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有很多的小故事流传至今,现在祥安阁网就来和大家分享下一些关于民间对联故事集,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来看看的喔!
民间对联故事集
苏东坡对联故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北宋文学家。诗、文、词、书法都有极高的成就,传世楹联也不少。
一次,苏东坡与二友去九江赶考,因遇发大水,耽搁时日,迟到了。考官禁不住软磨硬泡,便出一上联刁难:
一叶小舟,载着二三个考生,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到九江,十分来迟。
苏东坡沉思片刻,对出了下联:
十年寒窗,读了九八卷诗书,赶过七六五个考场,四番三往到二门,一定要进。
考官……
一日,苏东坡陪高丽(现朝鲜)使者出游,一路谈兴甚健,苏东坡夸口说我国妇孺村老皆能对联。使者遂叫路旁一老翁,指远处一宝塔,吟出上联:
独塔巍巍,七级四面八方
老翁听后连连摆手而去。使者笑问东坡:“这……”
苏东坡笑道“此翁已对出。”
使者问:“联在哪?”苏东坡说:此翁是用哑谜相对的,一只手摆了摆,意思就是:
只手摆摆,五指三长两短
使者与东坡相视大笑。
据传,广东岭南有人出联,无人对得出,便把联语刻在石碑上:
半边山,半边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苏东坡到了此地,有人引他到碑前,请苏东坡对。东坡一看,问道:“一块碑,只一行字?只一句上联?”说罢转身就走。于是,当地人说苏东坡也对不出。到清代,四川才子李调元(1734-?曾任广东学政)也到了此地,当地人也把他引到碑前,并把苏东坡到此地的情景告诉李,请李属对。李说:“苏东坡已对出了,何须再对!”众人大惊。李调元说,苏东坡的下联是:
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空
不过,苏东坡真有对不出的。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虽欣赏苏东坡的才学,但又对东坡恃才傲物不满,于是出联为难。这一天,他们游览了镇江的金山、银山、玉山后,王安石出一联曰:
铁瓮城西,金山银山三宝地。
镇江,古名“铁瓮城”,苏东坡寻思数日,终未对出,至今仍为无对绝联。
臧克家改对联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千英雄汉;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这是著名诗人臧克家为南宋杰出女词人李清照题写的一副楹联,悬挂在济南市趵突泉公园的李清照纪念馆中。
1988年,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石中才拟编《当代百家对联欣赏》一书,决定收录臧老此联。但仔细揣摩,发觉上下联第四字“代”与“载”均为仄声,声韵欠工。于是给当时已83岁高龄的臧老写信,请求修改。4天后,他收到臧老回信,信中欣然将“载”改为了“秋”字。臧老从善如流、虚怀若谷的风度,精益求精、严谨治学的精神令石中才感佩不已。
李时珍戏昏官
传说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曾任四川蓬溪知县,为了编写《本草纲目》,决意辞官回乡。临行前,新任县官为李时珍栈行。席间,新县官要李时珍为他开一帖滋补药方。
李时珍早闻此人是个”酒色财气”四大皆全的昏官,于是便佯装允诺。县官命一小吏取来文房四宝,李时珍道“我念你们写。”接着他就朗朗念道:
“柏子仁二钱,木瓜二钱,官桂三钱,柴胡三钱,益智仁二钱,附子三钱,八角三钱,人参一钱,台乌三钱,上党参三钱,山药二钱。”
说罢便扬长而去。
第二天,那昏官将这个处方交师爷去买药,师爷仔细一看,忙说,“大人,您被李时珍骂了!”昏官莫名其妙,师爷才依次念出药方的含意:“柏木官(棺)柴(材)益(一)附(副),八人台(抬〕上山。”听罢,昏官气昏了。
***题联说**
1971年9月的一天,***向***书面汇报了**一伙准备叛逃的异常情况,请示处置办法。***阅过材料后,在他喜欢用的一把丝绸折扇上题联,旋即叫警卫人员直送***。题联为:
各求各志各行各路;
离凡离圣离因离果。
“各求各志”,意即各从其志,语出《史记·伯夷传》:“道不同不相与谋,亦各从其志也。”既然各有各的目的和志向,必然会各走各的路。下句的“凡”、“圣”来自儒学范畴。儒学把人分为“圣人”“凡人”,圣人指圣贤豪杰,凡人指人民大众。“因”“果”为佛家语,***借此表示辩证法的因果规律:**的反革命行迹完全背离了广大人民群众和无产阶段的神圣事业,背离了事物的因果规律,肆意妄为,必然没有好下场!当年9月13日凌晨,**果然驾机叛逃,是为“各求各志,各行各路”,顷刻即摔死在蒙古的温都尔汗,果然离凡离圣离因离果。
此联在***的全部对联作品中别具一格,活现出料事如神、处变不惊的智者形象。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书写了一付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付,让家人再贴出去。这付写的是:
“莺啼北星,
燕语南郊。”
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付,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于门上: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付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付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人围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山登绝顶我为峰
虎门销烟,抗拒列强的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一七八五--一八五O)。福建候官(今福州)人。从小就聪明过人,同时又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父亲林宾日,是个很有经验的教师。林则徐七岁时,
他的父亲就教他作文、吟诗、对句。
有一次,林则徐到姑父家作客。姑父家的门槛特别高,姑父见他半天还迈不过门槛,便取笑说:
神童足短;
林则徐马上回答:
姑父门高。
当天,姑父家来了许多客人,大家都想看看,这位远近闻名的小“神童”。其中,一位客人,指着塘里游水的鸭子,出了个上联,考考林则徐。
客人的上联是:
母鸭无鞋空洗脚;
林则徐马上答道:
公鸡有髻不梳头。
客人们惊奇不已,连声夸奖。其中,有位麻脸的客人,有些不服气,他看林则徐长得瘦弱,便出联相嘲:
小孩子两腿木耳;
林则徐马上反唇相讥:
老大人一脸花椒。
众人听了,笑得前仰后合,那位麻脸客人面红耳赤,尴尬得很。
晚上,月上中天,皎洁的月光洒在园中,一位客人,望着水中的北斗七星,又出了一上联:
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
上联用的是析数格,要对,有一定难度。林则徐沉思片刻,一抬头,看见空中孤雁飞过,便答对:
南楼孤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这一即景下联,不仅与上联对仗工整,而且比上联更含蓄、深沉。从这三次答对中,显露了小小年纪的林则徐,有这么惊人的才华,倾倒了姑父家的众来客。
过了年,林则徐上学,随私塾先生念书。开学伊始,适逢上元佳节。先生针对上元佳节,闹花灯的情景,出了上联,叫学生应对。联文是:
点几盏灯,为乾坤作福;
林则徐抢先应声答对:
打一声鼓,代天地行威。
先生连声称好,对这下联十分赞赏。
福州东郊的鼓山,苍松滴翠,岩秀谷幽,又有古刹涌泉寺,是当地著名的风景区。它屹立于闽江口北岸,登上山巅,松涛声声,远看江水浩渺,水天一色,甚为壮观。
有一次,私塾先生,带领全班学生上鼓山游玩。登上山后,先生被这里的山光海色所陶醉,一时情兴大发,提出以“海”、“山”两字作为开头,要学生作一七言联句。才思敏捷的林则徐,略加思考,就作了一副:
海到无边天作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
这副气魄宏大、意境深远的对联,先生十分欣赏。小神童林则徐的名声,从此更广为传开了。
李调元幼年趣对
享有“蜀中才子”之称的李调元(一七三四--?)绵州(今四川绵阳)人。清乾隆年间进士。是当时的文学家,戏曲理论家。
孩童时代的李调元,就能吟诗作对。有一年夏天,李调元家中,来了许多客人,其中,不少是蜀中名流。有一位名流,曾听李调元的父亲说过,李调元从小就能诗,善对,但持怀疑,不大相信。恰好当
时,李调元站在他父亲旁边,他要当场试一试。是时,天气炎热,客人们一边摇扇,一边吸烟。这位名流,便以当时情景,出了上联,要李调元对出下联。联文是:
吸烟摇扇,目前风云聚会;
上联一出,客人们交头接耳,议论此联难对,李调元的父亲,也要求这位客人,改出其他好对的联。不料,李调元在稍加思考后,朗声地对道:
屙尿打屁,胯下雷雨交加。
联才对毕,顿时哄堂大笑。此联虽不雅,但舍此难对。满座客人都为李调元应对之快,啧啧称奇。
不久,李调元上学了。当时,他生了一身疥疮,上课时,不停地搔痒,先生看见了,笑着戏出一联:
抓抓痒痒,痒痒抓抓。不抓不痒,不痒不抓。越抓越痒,越痒越抓;
李调元听后,既难为情,又很气愤,顿时忘了尊卑,对着先生随口便道:
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有生有死,有死有生。先生先死,先死先生。
事后,李调元深感自己,一时冲动而出言不逊,对不起先生,立即向先生赔礼道歉。晚年,他将此事告诉儿孙,要他们引以为戒。
橹速不及帆快
相传明朝文学家杨慎中状元后,从水路乘船返家视亲,行至一河水较窄之处,恰巧遇到武状元所乘之船。双方互争先后,结果都不能前行。为此双方发生争执,武状元对杨说,你是文状元,一定擅长对句,我乃一介武夫,就出一个上联,你如果对上来了,我就尾随在你的船后而行;你如果对不上来,就要让我先行。杨慎自负文才,一口便答应了对方的提议。于是武状元乃出上联:
两舟并行橹速不及帆快
此联是武状元巧用谐音,既指物又论人。以“橹速”谐三国时东吴名臣“鲁肃”,以“帆快”谐西汉初期名将“樊哙”,意思是说“文不及武”。杨慎一时难寻对句,不得不让自己的船尾随武状元之后。
后来,直到他儿子结婚、鼓乐齐鸣之时,他才把困绕多年的联语对出来了:
八音齐奏笛清怎比箫和
下联以“笛清”谐北宋大将“狄青”,以“箫和”谐西汉名相“萧何”,狄青与萧何相比,萧何更胜几筹。杨慎终于找到了“武不及文”的下联,了却了平生一大憾事。推荐阅读:有趣对联故事
偏偏忘记一顿饭
一个塾师在一家任教,事前讲明七夕乞巧节要设宴招待。到了七夕,主人家里毫无设宴的动静,老师便出了个上联给学生对:
客舍凄凉,恰是今宵七夕。
学生对不上来,便去告诉父亲。主人已领会联中的意思,笑着说:“啊!我真的忘了。”并且代为对了下联:
寒斋寂寞,可移下月中秋。
到了中秋节,还是没有动静。老师又出上联叫学生对:
绿竹本无心,遇节即时挨不过。
主人见了,又笑道:“我又忘了。”代对下联道:
黄花如有约,重阳以后待何迟?
转眼到了重阳节,依然没有动静。老师又出了上联:
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
主人见了大笑起来说:“三杰是汉朝人,狄仁杰是唐朝人,老师怎么忘记了?”
学生把父亲这番话转告塾师,老师说:“我没有忘记。只是你父亲前唐后汉都记得清清楚楚,却偏偏忘了一顿饭。”推荐阅读:古代经典对联故事