,祭祀共同的祖先,增加交流沟通的机会,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满足人们渴望沟通,摆脱孤独的精神和心理需求。我们可以这样说,轻松愉快的节日就是一个忙里偷闲的机会,也是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我们通过这一节日,让久居城市的人们和居家不出门的人们,到桃红柳绿,春光明媚的郊外去踏青、春游、挑菜、戏水、修禊、宴乐、荡秋千、踢球,去感受春天勃发的生命与昂然的生机,去亲近大自然,融入大自然,那么,你就会感受到春天是如此美好和可爱,大地是那样地充满希望与生机,花儿红,草儿绿,风儿暖,阳光明媚,工作、生活是如此的甜美,亲情、友情是这样的醉人,那么,人与人,人与自然也就实现了沟通,实现了和谐。

  上巳、寒食、清明三位一体的清明节,蕴涵着对生命的关怀与尊重,这种生命不仅体现为具体的、物质的生命,同时体现为抽象的、精神的生命,其核心价值就在于对生命的关怀和礼赞。清明节是礼赞生命的节日,这种礼赞,从形而上的层面讲,蕴含着生命整体意识与和谐生存意识、生命可贵意识与生命担当意识,以及追求生命价值永恒的意识,具体表现为天人合一的生命感通意识、寒食禁火的生命关怀意识、扫墓祭祖的生命传承意识、踏青春游的生命欢乐意识,还有插柳植树的生命培育意识。清明节所有的民俗活动,实际上都是在关注人生的两大风景——生命的勃发与消失,关怀着生命的两极——爱与死。正是从这一意义上,清明节才成了一个关乎生命的节日。清明节体现的这些文化精神,尤其是对生命的关怀,对自然的亲近,对人情的呵护,对人性的呼唤,对先人的感恩,对后代的教育,仍然是我们需要继承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倡导文明祭扫,摒弃不良陋习,还清明节以真正的“清明”

  近年来,每逢清明时间,文明祭扫的确渐成风气,但庸俗丑陋风习仍然有增无减。君不见清明祭扫时有人请大仙巫婆为祖宗祈阴德,为子孙求荫庇;有人给先人献“美女”和“大别墅”,还有“护照、机票、信用卡”;一些人祭扫时唯恐给先人烧的钱不够,奠的酒不多,供品档次不高,什么都是越丰富越高档就越过瘾。商家们则抓住一些人的这一畸形心态和不健康心理,推波助澜,大发“鬼”财,结果把清明节搞得乌烟瘴气,一点也不“清明”了。这种不文明的祭扫陋习,既造成了物质财富的巨大浪费,又污染了环境,还亵渎了祖先的英灵,毒害了儿孙们的心灵,还容易造成森林火灾。

  时代进步了,社会发展了,祭扫也应与时俱进,文明祭扫,何必要搞得那样乌烟瘴气呢?还是还给清明节以真正的“清明”吧推荐阅读:清明节寒食节的来历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