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安阁风水网
当前位置: 风水网 〉中华民俗结婚习俗

藏族的婚嫁习俗

2015-10-29 16:55:05 作者:azg168 风水网

  藏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少数民族,那么你知道藏族婚嫁习俗是怎样的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以下文章了解一下吧!

藏族婚嫁习俗

藏族的婚嫁习俗

  藏族婚嫁习俗是怎样的

  (1)藏族青年男女婚嫁 沿袭古母系氏族单偶族外婚和对偶族外婚,子女有属舅姓氏的。

  东南部藏族青年男女例兴固有自由恋爱婚。往昔女儿16岁,父母于春节择吉日为其改换头型,佩头饰,插长笄,挂耳环。后可与如意情郎于山野浪漫“拉依”情歌,或在密林深处给情郎吹奏“口弦”。舟曲处处都有羌女的山歌,待姑娘择定情郎后,男家长辈托“只尼”(媒人)携酒、肉到女家定亲。数日后,新郎择日邀“只尼”赴女家,邀姑娘亲邻饮酒3日。随后,男家即可派女眷到女家将姑娘迎送到男家同居试婚1——3日。姑娘返回母家5日至半月,如无异议,便可发话男家。男家即迎娶姑娘,新郎新娘正式结婚。婚礼一般选定在正月上旬单日举行。礼前,男家“只尼”率领迎娶队伍到女家,展耀彩礼(生猪、或牛、羊、大缸酒、衣物、毛毡等),女家接彩,便设“女儿席”,款待亲邻村人与男家宾客3日。

  姑娘临嫁,装扮一新,涕哭不休,以表父母养育之恩。出嫁,乘骑骡或马,掩面而泣(表示告别父母兄弟)。送程中,伴女与送亲者向新娘头上撒木灰,唱“送嫁歌”,以示一路吉祥。新娘行至新郎门口,男家女眷扶新娘下马,即踩灰圈,被女眷抱进新房。新郎长辈向来宾献茶敬酒,婚宴3日。现在婚嫁习俗逐步演进。

  西部藏族男女青年婚嫁,以前多由父母包办,邀媒定亲。新娘婚后三日须回娘家留住三日或7至15日。

  县内藏族青年男女结婚,娘家给女儿陪嫁,应按男家酒礼数量而定,送的多,陪的多。但也有陪嫁数量超过男家送礼数量几倍的,甚至十几倍的。有的女家将男家所缺牲畜、农具、粮食、衣物等一并陪上的。

  以前博峪等乡存在女娶男子和“占亲”习俗。

  八楞、三角坪乡藏寨有将新娘或新郎接送男(女)家门口,众人围住新人对歌或对话,博得大家欢笑后,方许进门的习俗。

  (2)汉族婚嫁 汉族青年男女婚嫁与内地大致同,古今有别。因受《婚姻法》制约,封建婚姻已不多见。现兴自由婚姻,自主恋爱结婚,但也有托媒说婚的。婚嫁程序有纳采,即“喝小酒”落话儿,二为定婚,称“喝大酒”,亦为“送酒礼”,三为“请期”,俗名“看利月”,迎娶吉期;四为迎亲,俗称“娶媳妇”,男方邀亲邻,以总管、执客、记账、厨子杂务分工。张灯结彩,收礼备宴,迎娶新媳妇儿登门。迎娶先日,亲朋邻人给女家送妆奁“装箱”,母家将衣物等“摆箱”,合家并至亲各以钱物掷箱,称“添箱”。迎嫁,择吉日清晨,出嫁姑娘与其母多抱哭不舍。新郎拜过女家神祖与长辈,幼童讨要“娶亲”钱后,即由伴女挽新娘上花轿(现为三、四轮小车),由送亲、娶亲(吉人)送至男家,男家以鞭炮迎接。新娘下轿后,有的行“退五道”,红毡铺地,女宾挽新娘踩红毡而行,拜堂入洞房,男女行合礼。家人备宴,女家长辈行“托靠”仪式。现在娶迎新娘或新郎通行三大关,起程要上马钱,入门要下马钱,拜天地后还要“讨钥匙”,即“开箱钱”。婚后3日,新妇探望父母后,即入厨试炊。做“试刀面”。以后坐“停月”,又称对月。

  当今婚嫁隆重而豪华。但从简者有之。

  

  藏族的婚嫁习俗

  藏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复杂的婚姻制度,民主改革前的藏区,除了普遍流行的一夫一妻制外,还有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制。并且实行严格的阶级内婚制度,奴隶主和奴隶之间严禁通婚,奴隶主内部讲究“门当户对”,婚姻的基础不是男女双方的爱情,而是财富和地位。由于广大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对奴隶主存在人身依附关系,所以农奴和农奴结婚时,必须先求得农奴主的准许。藏区解放后,旧的的婚姻形式已经被彻底抛弃,实行一夫一妻制。自由恋爱成为男女青年择偶的主要方式。男女双方有意,先请活佛卜合属相,如果卜算结果吉祥,即进入第二步,求婚。一般由男方家长向女方家长献哈达和各种礼品并提出求婚,若对方同意,就将礼物收下,并回赠一条哈达。然后,选定吉祥日子,举行订婚仪式,向女方父母赠“吾仁”(养育费、奶钱)及其它礼物,向证婚人献哈达。然后制定婚约,举行庆宴。结婚前一天,男方要向女家送服装、头饰、手镯等。第二天,男方要派一位有地位有名望的人为首的迎亲队到女方家接亲。新娘迎到夫家,举行献哈达及歌舞等活动。婚礼活动一般持续三天,婚后三个月或六个月,新婚的丈夫陪同妻子回娘家住几天,即“回门礼”。至此婚礼结束。迪庆藏族结婚的时候,要向新娘新郎身上泼水。传说迪庆藏人婚礼上的泼水,是一种神圣的礼节,表示新婚夫妇互敬互爱、互相体贴,感情象流水一样长,像海水一样深。

  藏族的婚嫁随着地区的不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都是女方送男方迎的习俗;部分地区也有少数“抢婚”的习俗,如果女方家不同意婚事,或者姑娘有多个追求者,而姑娘父母一时无法选择,这时机智勇敢的情人就用“抢婚”手段来解决这一婚事。推荐阅读:关于赫哲族的结婚习俗

  天祝藏族婚嫁习俗

  一、订亲

  按天祝藏族古老的风俗,人们非常重视订亲,绝不近亲结婚,如果哪—家近亲结婚,就违背了这种传统习俗、道德规范,被人们所谴责。藏族谚语说:“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依天祝藏族习俗,当姑娘长到二十岁之后时,就有人家请上深晓礼仪、善于言辩、巧舌如簧的“瓦日哇”(系藏语,意为“中间人”即“媒人”)来说亲。在此之前,男方家对姑娘在各方面已有了详实的了解,一则姑娘的年龄在二十岁以上(—般要比小伙子小一到二岁),二要讲究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等等。去女方家说媒时为图个吉利,要选择一个吉祥的日子,男方家给“瓦日哇”提供系有白羊毛的酒一瓶、哈达一条、砖茶一包。因“瓦日哇”只代表男方家的意愿,尚不知女方家是否答应这门亲事,故这次去女方家叫提“单瓶”。到女方家时“瓦日哇”将这些礼品放在桌上,躬身将哈达献给姑娘的父亲,全家自然会明白是“瓦日哇”来求亲了。向主人说一番客套话后,就把话题引到正题上,这时候姑娘就要回避。如这门亲事只是男方家的情愿,姑娘及家人并不乐意,自然会找许多理由来婉言谢绝,并要退还带来的全部礼物。倘若同意这门亲事,但表面上父母不会直言,按规矩,还要说一些推辞的话,说女儿年龄还小、不懂事、不会干活、针线活还未学会,这样的姑娘给人家当媳妇会让别人笑话等等。尽管如此,精明的“瓦日哇”自然心中有数,胸有成竹。此时他便向姑娘的父母介绍未来的“木华”(系藏语,意为“女婿”)是如何老实能干,尊敬父母长辈等。父母再无理由就要向“瓦日哇”表示:遵照祖辈传下来的习俗,这门亲事我们还得去与姑娘的“阿央”(系藏语,意为“舅舅”)商量再定。藏族谚语中说:“阿央是从头到脚的主”;“舅权”是母系家庭中,母亲的兄弟在特定条件下表现出来为社会公认的地位和权力,家族中如有大事发生,舅舅就义不容辞地要出来调停、解决。表明此态后,就要打开“瓦日哇”拿来的酒共同畅饮。“瓦日哇”受到女方家的盛情款待后,便回去告知男方家人,尔后等待女方家的回音。期间女方家还要将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合在一起卜算一下,看其是克是合,相合才能配婚,否则,女方家要提出拒绝这门亲事。八字相合、“阿央”也同意这门亲事,女方家就要将此意托人转告给“瓦日哇”,“瓦日哇”再转告给男方家,并选定吉日,带上系有白羊毛的酒二瓶、哈达一条、砖茶一包、烧馍一对(其上也系有白羊毛)、衣服一套到女方家。因这次来代表着二家人共同的意愿,故称提“双瓶”。女方家将“阿央”请来,一则订亲,二要商量彩礼、娶亲时间。这天,“阿央”具有很高的权威,“瓦日哇”在他面前要赞扬未来的“木华”一番,并要不断回答“阿央”向他提出的许多质问,直到“阿央”在他面前点头同意这门亲事。之后,“瓦日哇”要打开自己从男方家带来的酒,从“阿央”开始,按长辈、年龄的大小依次向每人敬酒三杯,藏语称这三杯酒为“旦智僧巴”(意为:祝愿吉祥的三杯酒),喝过“旦智僧巴”后,这门亲事就算是说定了,女方家要设宴款待“瓦日哇”。从现在起,男女双方不得在二家中相互走访,见面,只等洞房花烛。

  亲事定成后,女方家要选定吉日选派以“阿央”为首的人到男方家商量彩礼,天祝藏区汉语称“讲礼”,(所去人数讲究要单不要双)目的是男方家要为姑娘准备一些嫁妆和首饰之类的。为增添几分热闹,姑娘家的人将彩礼要的很多,故意危难男方家和“瓦日哇”。这时“瓦日哇”就要动员一切力量给来讲礼的客人一次又一次地敬酒、唱酒曲,以求彩礼的最小限度。“木华”也要给客人们敬酒,长时间的跪立“惩罚”,给场面增添了不少热闹;最后,在欢声笑语之中,由女方家的“阿央”将早已商量好的彩礼数目说出,男方家“阿央”喝下女方家“阿央”的敬酒后,讲礼之事便告结束。尔后,相互猜拳喝酒、唱酒曲、热闹非凡。按天祝藏族的传统习俗,男方家要给岳母送一头乳牛或是一只母羊,这意为:姑娘从怀胎到生下,然后养大成人,母亲用血汗养育了她,这份礼物是“木华”对岳母的一片谢意。给“阿央”要送一只绵羊,给岳父的礼物一般不受限制。等男方家将彩礼备齐,选择吉日请“瓦日哇”送到女方家,女方家收了彩礼,至此二家正式定亲了。此后,若谁家有反悔之意,则要受到全村人的议论和谴责。

  二、送亲

  送亲仪礼在女方家举行,其程序、礼节较为复杂、奇特,主要包括搭谢亲朋、上发盛装、启程仪礼三个方面。

  1.搭谢亲朋:天祝藏族一般在春节期间举行婚礼的较多,之前还是根据男女双方的属相来选定吉日,日期的使用上以单数为吉利,双数为禁忌。进入腊月,父母就不让将要出嫁的女儿干家务活了,一则让女儿多做些刺绣针线活,二要保养身体和皮肤。保养皮肤时首先要用“曲拉”(用鲜奶作成酥油后剩余的残渣物,可食)反复擦揉面部,然后用洁白的牛奶或者用豆面洗脸,再对着镜子用一根丝线刮掉脸上所有的汗毛,最后在手心里涂上一层蜂蜜反复在面部揉搓,从早到晚、日复一日最终使皮肤柔软光滑、白里透红。一般不用彩色来涂抹,要求本质美与自然美的统一,不主张伪装美。这一段时间内亲戚朋友、左邻右舍们也要先后邀请姑娘去自家作客,盛情款待,姑娘临走时按自己家庭经济条件要送给适量的礼物。当出嫁的日子渐渐临近时,全家人里里外外忙个不停,姑娘也开始减食了,到婚礼前二三天,更少吃少喝了。这一习俗是一代代传承沿袭而来的,如今,是母亲对她的教导,她也不知其意的在循章照办。如果从人类社会婚姻历史发展的角度去认识,出嫁绝食的起源,则是古代藏族从母系制社会向父系制社会过渡过程中,妇女们表示强烈反抗的一种遗俗。在举行婚礼的前一天,亲戚朋友、左邻右舍要前来贺喜,姑娘家要付出一定的财力,人力(所请的婚礼执事者,俗称“东家”)来设宴接待客人。为展示自家的人际关系和亲戚朋友的多少,人们拿来的庆贺礼物如衣物、布匹等全要搭在院内的一根绳子上。等客人们酒足饭饱唱着祝愿吉祥的“扎西”歌离散后,要选定送亲的喜客。喜客是按古老的习惯严格选定的,一般要有姑娘的“阿央”、父亲、叔父、姑父、伴娘等人陪送,给新娘牵马的必须是新娘的哥哥或弟弟,送亲人必须是单数,以示吉祥。

  2.上发盛装:依天祝藏族的习俗,姑娘出嫁时要举行改发仪式,改发的具体时间和给姑娘梳妆的人有“拉红”(系藏语,意为“法师”,藏族古老的苯教僧侣)按姑娘的生辰属相来选定,要求给姑娘梳妆的要上有双老、有丈夫、有子女、贤慧忠善的妇女,但不论其辈数之大小,梳妆时不让未婚青年女子和寡妇进姑娘所在的房屋,所摆物有:梳齿成对的木梳二把,其上缠一方块白布、一块蓝布;一碗清水,其内放有几枝柏枝;一碗牛奶和一盘“五色粮食”(即:青稞、小麦、油菜、大麦和豆五种粮食相混杂),这些物品表示姑娘的心灵洁如牛奶,成家立业后与“木华”白头偕老,生活幸福富裕。给姑娘梳妆的人一般需要二人,一人一边,先用柏枝蘸着清水给姑娘洗头,边洗边把先前的那一条拖在身后的辫子解开,尔后将头发从顶部分成左右两半,又用手蘸着牛奶开始编细小辫子,编成的辫子从头顶两则重吊在背后,中间留一股头发编成一条大辫,其根处系有银制的圆形物,藏语称“涛热”。此时,这妇女俩用忧伤的调子唱起“瓦俄”(系藏语,意为“新娘哭”),歌词大意是:

  戴了“涛热”的姑娘哟!

  解开“涛热”就难了,

  虽有千古流传的圣言:

  太阳和月亮在空中结伴,

  雌鹿和雄鹿在山林中结伴,

  但姑娘还扯心家中的父母、兄妹,

  怎能高高兴兴地出嫁!

  “瓦日哇”哟!请送来一百只羊,

  一百匹马、一百尺氆氇,

  我就能解开头发的“涛热”。

  头梳完后,两边都是以双数的碎小细长的辫子,最后将两侧发辫分别缝装在长约三尺、宽约四寸的十几块绣有各种图案的小方形布块组成的两条发套内,发套上缀有银牌,圆形骨制饰品,末端挂有红穗子;头部两侧发辫上饰有红、黄、绿组成的玛瑙串。最后梳头的妇女将姑娘的“涛热”取下,用白羊毛缠绕放置在盛有五色粮食的盘子中,奉置在“侨康”(供奉“佛龛”之处)前面。

  三、迎亲

  神风貌和古老的婚礼习俗。其形式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迎亲抢帽:送亲队伍出发时,男方家要在送亲队伍必经路上设下“德格”,即在路旁生上火堆,由男方家派人守候,备哈达一条、酒一瓶,依此来解喜客们在路途中的劳累。当喜客们来到“德格”处时,守候者将哈达献给“喜尊爷”(民间俗称,即喜客中最具有权威的一人),并给每个喜客敬酒三杯,尔后守候者跳马上背,飞速向第二个“德格”处通风报信。在第三个“德格”处,守候者都是精明能干的骑手,两方人马相遇时,各自都严防自己的礼帽被对方抢去。正当“阿央”等喜客们端起敬酒用无名指蘸酒轻弹祭天地时,忽然一声呼叫,“德格”守候者们转身飞速上马,用挑衅的声调“欧哈哈、欧哈哈”呼喊并环绕送亲人马一圈后,飞驰而去。喜客们哪能容忍这种挑逗,立即跃马直追,抢夺礼帽。如果哪个人被喜客们追上抢去礼帽,那是十分尴尬的,不仅会自渐羞悔,还会被喜客们传为笑柄。

  2.迎接新娘:新娘到来之前,男方家在大门口早已摆好了“接桌”,上面放有用酥油制作的日月等模型,藏语称其为“喜玛”;一碗牛奶,其内放一枝系有白羊毛的柏树枝;一个大盘子,其内盛有红枣、糖和一双红筷子;双瓶酒,瓶口上系有白羊毛;一对烧馍,其上摸有酥油;一条哈达、一条毡上面用粮食撒有“央章”(卍此处为雍仲符号:意示吉祥)图案。喜客们和新娘到来时,男方家的婚礼执事者们放鞭炮、献哈达、敬酒喜笑迎接。另有几人用礼品谢过送嫁妆箱来的喜客后,便将嫁妆箱抬进,边走边唱道:

  嫁妆箱子带来了,花花绿绿装满了;

  金银财宝带来了,儿女子孙带来了;

  吉祥如意全齐了,欢欢喜喜进来了。

  为表示吉祥,喜客们端起牛奶碗用柏树枝蘸上牛奶向四方泼洒,并将大盘中的食物撒发给四周的围观者。新娘下马时,首先要绕婆家煨好的桑从左到右转三圈,然后由“拉红”给她念洗脸经,用清水洗手。这是一种古老的苯都习俗,最早起始于吐蕃时期。婆婆让她喝口牛奶,并给她挽上帽子,然后由伴娘扶陪暂走进洞房休息。

  3.谢媒、摆针线:举行谢媒仪礼时,“瓦日哇”站在男女两家婚礼执事者(民间俗称“大东”)之间,前面桌上放有酒瓶、酒杯,瓶口上系有白羊毛。男方家的婚礼执事者赞颂“瓦日哇”道:

  上首供奉祭器佛经,那是父辈长寿的标志;

  门前拴满犏雌牛,那是儿孙牧畜有方的标志;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成亲,那是藏汉团结的标志;

  今日两家男女喜结良缘,那是你“瓦日哇”积德的标志。

  接着给“瓦日哇”敬酒三杯,献上哈达、二瓶酒和绸缎被面、砖茶等礼物。此后要摆新娘的针线活和嫁妆,由女方家向所来宾客们展现男方家给新娘所送的服饰和女方家的陪嫁,以及新娘刺绣的鞋垫、枕头套等刺绣品。由于这刺绣艺术在天祝藏区历史悠久,深受人民之喜爱,所以,姑娘从十几岁就开始学刺绣。今天,将这些构造严谨、造型精巧、神态生动的刺绣品展显在宾客面前,供人们观赏,赞美不绝。新娘的嫁妆与男方家所送的服饰分别放置在两处,经女方家人分别说明后,人们采用取笑的方式指着男方家给新娘的嫁妆说:这些鞋穿不到脚上就烂了;那件衣服活到八十岁才可穿;送给的都是当抹布用的布料等等,惹得围观者们哈哈大笑。

  4.结婚典礼:一张桌上放有“喜玛”、一碗牛奶,碗内放一枝系有白羊毛的柏树枝,二个小盘,其内盛有红枣、核桃、糖等各种食品。桌左边坐着新娘的“阿央”等主要亲属,右边是新郎的“阿央”、父母等亲属;新郎、新娘各有伴人站在中央前方的红毯子上。这时新郎的岳父拿来衣帽等给“木华”进行冠戴,尤其在系腰带时有二三个喜客用力捆绑,愈让“木华”受苦,喜客们愈是过瘾,而男方家人则要采取保护措施。这样你紧我松,互相对抗,一场力量之较量,热闹非凡。通过这个扎腰带的盛典,意示:小伙子,你就同爱妻安安稳稳地过好日子吧!推荐阅读:关于塔塔尔族的结婚习俗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