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生活的地方是否也有流行唱戏曲呢?你知道关于江西戏曲文化是怎样的吗?一起来看看以下文章了解一下吧!
江西戏曲文化
你所不知道的江西戏曲文化史
明初形成的弋阳腔是南戏高腔源头,演变成京剧、川剧等40多种戏曲。明代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代表中国古典戏剧最高水平,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清代蒋士铨称乾隆间第一曲家。江西因盛产茶叶在清中期逐渐形成的采茶戏。民种类丰富,有号子、渔歌、山歌、小调、灯歌等,以兴国山歌最为著名。
江西戏剧剧种
赣剧:赣剧发端于明代弋阳腔,流传至今已有五百年历史,分饶河、广信两派。饶河戏流行于饶洲府的鄱阳、乐平、余干、万年、德兴等地。广信班流行于广信府的上饶、玉山、贵溪、横峰等地。建国后,一九五零年被正式定名为赣剧。
东河戏:初名赣洲大戏。孕育,形成于贡水流域的赣县、兴国一带,是江西古老剧种之一。东河戏流行地区有赣县、兴国、南康、大余等县,旁及粤东的梅县、潮洲以及闽西的宁化、归化等地。
宜黄戏:宜黄戏、旧称宜黄班。主要流行地区为江西的宜黄、南城南丰、广昌等县,远及赣东北,赣南和福建闽西一带,建国后,一九五七年定名为宜黄戏。
吁河戏:吁河戏,地方大剧种,旧名土戏,因为最先只演孟姜女的故事,又称之为孟戏。这种孟戏历来由宗族性的班社演出。其流行地区为广昌一带。一九八一年定名为吁河戏,在广昌成立了吁河戏剧团。
西河戏:原名弹腔大戏,是赣剧的一个流派。其流行地区为星子、德安、九江、都昌、永修等县。赣江下游分东西两河流入鄱阳湖,而星子、德安位于西河流域,故外地人称之为西河班。一九八二年定名为西河戏。
宁河戏:旧时又名宁洲大班,其流行地区为修水、铜鼓、武宁等县,在赣、鄂、湘三省毗邻地区很受群众欢迎。其起源于明代弋阳腔,为江西古老剧种之一。建国后定名为宁河戏。
抚河戏:旧称抚河大班。主要流行于抚河流域的临川、金溪、宜黄、崇仁、广昌等县,其戏班有时还进南昌演出,历史约有三百年。建国后,这个已经失传多年的剧种,才定名为抚河戏。
吉安戏:地方大戏剧种,因产生于吉安地区,是一个综合了高腔、昆曲和乱弹诸腔的古老剧种。其流行地区,除赣中、赣西、赣南等地外,尚达湖南湘东一带。到建国前夕,已无班社存在,成为一个失传的剧种。
江西采茶戏: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戏曲剧种。是江西省各地采茶、花灯等汉族民间歌舞小戏的统称。最初为茶农采茶时所唱的采茶歌,后与汉族民间舞蹈相结合,形成了载歌载舞的采茶灯。每逢灯节或收茶季节,茶农常用这种形式即兴演出以采茶为内容的节目,因以茶篮为道具,亦称“茶篮灯”。后来,内容、唱腔、表演形式不断丰富,逐渐发展成为活跃于广大农村的采茶戏。
万载花灯戏:50年代叫万载花灯戏,60年代称万载采茶戏。1980年正式定名为万载花灯戏。它原于民间灯采,吸收赣南采茶戏和高安丝弦戏的唱腔和表演艺术加上民歌小曲,逐渐演变而成,流行于万载农村。
江西九江开展农村戏曲文化如火如荼
日前,由九江县文艺工作者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题,以一位农大毕业的女大学生与一位苗木种植大户的爱情为题材的九江采茶戏《彩凤》,参加全省‘玉茗花’艺术节汇演,分别获得了编剧、导演三等奖,并有两名演员获得表演二、三等奖。在农村文化三项活动演出中,这部戏也深受全县广大群众的喜爱。
九江县境内采茶戏主要分布在涌泉、新塘、岷山、城门、马回岭等地,演出剧目有《香珠记》、《白扇记》、《二龙山》等。由于受其它文化的冲击,上世纪80、90年代,九江采茶戏一度呈衰退态势。近年来,该县县委、县政府积极挖掘本县戏曲文化的肥沃土壤,县文化部门努力传承历史剧种,组织文艺工作者积极挖掘、创作了一批具有现实意义的采茶戏,全戏保持原始唱腔,使濒临失落的九江采茶戏又重放异彩,再现新姿。
2004年,该县以移民建镇为题材,自编、自导、自演了一部九江采茶戏《田水湾》,参加全省首届小戏小品大赛汇演,荣获二等奖,同时获音乐创作二等奖,在全市荣获演出一等奖,填补了该县历史上从来没有自编、自导、自演小戏在全市、全省获奖的空白;2005年,该县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教育为主题,以一名初中生沉缅网吧,最后在一位女法官的耐心教育和无私资助下,痛改前非,重返校园的经历为素材,创作的九江采茶戏《妈妈》,参加全省“三个一”精品工程戏剧汇演,荣获三等奖。2006年,该县文艺工作者以“和谐创业,科学发展”为题材,创作了一部九江采茶戏《城门湖上》,在全市“和谐创业,科学发展”文艺调演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如今,该县建立了以县文化馆为龙头,以乡文化站为纽带,以村级群众性文艺团体为基础的戏曲文化网络。每逢重大活动和传统节日,文化单位都会组织一些戏曲团体到全县城乡进行演出,营造出了积极、健康、文明的农村戏曲文化氛围。 推荐阅读:岭南早茶文化
戏曲文化
明初形成的弋阳腔是南戏高腔源头,演变成京剧、川剧等
40多种戏曲。明代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代表中国古典戏剧最高水平,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清代蒋士铨称乾隆间第一曲家。江西因盛产茶叶在清中期逐渐形成的采茶戏。民种类丰富,有号子、渔歌、山歌、小调、灯歌等,以兴国山歌最为著名[23] 。 推荐阅读:岭南园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