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安阁风水网
当前位置: 风水网 〉中华民俗对联大全对联故事

最有趣的对联故事

2015-03-20 11:58:35 作者:azg168 风水网

  想知道了解下这最有趣的对联故事吗?那就来参考看看由祥安阁网小编我收集到编辑起来的相关资料吧!

最有趣的对联故事

最有趣的对联故事

  畜生出蹄

  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之才,总想奚落他一番。传说,一日,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道:

  “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

  “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宰相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

  “匹马陷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

  “蹄”谐“题”,与上联对得很工。杨国忠本想占便宜,却反被李白羞辱了一通,刚抬脚就被讥为“畜生出蹄”,弄得十分尴尬。

  争座位

  明孝宗时官拜文渊阁大学士的丘浚,小时候家道贫穷。由于他秉性聪明,又刻苦用功,一直是老师喜爱的学生。

  有一天,教室外面下起了大雨,教室里开始漏雨,雨水滴滴嗒嗒地溅到了座位上,有些座位已经不能坐了,同学们都争着到没有雨的座位上去坐。丘浚和一个富家子弟争一个座位,谁也不让谁,就请先生来评理。先生虽然喜欢丘浚,但又怕得罪了有钱的大户人家,便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他对两人说:“你们不要争了,我出一句五字的上联,谁能对上,谁就坐好座位。”先生出的联是:

  细雨肩头滴,

  那富家子弟平时就不爱学习,只见他抓耳挠腮地想了半天,还是无词可对,而丘浚却早就想好了,当老师问他时,他随口答道:

  青云足下生。

  这句下联对的贴切自然,那老师和同学们当然拍手叫好,好座位当然让给了丘浚。

  “饥鸡”对“暑鼠”

  从前,有个秀才,夏天晚上在屋檐下乘凉。他睡在竹床上,仰面看见一只老鼠“吱吱”几声从屋梁上跑过,他想了一想,便念到:

  暑鼠量梁,提笔描猫惊暑鼠;

  但此联既出,却无法对出下联。后来他经过一个晒谷场,看见几只鸡在吃谷子,忽听远处一个妇人招呼附近玩耍的孩子赶鸡,孩子们拣起石子向鸡丢去,把鸡赶跑了。他触景生情,拍拍脑袋笑道:“有了,这下联有了!”不觉脱口而出:

  饥鸡盗稻,呼童拾石打饥鸡。

  这副对联成对地使用同音字,如“饥鸡”对“暑鼠”,“盗稻”对“量梁”,“拾石”对“描猫”,不仅刻画鼠鸡的情态维妙维肖,而且声律和谐,意趣横生。

  讽刺伪差徭总局

  国民党陕西差徭总局仗势胡为,欺压百姓,鱼肉乡民,人民深恶痛绝。春节时,有人给总局大门外贴了一副对联,辛辣地予以讽刺:

  差徭总局,酒局肉局药丸局,局中设局,局内者甘,局外者苦,几时了局见升平;

  支应诸公,豺公狼公饕餮公,公然办公,公心何在?公理何存?无非假公图私益。

  横批是:“斌卡尖傀”。

  这横批很有意思,它讽刺总局官员,是一伙不文不武、不上不下、不大不小、不人不鬼的坏东西。

  巧续下联

  明代的万安,小时候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他不但勤学好问,而且特别擅长对对子。一天清晨,住在他家的一位远方来的客人起床后,在院子里散步。客人看见红日从东方升起,彩霞万缕,映照着西方的像银色镰刀一样的残月,不禁触景生情,感慨地对着天空吟哦:

  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

  客人一联出口,还想接着往下对,但是由于他的学识还不行,怎么也续不下去,坐在门前的石阶上发呆。这时,万安正在书房里读书,从窗子里看见客人这副模样,一问,才知道是为了下联。万安笑着对客人说:“这有什么可难的,等我为您续联吧。”万安抬头向四面一看,见书僮和丫环去井边提水,两人翩翩而行,便随口念道:

  子在右,女在左,世间配定“好”人。

  客人听了,连声夸赞对得好。

  白衣里一个大仁

  明代徐晞,从一个普通的吏员开始,直到当了兵部尚书,是个很有才干的人。但因为他不是科举出身,常被那些有“文凭学历”的同僚和士子们看不起。有一次,在学宫里,有个进士指着孔子的牌位说:“认得这位老先生不?”意思是徐晞没进过学堂,没拜过孔子。徐晞回答很妙顾:“认得呀!这位先生不是由科甲出身的。”同僚们还是不服气。一次同行去城外,他们又嘲笑他。徐晞说:“我倒要领教一下各位的才学,出个对子可以吗?”这些人自恃科甲出身,有满肚子学问,就回答:“请不要出得太容易喽!”徐晞一笑,给他们出了一联:

  劈破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

  这是利用谐音,讽刺他们是黉(音红)门(古时学校大门)中出来一批酸文人。谁知这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文士,却无法对出以日常小事为题的对子,急得团团转。还是徐晞给他们道出下联:

  咬开银杏,白衣里一个大仁。

  用“白衣”比喻非科甲出身当官的人,而“大仁”又谐“大人”的音,是说由白衣作官的,有我这么一个大人。这些文士由此十分佩服徐晞,再也不敢说一句嘲笑的话了。

  智讨风筝

  李东阳小时候既聪明又活泼。有一天与小伙伴一起放风筝,不小心风筝的线断了,风筝被吹到一家员外的花园里。小伙伴们胆小,都不敢去要,唯独李东阳胆子大,他翻墙过去拾风筝。这家员外看见从墙外跳进一个小孩,先是吓了一跳,后来看李东阳文质彬彬的,不像是坏孩子,便拿着风筝想逗逗他,员外说:“我出个对子,你要是能对上,就还你这风筝。”李东阳点头同意了,墙外的小伙伴们怕李东阳出事,都爬在墙头上往里看,一看没事,就都翻墙跳进来,员外就以此为题对李东阳说:

  童子六七人,独汝狡;

  李东阳看了员外的气派,觉得员外一定有二千石的奉禄,就对了个缺尾巴的下联:

  员外二千石,唯公——

  他故意不把最后一字说出,“唯公……唯公……”地拉着长音,调皮地与员外周旋。员外以为他对不上,得意地笑了:

  “唯公什么,对不上了吧?”

  李东阳说;“这最后一个字,我早就有了,可是不说。”员外不懂什么意思,问他:“这是为什么呀?”李东阳说:“你如果还我风筝,就是‘唯公廉',如不还我,就是‘唯公贪’。”这员外一听就笑了,他可不会为了个风筝,得个贪名,忙把风筝还给了孩子们。

  阁下李先生

  明朝李东阳,官至大学士,按当时的习惯,人们称他为李阁老。有一次,十多位新进士去他家作客,有位进士行礼时,口称“阁下李先生”,李东阳听了微微一笑。大家落座以后,李东阳说:“我有个出句,请对个下句。”他的出句是:

  庭前花始放,

  几个人你看我,我看你,弄不明白为什么让大家对这么简单的句子,便谁也不敢冒然答对了。李东阳笑了:“怎么都不说话?这对句是现成的,刚才不是有人说了吗?”刚才说什么?噢!原来是——

  阁下李先生。

  众人赶忙站起连说:“阁下高明!阁下高明!”高明在什么地方呢?这时的“阁下李先生”已经不是称呼人的意思了,变成与“庭前花始放”相对应的一种景象。阁下,就是楼阁下,与庭前对仗;李,是李子,一种树上结的果实,与花对仗;先生,是最先生长出来,与始放相对仗。这就是字面对仗所产生的双关效果。

  鄂比赠曹雪芹的对联

  相传,曹雪芹的家境极为贫苦,过着“寒冬噎酸星,雪夜围破毡”的生活。可是他性格傲岸,很有骨气,常和一些愤世嫉俗、志同道合的朋友诗酒往来、关系甚密。有一年过年时,他的知己朋友鄂比赠给他一副对联,写的是:

  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

  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

  这副对联,对挚友曹雪芹“远富近贫,以礼相交”,不趋炎附势,不攀高厌低的高尚品德,表示了赞扬;同时又对封建社会里“因财而散”,“疏亲慢友”,“贫贱亲戚离,富贵他人合”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进行了揭露和抨击,实为一副佳联。

  入木三分

  有一次,郑板桥把自己写的一些诗作送给朋友看,并附了一首诗,诗中写道:“我诗无部曲,弥漫列卒伍;顽石乱木根,凭君施巨斧。”他要求他的朋友用巨斧来砍削他诗中的顽石乱木。郑板桥特别珍视别人的批评意见,他曾写过一副对联:

  隔靴搔痒赞何益,

  入木三分骂亦精。

  他认为那种隔靴搔痒式的庸俗捧场没有益处,而实事求是,中肯直率的批评却很可贵。鲁迅对这副对联极为赞赏,曾特地手书此联赠日本汉学家增田涉。

  孔明赵云合庙联

  清末,某地新建一间孔明、赵云合庙,请来甲、乙两位学究分撰庙联。甲学究先写了关于孔明的上联:

  收二川,排八阵,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五丈原中,四十九盏星灯,一心只望酬三顾;

  联中把孔明一生的主要事迹,全部概括出来了,并用上了一至十的数目字,可以说是独具匠心的一联。乙学究看后,苦思良久,表示可以对上,但要求把“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紧缩为“七擒六纵”,甲学究同意了。这样,乙学究也就写出了下联:

  抱孤子,出重围,匹马单枪,长坂桥边,(缺一词)数百千员上将,独我犹能保两全。

  赵云的事迹不多,这联突出写他最有声色的“百万军中藏阿斗”的故事,并巧妙地用千、百、单、两、孤、独、重表示数量的语词作对,也不失为难得的佳联。

  临死还在对句

  清初方楘如,号朴山,是浙江淳安人。康熙年间考中进士。他博学多才,工于古文,与桐城的方舟、方苞,并称“三方”。

  他还很善于作对联。据记载,他晚年病重,学生们都来到床前与他告别。有两个学生离床比较远。其中一个学生小声地问:“有人出了个对句,我不知该怎么对?”另一个问:“什么句子?”先前的学生说,是这样的对句:

  水如碧玉山如黛,

  方楘如正在弥留之际,听见他们的谈话,奋力睁开两眼,似乎要说什么。学生们围过来问老师还有何指教。方楘如费了很大的力气,说了句:

  云想衣裳花想容。

  说完,就去世了。

  一百春联

  清代康熙年间,福建安溪的李光地才学出众,直做到文渊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是朝廷的重要大臣。一年春节前,康熙皇帝让李光地做100副春联,替换皇宫的旧联。李光地明知不是容易事,又不敢推辞,心里直发愁。

  他的四弟李光坡,正好从家乡到北京游览,知道哥哥的愁事,笑着一拍胸脯,说:“兄长请宽心,这事包在我身上好了。”

  一连几天,李光坡天天出去游览京城名胜,把春联的事,丢在脑后。眼看快到除夕,该向皇上交差了,李光坡一副都没写,可把李光地急坏了:跟皇上说话不算话,可是欺君之罪呀!李光坡说:“别急!我已经想好了。”提笔便写了一副,说:“已经全写完了。”哥哥心想:你才写了一副,还有99副呢!一看弟弟的春联,光地放心了。原来写的是:

  地下七十二大贤,贤贤易色;

  天上二十八星宿,宿宿皆春。

  李光地拿给皇上,康熙一看:72加上28,正是100,以一当百,连连夸奖“奇才!奇才!”

  从天而降

  清代康熙年间,贵州出了一位才子,姓周,名起渭,字渔璜,号桐野。他中进士,入翰林院,官至宫詹学士,是颇有名气的诗人。这年,他名气还未这样大,便担任浙江的主考官。消息传出,浙江考生议论纷纷。他们听周主考是贵州人,便很瞧不起这从“蛮夷”之地来的人,进而推测他肚子里也未必有多大学问,也许只读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尤其那些高才生更放心不下:主考若是庸才,很可能埋没了自己;即使考中,尊个大草包当座师,也脸上无光。于是,考生们商议,考官一到,给他来个下马威,让他当场出丑,滚出浙江。等周渔璜的轿子到了试院,考生们“恭恭敬敬”站立两厢欢迎。一个考生代表,虽是抱拳,却是昂头,高声问道:

  洞庭八百里,波涛涛、浪滚滚,宗师由何而来?

  周渔璜早就风闻浙江的考生不同寻常,今日一见,果然如此,这分明是出对子要试试考官的才学。只见他笑容一敛,凛然答曰:

  巫山十二峰,雾霭霭、云重重,本院从天而降!

  一群考生顿时目瞪口呆。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一齐长揖到地,口呼“拜见宗师”。周渔璜说声“免了”,大摇大摆进了考场。

  鸡鸣鸟叫

  有一天,老师教完课领着周渔璜在学校外面闲逛,一边走一边聊。忽然,老师的诗兴大发,他要和渔璜对对子。这时,正好学校外面有一个农民家的母鸡下蛋,“谷多谷多”地叫个不停。老师便以此为题出了一句“像声”对,即以母鸡的叫声入联。出的联是:

  母鸡下蛋,“谷多谷多”;

  只有一个老师要求周渔璜也以“像声”对应,道出下联。周渔璜不慌不忙地看看四周围,他忽然听到路旁的树上,几只小鸟在欢快地叫着,叫的声音特别好听。周渔璜高兴极了,他仔细地听,发现小鸟的叫声极像“酒醉酒醉”,便马上有了下联的联句。他看着老师,指着小鸟说:

  小鸟上枝,“酒醉酒醉”。

  老师点着头,一阵欣喜,连声夸赞他答得好。

  桃李门

  彭文勤,清代学者。少年时不贪恋风花雪月,立志读书向上,曾在书房里题了一副对联: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木;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有志者事竟成。彭文勤学有成就,赴京考试名列前茅,被派到浙江去当考官。在他的官邸,仪门内外都栽有桃树和李树,牌楼门额就取名为“桃李门”。他有感于眼前的情景,提笔写了一副对联:

  天地自成文,湖山有美;

  国家期得士,桃李无言。

  这副对联写出了培育人材对“天地”“国家”的重要性。

  演戏无益

  清朝有位徐本,康熙年间得中进士,乾隆年间当了礼部尚书这样的高官。他的父亲徐潮也当过尚书,父子两人作官时都很能体察百姓疾苦,提倡树立好的民风,因而,徐家在家乡是很受人尊敬的。徐本告老还乡,回到浙江钱塘(杭州),正赶上社事。这是民间以演戏为主的风俗。本来在冬闲时演演戏是好事,但如没有节制就会出许多问题:趁人们看戏去了,小偷、流氓大肆活动;戏台上挂灯,行路人打灯笼,家里无人看管炉灶,火灾也多有发生;各村演戏互相攀比,浪费许多钱财和精力。徐本想,总这样下去不是好事,要想个办法劝说乡亲们才好。为演戏,杭州城设立了许多戏场,听说徐大人回来了,都争相请徐本写戏台对联。徐本便给他们写了一副:

  防贼防奸防火烛,

  费钱费力费功夫。

  还写了一个横匾:“戏无益”。众人见了,知道徐大人的一片好心,大家一商量,社事便停了,戏也不再演下去了。

  下联有对倍伤心

  清朝康熙年间,安徽桐城戴名世进京赶考。乘船过河时,船上人都在议论一个木匠犯法的事,说这木匠为县衙造了好多木枷,谁成想用到自己身上了。老艄公看见戴名世书生打扮,就给他出了一个对子:

  木匠造枷枷木匠,

  戴名世听了,觉得此联出得很巧,便一路思索,直到船靠了岸,也没想出来下联。后来,他考中进士,选了翰林。按说,这学问够大了,可“枷木匠”这对子还没对出。戴名世出了本书,叫《南山集》,书中引述了南明抗清事迹,被人告密,说他有“复明反清”的野心。于是,他被刑部拿问,入了“文字狱”,竟至被判了死刑。临刑时,康熙皇帝派了一位翰林去监斩。戴名世被绑赴刑场,甚觉冤枉,又见另一位翰林前来监斩,想到自己也是翰林,不觉泪水夺眶而出。这时,他忽然想起“木匠”那个对子,联想此时此景此身,终于有了下联:

  翰林监斩斩翰林。

  眼看就要命归西天,有了对句,反而更加伤心了。

  惟以不贪为宝

  清朝有一位镇江知府,到任后,把官厅修建得焕然一新,大宴宾客,并请当时的诗文大家吴鼒(zī资)撰题楹联,吴鼒不假思索,立即拈笔直书上联:

  山色壮金银,惟以不贪为宝;

  从字面上看,是把镇江的名胜金山银山组织到句子里,实际的含义则为:此处虽是个富庶多产的肥美之地,但来此做官的,可千万别起贪心。寓意很深,可惜他信笔写出上联后,一时却对不出下联。当时,旁侧有位姓郭的士子脱口对出:

  江流环铁石,居然众志成城。

  铁石,是指三国时东吴孙权在镇江所筑的铁翁城。从字面上看,也是组织了镇江的古迹为句,但却包含了这样的意思:你可要认识到老百姓团结起来的力量!这样,整副对联就不仅是劝戒,也是一种有力的警告了。

  师生谐对

  有一年春天,李调元和他的父亲李化楠及老师赵亮到郊外去春游,他们走到一个叫百花渠的地方,赵亮老师看见有人正在碾米,便拉过调元的手说:“你看见这碾米的情景了吧,我出一联,你能对吗?”李调元恭敬地说:“老师,您说吧。”老师马上出了一句上联:

  一木压滚调圆(元),

  李调元一听,知道老师把自己的名字用谐音法嵌入到句子中,便想怎么才能答下联呢?真巧,他猛一抬头,看见远处半山上有座古庙,古庙门前杆上挂着一盏九朵莲花彩灯,于是,他想起怎么答来了。他笑嘻嘻地答道:

  两石夹柱照(赵)亮。

  李调元的爸爸听了心里很高兴,但觉得小小的孩子直接叫老师的名字,太不礼貌了,就故意责备李调元说:“你怎么这么没礼貌!”赵亮老师并不生气,他笑着说:“这样好,老师和学生的名字一起入联,多好呀!”

  霞锦对月弓

  明朝正统年间,江苏吴县出了一位有名的才子,他叫施槃。可是他不是什么官宦人家的公子,也不是出身书香门第,而是一个家庭贫穷的苦孩子,从小就一面干活儿,一面读书,就这样,靠他的勤奋和聪慧,他在乡里很有名。乡亲们都说,这孩子应该去读书,说不定能考中状元。后来,乡亲们让一位老人,带着施槃来到了张都宪的家,恳求张都宪让施槃在张府私塾读书。张都宪是个酷爱人才的官,他想考察一下这孩子,就指着天上的月亮问施槃,“你看天上的月亮像什么?”“像弓。”

  施槃马上敏捷地回答出来。张都宪自言自语地说道:

  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施槃马上又意识到张都宪这是在出对联考他呢,他想,老爷以月亮为题,我应以朝霞相对才是,于是,他对出了下联:

  朝霞似锦,暮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

  张都宪一听,心里高兴极了,觉得这个孩子很聪明,马上就答应免费让施槃进了自己的家塾读书学习。施槃刻苦学习,少年时就考中进士第一名,被授于编修的官,只可惜很早就去世了。

  云开见日

  明朝景泰二年(1451)冬天,右佥都御史韩雍巡视江西。正当他视察南昌死囚牢房时,外边下起鹅毛大雪,他即景吟出:

  水上冻冰,冰积雪,雪上加霜;

  吟罢,自己竟然对不出下联。这时,他看见一个囚犯伤心地直哭,就问:“你为何落泪?”囚犯说:“大人所说的‘水、冰、雪、霜’,实为死囚处境,我听后不觉伤心了。”

  韩雍觉得此人谈吐不凡,便又问道:“你莫非有求生之心?”囚犯拱手吟道:

  空中腾雾,雾积云,云开见日。

  韩雍听了,高兴地称赞:“天才!天才!”他调来死囚案卷,发现此人是南昌才子,因为揭发府官贪赃受到报复,被诬为谋反,而判处死刑。韩雍主持公道,为他平了反,并严惩了南昌知府。对死囚来说,真是“云开见日”了。

  湖光月色图

  一个秋日,郑板桥租了一叶扁舟,到兴化北乡去。船行到中堡湖时,已经是晚霞纷飞,夕阳西下的时候了,船家在船后摇橹,小船悠悠地荡行着,板桥端坐船头,观赏着湖光山色。举目湖心,艘艘渔船上升起了袅袅轻烟;侧耳湖滩,只只菱舟上传来了阵阵渔歌。天渐渐地黑了。板桥正待回舱时,忽觉眼前一亮,但见半轮上弦月从湖面跃了出来,皎洁的月光映着那微波细浪,象满湖的碎银在闪光,好一幅“湖光月色图”呵!板桥脱口吟出一句:“半湾活水千江月。”上联吟罢,板桥正在沉思下联时,天色陡然变了。不知从何处刮来了一阵狂风,平静的湖面顿时翻腾起来,小船被打翻,人被抛在水中。正在危急之时,附近几只回家的小船赶忙拢来。渔民们从水中救起了板桥和船家,并热情地请他们到庄上换衣服、用晚饭。席间,渔民们告诉板桥:这里湖中出鱼虾菱藕,岸上产稻麦果蔬,湖中产一种大蚌,里面还经常采到绿豆大的珍珠呢!

  听着听着,板桥沉浸在渔家的欢乐之中。是呵,这里一滴水、一粒砂,哪样不是宝呢?真是“一粒沉砂万斛珠”呵!

  临别时,渔民朋友请他写几个字,板桥欣然提笔,一挥而就:

  半湾活水千江月,

  一粒沉砂万斛珠。

  板桥走后,当地渔民请石匠把板桥手迹镌刻在一块石碑上,以资纪念。

  特大浴盆

  杨慎是明代的大文学家,他从小就受到了在朝廷里当太师的父亲的影响,读了许多书,知书达理,善文写诗,无所不会,人们都叫他“神童才子”。有一回,杨慎在家乡的池塘里洗澡,恰好县令路过此地。但杨慎不仅不躲避,还对着县令嘻嘻笑着扮鬼脸。县令一看这小孩子这么调皮,有点觉得失了自己的面子,本想让人把杨慎骂一顿,可是杨慎在水里,就是不上岸,于是,这县令就叫人把杨慎的衣服拿走,挂在路边的一棵古树上,然后,对杨慎说:“我出个对联,你如果能对上,就还你的衣裤。”说完,就出了上联:

  千年老树为衣架,

  杨慎在清澈的池水里,一边划着水,一边对出了下联:

  万里长江作浴盆。

  这县令听了,心里吃了一惊,他没想到这么小的孩子能有如此奇才,赶忙让人把衣服送还给杨慎,并邀请他到县衙门里去作客,后来他们成了忘年交的好朋友。这个故事,还有一种说法,是解缙与他父亲对的。

  无弦琴

  明代弘治年间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顾鼎臣,是一个才华出众的人。他从小就读过好多诗书,他的诗文文字优美,感情真挚。他尤其喜欢对对子。他父亲也就经常带他到外面去游玩,给他出联作对,帮助他提高学业。年幼的顾鼎臣在学馆里读书时,老师看出这孩子不但勤奋好学,而且聪明机敏,这天,特意出了一个联句让他对:

  花坞春晴,鸟韵吹成无孔笛;

  顾鼎臣听了,对答如流:

  树庭日暮,蝉声弹出不弦琴。

  出句是“鸟韵”,并被比喻成“无孔笛”吹,很形象和生动地把小鸟啼鸣描绘出来,而对句呢,“蝉声”比喻成“不弦琴”弹,更是生动而形象。师生的对句把一幅春景有声有色地描绘出来了,对仗既工稳,又有趣。老师听罢,放声大笑,从此,就更加器重这孩子了。

  巧对戏尚书

  解缙幼年读书十分刻苦,他才思敏捷,长于巧对,十岁时就小有名气。

  一次,出身翰林的曹尚书想考考他,便差人把他找来。一见面,曹尚书便道:“老夫欲出几句联语,你可能和对?”解缙从容答道:“后生才疏学浅,当堂献丑,还望大人海涵。”曹尚书呷了口酒,面对墙上挂的一们墨迹,脱口而曰:“醉爱羲之迹”,解缙随口吟就:“狂吟‘白也’诗”。曹尚书马上又出一联:“风吹马尾千条线”,解缙立即对曰,“日照龙鳞万点金”。看客们无不被解缙的妙对所折服,竟情不自禁地击节喝采起来。

  曹尚书见未考住解缙,十分气恼,指着屏风上的画幅又出一联:“龙不吟,虎不啸,鱼不跃,蟾不跳,笑煞落头刘海”;解缙略加思索,指着案上的棋子道,”车无轮,马无鞍,象无牙,炮无火,活捉寨内将军”。活音刚落,尚书额生冷汗,但还不甘认输,又以教训的口吻道:“眼珠子,鼻孔子,珠子还在孔子上”,解缙冥思片刻,遂得一联回敬:“眉先生,发后生,后生更比先生长”。此联寓意深刻,暗含讥讽,可谓颇具匠心,解缙语声刚落,看客拍案叫绝,曹尚书顿时语塞,只佯醉而退。

  王维买药

  相传,唐诗人、画家王维在终南山隐读时,一日偶患小病,前来一药店买药,见柜台内是一位衣着素雅的美貌少女,于是想趁买药之际,试试这女子的才气。王维开口说:“我要买宴罢客何为?”姑娘微微一笑,“宴罢酒酣客‘当归’”,忙问:“当归要几钱?”“且慢,我二买黑夜不迷途。”“’熟地’不怕天黑夜,此药本店有的是。”“三买艳阳牡丹妹。”“牡丹花妹‘芍药’红,芍药今天方到。”

  王维暗暗佩服这女子才思敏捷,对答如流,便继续问:“四买出征在万里。”“万里戍疆是‘远志’。”“五买百年美貂裘。”“百年貂裘是‘陈皮’。”“六买八月花吐蕊。”“秋花朵朵点‘桂枝’。”“七买蝴蝶穿花飞。”“‘香附’蝴蝶双双归。”“妙!答得妙!”王维连声喝彩。推荐阅读:有关对联的小故事

  七步成诗

  三国时候,曹丕当了魏文帝,十分忌恨他的弟弟曹植,总想找个借口把他杀掉。一天,曹丕召曹植进宫,限令他在七步以内作诗一首。如果作不出,就当处死。曹植面临生死关头,十分镇静,略为思索,便满含悲愤吟诵起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吟而完毕,还未走完限定的步数。推荐阅读:中华对联故事

  曹丕无计可施,曹植得以免死。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